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異:東吳官二代的頂上決戰】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raw-image

朱異就是朱桓的兒子,字季文,所以絕對不會是長子。

在朱桓發狂之後,孫權便讓朱異接管了朱桓部曲。
孫權過世後,皇位換上了第二代,少帝孫亮。

整個東吳政權,也隨著更新成二代將領大臣的崛起時代。
執牛耳者,乃諸葛瑾之子,諸葛恪也。

關於孫權的後事交代,陳壽很是留了一手。
在孫亮本人的傳記中,只有諸葛恪跟滕胤兩個人是「明媒正娶」。

但他們兩個是「徵召」。
也就是非屬皇宮官員,從相對外部調回來。

皇宮本身的代表,在諸葛恪傳裡提到,是孫弘跟孫峻。
在孫權過世之前,就任命諸葛恪為太子太傅,孫弘為少傅。

滕胤為太常。
孫峻就是個侍中。

是親信,也是為中風的孫權發布政令的人。

此外,還有一個呂據。
呂據,是呂範的兒子。(呂範事請參照:【孫策的生死之交】

呂據則是太子右部督。

前情提要一下,在二宮之爭中,諸葛恪跟滕胤是太子黨,陸遜派。
孫弘跟呂據則是魯王派。
孫峻當然是孫權派。

為什麼這轟轟烈烈的五人組,在孫亮傳只記兩人呢?
孫家做為近侍官,最先知道孫權死亡。
這時候,孫弘打算先隱藏孫權死訊,發假詔書把諸葛恪除掉。

萬萬沒想到,萬萬沒想到。
孫峻居然跑去跟諸葛恪告密。

諸葛恪不動聲色,要孫峻請孫弘來商議安排,結果在會議上就殺了孫弘。

孫亮還沒上位,背後的權力鬥爭天平就傾斜了。
諸葛恪也是有打算盤的,他知道,不是殺了魯王派頭領就沒事。

做為第一執政者,諸葛恪首先下令行仁政,打輿論戰。
並且請上大將軍呂岱,改任大司馬。

上大將軍這職務,對諸葛恪而言相當礙眼。
對整個東吳朝廷而言,也沒有什麼實際作用。

呂岱名義上降了一級官,但實權卻提高了。
忘了說,呂岱老殺手,也是魯王派。

不熟悉二宮之爭的話,我給個個人觀點懶人包:孫權是故意扶植孫霸,來糾出朝廷裡面的壞分子。
魯王孫霸系真正的頭領,是全琮。

嚴格說起來,包括全琮在內,魯王派的人馬,基本上就是孫權眼中有問題的人。
呂岱可以除外。

金牌殺手,金牌臥底。
此時呂岱轉正,呂據也沒有意見。

諸葛恪的大權,穩了。

那是他自己這麼認為。
從當時的表面情況來看,誰也猜不到孫峻會尋隙反戈一擊。

前面說到,呂據本身相當於禁軍兵權持有者。
他的支持,就是皇宮的支持。
整個東吳,此時團結一心上下,以孫亮皇宮為核心,諸葛恪為首。

前途一片大好。

……陳壽老師寫到這邊,心裡應該想起了他那偉大的祖國,偉大的丞相。
諸葛恪也不遑多讓,立刻進行了東關堤雙城興建工事。
雖然遭到魏國襲擊,但諸葛恪率領呂據等人大破敵軍。

比起諸葛丞相,諸葛太傅一戰功成,威勢到達了東吳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

有了這些認識後,朱異終於可以登板了。

朱桓本身是吳郡吳人,在這個家系中,還有另一個更受孫權寵愛的朱據。
朱據的官位略次於朱桓,是為左將軍。
但他同時也是吳大帝的駙馬爺。

朱據長得帥又孔武有力,人稱江東彭于晏(沒有這個說法)。
他的老婆,就是乳名孫小虎的孫魯育。

朱異從小就飽讀詩書,童少……大概六到十歲之間,曾經跟另外兩個神童一起去拜訪朱據叔叔,做了一篇文章:
「南嶽之幹,鍾山之銅,應機命中,獲隼高墉。」

在寫什麼?
原來朱據要三童各自選一個物件為題做賦。
第一個童子選了犬,那是說我忠心耿耿,可助將軍守成,亦可助將軍進攻。
第二個童子選了席,則表示你我之間,君子以禮相待即可。

這兩個都是張家的孩子,作賦優美,也表達了自己的志向。
順帶一提,二號張儼後來出使晉國,不卑不亢。
這份史料本身就是因他而留存。

朱異這孩子也算朱據本家,十分機靈的拿起弩弓。
言下之意卻是,我是萬中選一的人才,一出手,必定成功!

