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在地知識展覽,開啟南島語族的智慧寶庫—方克舟創辦人(Mata Taiwa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Mata Taiwan 原住民族資訊匯流平台」致力透過多方聲音及多元管道,向世界分享臺灣原住民族的知識與觀點,成立至今持續嘗試形式殊異的策展,促成在地知識的建構與流動。本專題邀請Mata Taiwan 創辦人方克舟,分享團隊推廣原住民族資訊的具體途徑,以及媒體平臺於知識傳遞中的角色定位。



raw-image
  • Mata Taiwan 以融合生態保育、議題教育、文化交流、公平貿易等元素 的「另類旅遊(alternative tourism)」為藍圖,規劃寓教於樂的部落小旅行。他們曾以臺東大武鄉的違法砂石場為目的地,帶領遊客認識當地民眾面臨的處境。除了調查部落議題,遊程也搭配溯溪、烤肉、部落傳統美食DIY、族人對話等環節,透過親身踏查與互動,促進民眾對於部落現況的理解。

連結外來者與在地人,凝聚認同也促進跨文化理解

創立於2013 年的「Mata Taiwan 原住民族資訊匯流平台」衍生自方克舟經營的「什麼,你也愛臺灣原住民?!」臉書粉絲專頁,取古南島語言中「maCa」的眼睛之意,期許帶領世界一窺臺灣原住民族文化之美,也從在地視角出發,擁抱世界的南島語族事務。Mata Taiwan 依據不同數位媒體或社群性質,以中英雙語呈現原住民族的各項議題與觀點,其面向國際的經營策略,曾與國際母語推廣計畫Rising Voices 合作,在Twitter 上擔任客座主持人,分享復興傳統族語的經驗,也曾與海外同質媒體雙向轉載。同時,他們也投入各類型的實體活動,包括瀕危的噶瑪蘭語教學、博物館策展、傳統技藝工作坊、工作假期與部落小旅行等。

主打文化交流的實體活動是Mata Taiwan的特色之一,也是成果顯著的溝通方式。2014年時,他們與臺東排灣族南興部落合作舉辦工作假期,希望透過非原民參與者對部落文化的高度熱忱,與族人共同復振消失70 年之久的傳統祭典。一年多來的努力,終於成功引燃長年在外的部落青年產生文化主體意識,漸漸轉身接下傳承的火炬。其後也推出常態性的部落小旅行,深入少為人知的地區,遊程賦予族人詮釋自身部落與生活的話語權,而背景多元的遊客,也因抱持開放的心態,即便行前不太熟悉原住民族議題,亦能透過面對面直接的互動,融化長久以來存在於不同族群間的成見,滿載意想不到的感動與知識而歸。方克舟表示:「小旅行不僅是維持營運的商業模式,也是一種透過浸淫的媒體形式,讓外來參與者經由實際相處,了解原住民族的文化或相關議題。」

文化內容的策展人,建構知識並打造溝通平臺

方克舟心中的媒體定義十分寬廣,是一種進行資訊交流的場域、空間或平臺,但媒體的資訊編排毫不馬虎,都經過縝密設計。「我們是有意識的透過內容的產製與露出,傳達我們關注的主題、遞送某些問題意識」方克舟將Mata Taiwan 所從事的文化推廣工作,定位為一種「策展」。以他們長期關注的高雄小林村大武壠族議題為例,團隊除了穩定刊登相關文章,也協助建構族群的系統性知識,參與編修大武壠族的維基百科並推上一日亮點條目,為正名之路鋪墊;同時策畫竹藤編、傳統刺繡等工作坊,兼顧在地知識的推廣與傳承。他們透過多元的數位內容及實體互動,呈現出大武壠族的立體樣貌,亦使議題進入眾人的生活與視野。

