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真正發現自己跟其他小朋友不同,是到升學時發現自己的身分有加分制度

2021/12/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篇文章是關於podcast訪談內容的介紹,歡迎點擊收聽:
——Umav如何了 S1Ep7
8/1原住民族日 除了記念台灣政府終於正名「原住民」與「原住民族」的歷史,Umav也努力想想還能再跟大家分享什麼。
有時原青們在談文化復振或展現部落認同時,對所謂「都原」——都會區成長的原住民,是有些隔閡或陌生的。不一樣的生活背景,可能讓我們被既定想像困住,忽視了每個人尋找認同的路程可能並不總是相同。
這次邀請到我的摯友Iljuk(詩婷)跟大家分享她的故事,對我而言非常有意義。我們反覆思考這些標籤,也看見彼此在認真生活的每一天中,活出越來越堅定的樣貌。
  「我真正發現自己跟其他小朋友不同,是一直到面臨升學時發現自己的身分有加分制度。」(Iljuk)
根據原民會2019年7月的統計顯示,目前台灣的原住民人口總計約56萬人,其中已經有超過四成比例的人口大約27萬人都居住在都會地區。這當中也包括在都會與原鄉之間來回生活,不管是工作、求學的族人,或者因通婚因素而移居都市者。Umav自己的成長經驗則是17歲就搬了8次家,當中也來往於原鄉與都會區之間。
有時候你看到一個原住民,好奇的問他說「你是哪裡人」或「你是哪個部落的」,殊不知不是每個原住民都能很簡單輕易的回答你他來自什麼部落,甚至他未必能肯定的告訴你他是什麼屬於血統,畢竟現在除了通婚還可能有許多非典型家庭的組成。——當我們談及「原住民身分」時,可能會被一些既定背景所框架,忽略了當代族人已經有非常多元的發展和樣貌。
我跟Iljuk有一些共同點,但有更多不同之處。我們認識的過程也教導彼此,族人的生活,比太多刻板印象中更複雜、多元。
原住民都住在部落?都運動好?都不擅長讀書?都個性外向愛開玩笑?會說族語才能被認可?都要帶著口音?都愛喝酒酒量好?都要信基督教?……
讓我們多多聆聽與傳遞不同類型的故事,承認和接納那些在不同階段中建構或掙扎著身分認同的生命。或許你會發現,這樣跌跌撞撞、懵懵懂懂尋找著自己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謝謝Iljuk願意來上我的Podcast,爆料我們的青春,也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呼籲和照顧更多在這條路上前進的朋友們。
(⋯⋯我們姐妹們私下聊天就是那樣子。笑聲太過分的話,耳機自己注意一點)
這集你會聽到:
Umav不斷婦女笑以及見縫插針反諷刻板印象
加分政策確實影響我們的升學選擇
Umav與Iljuk大學生活青春片段
我也是第一次聽她講起排灣族家屋名
身分證復名或不復名的原住民
都市原住民只是一種標籤,每個人背後有不同的故事。其實開設粉專以來心中的信念之一,就是希望人們對原住民對理解可以不要再那麼扁平。不要再以為所有原住民都住部落啦。
就算在都市,身分認同的召喚同樣在我們生命中迴響。
    37會員
    92內容數
    可以在這裡以文字閱覽我們聊天內容與重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