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固的工法、拉力估算及安全設計很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1 / 11 / 25 )
我所倡議的黑潮發電「島嶼錨固」方案,雖能繞過「海床錨固」帶來的難題,使得實施難度大為降低【註 1】,但仍有些環節需要高度留意,而保證島嶼地質不被破壞,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
略如附圖所示,「島嶼錨固」方案實施時,流動中的黑潮會將拉力透過連結纜傳向島嶼,此時島嶼上的錨固工法須能承受得住這股拉力,才能成功發電,否則發電設備可能整組流走。由於錨固工法其實是用島嶼的結構來拖住發電機組,當錨固出問題時,有可能連帶對島嶼的地質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但請留意,附圖是示意圖,各物件比例並不正確)。
尤其,基於對零碳排綠電的高度需求,一旦「島嶼錨固」方案經過實驗證明可行,商轉時拖曳的發電機,自然會有「越大越好」的心理傾向,如此一來,也就會提高上述問題發生的可能性。
解決方案 ? 這需要整合多項專業。首先,需要透過地質調查評估島嶼對拉力的承受值,並下修抓保守的安全值。其次,需要精準地估算拉力,確保整個發電機組和流動中的黑潮互動後,傳遞給島嶼的拉力小於上述保守的安全值。最後,錨固方案需要在多個環節安裝拉力偵測機制,當偵測值超出安全指標時,須確保斷裂是發生在「連結纜的各節之間」,而非「錨固工法與島嶼之間」,由此確保出問題時損失的是「發電機組被流走」,而非「島嶼地質被破壞」【註 2】。
我相信前段所言應為當前科技所能及,但我不是專家,我這只是拋磚引玉的初步倡議。日後各界若有意以「島嶼錨固」方案來進行黑潮發電,自然需要先召集各個領域的專家來進行縝密的評估、制定出能回應各界檢視及質疑的方案,而非僅依據我這粉專上的小文就倉促實施。
【註 1】
【註 2】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84內容數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文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能源事務是由中央主管,但地方政府仍有積極角色可以扮演,尤其以再生能源的特性,很適合由地方政府就其優勢因地制宜,構思有特色的發展策略,取得初步成功後,中央政府再投入資源協助擴大規模。 若論因地制宜發展再生能源,擁有綠島、蘭嶼的台東縣無疑在黑潮發電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無可取代的優勢。與此相較,
我是看了下面這篇 2008 年 12 月 16 日的聯合報報導後,才開始關心黑潮發電的 : 台大研究:黑潮發電 夠台灣用還有剩【註 1】 http://city.udn.com/54543/3148701 還記得看到「夠台灣用還有剩」的標題時,當下的反應是 : 有這麼好的事 ! ? 那當
繼 Google 之後,台電公司也決定在彰濱工業區設立雲端資料中心。媒體報導強調,該雲端資料中心將百分之百使用綠能,而彰化在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等綠能領域的優勢,正是其雀屏中選的主因【註 】。 將來黑潮發電若能成功商轉,台東在綠能領域的優勢將絕不亞於彰化。需要使用大量綠電的雲端資料中心,到時候
我認為有可能。畢竟,黑潮是 24 小時不停地奔流著,所以,只要人造的發電設施能做到 24 小時不停捕捉黑潮動能,自然有可能作為基載。 但,有一點須強調 : 颱風季除外。以現有科技,颱風來襲時只能迴避,不可能硬扛,所以發電會被迫間斷【註 1 】。 . 又,換個角度看,即便沒能一天 24 小時、一
網路上出現關於黑潮發電的文章時,留言區常見網友提出一個問題 : 這樣會不會影響氣候 ? 其實多年前,中研院院士徐遐生就曾提醒有此疑慮【註 1 】。 先強調 : 我同意黑潮發電確實「有可能」影響氣候,畢竟,黑潮通過洋流發電機時,攜帶的部分能量從動能轉化為電能,所以通過後的水流,確實會和通過前的水
「島嶼錨固」方案若被證實可行,接著會備受關注的問題應該是:這樣能發出多少電來 ? 我認為,這是由「能錨固多大的發電機」決定的。 我不是學者專家,沒有能力從學術的角度推算出島嶼的錨固能力,只能發揮一點想像力,略舉實例說明。 附圖右上角的是海大柯永澤教授研發的洋流發電機【註 1 】,左上角的則是
