四個億萬科技富豪,如何親身下場打造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 Podcast 節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3 分鐘

Hi 我是 VK~

這期來介紹《All-In Podcast》這檔 Podcast 節目,為什麼如此受歡迎?他們為什麼差點拆夥,到後來決定找一位外部執行長來繼續營運下去?這節目創造出哪些影響力?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身為做了半年多的 Podcaster,很常會研究國外的 Podcast 節目怎麼做?這些節目背後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創造了什麼影響力?

在過去電子報中,曾介紹過一檔我蠻喜歡的美國科技類 Podcast 節目《Acquired》。他們通常都會花 2-3 小時介紹一家重要公司的背後故事、前世今生。

從原本是講被收購的公司,像是早期他們介紹過 Pixar、Slack 等,可以想見只做被收購的公司,這題目很快會做完,後來他們放寬原則,開始談重要且偉大的公司,比如說:台積電、LVMH、NVIDIA、Tesla 和 Microsoft 等。

時隔半年,再來聊一檔我覺得蠻值得介紹的美國商業和科技類的節目《All-In Podcast》(以下簡稱 AIP)。

為什麼會想介紹 AIP 呢?大概可以分成三個原因:

第一,AIP 可以算是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 Podcast 節目之一。以排名來說,AIP 幾乎是在美國科技類 Podcast 長期占據前三名位置,通常前三名都是和《Acquired》、《Lex Fridman Podcast》換來換去,這已經非常厲害了。

第二,AIP 在政經圈的影響力,可能比起它排名上的成績還要強大。雖然 AIP 流量和全球收聽量最高的 Joe Rogan 相比,可能還是有一段距離,但AIP 這檔節目很可能是在全球政經菁英中,收聽率最高的一檔節目。他們就曾分享過,去美國華盛頓時政治人物都會說,「我有聽上禮拜那集」。這也給了他們很多影響力,表達對於某個法案的看法。

第三,以內容面來說,AIP的主持人組成也大有來頭。這四位主持人都是矽谷創投家 Chamath Palihapitiya、Jason Calacanis、David Sacks 和 David Friedberg,也曾任職科技巨頭的高層。他們主要針對當下發生的科技或商業時事評論、分析。剛好這四人投資、擅長領域都不同,擁有不同科技巨頭內的人脈,可以在一小時多內聽到他們對不同主題的洞見和第一手內幕消息。

除此之外,他們也可以輕鬆邀請他們的好友(在矽谷都算很重量級的人物)上節目一起聊特定的議題。像是,近期他們找了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前 Meta 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甚至在先前的 All-In Summit(AIS) 邀請了 Elon Musk 等人。

這期電子報中會介紹:

  • 為什麼他們會決定開始做 AIP?
  • 四位主持人各自背景、代表了哪些聲音?
  • 什麼原因導致他們差點拆夥?最後又如何決定要繼續做?
  • 為什麼他們能成功?他們也有哪些被外界批評的部分?
  • 開始出現了哪些影響?有哪些模仿者?
raw-image

AIP:撲克牌友在疫情 Podcast 實驗

Jason Calacanis(或稱 JCal)一直都有個熱門且常青的 Podcast 節目《This Week in Startups》。過去,Facebook 高層、「SPAC 之王」 Chamath Palihapitiya 曾上過他的節目,也很享受接受被 JCal 訪問的融洽過程,大概在 2010 年前後 Palihapitiya 就提過想一起開 Podcast 的想法。

之中他們一直都有在連絡,也是撲克牌友。想開 Podcast 的想法一直沒有成形,直到 2020 年才有了雛型。有天 Palihapitiya 傳訊息給 JCal:「我想要做個新 Podcast,就你和我,有興趣的話回我訊息。」後來,JCal 就回他「好」。

撲克牌幾乎是出現在《All-In Podcast》的重要元素。All-In 是撲克牌術語、Youtube 片頭有撲克牌、撲克牌桌。能夠把這群人聚起來的關鍵也是撲克牌,他們是彼此的牌友。

