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誌、貪、績效
看到「突圍」中的石紅杏記錄了林滿江說的每一個字,我的心裡感觸真的好深呀!
因為石紅杏十分崇拜林滿江,所以石紅杏就把林滿江所有說過的話用手抄的都記錄下來,結果竟然有一百七十多本,還在增加中,而且這些筆記本被她好好的存起來。
最後沒有想到,這竟然會是林滿江貪圖公司的記錄,還是來龍去脈的記錄了。
我在當技術員的時候最不能接受人家說我,說我的績效超級好是因為我太配合加班了,這已經是長官對其他同事的說辭,長官真是敷衍啊!一個班的,不同位置要怎麼比較績效?難道不是印象分數占大多數?你確定,我有點懷疑但是十分肯定是印象分數。
所以當我是組長了以後,我就在想怎麼讓績效數據化了。第一個入眼的就是職業棒球,它有的是一堆數據,球評袁定文和張昭雄先生天天掛嘴邊,還有後來的棒球數據遊戲,這就讓我有想深入了解這些數據意義的動力。
後來接觸了日本職棒,就接著十分崇拜野村克野和古田敦野,因為這兩個不只是球員、教練,那棒球數據更是利用得出神入化。
所以當自己做上了組長的位置,就在想怎麼評量組員的表現好壞?數據模組化呀!陳義信、黃平洋、張泰山、彭政閔誰對球隊的貢獻如何?這是和薪水掛勾的,是薪水的依據。只是當時球隊年年都用共體時艱來渡過,說真的不接受又能去那?最後沒舞台。
只是最後發現台灣的數據是參考用的,外國的數據和球員表現差異才不會太大,有人說台灣的樣本不夠,真的是這樣?這裡我只想比較陳義信、潘威倫、鷹俠、彭政閔他們那一個最厲害?他們的球員時期的數據就可以比出來。我就可以如此用在組員身上。
結果這些公司還說自己是高科技公司勒,竟然沒辦法撈出組員的完整工作數據,但是它們每一年都在進步,只是到我離開的時候還是沒辦法很好的撈出個人完整數據。然後離開多年後才了解到一個事實,當我能完整撈出數據時,這時候工廠必定根本是全自動化了,工業生產最終就是要如此,人工很貴而且還不十分可靠,更沒辦法生產出數量。
經過自己一直研究,最後發現只能是工作日誌式的記錄組員表現,搭上當時的數據,以及生產瓶頸的天數等等,弄了一個自己也不是滿意的評分表,如此來評定各位的績效。
後來做到了副課長,有天幾個人去抽煙,正好是打組員績效的時間,有人竟然提出來自己工作最辛苦,所以自己的績效當然是整個班的第一名,績效獎金那是必須要拿最高金額,其他人竟也跟著附議。我聽著自己心裡都無言了,這麼多年過去了,績效還是打印象分數。
當我能決定績效時,自己從來都是給自己在班上的平均高一些而已,說真的只要說到錢,那一個不會斤斤計較?我是不會的,因為我發現自己同事爭的竟是人家工程師零頭的零頭。
貪!會嗎?
當然會,而且會和林滿江一樣,盡可能的去符合規定的取得,只是……
誰會嫌錢多的?只是工作很多年後才明白,而且才能守住。就像中華職棒新全壘打王林智盛,那全壘打必定是一支一支打出來的,沒辦法偷雞開外掛的憑空偷全壘打,也只能按步就班的累積得到。
唉~人生,就是一直在重覆。
#突圍
風城小狗
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