Mata Taiwan同時積極嘗試不同形式的策展。面對日月潭邵族的祖靈祭期間年年與萬人泳渡活動重疊,時常造成泳客與族人間的衝突或誤解,Mata Taiwan在2019年時與邵族文化發展協會合作,將Chatbot聊天機器人應用於部落祭典場景中。他們在因儀式而封路的現場設置QR code,讓遊客連結到精心撰寫而成的故事包,透過遊戲式的即時互動介紹邵族的知識,同時揭開祭儀的神秘面紗,試圖經由一場結合敘事與科技的策展,搭起本地原住民與外地遊客間的溝通橋樑。

raw-image
raw-image
  • 當今許多原住民族青年在外工作、求學,對傳統祭典等部落文化相對陌生。然而祭典的事前準備工作繁多,需要大量人力投入,Mata Taiwan發想運用「工作假期」的模式,讓外地訪客與部落青年共同在耆老的帶領下,砍竹、架鞦韆、製作傳統料理等,透過文化學習與體驗過程,重新認識部落,進而引起青年萌生文化認同。
raw-image

汲取原住民族的養分,擴大耕耘地域性文化



raw-image


raw-image

作為非原住民經營的原住民族資訊平臺,Mata Taiwan的初衷始終是達成跨族群、跨文化的交流。至於交流的深度與影響層面,方克舟認為可分成四大層次:首先透過不斷著墨標題與文圖素材,吸引受眾的關注,讓文章先被「看見」。進而經由文章內容,引發讀者思考,無論認同或反對,至少使受眾「產生興趣」。接著有機會促進「觀念的交流與轉換」,尤其以現場互動的實體活動為佳。若能進入最高層次,便會發現受眾開始「採取行動」,從嫁進部落、成為合作夥伴到積極參與相關倡議,顯示團隊線上與線下並進的策展行為,不僅促進對話,更有機會引發另一項行動的展開。