節目的固定班底有了 Calacanis、Palihapitiya 後,再找來了他們的共同牌友 David Friedberg。他們試錄了第一集後,沒想到這集就有十萬下載量, AIP 正式開始了。

第二集他們找了共同好友、商業夥伴的 David Sacks 加入,這四個人也成為 AIP 的固定主持群。一路錄了將近四年的時間,但之中他們也曾經吵到快要拆夥。

JCal 在第二集介紹 AIP,也說明整個節目的風格:「如果你不喜歡猜測,如果你不喜歡辯論,如果你不喜歡質疑權威,如果你不喜歡獲得一大堆內幕消息,那麼現在就去關掉這個 Podcast。」

AIP 四位主持群:代表不同聲音和資源

AIP 每個主持人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也代表了不同的聲音,背後可以連結的人脈資源都很不同。來介紹這四位主持人的背景:

  • Jason Calacanis

Jason Calacanis (或稱 JCal)主要在節目負責的角色,就是介紹新聞事件的脈絡、幫忙在不同主持人中穿針引線。這也和他擁有較多的媒體背景有關。

早年他待在媒體擔任記者,陸續創了部落格 Weblogs、媒體公司 Inside.com 等。也在 2009 年開了關注科技、新創、商業等領域的節目《This Week in Startups》。

除了創業者的身分,他同時也是天使投資人。2006 年,Calacanis 以 EIA(entrepreneur in action)加入紅杉資本,後來也在這段時期中投資了 Uber,2.5 萬美元的資金曾經價值高達 1 億美元(他非常愛提到這件事)。除了 Uber,他也是 Robinhood、Trello 和 Superhuman 等的天使投資人。

Calacanis 過去曾被美國新創加速器 Y Combinator 禁止參加 Demo Day,原因是時任 YC 總裁 Sam Altman 在 Hacker News 上提到「如果你對創辦人不友善,我們不會邀請你參加。」

在 2022 年 AIS 中,他們邀請國防新創 Anduril 共同創辦人 Palmer Luckey 參加。當時他在台中斥責 Calacanis 過去對他的人身攻擊與謊言,而讓 Luckey 飽受輿論攻擊。

對比其他三位主持人,Calacanis 在節目中對於科技、商業的分析會明顯比較弱,畢竟其他人有更多的商業實戰經驗,在分析或評論上會更有脈絡提出獨特觀點。

雖然有很多聽眾會說 AIP 有沒有 Calacanis 都沒差,但我覺得他是讓整個節目有更多娛樂效果的關鍵人物,要能夠把節目的節奏抓好,每個人有差不多發言的時間,知道可以在哪些地方吐槽、做效果,是讓一個節目變得更好聽,有娛樂性的關鍵。我認為這是他存在的價值。

raw-image
  • Chamath Palihapitiya

Chamath Palihapitiya 集眾多身分於一身,是工程師、創投家、SPAC 之王等。

對 Palihapitiya 印象最深的是,他是 Facebook 的早期員工,在四年多的時間裡,曾帶領 Facebook 達到 10 億用戶里程碑。也因為過去擔任 Facebook 高層,他在節目中分享了很多對於 Meta 內幕、動向的見解,也和 Sheryl Sandberg 等人有交情,可以邀到他們上節目。

Palihapitiya 另個為人熟知的身分是創投家。2011年,他離開 Facebook 後創辦了自己的基金 Social Capital。後來投資了多家知名公司如 Slack、Box、Inc 和 Yammer 等。

中間 Social Capital 歷經了轉變,轉型成他個人的家族辦公室,並專注在氣候科學、生命科學和區塊鏈三大投資領域。

Social Capital 也是很有名在推動 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模式的公司。Palihapitiya 讓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線上房地產公司 Opendoor、金融服務平臺 SoFi 和醫療保險保險公司 Clover Health 等公司透過 SPAC 方式上市。

這也是為什麼 Palihapitiya 有「SPAC 之王」的稱號。但這讓他飽受批評,像是引誘投資者進入破產業務,或是被指責忽略風險等。

在主持群中我還蠻喜歡 Palihapitiya 的,他會從更多內部視角來講一家公司為什麼要這樣做決策。對他來說 Meta 是他最熟悉的科技巨頭,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有集在討論近年來 Meta 的策略,從 VR、AR 再轉向到 AI,現階段又全力在把 AI 模型 Llama 開源出來。

