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因- 音樂劇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徽因音樂劇是台韓跨國合作的作品,由台灣廣藝基金會與聯合文創,攜手韓國 C Musical 與知名導演徐在亨、知名編劇韓雅凜聯手打造。講述民初才女林徽因與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人的故事,以及描述她如何在舊時代中活出一個前衛人生。當初無意間從 ins 廣告看到,從主題到宣傳方式都很吸引人。線上觀看票價只要 300元,整個很物超所值。

音樂劇一開始以林徽因逝世前留下的四封信做為開端,分別給曾熱愛過的靈感泉源徐志摩、相知相惜的精神伴侶金岳霖、常伴左右的堅實後盾梁思成以及漸行漸遠的過去摯友冰心。雖然國中時對這些已有所耳聞,但這麼完整看過還是第一次
每封信帶出不同時期的故事,觀眾一起在1920、1930與1955 年間穿梭。這部劇用林徽因與這四人交織的緣分,讓我們感受到她熱烈燦爛的愛情,還有對夢想不懈的追求。林徽因這一生閃閃發光,直至今日仍不減風采

我被劇中好幾幕構思震撼到,尤其是以世人角度描繪文化沙龍。那個年代思想陳舊,林徽因的開放總是惹人非議,即使行得正做得直,也不免被加油添醋。場景中林徽因身著華麗禮服,配戴黑色艷麗的面罩,大紅色燈光撒下,高亢激昂的音樂,讓人心頭不禁為之一振,佩服導演以此塑造撼動人心的美魔女形象。以當時價值觀而言,林徽因不僅是茶餘飯後的話題,也是畏懼改變的人們心中,如火一般恐怖的存在。

還有當林徽因向金岳霖坦承的那幕,導演先以一扇門將兩人隔開。林徽因從表白內心開始,就沒踏入過那扇門,讓我感覺再再顯示兩人在愛情與婚姻上難以重疊的價值觀。當金岳霖表達看法之後,門瞬間轉了一個方向,獨留金岳霖在門後的畫面。在我看來,金岳霖是留在框架中的人,而林徽因已脫離框架而去。

我雖然沒像大部分觀後感那樣感動到哭,或許是因為不在現場,感受不到臨場震撼力,也或許是因為難以帶入情感的愛情價值觀,但我確實被演員演技及歌唱技巧深深打動。

陳品伶演員在各種情緒轉折上恰到好處,寫信時滿是柔情、戀愛時充滿嬌羞、被誤解時的氣憤、被戰爭一時擊垮的晦暗,還有再次擁抱夢想的炙熱,透過鏡頭能察覺到眼神有多麼不一樣,我想這就是線上觀看的最大優點吧?
飾演冰心一角的李杏演員也是,眉眼之間完全演出了那時代特有的溫柔。她的歌有好幾個部分好難,我不是音樂專業就不多加著墨,不過有好幾個轉音讓我驚艷
飾演梁思成的演員蕭景鴻,在最後讀完信後的眼淚也讓人不得不讚嘆。梁思成這個角色真的很難,愛著林徽因,同時具備堅毅、無畏與寬宏。感覺的到演員本身揣摩這些特質很久,將那世代無限付出的愛挪到現代,他真的用溫柔又有力的歌聲演繹出梁思成這個人。

在中國歷史上,林徽因確實在建築、文學與思想上都貢獻良多,或許這必須從她幼時習得的素養談起。但在相同環境下,我認為也造就不了第二個林徽因。她對真自由的渴望與嚮往,對保護舊建築遺產的決心與毅力,其他人只能望塵莫及。細想在那個價值觀仍迂腐的年代,女人甚至連建築系大門都難以進入,又何以在學術界立足?她反時代而行,用自己的方式擁抱建築與散播文學,以當代視野只能看見刺,從我們這個時代放遠望去,何嘗不是一朵盛開的玫瑰。

