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姓漢名對你有意義?有脈絡,卻也被混亂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樂鍇肯談會~~第一個敢找我聊身分法的友台原住民podcast
(Umav都是照著訪綱題目回,音檔交給樂鍇肯談會去後製剪輯,所以有時候我沒有直接回應到樂鍇在節目上說的話,但大概差不多方向啦。以下是摘錄節目開場部分的逐字稿,感謝google語音文件🤣🎤)
樂鍇:「大家好,歡迎收聽這一集的樂鍇肯談會。再過幾天(上架這天)是世界母語日(2月21號),那它是從孟加拉語言運動開始,然後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訂的「世界母語日」。主要是要去彰顯母語的意義。那台灣的原住民族有幾族的族語其實也面臨瀕危這樣子。
所以我們今天就邀請了對這個族語的推動不遺餘力、而且自己成立的這個,應該是IG還有podcast,那應該還有臉書做倡議,從不同管道非常貼近發現在年輕人所熟悉的工具。
所以今天邀請的,就是在我的第一集的節目有提到的、讓我開始接觸podcast的Umav。但我們今天自己的節目是採取兩地方不同地方的錄音,再合在一起。那我們先請Umav打招呼!」
Umav:「大家好我是Umav,我是Umav如何了!的主持人,布農跟泰雅的小孩,呃,感謝老師讓我來上這個節目。」
樂鍇:「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她,她的粉專應該是叫做每天來點布農語啊!Podcast是Umav如何了!那我有事先準備了這個的問題,要針對這個最近沸沸揚揚的議題,就是 #原住民身分法言詞辯論案。
主要是有一位釋憲聲請人,一位太魯閣族的法律的學者提出,因為按照現行的身分法,孩子要取得原住民身分即要從具法定原住民身分的家長的「姓氏」。這位原住民母親想讓小孩子擁有原住民身分,但是她的配偶、小孩的父親是所謂漢父(非原住民),似乎就比較不願意和他們小孩子用母親的姓氏,該母親也聲稱她們沒有所謂的太魯閣的傳統姓名。她更進一步說,她自己目前使用中的這個漢姓漢名對原住民沒有意義,因此她的從小孩父親那一方的漢姓也可以。……
這個其實就是我待會要這個請教Umav的第一個問題啊,就是你覺得這個漢姓,那不用講說對原住民,對某個族群,或你的族群,到底有沒有意義?」
隨便放張我的照片好了

漢姓漢名對現在的原住民還有沒有意義?

Umav:「好第一個問題是說,漢姓漢名對現在的原住民還有沒有意義?這題目有點大,但這幾天,原視節目『世代對話』有一些學者和本身是跨族群通婚家庭的朋友有在節目談這個問題,其實在不同族群的狀況裡面,有些很重視家族姓氏(或家名)關係的族群,可能會需要從國民政府給的漢姓看見一定程度的關聯和辨識度。
  以我的生活經驗為例,布農族,我們通常就是用家族(或更大一點的單位氏族 siduh)為單位,在外來的政權進到我們的社群後呢,給了我們新的姓名(我講得好客氣,總之就是殖民的手段)不管是以前的日本,或是中華民國,給了我們新的「姓」,以方便我們被他們管理(對)。⋯⋯所以我的家族在羅娜Ispalakan家,被給的姓是『呂』,但我們也會知道說,這個Ispalakan家族如果是在台東的話,可能是姓余。⋯⋯
  就是,雖然中華民國的政府不會認為我們在血緣上是家人,可是我們自己Bunun會知道說,其實我們是家人而當初我們的關係,是被這種漢姓漢名(外來政權給予的姓名)劃分去打亂的。
※想了解關於原住民身分法言詞辯論案後續更多精彩/緊張度很高的討論(壺咧~)歡迎至「樂鍇肯談會」收聽這兩集的內容。也歡迎留下您的想法到我的粉專,或老師的同名粉專
avatar-img
41會員
115內容數
可以在這裡以文字閱覽我們聊天內容與重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Umav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燒烤店,應該會有點昏暗有點擁擠,不要太窗明几淨。 可是台南那間燒烤店不是這樣。 燈光亮得像辦公室,桌子跟桌子的距離很尊重,我的朋友甚至曾在烤肉串跟台啤的殘骸之間拿出聯絡簿改作業。 他說「『卑南族』的族語應該是」,「Pinuyumayan?」我接話。 「對!妳怎麼知道」他問。 原來那是老闆的故鄉。
【mintasa】布農語:合一、成為一 媒材:電繪 年份:2021 作者:Umav Ispalakan 炫耀,不是喜形於色的圍舞,而是彼此面對,眼神和距離讓頻率互相對接,在無人特別出眾或遜色的默契中,合力唱出和諧共榮的歌聲。 ——傳說中的「布農族真的很愛圍圈!」 畫布農聯展 Umav簡介
這樣子申請身分法釋憲的問題,引起的反而不是原住民對非原住民群體的抗爭或抗辯,而是造成原住民群體內部自己跟自己在吵架,就是我們原住民自己在罵原住民啦,已經引起一個某種程度的世代對立跟認同的焦慮。好像有一點警總的概念說,現在是要來吵,說誰比較有資格當正統的原住民,自己跟原住民在吵架。
我參加過一集原民台的行腳節目,有一位泰雅女孩Meiko 當初寫信邀請我去大學演講時候,也說她是因為看了那個節目覺得很感動。我個人認為啦,你仔細看那一集的我,妳會發現那是一個非常原住民婦女自我賦權的議題。 【Umav如何了!】Podcast節目 Sound On 🎧 萬用連結🔗
今年底我參與了原文會製作的Podcast節目「746山海誌」族語議題的主持。這一集以快問快答開始,來賓包括兩位很年輕人Salizan Istandaa 胡正宏、Lakes 邱婉琪,以及來自南投信義鄉望鄉部落的布農族知名作家Neqou Soqluman 乜寇·索克魯曼!