Palihapitiya認為,對 Meta 來說這雖然不是核心的市場,但很重要。對 Meta 來說最核心的市場是他們旗下的應用程式,這些幫他們盈利,而開源 AI 模型可以幫助他們增加整個生態系的價值。和 Google、Microsoft 相較,Facebook 擁有更多基於人類回饋強化學習的資料,像是每篇貼文的按讚、留言和分享等。聽完他的分析,也帶給我更多不同的視角,來思考科技巨頭們的 AI 軍備競賽。

剛好寫這期花比較多時間研究,也看了好幾支他的訪談影片,發現他私底下是個蠻溫暖的人。Sheryl Sandberg說了一段故事,她在經歷喪夫的這段時間,Palihapitiya 花了好幾年的時間,陪她的小孩,教他們如何打撲克牌。不僅因為 Palihapitiya 和 Sandberg 夫婦是好友外,他說:「如果 Dave 還在肯定也會教他們打牌。」

raw-image
  • David Friedberg

David Friedberg 是 Google 的校友。他在 2004 年加入 Google,過去負責營運 Google 的線上廣告平臺 Google Ads 等。他和 Google 的共同創辦人 Larry Page 保持蠻好的關係,參與了 Friedberg 後來創業的投資。

離開 Google 後,Friedberg 創了他第一家公司 WeatherBill。這是可以在線上建立、購買天氣保險的公司,後來他從 Founders Fund、Khosla Ventures、Google Ventures 等拿到資金,更名為 The Climate Corporation。

這讓他擴大旗下業務,開始跨足更多農業科技,提供農民天氣保險、追蹤和分析數據,來幫助他們進行更多決策。最終,美國農業生物技術公司 Monsanto 以 11 億美元收購 The Climate Corporation,Friedberg 也任職一小段時間。

長期關注氣候、農業領域的 Friedberg,後來從 Page 那拿了一筆資金、成立了一家投資控股公司 The Production Board(TPB),專注於生命科學、食品、農業和脫碳等領域。

AIP 主持群我覺得每個人都各自有特色,像 Friedberg 除了也會給出他對商業事件的看法之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基礎科學有蠻深度研究的,這或許和他大學主修天體物理學的背景有關。

後來看 Friedberg 的職涯,也都是跟氣候環境、自然科學有關。這也是為什麼在節目裡只要需要科普一下某個和科學有關的專有名詞時,他們就會說「science corner」類似科學小教室,就會請他來解釋這概念是什麼、會產生什麼影響。

raw-image
  • David Sacks

David Sacks 是 PayPal Mafia 的一員。他在 1999 年加入了 Peter Thiel 等人創的電子商務公司 Confinity。這家公司也是後來和 Elon Musk 的 X.com 合併變成 PayPal 的。

而 Sacks 正是 Confinity 的產品負責人,後來變成了 PayPal 的營運長。也是在這段時期確立了很多 PayPal 的關鍵團隊、產品設計等。也因為這樣的關係,他們才能在 AIS 邀到 Musk。

後來,Sacks 成立了一家通訊服務公司 Yammer,並以 12 億美元賣給 Microsoft。也因為投資了 Zenefits,當了一小段時間的執行長。

Sacks 投資科技公司大約有 20 年,一開始是天使投資人,投了 Facebook,Uber,SpaceX,Palantir 和 Airbnb 等。後來 2017 年,他成立 Craft Ventures,投資了 Bird、Pipe、Reddit 和 SpaceX 等。

