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見中研院院長重視黑潮發電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raw-image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2 / 04 / 19 )



在國發會公布的淨零碳排路徑圖中有觸及洋流發電,所以,最近媒體上出現了一些相關報導。其中,最大咖的應該就屬中研院院長:

三項新能源 減碳關鍵

中研院:發展綠電 擁雙優勢

(報導出自聯合新聞網,一段時間後,就會只有會員才點得進去)


中研院廖院長說,「2050年淨零排放,依照現有的太陽能及風能技術並無法達標。」這句話我是完全同意的,這也正是我關注黑潮發電等多種海洋能發電選項的理由。只靠技術已成熟的既有選項,即使做到極致,再怎麼算都還是沒法淨零的。

如果中研院院長願意出面領導學界衝刺相關研究,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最後,不知「島嶼錨固」方案,算不算是院長所說的「建構模式」裡頭的一種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文晏的沙龍
6會員
84內容數
.
劉文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27
在昨天的貼文中才剛提到黑潮資料庫,今天馬上看到一篇貼文,從裡面提供的線索可點擊到一個「物理海洋」黑潮資料庫,這樣未免也太巧: https://www.odb.ntu.edu.tw/adcp/display/traj/......
Thumbnail
2022/06/27
在昨天的貼文中才剛提到黑潮資料庫,今天馬上看到一篇貼文,從裡面提供的線索可點擊到一個「物理海洋」黑潮資料庫,這樣未免也太巧: https://www.odb.ntu.edu.tw/adcp/display/traj/......
Thumbnail
2022/06/26
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一篇論文,裡面有很豐富且細緻的關於黑潮的數據,覺得對我幫助很大,在此很開心地跟各位分享: 沈軒志,台灣東南岸台東 - 綠島間海流運動受水深地形影響之研究
Thumbnail
2022/06/26
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一篇論文,裡面有很豐富且細緻的關於黑潮的數據,覺得對我幫助很大,在此很開心地跟各位分享: 沈軒志,台灣東南岸台東 - 綠島間海流運動受水深地形影響之研究
Thumbnail
2022/05/25
在網上翻找綠島和蘭嶼的資料時,無意間看到「小蘭嶼」,覺得可能是個理想的著手處。 某次交流我倡議的「島嶼錨固」方案時,有朋友提醒,跟居民溝通往往就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建議我別太樂觀。
Thumbnail
2022/05/25
在網上翻找綠島和蘭嶼的資料時,無意間看到「小蘭嶼」,覺得可能是個理想的著手處。 某次交流我倡議的「島嶼錨固」方案時,有朋友提醒,跟居民溝通往往就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建議我別太樂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本文內容: (1) 海洋能源被選為前瞻能源,本文的主題是風浪發電(Wind-Wave Power),我定義為離岸風電結合波浪發電的架構,可用於離岸風電的固定基座與浮體基座; (2) 海洋能源的技術成熟度非常低,所以我們2030年的目標僅有1MW的累積容量;姑且不論Floating Power Pla
Thumbnail
本文內容: (1) 海洋能源被選為前瞻能源,本文的主題是風浪發電(Wind-Wave Power),我定義為離岸風電結合波浪發電的架構,可用於離岸風電的固定基座與浮體基座; (2) 海洋能源的技術成熟度非常低,所以我們2030年的目標僅有1MW的累積容量;姑且不論Floating Power Pla
Thumbnail
在前篇貼文所引用的中時社論裡,有這麼一句話: 但政府的「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對風電和太陽光電以外的綠能,居然只以「發展非傳統地熱發電,並導入波浪、海流發電等海洋能技術,另擴大生質能使用,規畫2050年前瞻能源設置裝置量達 8~14GW」幾句話輕輕帶過,並嚴重低估其潛力值......【註 1】
Thumbnail
在前篇貼文所引用的中時社論裡,有這麼一句話: 但政府的「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對風電和太陽光電以外的綠能,居然只以「發展非傳統地熱發電,並導入波浪、海流發電等海洋能技術,另擴大生質能使用,規畫2050年前瞻能源設置裝置量達 8~14GW」幾句話輕輕帶過,並嚴重低估其潛力值......【註 1】