解殖和族群轉型正義在這些領域中的思考和落實,對我個人生命和解與認同有重要的作用。2021年最後一場分享,很感恩也榮幸回到台南神學院~
燒烤店,應該會有點昏暗有點擁擠,不要太窗明几淨。 可是台南那間燒烤店不是這樣。 燈光亮得像辦公室,桌子跟桌子的距離很尊重,我的朋友甚至曾在烤肉串跟台啤的殘骸之間拿出聯絡簿改作業。 他說「『卑南族』的族語應該是」,「Pinuyumayan?」我接話。 「對!妳怎麼知道」他問。 原來那是老闆的故鄉。
【mintasa】布農語:合一、成為一 媒材:電繪 年份:2021 作者:Umav Ispalakan 炫耀,不是喜形於色的圍舞,而是彼此面對,眼神和距離讓頻率互相對接,在無人特別出眾或遜色的默契中,合力唱出和諧共榮的歌聲。 ——傳說中的「布農族真的很愛圍圈!」 畫布農聯展 Umav簡介
這樣子申請身分法釋憲的問題,引起的反而不是原住民對非原住民群體的抗爭或抗辯,而是造成原住民群體內部自己跟自己在吵架,就是我們原住民自己在罵原住民啦,已經引起一個某種程度的世代對立跟認同的焦慮。好像有一點警總的概念說,現在是要來吵,說誰比較有資格當正統的原住民,自己跟原住民在吵架。
我參加過一集原民台的行腳節目,有一位泰雅女孩Meiko 當初寫信邀請我去大學演講時候,也說她是因為看了那個節目覺得很感動。我個人認為啦,你仔細看那一集的我,妳會發現那是一個非常原住民婦女自我賦權的議題。 【Umav如何了!】Podcast節目 Sound On 🎧 萬用連結🔗
今年底我參與了原文會製作的Podcast節目「746山海誌」族語議題的主持。這一集以快問快答開始,來賓包括兩位很年輕人Salizan Istandaa 胡正宏、Lakes 邱婉琪,以及來自南投信義鄉望鄉部落的布農族知名作家Neqou Soqluman 乜寇·索克魯曼!
解殖和族群轉型正義在這些領域中的思考和落實,對我個人生命和解與認同有重要的作用。2021年最後一場分享,很感恩也榮幸回到台南神學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青鳥行動期間在濟南教會參加晚禱,其中一天是一位原住民牧師證道,在投影幕上顯示的名字,同時出現他的原住民名字和華語名。 牧師在證道中說,他曾經因為無法在外面使用自己的母語,而不認同自己的原住民身份,甚至會不敢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原住民,直到30歲以後才找回自己的名字。 我沒有印象我經歷過「請說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祖籍的概念在不同地區的人們心目中的重要性。作者提出許多關於祖籍的疑問,探討了這個概念的多面相。文中沒有涉及到單一地點或環境,而是指出人們對祖籍的思考不應該過於狹隘。祖籍的重要性可能只是一種倫理說法。在文章的結尾,作者也對祖籍的重要性提出了質疑。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原住民傳統祭儀、漢人文化、人類生活都包含著對世界的尊敬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感動,雖然與自己關係依然淺薄,但在閱讀後情感能激起感謝與尊敬。 祖靈的女兒,那些成功背後的付出,傳統與現代社會的衝撞又該如何被解決?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青鳥行動期間在濟南教會參加晚禱,其中一天是一位原住民牧師證道,在投影幕上顯示的名字,同時出現他的原住民名字和華語名。 牧師在證道中說,他曾經因為無法在外面使用自己的母語,而不認同自己的原住民身份,甚至會不敢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原住民,直到30歲以後才找回自己的名字。 我沒有印象我經歷過「請說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祖籍的概念在不同地區的人們心目中的重要性。作者提出許多關於祖籍的疑問,探討了這個概念的多面相。文中沒有涉及到單一地點或環境,而是指出人們對祖籍的思考不應該過於狹隘。祖籍的重要性可能只是一種倫理說法。在文章的結尾,作者也對祖籍的重要性提出了質疑。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原住民傳統祭儀、漢人文化、人類生活都包含著對世界的尊敬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感動,雖然與自己關係依然淺薄,但在閱讀後情感能激起感謝與尊敬。 祖靈的女兒,那些成功背後的付出,傳統與現代社會的衝撞又該如何被解決?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