他有非常一大塊都在投 SaaS 領域的公司,對於 SaaS 的更多見解很推薦他的電子報《Bottom Up》。

Sacks 是主持群中擁有最豐富和多年的商業經歷,我覺得他在分析商業和科技有他獨特的觀察。值得一提的是,Sacks 是鐵桿的共和黨,其他三人都是支持民主黨,這給他們在對於政治議題上,立場有蠻好的平衡。

raw-image

AIP 差點拆夥、未來想像

AIP 在疫情期間成立的節目,在推出試播集後,即達到十萬多下載量。以新節目來說,這表現算是蠻好的。做了四年的時間,現在每集預估收聽量有可能破百萬。

不論是以收聽數或排行榜來看,這都顯示 AIP 這檔節目的成功。我認為,他們真正厲害之處,是可以將線上影響力轉到線下活動 AIS 上,創造與聽眾更近距離的互動。而光是 VIP 票價就要 7500 美元不便宜,一般門票則是 1500 美元。但每場他們辦得活動都有超過 600 人參與。

雖然說 AIP 原本只是疫情的 Podcast 實驗,但在推出的短時間內就獲得極大的關注與成功。不過,主持群為什麼差點因為股權問題,要拆夥?

這導火線是他們要準備舉行 AIS,但之中 JCal 和 Friedberg 意見相左,JCal 認為他擁有《All-In Podcast》,甚至說,「如果 Friedberg 對節目不滿,他考慮讓其他人來代替他。」

理想上,四人各自都擁有這節目的 25% 股權。

但 JCal 認為自己做了更多的媒體工作,覺得未來也是由他接下執行長的角色,來完成許多日常營運的工作。

雖然 JCal 覺得他值得擁有更多的股權,但其他人拒絕了。四人維持現狀:各自擁有 AIP 的 25% 股權,暫時不辦 AIS。

為了打破這種僵局,他們在 2023 年 10 月宣布要找一位外部執行長。除了繼續營運現有的媒體業務外,他們也想要做更多線下活動、打造不同周邊產品等業務,並預計這是有機會達成十億美元的事業。

AIP 這節目並沒有從中接業配,但如何讓他們的影響力轉化成收益。除了讓他們能夠吸引更多的資金注入既有的 Capital 或 Fund 之外,還有一部分是靠線下活動、未來預計推出的周邊商品來賺錢。

除此之外,他們在 2023 年在活動中找來 MrBeast,當知道他透過建立自有品牌的巧克力可以賺到 2 億美元。AIP 有計畫地要推出自有品牌的高檔龍舌蘭。

這個職缺吸引了 400 人投遞履歷,最終由在數位媒體、舉行線下活動上有豐富經驗的 Jon Haile 成為 AIP 執行長。

目前的狀況我認為是對 AIP 四個主持人最好的狀態,每個人對節目都有貢獻,都擁有相同的股份。當有人拿更多股份、更少股份,也很容易讓整個節目的決策出現爭議。


除此之外,找一個外部人士來營運節目,不僅可以避免掉要更多股份,他們也有時間做原本他們擅長的工作。

raw-image

為什麼他們的內容受到歡迎?

為什麼他們的 Podcast 可以這麼受到歡迎?甚至是如此有影響力?節目中有很多名人聽眾,像是 Steph Curry、川普政府官員Richard Grenell、對沖基金 SkyBridge 創辦人 Anthony Scaramucci 和前幣安執行長趙長鵬等。我認為背後大概有幾個原因:

第一,提供難得且產業內的深入見解。

Chamath Palihapitiya、David Friedberg、David Sacks 都在職涯早期進入科技巨頭工作、擔任高層,後來轉戰創投,這些豐富經驗都讓他們可以針對科技、商業時事評論中,有更多不容易從主流媒體聽到的觀點、內幕。

他們可以更加理解這些科技巨頭的動向、未來的策略布局等,這剛好對應不同主持人的背景。像 Palihapitiya 就能夠更從 Meta 內部來分析為什麼他們要做開源的 LLM 等,這件事就讓聽眾有個獨特管道了解,原來這些科技公司的背後想法。

不再只是從主流媒體上得到科技領域的最新動態,而是這些在產業內打滾數十年的人講給你聽背後的脈絡與見解。此外,他們也會在節目中分享蠻多創投的本質,創投如何運作等。

相對其他產業來說,科技、創投領域變化快速,不斷會有新事物發生,也比較神秘些。但 AIP 的主持群就像是帶領聽眾揭開這些神秘面紗。

第二,節目和活動來賓都很大咖。

AIP 他們四位的人脈都非常廣泛,很容易邀到矽谷科技和創投圈的重要人物。這件事不僅可以從 AIP 另一條節目支線訪談看出。

此外,他們主辦的 AIS 邀來的人除了科技、創投外,也有媒體和金融界的來賓,包括 Elon Musk、Ray Dalio、Vinod Khosla、MrBeast 和 Brian Armstrong 等人。

