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新北市,一般人在腦海裡浮現的畫面,很可能是缺乏都市計畫而盤根錯節的巷道,被公寓和住宅大樓遮蔽的天空、停滿機車的人行道、熙來攘往的人群、百花齊放的招牌。
在臺北都會區形成的時代裡,當時的臺北縣因為房價比臺北市低廉,因而吸引了更多來自外縣市的移民,從新店、永和、中和、板橋、三重、蘆洲、淡水,甚至第二圈的土城、新莊、樹林、五股、泰山,還有根本快要到桃園的林口、三峽、鶯歌,都在很短的時間裡各自擠進數萬甚至數十萬的島內移民。這個龐大的人數遠遠超過當年都市計畫,而讓這些「舊城區」超出負荷,形成前文提到的新北印象。
然而新北市畢竟是個廣大的行政區,即使在扣除市區和山區之後,仍有上千公頃的待開發土地。這些土地有緊鄰市區的洪水限建區、軍事限建區、農業保留區,也有遠離市區,從來沒進過都市計畫的土地。在舊市區已然飽和而且寸土寸金的情況下,剛升上直轄市的新北市政府,就在朱立倫市長任內提出了「繁星計畫」。這個繁星計畫可不是升大學的多元入學方案,而是指新北市轄內的13個區段徵收/市地重劃案,分別是:台北港特定區、三重二重疏洪道市地重劃區、中和秀朗橋北側地區、土城暫緩發展區市地重劃區、新莊北側知識產業園區、土城暫緩發展區、新店中央新村北側地區、塭仔圳市地重劃區、新店十四張農業區、蘆洲北側農業區、五股洪水平原開發區、板橋浮洲地區及東北角海岸地區,其中前五個被列為四年內優先推動的「閃耀五星」。
然而七年過去,如今搜尋閃耀五星,卻會發現中和秀朗橋北側地區已經被新店中央新村北側地區取代。顯然土地重劃的煉金術並非一帆風順,在諸多阻力當中,其中一個就是「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的拉鋸。
本篇為《雙北偶爾桃的開箱報告》出版專題內的付費文章。
感謝閱讀,希望你喜歡、甚至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