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固的工法、拉力估算及安全設計很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1 / 11 / 25 )


我所倡議的黑潮發電「島嶼錨固」方案,雖能繞過「海床錨固」帶來的難題,使得實施難度大為降低【註 1】,但仍有些環節需要高度留意,而保證島嶼地質不被破壞,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

略如附圖所示,「島嶼錨固」方案實施時,流動中的黑潮會將拉力透過連結纜傳向島嶼,此時島嶼上的錨固工法須能承受得住這股拉力,才能成功發電,否則發電設備可能整組流走。由於錨固工法其實是用島嶼的結構來拖住發電機組,當錨固出問題時,有可能連帶對島嶼的地質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但請留意,附圖是示意圖,各物件比例並不正確)。

尤其,基於對零碳排綠電的高度需求,一旦「島嶼錨固」方案經過實驗證明可行,商轉時拖曳的發電機,自然會有「越大越好」的心理傾向,如此一來,也就會提高上述問題發生的可能性。

解決方案 ? 這需要整合多項專業。首先,需要透過地質調查評估島嶼對拉力的承受值,並下修抓保守的安全值。其次,需要精準地估算拉力,確保整個發電機組和流動中的黑潮互動後,傳遞給島嶼的拉力小於上述保守的安全值。最後,錨固方案需要在多個環節安裝拉力偵測機制,當偵測值超出安全指標時,須確保斷裂是發生在「連結纜的各節之間」,而非「錨固工法與島嶼之間」,由此確保出問題時損失的是「發電機組被流走」,而非「島嶼地質被破壞」【註 2】。

我相信前段所言應為當前科技所能及,但我不是專家,我這只是拋磚引玉的初步倡議。日後各界若有意以「島嶼錨固」方案來進行黑潮發電,自然需要先召集各個領域的專家來進行縝密的評估、制定出能回應各界檢視及質疑的方案,而非僅依據我這粉專上的小文就倉促實施。