之中也可以看到他們與這些來賓都算熟,可以問出很多在一般媒體中比較少聽到的問題。這也讓無論是節目或活動中,多了很多的娛樂性。

相較其他比較正經在聊科技和商業的節目,我覺得 AIP 會更輕鬆一些入口艱澀知識。偶爾他們會互相吐槽,或是激烈辯論。

第三,這更像是一場富豪真人實境秀。

除了可以透過 Podcast 節目知道這些創投家的科技與商業分析之外,能夠吸引如此多的聽眾或鐵粉,我覺得有一部分是好奇這些富豪們的真實生活樣貌、彼此之間的好友互動。

有集我印象蠻深刻的,將近一年前,剛好 Palihapitiya 在義大利結婚,他邀請 AIP 的主持群一起參加,也在現場錄了一集。之中可以看到一些在豪華婚禮的片段,分享他們在當地住什麼飯店、吃了哪些餐廳等。

或是,在這一次 Sacks 直接把他超大台的遊艇開到義大利,JCal 就笑他說:「Sacks 花了很多時間在上面,進行了多場的秘密會議。

AIP 的批評與爭議

不過,AIP 也不是沒有被外界批評。有些人認為這節目的存在,是為了滿足矽谷菁英等的聲音,而不是為了提供客觀和公正的訊息。

關於這點, AIP 本身是一群超級有錢人,每週一起聊當下最熱門的科技和商業事件。他們代表著一部分人的觀點,不見得是對的,就是不同想法。但他們確實在有些領域上不熟悉,會有各自的盲點,而講出錯誤的事實。

他們四個人的政治立場都不太一樣,除了 Sacks 是共和黨支持者之外,其他三人都是民主黨的政治立場。但 Palihapitiya Friedberg 近幾年隨著拜登政府上任後有向中間立場靠攏一些,JCal 則偏向民主黨些。

不光是內部在錄節目就會吵起來,這也讓他們在國際政治議題,像是烏俄戰爭觀點上有些分歧。

除此之外,因為主持人 Sacks、JCal 和 Elon Musk 有私交,除了在他收購 Twitter 前後給出了一些非官方建議,在節目中抨擊 Musk 的酸民、慶祝裁員和更放寬的內容審核標準。可以理解被批評的點,畢竟這不是一個講出來討喜的想法。

這裡稍微小結一下,AIP 節目內容存在著幾個批評:節目立場和內容可能只代表矽谷精英的觀點、缺乏多元性,或是偶爾也會出現錯誤事實。這些批評我認為是存在的,在收聽上也需要特別注意得。但 AIP 提供在矽谷第一線的觀點價值確實也是難得的。

結語

AIP 的成功確實為他們帶來更多的影響力。這件事不僅讓他們現有的 Capital、Fund 變得更有名、更容易募到錢,也幫助他們投資的新創產品大力推了一把。

舉例來說:Groq 的爆紅,有部分可能要歸功於他們的早期投資人Palihapitiya 曾在 AIP 中推薦過多次。

節目成為他們的投資本業中的資產,可以帶來更多曝光。JCal 表示,每次融資 Pitch 時,他都會告訴有限合夥人(LP),他的競爭優勢在於他有兩檔 Podcast 節目。或是,AIP 也讓 Palihapitiya 變得更有名,連帶他的 Social Capital 也能從中受惠。

AIP 不屬於任何一家公司,聽眾不容易從中聽到單一立場的價值觀。這和其他本身就是創投跨足內容的 a16z、Sequoia Capital 等很不同,這些創投建立的內容可以理解選題、來賓,都有他們要傳達的訊息、價值觀,像是科技樂觀主義、投資了許多獨角獸公司等。

