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味的探索之旅

2021/12/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嗅覺其實是一種相當原始的感官。鼻中的嗅覺細胞透過嗅覺神經直接連接嗅球,進入邊緣系統,所控制的是動物最原始的求生本能。有養過狗的朋友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狗狗如果生病或不舒服的時候,會自己跑去吃草,吃完後一會又開始吐,吐一陣子後感覺好像就舒服了。這一切好像不需要教導,是存在於基因的本能。要找什麼樣的藥草來吃呢?靠的大概就是嗅覺的趨善避惡了。
同樣是動物,人類也有相似的嗅覺原始反應。小嬰兒一出生,沒有人教導就會自動尋找母乳的氣味,這是求生第一步。然後在成長的環境中,逐步學習生存所需要的氣味,同步也學習著會威脅生命的氣味。人類就這樣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生存的氣味資料庫,也架構出對氣味的好惡輪廓。
所以人類對氣味的喜好,和生長環境、文化、習俗有很大的正相關。乾淨芬芳的氣味連結到安全衛生的環境,惡臭腐敗的氣味連結到生病不潔的可能,這是最基本的生存氣味頻譜。有些不雅氣味的食物,在多次嘗試後,發現有益健康,逐漸融入族群的日常飲食後。在相同文化背景成長的族群會認同這個氣味,甚至認為這是美好的氣味。例如日本人對納豆的喜愛,歐美人對Blue cheese的熱愛,台灣人對臭豆腐,都是基於這個背景下,寫進族群的氣味頻譜裏。
上面說的這些和香水有關嗎?不知道你/妳有沒有這樣的經驗:靠櫃試一款香水,這款香水不是傳統的玫瑰、茉莉、橙花、柑橘,而是一種很特別、從來沒聞過的氣味,你愣在那裏想半天,無法決定這算是好聞的味道還是不好聞。最後只能吐出一句:這味道好特別….
以自己的經驗為例。第一次試聞Chanel No. 19,香水一噴出時,刺激的白松香迎面而來,讓我皺起眉頭,這樣的味道會有人喜歡嗎?另一次經驗是在巴黎香榭大道,那裏的香水櫃可以隨便試聞,真得很棒!好像進到了寶山 (^_^)。我拿起Diptyque 的無花果香水(Philosykos)試噴,結果一整個青綠的氣味讓我不知如何反應。直到回台灣後還在想這個味道,最後忍不住去買了一瓶回家收藏。
刺激的白松香和青綠的無花果葉都不是台灣人熟悉的氣味,也難以在既有氣味圖譜上找到相似的參考。於是你無法決定這到底是宜人還有害?應該要喜歡還是討厭?對於這種經驗值上沒有碰過的氣味,人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熟悉內化。就像一首流行歌曲,你很難在聽第一次就決定喜歡或不喜歡,多聽幾次朗朗上口後感覺就來了。
這樣的知識背景,對我們學習調香有什麼樣的幫助呢?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議題。
1. 如果一個人的生活經驗太局限,接觸氣味的多樣性不足,比較難拓展個人新的氣味圖譜資料庫。
2. 對一個全新不熟悉的氣味,不要急著下判斷。給自己一點時間消化和沉澱。等你逐漸熟悉這個氣味後,會對它有全新的看法。
3. 市面上香水的配方雖然以單體/合成原料為主,但調香師仍然是以天然的氣味作樣本的描寫。畢竟香水溝通的對象是一般人,天然的氣味是大部份族群都能接受和理解的。一款香氛有香蕉的氣味很可口,但若是一款香氛宣稱是香蕉油(乙酸異戊酯)的氣味,就比較難被人接受。
4. 多多嗅聞原始植物的氣味。例如碰到茉莉,就低下頭品聞新鮮茉莉花的香氣。柑橘檸檬產季,試著用指甲摳摳果皮體驗刺激微酸的感覺。遇到香草植物,隨手摘一小葉片,搓揉葉片讓精油釋出。讓這些氣味能內化到個人的氣味資料庫。
5. 有機會逛逛花市,可以遇見許多不常見的花草。能自己栽種最好,每天培養感情一定不同。不然徵求花市老闆同意摸摸葉片絨毛也能感受些許氣味。買些香花回家插在水瓶中,觀察早晚氣味的變化也很棒。
6. 亞熱帶台灣難以遇到的氣味也可以由精油/原精下手。精油/原精的氣味雖然和新鮮的樣本有所差距,但仍不失為認識某種植物的入門磚。不過請注意一下:精油/原精的氣味並不是新鮮植物的氣味,腦海中要保留一些空間。
7. 如果真的連精油/原精都難以取得的話(例如:麝香、龍涎香),那只好由市面上宣稱有這種香調的香水來歸納了。說真的,這實在是一個不得已的方法。因為香水裏的麝香、龍涎香其實也只是合成原料(Galaxolide、Ambroxan之類)模擬出來的,和真實的氣味並不完全相同。不過沒辦法也只有望梅止渴,聊勝於無了。
8. 出國旅行時,安排個半天參觀當地的植物園或是大型公園會收穫滿滿。就算在台灣就見得到的植物,生長在國外就有不同。更別說許多植物是台灣根本見不到的。拍照後做氣味速寫筆記,回國後才不會船過水無痕忘的一乾二淨。
放下手機吧,準備起身開啟你的氣味探索之旅!
    調香師的日常修練
    調香師的日常修練
    這個部落格專門發表香水調香的技術性文章。 調香課程請關注我們的 信念香氛工作室 IG: https://www.instagram.com/faith_parfum 或透過Line詢問, ID: kulajay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