感謝台韓兩方造就出這部劇,兩小時濃縮,看見了林徽因在文明發展上的努力。同樣身為女人,很難不被打動。我們或許仍被不少時代觀念阻撓,但每步路都不會被浪費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aZ * 愛寫筆記的社畜的沙龍
34會員
75內容數
「唯有被閱讀過,一本書才能活起來。」這句話出自紀優.穆索的小說紙女孩 書是栩栩如生出現在我生命中的導師或摯友 但願我能將這些生命過客帶給我的感動化作文字,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2024/10/02
我不知道今天有多少人注意到方格子在其他社群平台的「國慶預祝失誤」
2024/10/02
我不知道今天有多少人注意到方格子在其他社群平台的「國慶預祝失誤」
2024/09/17
我整場演奏會最喜歡的曲目也是芬妮的《義大利》。而談到《義大利》便不得不提及弟弟費利克斯在白金漢宮的小插曲,英國女皇維多利亞聽完費利克斯的作品後,表示自己最鍾愛的是《義大利》,是寄附於弟弟名下也仍然閃耀的存在。我想如果不是在那個年代,芬妮的光芒肯定能更閃耀吧
Thumbnail
2024/09/17
我整場演奏會最喜歡的曲目也是芬妮的《義大利》。而談到《義大利》便不得不提及弟弟費利克斯在白金漢宮的小插曲,英國女皇維多利亞聽完費利克斯的作品後,表示自己最鍾愛的是《義大利》,是寄附於弟弟名下也仍然閃耀的存在。我想如果不是在那個年代,芬妮的光芒肯定能更閃耀吧
Thumbnail
2024/09/08
被選擇性隱匿的故事不過是被壓縮成小小的檔案夾,還是能打開也還是得打開。困頓晦暗的過去是真,走過後的風景怡人亦同。字裡行間雖然充斥著苦命與淒涼,但我從中讀到了陳雪的勇敢
Thumbnail
2024/09/08
被選擇性隱匿的故事不過是被壓縮成小小的檔案夾,還是能打開也還是得打開。困頓晦暗的過去是真,走過後的風景怡人亦同。字裡行間雖然充斥著苦命與淒涼,但我從中讀到了陳雪的勇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由張秀琴(阿牛)領軍的秀琴歌劇團,於2023年12月17、18日,在大稻埕戲苑演出《青衣銀甲梁紅玉》,劇中當家小旦莊金梅獨挑大梁,演出宋代抗金女英雄-梁紅玉,與張秀琴飾演之韓世忠,以精湛的唱腔與鏗鏘有力的演出風格,風靡台下觀眾。
Thumbnail
由張秀琴(阿牛)領軍的秀琴歌劇團,於2023年12月17、18日,在大稻埕戲苑演出《青衣銀甲梁紅玉》,劇中當家小旦莊金梅獨挑大梁,演出宋代抗金女英雄-梁紅玉,與張秀琴飾演之韓世忠,以精湛的唱腔與鏗鏘有力的演出風格,風靡台下觀眾。
Thumbnail
最近在經營Y T之時,無意間觀賞到2018 年接任薪傳歌仔戲劇團團長張孟逸老師溫柔婉約精彩片段演出:【薪傳微劇場#EP4 】《昭君•丹青怨》。讓我頓時明白古今中外「只愛美人,不愛江山」英雄心境以及為什麼會有「英雄難過美人關」的說法?
Thumbnail
最近在經營Y T之時,無意間觀賞到2018 年接任薪傳歌仔戲劇團團長張孟逸老師溫柔婉約精彩片段演出:【薪傳微劇場#EP4 】《昭君•丹青怨》。讓我頓時明白古今中外「只愛美人,不愛江山」英雄心境以及為什麼會有「英雄難過美人關」的說法?
Thumbnail
讀《林徽音先生年譜》,於智識上最有啟發的地方,是一窺才女在藝術、設計等方面的才華。
Thumbnail
讀《林徽音先生年譜》,於智識上最有啟發的地方,是一窺才女在藝術、設計等方面的才華。
Thumbnail
書上說,[林徽因]的外表與談吐很吸引人。各位看看她的照片,即可證明她容貌姣好,氣質出眾。她能讓男人傾倒自不在話下,而為她癡迷的有名男人,除了老公[梁思成](註)以外,當數[徐志摩]和[金岳霖]了,其中[徐志摩]對她的追求更被誇張成電視劇情,但其實她對[梁思成]卻是始終堅定,這點著實令人敬佩。
Thumbnail
書上說,[林徽因]的外表與談吐很吸引人。各位看看她的照片,即可證明她容貌姣好,氣質出眾。她能讓男人傾倒自不在話下,而為她癡迷的有名男人,除了老公[梁思成](註)以外,當數[徐志摩]和[金岳霖]了,其中[徐志摩]對她的追求更被誇張成電視劇情,但其實她對[梁思成]卻是始終堅定,這點著實令人敬佩。
Thumbnail
比起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時代才女」的面目和風采才是吸引我踏進劇院的主因。 我很好奇,什麼樣的人會被封為「民國才女」,並被評價為「集知性與美貌於一身」。 對我來說,「才女」是個空泛的詞,所以才想藉由這部戲劇,弄清它的定義。 我也試圖回答心中的困惑:究竟是時勢造才女,還是才女造時勢?
Thumbnail
比起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時代才女」的面目和風采才是吸引我踏進劇院的主因。 我很好奇,什麼樣的人會被封為「民國才女」,並被評價為「集知性與美貌於一身」。 對我來說,「才女」是個空泛的詞,所以才想藉由這部戲劇,弄清它的定義。 我也試圖回答心中的困惑:究竟是時勢造才女,還是才女造時勢?
Thumbnail
說到徐志摩與他的女人們,大家對三位女性的看法都是從徐志摩的視角出發;但是說到林徽因與這三個男人(我並不想稱其為她的男人們),世人普遍的視角卻是從這三人男人出發的,都是他們多麼為林徽因所著迷且為她做了什麼。
Thumbnail
說到徐志摩與他的女人們,大家對三位女性的看法都是從徐志摩的視角出發;但是說到林徽因與這三個男人(我並不想稱其為她的男人們),世人普遍的視角卻是從這三人男人出發的,都是他們多麼為林徽因所著迷且為她做了什麼。
Thumbnail
徽因音樂劇是台韓跨國合作的作品 由台灣廣藝基金會與聯合文創,攜手韓國 C Musical 與知名導演徐在亨、知名編劇韓雅凜聯手打造 講述民初才女林徽因與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人的故事 以及描述她如何在舊時代中活出一個前衛人生
Thumbnail
徽因音樂劇是台韓跨國合作的作品 由台灣廣藝基金會與聯合文創,攜手韓國 C Musical 與知名導演徐在亨、知名編劇韓雅凜聯手打造 講述民初才女林徽因與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人的故事 以及描述她如何在舊時代中活出一個前衛人生
Thumbnail
來來來!花了好一段時間完成的古裝劇推薦~~古裝劇我不常看,因為不喜歡沉重的歷史劇也很容易臉盲,所以都會挑跟歷史比較沒關係但內容不錯的劇來看,這幾部算是個人覺得內容跟演員陣容很不錯的劇,空檔時可以追喔~
Thumbnail
來來來!花了好一段時間完成的古裝劇推薦~~古裝劇我不常看,因為不喜歡沉重的歷史劇也很容易臉盲,所以都會挑跟歷史比較沒關係但內容不錯的劇來看,這幾部算是個人覺得內容跟演員陣容很不錯的劇,空檔時可以追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