AIP 也帶動了一些模仿潮,像是在 3 個月前開設的《BG2Pod》。美國創投 Benchmark 普通合夥人 Bill Gurley,算是創投圈重要人物,在他生涯中投過 GrubHub、Nextdoor、OpenTable、Uber 等公司,找了另一位也是創投家的 Brad Gerstner 合開節目。

近期《Acquired》完成 Acquired Capital 的 3000 萬美元基金第一輪融資,雖然《Acquired》和 AIP 的風格雖然很不同,但都可以看到他們都採取類似的方式,把影響力變現、走創投的路做更大規模,而《BG2Pod》也企圖在這之中分到一杯羹。

最後,分享我從這四人打造了 AIP 的故事中,學到什麼或有哪些反思?

  • 找到長期夥伴一起玩長期賽局

沒有人可以獨自一人玩賽局,選擇對的夥伴,才能持續地把賽局玩下去,變成無限賽局,我想身為牌友的 AIP 主持群也深知這樣的想法。即便中間有拆夥危機,都還是讓他們選擇重新討論股權分配問題,讓節目持續營運下去。

  • 無法被輕易學走的獨特知識+ Podcast 槓桿= AIP

Naval Ravikant 很強調獨特知識的重要性,獨特知識是學校無法教,但可以從實務學習、不斷精進。有了獨特知識後,需要槓桿(人力、資本、軟體/媒體),才有機會讓你的工作投入和產出是脫鉤的。

在獨特知識方面上,AIP 主持群過往都在科技、創投圈有深厚的實戰經驗,這些都給了他們對於這些領域的獨特知識。同時這些也是其他人難以輕易學走、複製的。

為了放大他們的獨特知識,他們選擇的槓桿是 Podcast 這個載體,可以繞開傳統媒體的守門人,直接和聽眾建立關係,創造他們認為有價值的內容,由觀眾決定他們的價值。

  • 創造與銷售

學會銷售和創造,兩種都會你就所向無敵了- Naval Ravikant

他們運用了獨特知識、槓桿這套組合技,創造許多難以被取代、有價值的內容,最終都幫助他們更好的銷售。銷售不見得侷限在販售產品上,還包含了更廣地面向:行銷、溝通、公關,甚至是募資。無疑透過 AIP 這檔節目,讓他們在籌資上變得更順利。