【註 1】

黑潮發電的「島嶼錨固」方案


【註 2】

補充說明拖曳纜和連結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hen-yi Kao-avatar-img
2023/07/02
島嶼錨固最大的缺點,恐怕是錨固沿線都將成禁航/禁漁區,這才是比發電機組漂走或地質結構破壞還大條的事情...
avatar-img
劉文晏的沙龍
6會員
84內容數
.
劉文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27
在昨天的貼文中才剛提到黑潮資料庫,今天馬上看到一篇貼文,從裡面提供的線索可點擊到一個「物理海洋」黑潮資料庫,這樣未免也太巧: https://www.odb.ntu.edu.tw/adcp/display/traj/......
Thumbnail
2022/06/27
在昨天的貼文中才剛提到黑潮資料庫,今天馬上看到一篇貼文,從裡面提供的線索可點擊到一個「物理海洋」黑潮資料庫,這樣未免也太巧: https://www.odb.ntu.edu.tw/adcp/display/traj/......
Thumbnail
2022/06/26
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一篇論文,裡面有很豐富且細緻的關於黑潮的數據,覺得對我幫助很大,在此很開心地跟各位分享: 沈軒志,台灣東南岸台東 - 綠島間海流運動受水深地形影響之研究
Thumbnail
2022/06/26
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一篇論文,裡面有很豐富且細緻的關於黑潮的數據,覺得對我幫助很大,在此很開心地跟各位分享: 沈軒志,台灣東南岸台東 - 綠島間海流運動受水深地形影響之研究
Thumbnail
2022/05/25
在網上翻找綠島和蘭嶼的資料時,無意間看到「小蘭嶼」,覺得可能是個理想的著手處。 某次交流我倡議的「島嶼錨固」方案時,有朋友提醒,跟居民溝通往往就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建議我別太樂觀。
Thumbnail
2022/05/25
在網上翻找綠島和蘭嶼的資料時,無意間看到「小蘭嶼」,覺得可能是個理想的著手處。 某次交流我倡議的「島嶼錨固」方案時,有朋友提醒,跟居民溝通往往就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建議我別太樂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內容: (1) 海洋能源被選為前瞻能源,本文的主題是風浪發電(Wind-Wave Power),我定義為離岸風電結合波浪發電的架構,可用於離岸風電的固定基座與浮體基座; (2) 海洋能源的技術成熟度非常低,所以我們2030年的目標僅有1MW的累積容量;姑且不論Floating Power Pla
Thumbnail
本文內容: (1) 海洋能源被選為前瞻能源,本文的主題是風浪發電(Wind-Wave Power),我定義為離岸風電結合波浪發電的架構,可用於離岸風電的固定基座與浮體基座; (2) 海洋能源的技術成熟度非常低,所以我們2030年的目標僅有1MW的累積容量;姑且不論Floating Power Pla
Thumbnail
在國發會公布的淨零碳排路徑圖中有觸及洋流發電,所以,最近媒體上出現了一些相關報導。其中,最大咖的應該就屬中研院院長:
Thumbnail
在國發會公布的淨零碳排路徑圖中有觸及洋流發電,所以,最近媒體上出現了一些相關報導。其中,最大咖的應該就屬中研院院長:
Thumbnail
偶然看到下面這篇報導的標題及附圖,覺得略同於我的某件專利,所以特別感興趣: 滑翔翼助風力發電? 領空監管成難題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161586...... 相關內容後續會以系列貼文深入探討。
Thumbnail
偶然看到下面這篇報導的標題及附圖,覺得略同於我的某件專利,所以特別感興趣: 滑翔翼助風力發電? 領空監管成難題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161586...... 相關內容後續會以系列貼文深入探討。
Thumbnail
建置太陽能的合約一簽就要20 年,這麼長的時間,在施工前端如何挑選材質、材質要做什麼後加工、如何在施工時避免天災以及人為的損壞,這些看似平凡無奇的流程,裡面卻含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學問,這些品質細節是取決於案場能否維持20 年的關鍵因素,就讓我們一起來看有哪些重點細節吧!
Thumbnail
建置太陽能的合約一簽就要20 年,這麼長的時間,在施工前端如何挑選材質、材質要做什麼後加工、如何在施工時避免天災以及人為的損壞,這些看似平凡無奇的流程,裡面卻含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學問,這些品質細節是取決於案場能否維持20 年的關鍵因素,就讓我們一起來看有哪些重點細節吧!
Thumbnail
我曾在先前的多篇貼文中提及,我對黑潮發電的發展現狀感到很疑惑,甚至,懷疑政府的綠能政策中到底還有沒有這個選項 ? 後來看到下面這篇幾天前的報導,說下一階段要大力發展五種新綠能,海洋能是其中之一,且海洋能的段落中特別提及黑潮發電(見附圖):
Thumbnail
我曾在先前的多篇貼文中提及,我對黑潮發電的發展現狀感到很疑惑,甚至,懷疑政府的綠能政策中到底還有沒有這個選項 ? 後來看到下面這篇幾天前的報導,說下一階段要大力發展五種新綠能,海洋能是其中之一,且海洋能的段落中特別提及黑潮發電(見附圖):
Thumbnail
我所倡議的黑潮發電「島嶼錨固」方案,雖能繞過「海床錨固」帶來的難題,使得實施難度大為降低【註 1】,但仍有些環節需要高度留意,而保證島嶼地質不被破壞,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 略如附圖所示,「島嶼錨固」方案實施時,流動中的黑潮會將拉力透過連結纜傳向島嶼,此時島嶼上的錨固工法須能承受得住這股拉
Thumbnail
我所倡議的黑潮發電「島嶼錨固」方案,雖能繞過「海床錨固」帶來的難題,使得實施難度大為降低【註 1】,但仍有些環節需要高度留意,而保證島嶼地質不被破壞,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 略如附圖所示,「島嶼錨固」方案實施時,流動中的黑潮會將拉力透過連結纜傳向島嶼,此時島嶼上的錨固工法須能承受得住這股拉
Thumbnail
我是看了下面這篇 2008 年 12 月 16 日的聯合報報導後,才開始關心黑潮發電的 : 台大研究:黑潮發電 夠台灣用還有剩【註 1】 http://city.udn.com/54543/3148701 還記得看到「夠台灣用還有剩」的標題時,當下的反應是 : 有這麼好的事 ! ? 那當
Thumbnail
我是看了下面這篇 2008 年 12 月 16 日的聯合報報導後,才開始關心黑潮發電的 : 台大研究:黑潮發電 夠台灣用還有剩【註 1】 http://city.udn.com/54543/3148701 還記得看到「夠台灣用還有剩」的標題時,當下的反應是 : 有這麼好的事 ! ? 那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