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的社會實驗,「白虹之家」創造社區照顧文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橫須賀市住宅區內,有一間照顧社區居民超過50年歷史的「三輪診所」。多年前接下這間診所的橫須賀市醫師會副會長千場純醫師,接續著三輪醫師的使命,照顧起社區的居民,陪伴他們走到臨終。

在三輪診所附近的街道上,有一幢美麗的獨棟別墅,白色的牆面塗著童趣的彩繪,小招牌上寫著「白虹之家」,是千場純醫師與他的營養師太太所開設的社區空間。

raw-image

如同七彩混合的白虹,不同族群生命在此交會

這裡原來是個空屋。由於橫須賀市面臨急遽的人口老化與少子化,許多社區的房子無人居住,一塊土地甚至要分成一半才賣得掉。

千場純醫師3年前接手這間空屋,取名「白虹之家」。白虹之家名稱的由來是,富士山周圍區域的天空常出現一種特殊的氣象現象--白虹。「不同於彩虹有明顯的7種顏色,7種顏色混合在一起就是白色,象徵著白虹之家不同的人、不同的興趣、不同的故事。」千場純醫師說。

一進門右側,可見身心障礙者所做的藝術作品、飾品、自製的麵包、餅乾、豆腐,以及附近農地的農產,左側則是喝咖啡的空間,有繪本、玩具,是個孩子都能馬上自在融入的空間。

一面牆上寫著「2040年的夢想」,貼滿了社區孩子的願望。到了2040年,人口高齡的狀況將更加嚴峻,屆時社會的負擔將由這群孩子來扛。

樓梯向上,一旁掛著許多患者、社區居民的作品,右側是94歲的奶奶親手製作的拼布,前方樓梯轉角是社區孩子在地上自由作畫的作品。二樓除了照顧專員的辦公室外,還有一個小小的教室,舉辦各式課程,社區的大家甚至還一起舉辦葬禮體驗,在教室中放置一副棺木,民眾輪流躺進去,就連市長也來參加;診所也曾在此辦遺族的悲傷輔導,大家一年聚會一次。

空間中還擺了張平台鋼琴,可以在這開演奏會;一旁的架子上還有風濕病的病人,忍著手部疼痛製作出的雕塑。

raw-image

白虹之家一開始的客人,多半是診所的患者,透過一些「文化祭」活動與社區居民作品展演,逐漸吸引社區居民來到這裡。

社區空間當然少不了美食。千場純醫師說:「吃是人的本能,沒有吃的東西,人不會來這裡。家族、親朋好友要一起吃飯、聯絡感情,鄰居吃一吃就會變成好朋友。」

這裡不像一般坊間的咖啡店,走進咖啡店,除了跟同行的友人互動外,並不會跟其他人產生連結;在白虹之家中,旁邊的阿嬤可能是住在隔壁巷子的鄰居,一起聊聊社區發生的大小事。

患者在三輪診所看完病、拿完藥,步行幾步就可來到白虹之家,喝個茶或咖啡。長輩免不了的就是些生活習慣病(慢性病),千場純醫師的太太是營養師,許多有生活習慣病的患者,在這裡吃著她精心估算調配的午餐。

雖然聚集於此的患者疾病不盡相同,但交換意見、心情、互相打氣,一些診間聽不懂的或醫師來不及說明的衛教,還可以繼續在這邊好好地請教營養師,樓上的照管師也能提供照顧諮詢。千場純醫師說,小咖啡廳有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說說醫生的壞話」,大家不禁莞爾。

有了空間更有表演動力,社區居民自主發起課程

大家聚集在空間,看到彼此的作品、不時舉行的烏克麗麗、陶笛、鋼琴的演奏會,也會手癢,想一起作畫、一起玩音樂,練習了就來發表。社區居民有展演的空間,會更有活力,感受到自己對社會還有貢獻。

後來白虹之家逐步發展出各種社團與課程,都是由社區居民自己發想。比如女性朋友喜歡摺紙、剪紙、上瑜珈課及佛朗明哥舞;男性朋友則偏好口琴、書法。

除了室內課程外,居民有空也可以走到幾十公尺外的社區農田,一起種種東西。「雖然沒有實際進行園藝治療課程,但是可以實際感受到患者因為園藝而產生療癒。」千場純醫師說。

raw-image

在地整體照顧系統再進化,打造互助的共生社會

3年過去,約3000人使用過這個空間,每個午餐日,都有將近20人前來用餐。為了讓白虹之家永續經營,除了目前正在考慮採用會員制,每年付費1000日圓支持白虹之家,讓這間社區的居場所能持續在社區中支持民眾外,也開始培養社區志工。