我想創造、銷售的本質都是信任。他們透過創造有價值的內容,贏得他人的信任,打開知名度,創造影響力,最終都幫助他們更順利地銷售自身。


avatar-img
22.5K會員
70內容數
Hi,我是 VK~ 好奇科技發展、想看懂科技趨勢和新創的眉角。決定每週記錄下那些我感興趣、還看不懂的事。這裡會聊很多科技公司、新創,他們背後的人物與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VK科技閱讀時間 的其他內容
Hi 我是 VK~ 這期來介紹美國新創加速器 Y Combinator 最新一梯(W24),他們收了哪些新創團隊?這些團隊正在做的題目是什麼?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YC 基本上可以說是矽谷新創搖籃的代名詞。Airbnb、Strip
Hi 我是 VK~ 這期我們來聊聊美國 AI 新創 Anthropic 的故事。他們當時為什麼會想要離開 OpenAI,決定出來創業?為什麼這麼在意 AI 安全性?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如果你平常有在用聊天機器人 Claude 翻
看到標題,你一定想說怎麼可能,最好是可以在週末賺百萬元(《Million Dollar Weekend》書名的直白翻譯)! 如果週末可以賺進百萬,我可能就不會寄這封信給你(誤 不得不說一開始看到《Million Dollar Weekend》這本書,總是會有點戒心,想說讀起來和各種強調財富自由、
如果想要線上學語言,多數人第一直覺可能會先想到:語言教學習應用程式 Duolingo,和它的吉祥物綠色貓頭鷹 Duo。 這期來介紹 Duolingo 的發跡歷程、產品設計,以及他們真正想要解決什麼問題。為什麼它能夠成為全球下載次數最多的應用程式,並且目前 Duolingo 的營收超過 6 億美元的
Hi 我是 VK~ 這期我們來聊聊 Gmail 如何誕生?初期是透過什麼方法爆紅?它提供的價值又是什麼?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Gmail 在今年愚人節迎來 20 週年,身為電子報作者自然覺得有趣,蠻好奇這樣的產品是如何誕生的,而且
Hi 我是 VK~ 這期我們來聊聊行為經濟學之父 Daniel Kahneman 為什麼認為人沒有想像中理性?太相信直覺,會帶來哪些思考上的陷阱?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兩週前,和前 LINE TAIWAN 總經理陶韻智 Sting
Hi 我是 VK~ 這期來介紹美國新創加速器 Y Combinator 最新一梯(W24),他們收了哪些新創團隊?這些團隊正在做的題目是什麼?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YC 基本上可以說是矽谷新創搖籃的代名詞。Airbnb、Strip
Hi 我是 VK~ 這期我們來聊聊美國 AI 新創 Anthropic 的故事。他們當時為什麼會想要離開 OpenAI,決定出來創業?為什麼這麼在意 AI 安全性?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如果你平常有在用聊天機器人 Claude 翻
看到標題,你一定想說怎麼可能,最好是可以在週末賺百萬元(《Million Dollar Weekend》書名的直白翻譯)! 如果週末可以賺進百萬,我可能就不會寄這封信給你(誤 不得不說一開始看到《Million Dollar Weekend》這本書,總是會有點戒心,想說讀起來和各種強調財富自由、
如果想要線上學語言,多數人第一直覺可能會先想到:語言教學習應用程式 Duolingo,和它的吉祥物綠色貓頭鷹 Duo。 這期來介紹 Duolingo 的發跡歷程、產品設計,以及他們真正想要解決什麼問題。為什麼它能夠成為全球下載次數最多的應用程式,並且目前 Duolingo 的營收超過 6 億美元的
Hi 我是 VK~ 這期我們來聊聊 Gmail 如何誕生?初期是透過什麼方法爆紅?它提供的價值又是什麼?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Gmail 在今年愚人節迎來 20 週年,身為電子報作者自然覺得有趣,蠻好奇這樣的產品是如何誕生的,而且
Hi 我是 VK~ 這期我們來聊聊行為經濟學之父 Daniel Kahneman 為什麼認為人沒有想像中理性?太相信直覺,會帶來哪些思考上的陷阱?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兩週前,和前 LINE TAIWAN 總經理陶韻智 Sting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現在看到自己的Podcast突然想到去年有段時間突然就想試試看錄Podcast,所以就來覆盤一下那時候的熱血XD 雖然只有錄了三集,但那時候做了蠻多功課,想說也來覆盤順便分享給也有興趣做Podcast的人! Podcast 推薦 之前有嘗試錄製 podcast 以來,我發現了許多值得推薦的節目
Thumbnail
EP33精華重點: 1.為什麼錄製Podcast: Podcast是一個方便的平台,聽眾可以隨時隨地收聽 製作成本相對較低,卻能達到良好效果 可透過聲音建立與聽眾更緊密的關係 2.製作Podcast的經驗分享: 運用AI工具如ChatGPT、Claude等,協助構思主題和生成內容
Thumbnail
