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在地特色學習的市場服務 落實以教育為地方未來扎根的目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參與共識營,發現每個團隊不論是透過文化、產業的方式推動地方創生,於本質上都是透過「教育」在發揮「影響力」。
而在處理地方問題的同時,創生團隊與外部團隊的合作,甚至有良性競爭的必要性,才能於有限的資源中,發展出最有影響力的成績。以後壁的兩個創生單位而言,俗女村在區域與硬體及文化資源上,便極具商業發展的優勢。而璞育塾與在地學校合作,透過課程規劃與師資結合,配合108課綱強調素養與適性的精神,將在地學習素材以活潑多元的形式導入教學現場,建構在地特色學習的市場服務,落實以教育為地方未來扎根的目標。
地方創生究竟是旅人思維還是人本思維?
因此創生團隊在對內而言,對於地方的熟悉與參與度是必然的要求,如此在地方資源的整合、開發串聯,乃至建立在地支持系統網絡,都是重要的培力與經營方向。
而對外業務的行銷開發,除了透過便捷的網路擴散曝光,再者吸引外圍的群眾成為受眾,從潛在的可能關係人口變成直接關係人口,讓「地方」不再侷限於一個地方,以城鄉的對流,讓移居遷入或二地居,成為一個可能的生活選項。
地方創生團隊的切入點,往往以現況進行解決的配套模式,但在共識營中,體認到在面對地方議題時容易產生的迷思:
  1. 創生團隊是用旅人思維在經營地方,還是符合在地需求的人本思維?
  2. 當我們透過輔導創業、成立品牌作為地方的活化指標,但這些是否有辦法持續滿足地方受眾的長期供需,或者創造更多的受眾?
  3. 在交通便利遷移快捷的台灣,地方創生是否只侷限在一地?或者只要在乎地方的人,都是我們要掌握的關係人口與支持系統潛在受眾。
這三點是我認為在執行創生計畫時,容易因專注於議題而產生的盲點,也是公部門希望短期達到績效而產生的誤區;當地方創生從元年、倡議,終於逐步在各地萌芽,在政策的推行上,除了給予支持外,是否有可能揠苗助長?這也是因為共識營而獲得新的思維。
在地體驗的深化
而盤點璞育塾目前規劃的在地特色與課程結合深化,有下列兩大延伸方向:
【民俗文化】
  1. 泰安宮媽祖信仰:泰安宮媽祖又稱為「茄苳媽」,為週邊五十九庄頭的公廟,轄區廣大遍及半個後壁與新營,其出巡特色為開路除障的「天地掃」,由後壁六十年的塌塌米老店手工製作,另一特色是破辟官配戴的豬腳(限用右前腳),用以為信徒除厄轉運。
  2. 後壁區有獨特的岳飛信仰與藏頭籤詩系統,其脈絡可探究清末天地會與地方開發史,並有一篇學術論文紀錄研究,是值得推廣的特色文史。
  3. 菁寮國小自小學二年級便全校投入金獅陣的訓練,直至菁寮國中接續傳承,已成為地方重要的教學特色。
  4. 後壁「射火馬」祭典為市定重要民俗活動,經考察為八掌溪後壁段與鹿草段的特殊儀式,而火馬也是紙糊工藝的傳承,透過紙糊工藝課程作為校園在地文化推廣,也可設計為特色商品,成為後壁區的祈福小物。
【產業特色–米蘭之都】
  1. 後壁為稻米與雜糧作物重要產區,是日常米食文化的重要原料,卻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食材。透過食農教育,從外觀分辨稻米品種、生食、熟食的滋味品嘗,並依特性選擇適合加工成何種米製品,以五感體驗仔細認識這個簡單卻重要的食材。
  2. 從稻米衍伸出慣行農法與自然農法對於生態、土壤,乃至作物的差異,透過農法的體驗與比較,能夠更仔細感知農業對於自然環境的影響,從田園的微觀,看見對大自然的影響狀況,是從食農教育推及至環保永續的層級。後壁蘭花園區是台灣重要的育種、生產外銷優質蝴蝶蘭中心,如果透過產業與校園合作,讓學生認識科技在農業上的應用,對於高經濟產值的農業與生物技術有所認識,未來投入相關產業,讓從業人口老化且銳減的農產業有轉型的可能。
  3. 生產稻米、蘭花產生的可分解有機農業廢棄物,如:稻穀、稻稈、水草、果渣,透過導入蚯蚓、黑水虻等生物分解,加速有機物質循環利用,讓大量農廢再度成為優質且具有經濟效益的農肥。
  4. 透過花藝師以後壁蘭花作為花藝素材,並與後壁知名的「後中窯」合作,透過陶器與花藝的結合,用在地植物推動學生的美學藝術課程,涵養美學知見。