朱據不禁哈哈大笑。

不過,當朱桓過世時,朱家的頭號人物,還不是朱據。
而是東吳第五大都督,時為車騎將軍,本姓施的朱然。

都說朱異機靈,跟著朱叔叔當然比跟著朱叔叔靠譜。
朱異當時是騎都尉,屬朝廷武官,想要出去建功立業,不容易。

趁著朱然攻打樊城時,朱異便以朱姓部曲長的身分,隨同出戰。
目標是樊城,不過其實只打到外圍的柤中。

朱異見事精準,提前要求朱然轉被動為主動,正好衝破魏軍伏兵。
這一戰,呂據也參加了。
但沒過多久,司馬懿前來救援,吳軍就撤退了。

經此一役,老朱然當然是建議孫大大,朱異是個人才,應該拿出來用。
朱異遂成為車騎偏將。

緊接著,朱異被派去駐守合肥戰區。
此時濡須塢、舊東關堤都已毀去,在諸葛恪的努力下,好不容易在合肥戰區搶得一席之地。

但孫權卻因著神秘的「望氣者以為不利」為由,撤換了諸葛恪。
諸葛恪跟朱異的人生,也在這裡產生了第一次交會。

魏國方面,則派來了新的盧江太守,文欽。

文欽設營屯寨,打算逐步蠶食鯨吞東吳領土。
朱異最擅長的,就是制敵機先,遂率了兩千人主動出擊,連破文欽七屯。
雙方就此僵持下來。

孫權聞朱異大捷,遂轉其為揚武將軍,獨力鎮守。

數年後,由於陸遜過世,驃騎將軍步隲接任丞相,朱據也跟著坐上了驃騎將軍的位置。
這時候,朱家完全就是支撐東吳軍事力量最重要的核心。

又過了幾年,朱然過世。
隔年,魏盧江太守文欽獻降。

朱異收到降書,恭恭敬敬的轉發回去建業,順便附上自己的評論:「文欽賤人,必定有詐。」
孫權回覆:「考慮到民心士氣社會輿論,這個降,我們不能拒絕……但我派呂據帶兩萬人給你,請做好準備,防範一切可能的變故。」

果然,浩浩蕩蕩的呂據大隊一到,文欽就表示:「老子開開玩笑不行嗎?不降了啦你討厭。」

這裡,朱異則跟呂據再次有了一段密切的合作。
親呂據而遠諸葛,決定了朱異後來的人生,在這場江東官二代大戰的下場。
事實上,當時朱績,也就是朱然的兒子,跟諸葛恪也不對盤。

