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黑潮的基礎調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2 / 06 / 18 )


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一篇論文,裡面有很豐富且細緻的關於黑潮的數據,覺得對我幫助很大,在此很開心地跟各位分享:


沈軒志,台灣東南岸台東 - 綠島間海流運動受水深地形影響之研究


所謂的細緻是指,該研究從水深 40 公尺到 500 公尺,共分 12 層來調查黑潮的流速及流向,例如附圖所呈現的,就是在水深 40 公尺處的圖【註 1】,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翻看其他內容。

附帶一提,兩個月前,我發了篇「樂見中研院院長重視黑潮發電」的貼文,附圖貼文有這樣一句話:「但是過去台灣並無完整的基礎資料庫,現在開始測量洋流 ...... 」【註 3】。當初看到這句話時我有停頓了一下,畢竟,相關基礎資料連我這「非學界中人」都曾瞄過不少,只是因為檔案沒有整理好,重新找起來還挺耗神而已。但後來我又轉念一想,雖然有資料、也就是說黑潮的研究並不是從零開始,但沒有「完整的資料庫」這句話仍是事實,中研院院長並沒有說錯。

所以,期盼日後在政府和企業的大力支持下,能夠有更多優秀的學者投入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





【註 1】

這張圖在檔案的第 99 頁(依左邊子目錄。但若是依下方頁碼,則為第 83 頁)


【註 2】

樂見中研院院長重視黑潮發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文晏的沙龍
6會員
84內容數
.
劉文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27
在昨天的貼文中才剛提到黑潮資料庫,今天馬上看到一篇貼文,從裡面提供的線索可點擊到一個「物理海洋」黑潮資料庫,這樣未免也太巧: https://www.odb.ntu.edu.tw/adcp/display/traj/......
Thumbnail
2022/06/27
在昨天的貼文中才剛提到黑潮資料庫,今天馬上看到一篇貼文,從裡面提供的線索可點擊到一個「物理海洋」黑潮資料庫,這樣未免也太巧: https://www.odb.ntu.edu.tw/adcp/display/traj/......
Thumbnail
2022/05/25
在網上翻找綠島和蘭嶼的資料時,無意間看到「小蘭嶼」,覺得可能是個理想的著手處。 某次交流我倡議的「島嶼錨固」方案時,有朋友提醒,跟居民溝通往往就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建議我別太樂觀。
Thumbnail
2022/05/25
在網上翻找綠島和蘭嶼的資料時,無意間看到「小蘭嶼」,覺得可能是個理想的著手處。 某次交流我倡議的「島嶼錨固」方案時,有朋友提醒,跟居民溝通往往就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建議我別太樂觀。
Thumbnail
2022/05/24
政府有關部門在看到我倡議的「黑潮發電的島嶼錨固方案」後,若願意嘗試付諸實驗,時程最快、成本最低的選項,可能是找台灣大學郭振華教授的團隊合作。畢竟,船和發電機都已經有現成的【註 1】。
Thumbnail
2022/05/24
政府有關部門在看到我倡議的「黑潮發電的島嶼錨固方案」後,若願意嘗試付諸實驗,時程最快、成本最低的選項,可能是找台灣大學郭振華教授的團隊合作。畢竟,船和發電機都已經有現成的【註 1】。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在昨天的貼文中才剛提到黑潮資料庫,今天馬上看到一篇貼文,從裡面提供的線索可點擊到一個「物理海洋」黑潮資料庫,這樣未免也太巧: https://www.odb.ntu.edu.tw/adcp/display/traj/......
Thumbnail
在昨天的貼文中才剛提到黑潮資料庫,今天馬上看到一篇貼文,從裡面提供的線索可點擊到一個「物理海洋」黑潮資料庫,這樣未免也太巧: https://www.odb.ntu.edu.tw/adcp/display/traj/......
Thumbnail
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一篇論文,裡面有很豐富且細緻的關於黑潮的數據,覺得對我幫助很大,在此很開心地跟各位分享: 沈軒志,台灣東南岸台東 - 綠島間海流運動受水深地形影響之研究
Thumbnail
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一篇論文,裡面有很豐富且細緻的關於黑潮的數據,覺得對我幫助很大,在此很開心地跟各位分享: 沈軒志,台灣東南岸台東 - 綠島間海流運動受水深地形影響之研究
Thumbnail
在「科技部海洋學門資料庫」看到精美的海底地形圖【註 1】,可以跟先前的貼文合看: 台灣東岸海底地形 在前文中,我有特別標明兩處較可能「海床錨固」成功的地域,分別是宜蘭外海的琉球島弧西端、以及呂宋島弧一直延伸到台東外海附近。
Thumbnail
在「科技部海洋學門資料庫」看到精美的海底地形圖【註 1】,可以跟先前的貼文合看: 台灣東岸海底地形 在前文中,我有特別標明兩處較可能「海床錨固」成功的地域,分別是宜蘭外海的琉球島弧西端、以及呂宋島弧一直延伸到台東外海附近。
Thumbnail
附圖是由國家海洋研究院所公布的台灣周遭海域海底地形圖【註 1】,從中可以看出,東岸在離岸不遠處,海水深度已達數千公尺(圖中深色的部分),對發展黑潮發電來說,這是非常不利的條件。
Thumbnail
附圖是由國家海洋研究院所公布的台灣周遭海域海底地形圖【註 1】,從中可以看出,東岸在離岸不遠處,海水深度已達數千公尺(圖中深色的部分),對發展黑潮發電來說,這是非常不利的條件。
Thumbnail
在思考「島嶼錨固」方案【註 1】時,我曾碰到一個問題:離岸多遠處才能捕捉到黑潮動能 ? 但,由於我沒有現場親眼看過黑潮,不敢保證上述說法是否屬實,希望日後能有機會驗證。 下列網址點進去也都能看到類似的圖片:
Thumbnail
在思考「島嶼錨固」方案【註 1】時,我曾碰到一個問題:離岸多遠處才能捕捉到黑潮動能 ? 但,由於我沒有現場親眼看過黑潮,不敢保證上述說法是否屬實,希望日後能有機會驗證。 下列網址點進去也都能看到類似的圖片:
Thumbnail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1 / 12 / 23 ) 國海院攜手台大研發「浮游式洋流發電機組」 完成實海測試【註 1】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19687......
Thumbnail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1 / 12 / 23 ) 國海院攜手台大研發「浮游式洋流發電機組」 完成實海測試【註 1】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19687......
Thumbnail
附圖是前幾天寫文蒐集資料時,在下面這篇報導中看到的: 獨家》洋流發電再突破!國家級測試場與基地港完成規劃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10410 當時只是將這
Thumbnail
附圖是前幾天寫文蒐集資料時,在下面這篇報導中看到的: 獨家》洋流發電再突破!國家級測試場與基地港完成規劃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10410 當時只是將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