以上是璞育塾基於對後壁的認識而開發設計的課程,但其實地方創生何止於後壁一區,鄰近的東山、白河、新營、鹽水,嘉義縣的鹿草、南靖等,都是共同生活圈,也都面臨同樣的發展現況,因此璞育塾的能量也是持續以教育課程,持續對外擴及至所謂的「溪北地區」,成為區域共好的創生場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 / 種種影像 種種是一個專注用影像說故事的影像團隊,落腳在嘉義市三年,創作了數十隻自製的地方短紀錄片影像,近百隻地方形象廣告,數百則地方觀察專題,數十場地放影像創作坊。回過頭檢視這一路拼命完成的作品或案件,其實最初就只是想留下些什麼而已。 在回來嘉義之前,我們是在中國杭州的二更影視公司底下的導演
文 / 種種影像 「地方創生就是一去中心化的過程。」 這是整個共識營當中影響最深的一句話。陳美伶老師指出,在未來數位科技的技術的導入後,地方創生的支持系統,將會逐漸向數位轉型邁去。其過程演進如同地瓜校長所說的,我們現階段最急迫解決的,是人類的永續發展。 其發展也未像是產業發展的論述那般侷限,而是更加
文 / 熊塾雲端生涯顧問 我們是由教育工作者及地方工作者組成的教育平台,協助媒合及提供種類豐富的能力培育課程。我們也是家庭培(陪)學的教育平台,培育及陪伴親子共同學習、成長,以「創業教育」及「服務學習」為兩大主軸培養學生108課綱的九大素養能力。陪伴家長更有能力了解並面對孩子的教養及學習問題,陪伴孩
文 / 熊塾雲端生涯顧問 我是一位國際公益管理師,也是一位實驗教育工作者,因為和申請個人自學的孩子們共學共成長,成為一個關心永續發展的教育工作者,也創建自己的品牌努力著朝願景前進。一直對雜學校的蘇仰志(地瓜校長)很感佩,因為從一位關心教育的設計人,到現今成為推動教育創新的領頭羊,這樣跨領域的神奇角色
文 / 微光盒子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歸屬在哪 那就來我們這裡吧 這裡不是家 這裡不是學校 這裡是一個讓孩子 重新找到歸屬的地方」 微光盒子成立於2018年,是由政大USR計畫的學生團隊發起,我們從安康社區的街頭認識孩子,逐漸聚集一群在外遊蕩的兒少,並成立了兒少據點的雛型,安康大挑戰。透過遊戲和共餐,
文 / 微光盒子 本次很開心能夠代表微光盒子參與普列斯製造共識營的北區場次,在這緊湊的兩天當中,包含精彩的演講以及充實的討論,更重要的是能夠認識許多來自不同地區,用不同方式關注著教育的夥伴,以下是我自己在兩天的過程中,從分享與討論中的心得。 體制內教育的可能性 第一天結束後的夜晚,我們幾個團隊聚集在
文 / 種種影像 種種是一個專注用影像說故事的影像團隊,落腳在嘉義市三年,創作了數十隻自製的地方短紀錄片影像,近百隻地方形象廣告,數百則地方觀察專題,數十場地放影像創作坊。回過頭檢視這一路拼命完成的作品或案件,其實最初就只是想留下些什麼而已。 在回來嘉義之前,我們是在中國杭州的二更影視公司底下的導演
文 / 種種影像 「地方創生就是一去中心化的過程。」 這是整個共識營當中影響最深的一句話。陳美伶老師指出,在未來數位科技的技術的導入後,地方創生的支持系統,將會逐漸向數位轉型邁去。其過程演進如同地瓜校長所說的,我們現階段最急迫解決的,是人類的永續發展。 其發展也未像是產業發展的論述那般侷限,而是更加
文 / 熊塾雲端生涯顧問 我們是由教育工作者及地方工作者組成的教育平台,協助媒合及提供種類豐富的能力培育課程。我們也是家庭培(陪)學的教育平台,培育及陪伴親子共同學習、成長,以「創業教育」及「服務學習」為兩大主軸培養學生108課綱的九大素養能力。陪伴家長更有能力了解並面對孩子的教養及學習問題,陪伴孩
文 / 熊塾雲端生涯顧問 我是一位國際公益管理師,也是一位實驗教育工作者,因為和申請個人自學的孩子們共學共成長,成為一個關心永續發展的教育工作者,也創建自己的品牌努力著朝願景前進。一直對雜學校的蘇仰志(地瓜校長)很感佩,因為從一位關心教育的設計人,到現今成為推動教育創新的領頭羊,這樣跨領域的神奇角色
文 / 微光盒子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歸屬在哪 那就來我們這裡吧 這裡不是家 這裡不是學校 這裡是一個讓孩子 重新找到歸屬的地方」 微光盒子成立於2018年,是由政大USR計畫的學生團隊發起,我們從安康社區的街頭認識孩子,逐漸聚集一群在外遊蕩的兒少,並成立了兒少據點的雛型,安康大挑戰。透過遊戲和共餐,