近年來Podcast快速發展,有許多用心經營的節目,不僅增長見聞也可以學習到許多知識,也有許多風趣幽默的節目,為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在Podcast的選擇上,我偏好:職場發展、女性議題、心理學、簡單生活和一些休閒聊天的節目,以下推薦幾個我的口袋名單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大家好!每周三我會在Podcast上更新自我成長相關的收聽內容。 內容和方格子上的經營內容不會完全一致,所以可以兩邊都追蹤哦! 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可以一起透過故事來體悟人生。
Thumbnail
溫馨提醒:這篇會很長! 在這個人人都可以是網紅、人人都能開頻道的年代, 疫情開始之後,podcast也逐漸熱鬧了起來。 不錯的頻道推薦,應該很多人都寫過。 回推我自己的版本,能找到最早的記錄,是在2021年5月7日。 那天和朋友聊到故事頻道,我在聊天過程中,抄起手機,打開podca
Thumbnail
Podcast市場逐漸擴散且普及,各平台積極爭奪市佔並提供付費會員機制,這篇文章深入觀察了Apple Podcast、Spotify、KKBOX等平臺的優勢與特點。歡迎讀者與優雅阿姨分享使用哪個收聽平台,對於想經營Podcast市場的人來說,一定要進來🎧聽看看囉。
Thumbnail
推薦5個超酷的遠端工作Podcast,讓你一邊通勤一邊學習,夢想離你越來越近!
Thumbnail
Podcast原本只是iOS體系中的一個APP,到現在託管商、音樂串流平台等都可以收聽🎧大家都想爭取使用者關注,從中置入廣告進而獲利。🧐未來Podcast市場會是怎麼樣的大亂鬥呢?
Thumbnail
今天本篇想與大家分享我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獨立製作自己的Podcast節目的各集內容的成果總整理! 2023/07/01~2023/12/31之間, 每週六晚間8:00更新一集,製作集數共26集。 現在回顧過往每一集的點點滴滴,雖然創作過程中花費了不少心神,但同時很感激自己
Thumbnail
🌟收聽平台上這麼多檔節目,為什麼聽眾要選你的節目來聽?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現在看到自己的Podcast突然想到去年有段時間突然就想試試看錄Podcast,所以就來覆盤一下那時候的熱血XD 雖然只有錄了三集,但那時候做了蠻多功課,想說也來覆盤順便分享給也有興趣做Podcast的人! Podcast 推薦 之前有嘗試錄製 podcast 以來,我發現了許多值得推薦的節目
Thumbnail
EP33精華重點: 1.為什麼錄製Podcast: Podcast是一個方便的平台,聽眾可以隨時隨地收聽 製作成本相對較低,卻能達到良好效果 可透過聲音建立與聽眾更緊密的關係 2.製作Podcast的經驗分享: 運用AI工具如ChatGPT、Claude等,協助構思主題和生成內容
Thumbnail
近年來Podcast快速發展,有許多用心經營的節目,不僅增長見聞也可以學習到許多知識,也有許多風趣幽默的節目,為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在Podcast的選擇上,我偏好:職場發展、女性議題、心理學、簡單生活和一些休閒聊天的節目,以下推薦幾個我的口袋名單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大家好!每周三我會在Podcast上更新自我成長相關的收聽內容。 內容和方格子上的經營內容不會完全一致,所以可以兩邊都追蹤哦! 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可以一起透過故事來體悟人生。
Thumbnail
溫馨提醒:這篇會很長! 在這個人人都可以是網紅、人人都能開頻道的年代, 疫情開始之後,podcast也逐漸熱鬧了起來。 不錯的頻道推薦,應該很多人都寫過。 回推我自己的版本,能找到最早的記錄,是在2021年5月7日。 那天和朋友聊到故事頻道,我在聊天過程中,抄起手機,打開podca
Thumbnail
Podcast市場逐漸擴散且普及,各平台積極爭奪市佔並提供付費會員機制,這篇文章深入觀察了Apple Podcast、Spotify、KKBOX等平臺的優勢與特點。歡迎讀者與優雅阿姨分享使用哪個收聽平台,對於想經營Podcast市場的人來說,一定要進來🎧聽看看囉。
Thumbnail
推薦5個超酷的遠端工作Podcast,讓你一邊通勤一邊學習,夢想離你越來越近!
Thumbnail
Podcast原本只是iOS體系中的一個APP,到現在託管商、音樂串流平台等都可以收聽🎧大家都想爭取使用者關注,從中置入廣告進而獲利。🧐未來Podcast市場會是怎麼樣的大亂鬥呢?
Thumbnail
今天本篇想與大家分享我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獨立製作自己的Podcast節目的各集內容的成果總整理! 2023/07/01~2023/12/31之間, 每週六晚間8:00更新一集,製作集數共26集。 現在回顧過往每一集的點點滴滴,雖然創作過程中花費了不少心神,但同時很感激自己
Thumbnail
🌟收聽平台上這麼多檔節目,為什麼聽眾要選你的節目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