雖然能源事務是由中央主管,但地方政府仍有積極角色可以扮演,尤其以再生能源的特性,很適合由地方政府就其優勢因地制宜,構思有特色的發展策略,取得初步成功後,中央政府再投入資源協助擴大規模。 若論因地制宜發展再生能源,擁有綠島、蘭嶼的台東縣無疑在黑潮發電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無可取代的優勢。與此相較,
我是看了下面這篇 2008 年 12 月 16 日的聯合報報導後,才開始關心黑潮發電的 : 台大研究:黑潮發電 夠台灣用還有剩【註 1】 http://city.udn.com/54543/3148701 還記得看到「夠台灣用還有剩」的標題時,當下的反應是 : 有這麼好的事 ! ? 那當
繼 Google 之後,台電公司也決定在彰濱工業區設立雲端資料中心。媒體報導強調,該雲端資料中心將百分之百使用綠能,而彰化在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等綠能領域的優勢,正是其雀屏中選的主因【註 】。 將來黑潮發電若能成功商轉,台東在綠能領域的優勢將絕不亞於彰化。需要使用大量綠電的雲端資料中心,到時候
我認為有可能。畢竟,黑潮是 24 小時不停地奔流著,所以,只要人造的發電設施能做到 24 小時不停捕捉黑潮動能,自然有可能作為基載。 但,有一點須強調 : 颱風季除外。以現有科技,颱風來襲時只能迴避,不可能硬扛,所以發電會被迫間斷【註 1 】。 . 又,換個角度看,即便沒能一天 24 小時、一
網路上出現關於黑潮發電的文章時,留言區常見網友提出一個問題 : 這樣會不會影響氣候 ? 其實多年前,中研院院士徐遐生就曾提醒有此疑慮【註 1 】。 先強調 : 我同意黑潮發電確實「有可能」影響氣候,畢竟,黑潮通過洋流發電機時,攜帶的部分能量從動能轉化為電能,所以通過後的水流,確實會和通過前的水
「島嶼錨固」方案若被證實可行,接著會備受關注的問題應該是:這樣能發出多少電來 ? 我認為,這是由「能錨固多大的發電機」決定的。 我不是學者專家,沒有能力從學術的角度推算出島嶼的錨固能力,只能發揮一點想像力,略舉實例說明。 附圖右上角的是海大柯永澤教授研發的洋流發電機【註 1 】,左上角的則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日本面對南海海槽地震威脅,提出以「安全」為核心,重新規劃國土的新思路。日本應重視低災害風險地區的發展潛力,如日本海沿岸和內陸地區,並以歷史人口變遷為例,說明人口分佈並非一成不變。過度集中發展的風險,主張建設「日本海側國土軸」,以實現區域均衡。重新思考交通建設的優先順序,並提出應對人口減少的策略。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如果沒有安全的問題,沒有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而且世界的潮流和台灣的共識都能夠接受,我覺得應該是開放討論的」。 不對吧~假使有這麼理想的能源方式,屆時台灣就生活在烏托邦了,應該100%採用核電,怎會只是「開放討論」而已? 台湾行政院長、将来の
當全球朝向再生能源的未來進行時,台灣在離岸風電的這場賽局中,究竟扮演著何種角色?答案是:我們不只是觀眾,更是場上的主要玩家,尤其當涉及到技師簽證和在地供應鏈的發展。   ​ 在離岸風電的建設中,設計顧問是搭建每一個工程項目的基石。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不只負責設計,還需要確保每一步驟都符合台灣的法
我國98%的能源仰賴進口 發展自主能源勢在必行 也正因為台灣四面環海 面對覆蓋地表面積達2/3以上的海洋 所蘊含著各種巨大能量 如何被轉換為發電力 也是亟需努力的方向 目前的研究發展 可透過下列四種方式轉為電力 一、「潮汐」 是指隨著地球自轉及月球引力使海面產生高低變化的現象
像任何中等大小的結構一樣,設計階段必須進行大量計算,以確保所問建築不會因自身重量而倒塌。在鋼構工程結構設計中,主要有兩種方法(有時稱為設計哲學): 荷載和抗力因子設計(LRFD,也稱限態設計 - LSD); 允許強度設計(ASD)。 從設計角度來看,存在可以理論上應用於鋼構工程結構的特定條件,
Thumbnail
臺灣北部一家重要發電廠的多個故障幾乎導致半數人口失去電力即時面臨的嚴重風險。臺灣電力網容易受自然災害和外部威脅影響,政府需提高電力網的韌性,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
比起駁船直接撞水壩(可能無效),撞水壩旁的船閘壩(Lock and Dam)呢?可能造成的全面性傷害較大吧。
Thumbnail