事實上,Mata Taiwan近年從事的跨文化策展工作已從原住民族議題,擴大延伸至地域建築、竹藝產業、流域記憶等範疇。方克舟推測拓及這些合作機會的原因,是因為眾多地域性文化涉及原住民族,而客戶肯定他們過去在原住民族議題上的成果,因此讓Mata Taiwan獲得領域拓邊的契機。未來舉凡與地域性文化相關的事物,都將納入Mata Taiwan的守備範圍,他們期望透過大議題包小議題的策略,適時將過去所累積關於原住民族的知識與觀念納入溝通內容,透過不同的議題策展,擘劃出編輯地方文化的另類切角,同時不分族群界線,持續挖掘關於這塊土地的記憶與知識。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巢兼代》刊物 Vol.4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城市透鏡文化有限公司
圖片提供|方克舟、Mata Taiwa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6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2022/12/06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圖:原民會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主委出席,「原力大人物交流會─頒獎典禮」與「第9屆百萬創業計畫」獲獎團隊代表合影。 【李婉如/ 報導】原住民族委員會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主任委員12/1日出席「原力大人物交流會─頒獎典禮」時表示,原民會從104年開始推動「百萬創
Thumbnail
圖:原民會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主委出席,「原力大人物交流會─頒獎典禮」與「第9屆百萬創業計畫」獲獎團隊代表合影。 【李婉如/ 報導】原住民族委員會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主任委員12/1日出席「原力大人物交流會─頒獎典禮」時表示,原民會從104年開始推動「百萬創
Thumbnail
圖:原民會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主委致詞。 【李婉如/ 報導】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於12月1日參加「原力大人物交流會─頒獎典禮」,宣布「百萬創業計畫」自104年起至今,已成功扶植180家原住民族創業者,創造超過3,000個就業機會,企業存續
Thumbnail
圖:原民會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主委致詞。 【李婉如/ 報導】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於12月1日參加「原力大人物交流會─頒獎典禮」,宣布「百萬創業計畫」自104年起至今,已成功扶植180家原住民族創業者,創造超過3,000個就業機會,企業存續
Thumbnail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位於「屏東縣瑪家鄉」,5000年前的南島文化位於臺灣並邀請傳統表演「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藉由保存者的文化藝術團舉辦開幕儀式。
Thumbnail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位於「屏東縣瑪家鄉」,5000年前的南島文化位於臺灣並邀請傳統表演「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藉由保存者的文化藝術團舉辦開幕儀式。
Thumbnail
圖 :現場設有原住民風味輕食攤位 【李婉如/ 報導】   原住民族委員會與農業部農糧署首度合作,自今(21)日起到22日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舉辦「『原鄉小農到你家』暨『食物原理』」活動,向民眾傳達原住民族特色作物的多樣性,展現部落農業的永續價值,讓這些作物不只在部落廚房的餐桌出現,也成為更多民眾
Thumbnail
圖 :現場設有原住民風味輕食攤位 【李婉如/ 報導】   原住民族委員會與農業部農糧署首度合作,自今(21)日起到22日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舉辦「『原鄉小農到你家』暨『食物原理』」活動,向民眾傳達原住民族特色作物的多樣性,展現部落農業的永續價值,讓這些作物不只在部落廚房的餐桌出現,也成為更多民眾
Thumbnail
這應該是賊賊擔任 #海派特派員 以來,最特別的一篇了吧!前面介紹的部落雜貨店與海人家,除了下鄉行動,從台北來的candy之外,幾乎都是返鄉回來部落。而與老婆共同經營 「就是這個光」的孝峰,反而是從台東南邊的金峰鄉,嫁到北邊的成功鎮,並開啟了他的文化事業, #就是這個光。
Thumbnail
這應該是賊賊擔任 #海派特派員 以來,最特別的一篇了吧!前面介紹的部落雜貨店與海人家,除了下鄉行動,從台北來的candy之外,幾乎都是返鄉回來部落。而與老婆共同經營 「就是這個光」的孝峰,反而是從台東南邊的金峰鄉,嫁到北邊的成功鎮,並開啟了他的文化事業, #就是這個光。
Thumbnail
【李婉如/ 報導】今(29)日原住民族委員會於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北側綠廊舉辦第 8 屆「百萬創業夢 在地原鄉心」頒獎典禮,由原民會夷將‧拔路兒 Icyang‧Parod 主任委員親臨恭喜新出爐的20 組新創企業家。活動主視覺及開場影片由本屆創業團隊全偉義設計,「山的輪廓、海的流動、8 的數字拔地
Thumbnail
【李婉如/ 報導】今(29)日原住民族委員會於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北側綠廊舉辦第 8 屆「百萬創業夢 在地原鄉心」頒獎典禮,由原民會夷將‧拔路兒 Icyang‧Parod 主任委員親臨恭喜新出爐的20 組新創企業家。活動主視覺及開場影片由本屆創業團隊全偉義設計,「山的輪廓、海的流動、8 的數字拔地
Thumbnail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參與共識營,發現每個團隊不論是透過文化、產業的方式推動地方創生,於本質上都是透過「教育」在發揮「影響力」。 而在處理地方問題的同時,創生團隊與外部團隊的合作,甚至有良性競爭的必要性,才能於有限的資源中,發展出最有影響力的成績。以後壁的兩個創生單位而言,俗女村在區域與硬體
Thumbnail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參與共識營,發現每個團隊不論是透過文化、產業的方式推動地方創生,於本質上都是透過「教育」在發揮「影響力」。 而在處理地方問題的同時,創生團隊與外部團隊的合作,甚至有良性競爭的必要性,才能於有限的資源中,發展出最有影響力的成績。以後壁的兩個創生單位而言,俗女村在區域與硬體
Thumbnail
從我們現在的標準看來,這種土地制度相當複雜:既出於居住目的而佔有土地,這佔有同時也服膺於某種政治從屬關係,並牽涉生產活動和安全活動,所有一切相關活動又透過社會組織而達成。換句話說,我們不能想像抽走土地以後,這些相關的社會功能還能夠存在。
Thumbnail
從我們現在的標準看來,這種土地制度相當複雜:既出於居住目的而佔有土地,這佔有同時也服膺於某種政治從屬關係,並牽涉生產活動和安全活動,所有一切相關活動又透過社會組織而達成。換句話說,我們不能想像抽走土地以後,這些相關的社會功能還能夠存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