文 / 微光盒子 本次很開心能夠代表微光盒子參與普列斯製造共識營的北區場次,在這緊湊的兩天當中,包含精彩的演講以及充實的討論,更重要的是能夠認識許多來自不同地區,用不同方式關注著教育的夥伴,以下是我自己在兩天的過程中,從分享與討論中的心得。 體制內教育的可能性 第一天結束後的夜晚,我們幾個團隊聚集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峨眉鄉,這個位於新竹縣的美麗小鎮,以其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聞名。在這裡,地方創生不僅是一個口號,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 113年8月8日,峨眉鄉峨眉聚貳代的青創年舉辦了一場「客家梅干菜披薩工作坊vs彩橘樂」活動,這是一次集合創意、文化、社區學生與"青聚點"輔導團互動的平台活動。 第
Thumbnail
1.農村生活的美食魅力: 鄰近產地,食材新鮮且便宜 豐富多樣的地方特色美食 2.農村文化的獨特性: 傳統節慶活動,如客家義民祭 宗教活動,如媽祖遶境和王爺出巡 多元文化交流(客家、原住民、眷村、新住民等) 3.農村生活的挑戰: 人口外流和老齡化問題 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交通、教育資源等)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農村社區、休閒農場、休閒農業區傻傻分不清楚? ▍農村社區:農村社區通常指的是一個小型的農村聚落,是農民和農村居民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休閒農場:休閒農場是一個提供給遊客休閒娛樂和農業體驗的場所。 ▍休閒農業區:休閒農業區是一個結合了農業、休閒和觀光等多種元素的綜合性場所。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槺榔又稱台灣海棗,是從冰河時期留下來的原生植物,分布在台灣濱海一帶,能承受貧脊土壤、耐鹽抗旱,頭頂著尖刺葉形結穗如檳榔豆,高大筆直的槺榔樹突出於沙丘地表,至今西部沿海仍有許多村落以槺榔命名。 即使是一個小地方,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本主題即以台南七股槺榔,一個位於曾文溪河口北岸的農場為出發的生活故事。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峨眉鄉,這個位於新竹縣的美麗小鎮,以其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聞名。在這裡,地方創生不僅是一個口號,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 113年8月8日,峨眉鄉峨眉聚貳代的青創年舉辦了一場「客家梅干菜披薩工作坊vs彩橘樂」活動,這是一次集合創意、文化、社區學生與"青聚點"輔導團互動的平台活動。 第
Thumbnail
1.農村生活的美食魅力: 鄰近產地,食材新鮮且便宜 豐富多樣的地方特色美食 2.農村文化的獨特性: 傳統節慶活動,如客家義民祭 宗教活動,如媽祖遶境和王爺出巡 多元文化交流(客家、原住民、眷村、新住民等) 3.農村生活的挑戰: 人口外流和老齡化問題 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交通、教育資源等)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農村社區、休閒農場、休閒農業區傻傻分不清楚? ▍農村社區:農村社區通常指的是一個小型的農村聚落,是農民和農村居民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休閒農場:休閒農場是一個提供給遊客休閒娛樂和農業體驗的場所。 ▍休閒農業區:休閒農業區是一個結合了農業、休閒和觀光等多種元素的綜合性場所。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槺榔又稱台灣海棗,是從冰河時期留下來的原生植物,分布在台灣濱海一帶,能承受貧脊土壤、耐鹽抗旱,頭頂著尖刺葉形結穗如檳榔豆,高大筆直的槺榔樹突出於沙丘地表,至今西部沿海仍有許多村落以槺榔命名。 即使是一個小地方,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本主題即以台南七股槺榔,一個位於曾文溪河口北岸的農場為出發的生活故事。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