「志工不是很便宜的意思。」千場純醫師強調:「我們要從健康時開始認識附近居民,建立信賴關係,這才是重點。」

因為專業團隊去病人家的時間很有限,許多長輩一定有許多空白、沒有人互動的時候,鄰居便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去看長輩。「我們希望讓年輕人跟鄰居建立關係。」千場純醫師說,而這也正是日本在地整體照顧系統希望2040年達到的目標--共生社會。

橫須賀市的官員川名理惠子說,目前日本政府的趨勢,是推動居民在自己習慣的地方終老,並希望善用社區既有的資源,創造一個大家可以聚集的社區空間。「社區是一個田,如果政府沒有照顧就不會發芽,但也需要有人耕耘、顧好土壤,種子來了才會發芽。」

這呼應了日本政府在地整體照顧中提到的公助、共助、互助、自助。公助是既有的社會福利與保障;共助是政府社會保險;互助是社區居民彼此連結支援,當自己需被照顧,利用本來累積的社會資本來照顧彼此;自助則是從年輕時保持健康、跟鄰居建立關係、預防失能,四者加起來才是好的在地整體照顧系統。

raw-image

然而,這並不容易,橫須賀市與大部分地區同樣面臨社區居民不太往來、顯少互動的情形。因此,橫須賀市與醫師會合作,在行政面推動讓居民安心生活到最後的制度;醫師會則從醫療角度切入,思考如何協助各式各樣疾病的病人在社區生活到最後。

白虹之家是千場純醫師的社會實驗空間,提供社區空間,培植社區共生的文化,也讓大家思考,「診所除了看病,還可以做什麼? 」

川名理惠子說:「我們需要如白虹之家這樣的居場所來促進居民之間互動,才能建立在地整體照顧系統,而不是只有要求居民建立文化,我們要主動提供這樣的空間,讓他們建立文化。」