Thumbnail
前篇貼文剛提及,最近媒體上出現黑潮發電的頻率變高了,沒想到昨天的中時社論內容又再度觸及黑潮發電: 中時社論》 有目標無策略的2050淨零排放 段落中提及的內容在先前的貼文中都曾經論及,我會在附註中依序提供給各位參考
Thumbnail
前篇貼文剛提及,最近媒體上出現黑潮發電的頻率變高了,沒想到昨天的中時社論內容又再度觸及黑潮發電: 中時社論》 有目標無策略的2050淨零排放 段落中提及的內容在先前的貼文中都曾經論及,我會在附註中依序提供給各位參考
Thumbnail
在國發會公布的淨零碳排路徑圖中有觸及洋流發電,所以,最近媒體上出現了一些相關報導。其中,最大咖的應該就屬中研院院長:
Thumbnail
在國發會公布的淨零碳排路徑圖中有觸及洋流發電,所以,最近媒體上出現了一些相關報導。其中,最大咖的應該就屬中研院院長:
Thumbnail
由國發會負責的淨零碳排路徑圖已經正式公布了。其中,海洋能的角色是「前瞻能源」之一,期望長期而言,能藉此極大化自產的再生能源。(附圖紅色箭頭所指處) 這樣的定位我是認同的。畢竟,海洋能的技術確實還不成熟,能夠重視其潛力,已經算是一種肯定了。
Thumbnail
由國發會負責的淨零碳排路徑圖已經正式公布了。其中,海洋能的角色是「前瞻能源」之一,期望長期而言,能藉此極大化自產的再生能源。(附圖紅色箭頭所指處) 這樣的定位我是認同的。畢竟,海洋能的技術確實還不成熟,能夠重視其潛力,已經算是一種肯定了。
Thumbnail
我曾在先前的多篇貼文中提及,我對黑潮發電的發展現狀感到很疑惑,甚至,懷疑政府的綠能政策中到底還有沒有這個選項 ? 後來看到下面這篇幾天前的報導,說下一階段要大力發展五種新綠能,海洋能是其中之一,且海洋能的段落中特別提及黑潮發電(見附圖):
Thumbnail
我曾在先前的多篇貼文中提及,我對黑潮發電的發展現狀感到很疑惑,甚至,懷疑政府的綠能政策中到底還有沒有這個選項 ? 後來看到下面這篇幾天前的報導,說下一階段要大力發展五種新綠能,海洋能是其中之一,且海洋能的段落中特別提及黑潮發電(見附圖):
Thumbnail
之前寫文時碰上一個問題:台灣的「淨零碳排路徑」由哪個部會來負責研擬 ? 後來我在媒體上看到了,答案是國發會,預計將會在明年初提出【註 1】。 我猜,國發會內負責相關業務的同仁最近應該壓力很大,因為除了社會各界正引頸企盼外【註 2】
Thumbnail
之前寫文時碰上一個問題:台灣的「淨零碳排路徑」由哪個部會來負責研擬 ? 後來我在媒體上看到了,答案是國發會,預計將會在明年初提出【註 1】。 我猜,國發會內負責相關業務的同仁最近應該壓力很大,因為除了社會各界正引頸企盼外【註 2】
Thumbnail
我對海洋能很感興趣,過去已投入不少心力關注,未來仍會持續。 我在「方格子」部落格中,有開闢了一個「海洋能」專題,目前已建立了一個「黑潮發電」標籤,未來會逐步開闢新的標籤(這樣才足以撐起一個專題)。 眾所周知,海洋佔地球面積的七成,目前除已相對成熟的離岸風電(多在近海)外,其他各種海洋能都還在很初步
Thumbnail
我對海洋能很感興趣,過去已投入不少心力關注,未來仍會持續。 我在「方格子」部落格中,有開闢了一個「海洋能」專題,目前已建立了一個「黑潮發電」標籤,未來會逐步開闢新的標籤(這樣才足以撐起一個專題)。 眾所周知,海洋佔地球面積的七成,目前除已相對成熟的離岸風電(多在近海)外,其他各種海洋能都還在很初步
Thumbnail
我是看了下面這篇 2008 年 12 月 16 日的聯合報報導後,才開始關心黑潮發電的 : 台大研究:黑潮發電 夠台灣用還有剩【註 1】 http://city.udn.com/54543/3148701 還記得看到「夠台灣用還有剩」的標題時,當下的反應是 : 有這麼好的事 ! ? 那當
Thumbnail
我是看了下面這篇 2008 年 12 月 16 日的聯合報報導後,才開始關心黑潮發電的 : 台大研究:黑潮發電 夠台灣用還有剩【註 1】 http://city.udn.com/54543/3148701 還記得看到「夠台灣用還有剩」的標題時,當下的反應是 : 有這麼好的事 ! ? 那當
Thumbnail
網路上出現關於黑潮發電的文章時,留言區常見網友提出一個問題 : 這樣會不會影響氣候 ? 其實多年前,中研院院士徐遐生就曾提醒有此疑慮【註 1 】。 先強調 : 我同意黑潮發電確實「有可能」影響氣候,畢竟,黑潮通過洋流發電機時,攜帶的部分能量從動能轉化為電能,所以通過後的水流,確實會和通過前的水
Thumbnail
網路上出現關於黑潮發電的文章時,留言區常見網友提出一個問題 : 這樣會不會影響氣候 ? 其實多年前,中研院院士徐遐生就曾提醒有此疑慮【註 1 】。 先強調 : 我同意黑潮發電確實「有可能」影響氣候,畢竟,黑潮通過洋流發電機時,攜帶的部分能量從動能轉化為電能,所以通過後的水流,確實會和通過前的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