孫亮即位,但由於朱據在二宮之亂中失寵,更遭孫弘誅殺,朱異的官位也僅僅是提高到鎮南將軍。
之後朱異參加東關之戰,雖然立下大功,但卻沒半點升官發財。

緊接著在參與合肥新城之戰時,朱異跟諸葛恪起了衝突,遭到褫奪兵權,並被發還建業。
對朱異來說,是幸運的。
因為撤退回來的諸葛恪,隨即遭到刺殺,並列為罪臣。

諸葛恪所下的罰則,自然是無效了。

重回鎮南將軍之位的朱異,繼續為國效力。
兩年後,文欽真的投降了。

孫峻沒有讓朱異參加受降戰,而是要他去進攻安豐,但也沒有收穫任何戰果。

文欽接收戰,原本吳國是想趁機打下壽春的。
雖終致大敗,但仍是把文欽給帶了回來。

文欽這個人個性剛直無禮,在魏國就很討人厭了。
到了吳國,呂據朱異等大將也一樣討厭他。

但孫峻十分重視文欽……文將軍,就是打開淮南的一把鑰匙啊。

隔年,孫峻又以文欽朱異等人為將,呂據為帥,進攻淮南。
但進軍途中,孫峻跟大司馬呂岱相繼過世。

這時最高官職者,便是驃騎將軍呂據。
然而,卻傳來孫峻堂弟孫綝已經接棒攝政,並要求遠征軍撤退。

呂據趁著遠征之際,說服了文欽等諸將,尚未返國便聯名上書,表輔政大臣,衛將軍滕胤才應接任丞相。
遭到否決。

注意了,朱異這時又機靈起來了,完全沒有參加這封聯名上表。
而呂據,決定造反。

但他實在太衝動了。

聯名上個書,大家還願意挺他。
說到造反?諸葛恪的屍骨還未寒呢。

孫綝假造一封詔書送去,文欽、朱異等將紛紛脫離呂據。
這場呂據之亂,也容後再說。

朱異由於沒有參加上表,孫綝對他多了點好感。
打鐵要趁熱,孫綝直接要朱異去攻打支持呂據等人的宗室:孫壹。

孫壹收到訊息,連夜投奔魏國去了。

平定呂據之亂後,朱異被任命為大都督,旨在恢復朱然的榮光?
沒錯,前幾年平討諸葛恪有功的朱績,後來返回封地,不在朝廷任官。

而這次把朱異升官,朱績也被找回來,當驃騎將軍了。
不過這時候,他已經改名施績了。

孫綝再次對東吳全國展現出,孫朱一體的堅定。
此時,壽春又叛變了。

朱異率領大軍,前往接收。
但一如往常的,魏軍先到。

文欽表示,我是地頭蛇,我衝進去接應!
朱異則在旁掠陣,卻遭兗州刺史「州泰」擊退。

朱異一邊要求孫綝增援,一邊就地募集鄉勇。作浮橋夜渡……
再戰,仍敗。
這次,是「石苞」打退他。

朱異再退,做了車箱木城……有87%像八陣圖的東西。
但魏國州泰石苞也完成匯流,再次大敗朱異。

朱異認為無法再戰,下令撤軍,不料魏太山太守胡烈奇襲,燒盡了朱異的輜重。
就在朱異大軍狼狽不堪的退回時,孫綝居然親自帶了三萬人來支援。

「再去打過。」
「還是會輸。」

朱異不肯再戰,被孫綝當場處死。
而深入壽春的文欽,也被諸葛誕誅殺。

東吳的官二代之戰,並沒有因為朱異之死而終止。
但是我們也看到,幾乎都死得差不多了啦。

最後就是孫亮鬥輸孫綝,孫綝敗給孫休。
而年事漸長的施績與丁奉,可說是主導了第三代內鬥的老人家。

朱桓父子的一生,演繹了東吳末代之前的最後榮光。
顧陸朱張的精彩,我也是今日方略懂略懂。

你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4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04
三國時代,有許多知名的常勝不敗將軍。 不過多半是謊言。 敗戰往往算投手,沒有人會算在打擊手身上。 打擊率超過三成就很強了。 全琮,一個靠戰功起家,成為東吳重要外戚的男人,後來卻屢戰屢敗。 權位是什麼?也許不是戰場勝敗所能決定的。
Thumbnail
2022/01/04
三國時代,有許多知名的常勝不敗將軍。 不過多半是謊言。 敗戰往往算投手,沒有人會算在打擊手身上。 打擊率超過三成就很強了。 全琮,一個靠戰功起家,成為東吳重要外戚的男人,後來卻屢戰屢敗。 權位是什麼?也許不是戰場勝敗所能決定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都說《史記》作者,太史公公司馬遷很喜歡寫小說。 一場鴻門宴。 一個項劉單挑。 楚漢相爭裡面充滿了這種活靈活現的故事與對話。 相比之下,《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就很少寫這類擺明「純屬虛構」的橋段。 大部分精采生動的細節,都還是《三國演義》所提供的。 不過,陳壽叔叔也是有故事的人,且看《吳書.諸葛恪傳》!