夏天快到了不想待在冷氣房,就是想去海邊玩水,適合玩水的地方似乎只有那幾個福隆、白沙灣、鼻頭角…等。 但是這幾個地方真的安全嗎?我們可以怎麼判斷是否安全呢?今天浪大嗎?適合下水嗎? 貌似大哉問的問題,我們用幾個步驟整理這些問題~ 1、判斷地形 判斷地形聽起來有點困難,是要判斷什麼啊?我們可以判
Thumbnail
離岸風電的話題,自從小英上任後炒的風風火火,又再去年突然傳出許多外商撤資閃人的消息,不免讓人有種人走茶涼,散戶留下來洗碗的感覺。而一直以來都有聽到長輩們在說:風機很貴、發電量很少;又或是圖利廠商;以及破壞環境等言論,我想只能說,所有能源發展,要在量又大又高效率面前,負面的影響一定是有的,不然可能大家
Thumbnail
常常有人在詢問,馬達繞線時的張力如何調整。實務上其實只要確認電阻值即可作為張力調整的依據,但本文則以較為學術的觀點,來討論繞線張力的理論值。 在討論力量之前,需要先了解銅線受力之後的變化,可參考金屬材料應力應變圖,其中X軸的應變就是代表材料變形狀態,Y軸的應力就是指力量大小的變化。可觀察到一般材料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日本面對南海海槽地震威脅,提出以「安全」為核心,重新規劃國土的新思路。日本應重視低災害風險地區的發展潛力,如日本海沿岸和內陸地區,並以歷史人口變遷為例,說明人口分佈並非一成不變。過度集中發展的風險,主張建設「日本海側國土軸」,以實現區域均衡。重新思考交通建設的優先順序,並提出應對人口減少的策略。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如果沒有安全的問題,沒有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而且世界的潮流和台灣的共識都能夠接受,我覺得應該是開放討論的」。 不對吧~假使有這麼理想的能源方式,屆時台灣就生活在烏托邦了,應該100%採用核電,怎會只是「開放討論」而已? 台湾行政院長、将来の
當全球朝向再生能源的未來進行時,台灣在離岸風電的這場賽局中,究竟扮演著何種角色?答案是:我們不只是觀眾,更是場上的主要玩家,尤其當涉及到技師簽證和在地供應鏈的發展。   ​ 在離岸風電的建設中,設計顧問是搭建每一個工程項目的基石。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不只負責設計,還需要確保每一步驟都符合台灣的法
我國98%的能源仰賴進口 發展自主能源勢在必行 也正因為台灣四面環海 面對覆蓋地表面積達2/3以上的海洋 所蘊含著各種巨大能量 如何被轉換為發電力 也是亟需努力的方向 目前的研究發展 可透過下列四種方式轉為電力 一、「潮汐」 是指隨著地球自轉及月球引力使海面產生高低變化的現象
像任何中等大小的結構一樣,設計階段必須進行大量計算,以確保所問建築不會因自身重量而倒塌。在鋼構工程結構設計中,主要有兩種方法(有時稱為設計哲學): 荷載和抗力因子設計(LRFD,也稱限態設計 - LSD); 允許強度設計(ASD)。 從設計角度來看,存在可以理論上應用於鋼構工程結構的特定條件,
Thumbnail
臺灣北部一家重要發電廠的多個故障幾乎導致半數人口失去電力即時面臨的嚴重風險。臺灣電力網容易受自然災害和外部威脅影響,政府需提高電力網的韌性,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
比起駁船直接撞水壩(可能無效),撞水壩旁的船閘壩(Lock and Dam)呢?可能造成的全面性傷害較大吧。
Thumbnail
夏天快到了不想待在冷氣房,就是想去海邊玩水,適合玩水的地方似乎只有那幾個福隆、白沙灣、鼻頭角…等。 但是這幾個地方真的安全嗎?我們可以怎麼判斷是否安全呢?今天浪大嗎?適合下水嗎? 貌似大哉問的問題,我們用幾個步驟整理這些問題~ 1、判斷地形 判斷地形聽起來有點困難,是要判斷什麼啊?我們可以判
Thumbnail
離岸風電的話題,自從小英上任後炒的風風火火,又再去年突然傳出許多外商撤資閃人的消息,不免讓人有種人走茶涼,散戶留下來洗碗的感覺。而一直以來都有聽到長輩們在說:風機很貴、發電量很少;又或是圖利廠商;以及破壞環境等言論,我想只能說,所有能源發展,要在量又大又高效率面前,負面的影響一定是有的,不然可能大家
Thumbnail
常常有人在詢問,馬達繞線時的張力如何調整。實務上其實只要確認電阻值即可作為張力調整的依據,但本文則以較為學術的觀點,來討論繞線張力的理論值。 在討論力量之前,需要先了解銅線受力之後的變化,可參考金屬材料應力應變圖,其中X軸的應變就是代表材料變形狀態,Y軸的應力就是指力量大小的變化。可觀察到一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