接下來的課題,是如何讓社區居民願意出來,甚至出力、出錢,白虹之家是個好的開始。「出力、出錢不是為了20年後的自己,而是為了20年後的孫子。」 千場純醫師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芸芸眾聲的沙龍
13會員
20內容數
面對超高齡社會,日本有群人看見生命最後一哩路的需求。當人們因為獨居、因為居家環境、照顧人力等因素無法在熟悉的社區與家中善終時,Home Hospice提供了人們一個如家一般的居所,找回對生命、生活的掌控權。Home Hospice不只翻轉了過去幾十年倚賴醫療的臨終模式,更希望重建社區早已消失的臨終文化。
芸芸眾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23
在日本富山的鄉下,一位前幼兒園園長憑藉著自己的力量支持社區的父母甚至所有照顧者。在Funny’s Kitchen與「任何人都可以來的家『惠』」育兒父母可來到這個空間喘息、諮商。
Thumbnail
2022/02/23
在日本富山的鄉下,一位前幼兒園園長憑藉著自己的力量支持社區的父母甚至所有照顧者。在Funny’s Kitchen與「任何人都可以來的家『惠』」育兒父母可來到這個空間喘息、諮商。
Thumbnail
2021/12/24
人間是一個神奇的空間,一個社區的民宅,開放給各式各樣的人駐足,從年齡來看小小孩到青少年、媽媽到高齡長輩,從標籤上看,拒學、繭居族到犯罪者,這裡的組成就如同人間這個名稱般,更點醒來此處的眾人,這就是我們的社會。
Thumbnail
2021/12/24
人間是一個神奇的空間,一個社區的民宅,開放給各式各樣的人駐足,從年齡來看小小孩到青少年、媽媽到高齡長輩,從標籤上看,拒學、繭居族到犯罪者,這裡的組成就如同人間這個名稱般,更點醒來此處的眾人,這就是我們的社會。
Thumbnail
2021/12/22
開放一個家,讓在社會被拒絕的人們有個地方去,聽起來像是民間團體在社區的庇護所,但這裡不是民間團體,也沒有慈善服務,只是一個空間,讓大家能夠有個自在停留的處所。
Thumbnail
2021/12/22
開放一個家,讓在社會被拒絕的人們有個地方去,聽起來像是民間團體在社區的庇護所,但這裡不是民間團體,也沒有慈善服務,只是一個空間,讓大家能夠有個自在停留的處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是該開始紀錄的時候了。一個護理與老屋空間交會的開始。 我一直在從事社區照護的工作,社區健康營造一直都是我專攻的領域。隨著不斷地在社區磨練,從一個不知所措的新手,一晃眼也就10多年過去了。從田野的研究到參與國際醫療義診經驗,再到這塊土地深耕,每一步都是故事,是一個個生命的故事,也是一個個與土地連結的
Thumbnail
是該開始紀錄的時候了。一個護理與老屋空間交會的開始。 我一直在從事社區照護的工作,社區健康營造一直都是我專攻的領域。隨著不斷地在社區磨練,從一個不知所措的新手,一晃眼也就10多年過去了。從田野的研究到參與國際醫療義診經驗,再到這塊土地深耕,每一步都是故事,是一個個生命的故事,也是一個個與土地連結的
Thumbnail
在國慶日的煙火下,萬華辦公室外的無家者們的喧嘩與寧靜依舊 你的國慶假期又在做些什麼呢? 而我們也在剛佈置好的空間裡面打掃、整理著,也在上一週迎接第一位合作夥伴的光臨與討論合作。 如果空間也有靈魂,我想它應該也會很開心 【作為獨居長輩的一方陽光】 那天下午,我們跑了五位偏鄉的長輩,即便是五位,
Thumbnail
在國慶日的煙火下,萬華辦公室外的無家者們的喧嘩與寧靜依舊 你的國慶假期又在做些什麼呢? 而我們也在剛佈置好的空間裡面打掃、整理著,也在上一週迎接第一位合作夥伴的光臨與討論合作。 如果空間也有靈魂,我想它應該也會很開心 【作為獨居長輩的一方陽光】 那天下午,我們跑了五位偏鄉的長輩,即便是五位,
Thumbnail
富山型日照以混合照顧聞名。23年前,負責人惣(音「總」)万佳代子看到社區的照顧需求,毅然決然創辦了混合高齡、身心障礙者、幼兒的日照中心。這樣的照顧模式是遠在社會福利制度建立前,社區與家庭的照顧方法。
Thumbnail
富山型日照以混合照顧聞名。23年前,負責人惣(音「總」)万佳代子看到社區的照顧需求,毅然決然創辦了混合高齡、身心障礙者、幼兒的日照中心。這樣的照顧模式是遠在社會福利制度建立前,社區與家庭的照顧方法。
Thumbnail
在橫須賀市的三輪診所附近街道上,有一幢美麗的獨棟別墅,白色的牆面塗著童趣的彩繪,小招牌上寫著「白虹之家」,是千場純醫師與他的營養師太太共同打造的一處社區空間。他們期許社區的居民可以來到此處交流互動,打造更有人情味的共生社會。
Thumbnail
在橫須賀市的三輪診所附近街道上,有一幢美麗的獨棟別墅,白色的牆面塗著童趣的彩繪,小招牌上寫著「白虹之家」,是千場純醫師與他的營養師太太共同打造的一處社區空間。他們期許社區的居民可以來到此處交流互動,打造更有人情味的共生社會。
Thumbnail
二ノ坂保喜醫師認為:「死亡是人生中的事。人不會因為討論死亡而死亡,與其逃避,反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去思考、跟身邊的人討論。」他思考醫療與生命、醫療跟在地社會的關聯性,創辦了「二ノ坂診所」,深入社區鄰里倡議緩和照顧,積極推動在宅安寧的普及與品質。
Thumbnail
二ノ坂保喜醫師認為:「死亡是人生中的事。人不會因為討論死亡而死亡,與其逃避,反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去思考、跟身邊的人討論。」他思考醫療與生命、醫療跟在地社會的關聯性,創辦了「二ノ坂診所」,深入社區鄰里倡議緩和照顧,積極推動在宅安寧的普及與品質。
Thumbnail
西田女士與先生偶然之間遇見現在的屋子,決定買下,並取名為「凪之家」,意指希望經歷各種波折,好不容易走到人生盡頭的朋友,能夠風平浪靜地航向生命的終點。
Thumbnail
西田女士與先生偶然之間遇見現在的屋子,決定買下,並取名為「凪之家」,意指希望經歷各種波折,好不容易走到人生盡頭的朋友,能夠風平浪靜地航向生命的終點。
Thumbnail
在20年前的九州宮崎縣,一位醫師娘看到了社區中許多因為種種因素而無法回家的末期病人,在機構、醫院來回,因此她決定在社區找一間房子,取名「卡桑之家」(媽媽的家),讓這群末期病人有家可回。
Thumbnail
在20年前的九州宮崎縣,一位醫師娘看到了社區中許多因為種種因素而無法回家的末期病人,在機構、醫院來回,因此她決定在社區找一間房子,取名「卡桑之家」(媽媽的家),讓這群末期病人有家可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