Thumbnail
都說《史記》作者,太史公公司馬遷很喜歡寫小說。 一場鴻門宴。 一個項劉單挑。 楚漢相爭裡面充滿了這種活靈活現的故事與對話。 相比之下,《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就很少寫這類擺明「純屬虛構」的橋段。 大部分精采生動的細節,都還是《三國演義》所提供的。 不過,陳壽叔叔也是有故事的人,且看《吳書.諸葛恪傳》!
Thumbnail
朱異就是朱桓的兒子,字季文,所以絕對不會是長子。 在朱桓發狂之後,孫權便讓朱異接管了朱桓部曲。 孫權過世後,皇位換上了第二代,少帝孫亮。 整個東吳政權,也隨著更新成二代將領大臣的崛起時代。 執牛耳者,乃諸葛瑾之子,諸葛恪也。 新的時代,新的英雄。
Thumbnail
朱異就是朱桓的兒子,字季文,所以絕對不會是長子。 在朱桓發狂之後,孫權便讓朱異接管了朱桓部曲。 孫權過世後,皇位換上了第二代,少帝孫亮。 整個東吳政權,也隨著更新成二代將領大臣的崛起時代。 執牛耳者,乃諸葛瑾之子,諸葛恪也。 新的時代,新的英雄。
Thumbnail
東吳政權中,撇開孫氏本家。 最為人所知的,以四大都督為首。 其中,末尾的後起之秀,將東吳帶上了政治與國力的高峰。 其人曲折複雜的一生,百戰不殆的破敵奇策,在近年更是為人津津樂道,隱約有站上東吳人氣投票第一名的趨勢。 就是陸遜啦。 陸遜出身世家,人稱江東四大家之一。 四大家分別是:顧陸朱張。 朱是誰?
Thumbnail
東吳政權中,撇開孫氏本家。 最為人所知的,以四大都督為首。 其中,末尾的後起之秀,將東吳帶上了政治與國力的高峰。 其人曲折複雜的一生,百戰不殆的破敵奇策,在近年更是為人津津樂道,隱約有站上東吳人氣投票第一名的趨勢。 就是陸遜啦。 陸遜出身世家,人稱江東四大家之一。 四大家分別是:顧陸朱張。 朱是誰?
Thumbnail
三國志中,不管哪一國的記錄中,都有著叛臣大傳這個分類。 魏書在第二十八,以淮南三叛的領袖為主角,附帶鍾會鄧艾。 蜀書在第十,由劉備的兩個乾兒子開頭,終於魏延楊儀。 即使沒有一起看過蜀書篇章的朋友,只要對三國稍有了解,就會發現一個事實。 這些人雖然都被以「叛國罪」行刑,但他們並不是那麼罪證確鑿……
Thumbnail
三國志中,不管哪一國的記錄中,都有著叛臣大傳這個分類。 魏書在第二十八,以淮南三叛的領袖為主角,附帶鍾會鄧艾。 蜀書在第十,由劉備的兩個乾兒子開頭,終於魏延楊儀。 即使沒有一起看過蜀書篇章的朋友,只要對三國稍有了解,就會發現一個事實。 這些人雖然都被以「叛國罪」行刑,但他們並不是那麼罪證確鑿……
Thumbnail
在漢代,一個官員有三妻四妾,確實是一件平常的事。 「吳主孫皓字孫賓,即(孫)鍾之玄孫也。」 孫皓是孫權的孫子(繞什麼口令)。 是孫堅的曾孫。 是孫堅爸爸的高孫。 是孫堅爺爺的玄孫。 孫堅字文臺,記錄上他有一個弟弟,最近剛說過叫幼臺。 此外,還有一個哥哥,名羌,字聖壹(通臺)。
Thumbnail
在漢代,一個官員有三妻四妾,確實是一件平常的事。 「吳主孫皓字孫賓,即(孫)鍾之玄孫也。」 孫皓是孫權的孫子(繞什麼口令)。 是孫堅的曾孫。 是孫堅爸爸的高孫。 是孫堅爺爺的玄孫。 孫堅字文臺,記錄上他有一個弟弟,最近剛說過叫幼臺。 此外,還有一個哥哥,名羌,字聖壹(通臺)。
Thumbnail
三國志裡,魏書有所謂的八虎騎,其實就是把曹操的親戚宗室併做一傳。 劉備不是望族,所以蜀書沒有。 吳書當然也有,孫家在吳郡也是不小啊。 吳書的宗室大傳,目前共有十人。 其中有四個,都是孫堅的弟弟一家。 孫堅的小弟,孫靜。 靜靜的,在檯面下維護著這個家族。
Thumbnail
三國志裡,魏書有所謂的八虎騎,其實就是把曹操的親戚宗室併做一傳。 劉備不是望族,所以蜀書沒有。 吳書當然也有,孫家在吳郡也是不小啊。 吳書的宗室大傳,目前共有十人。 其中有四個,都是孫堅的弟弟一家。 孫堅的小弟,孫靜。 靜靜的,在檯面下維護著這個家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