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怪咖系列】紀錄片《尼泊爾布思議》│ 順應心流,勇敢成為自己,就能為世界做出大貢獻

2021/12/09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假如說我們這個地球是78億人,那我們就可能有78億個地球,每個人所投射出來的,都是不同的世界;在我們多數人眼中的「怪咖」,其實都是正常人,只是他們願意去直視自己的痛苦跟恐懼,然後讓他變成生命的厚度跟力量;如同大自然裡面的東西全部都不一樣,卻又可以很和諧的在一起;大家都不一樣,不是超棒的嗎?——林念慈
劇照來源:【怪咖系列】官網
https://www.backstagestudio.com.tw/
從2000年至2010年,我幾乎每年都會請一到兩次的長假到印度或尼泊爾去當兩周左右的志工;2008年,我辭去金融業的工作之後,2009~2010年,我在尼泊爾待的時間都超過一個月,因此,當我看到楊力州導演【怪咖系列】計畫中的紀錄片《尼泊爾布思議》,馬上就掀起我內心對尼泊爾的濃厚思念,影片一開始看到的街道、寶塔,都是我非常熟悉的場景,觀影的當下,我彷彿馬上就從台灣穿越到尼泊爾。
《尼泊爾布思議》主要是在講一個台灣女生林念慈的故事,林念慈在尼泊爾創立「棉樂悅事〈Dhartimata〉」工坊,帶領尼泊爾女性一起開發生產布衛生棉,並教導尼泊爾女性認識月經以及自己身體,她因為這樣的創舉,獲選為2017年BBC百大女性〈BBC 100 women〉之一,為目前台灣首位獲選的女性。
其實在看這部紀錄片之前,我沒有聽過林念慈這個人,我自認為對尼泊爾相當熟悉,卻也是透過這部紀錄片,才知道,對尼泊爾的女性來說,月經帶來的困擾,並不只是每個月可能會引起的身體不適而已。
宗教的內在背景,加上外在環境,造成「月經小屋」的女性悲劇
關於月經,在我們華人的文化裡,某個程度上很像性,不是一個可以大方談論的主題,講到月經,我們談論的方式大多很隱諱,例如,在跟身邊的人表達月經來的時候,我們通常會說是「那個」來;而當我們女性,情緒比較不穩的時候,年齡比較大一點的,會被懷疑是更年期,年輕一點的,就會被問,是不是「那個」要來了?我在結婚前,家人若要去廟裡拜拜,我媽也會跟我和妹妹說,「垃儳lâ-sâm〈骯髒〉ㄟ時陣,不能去廟裡,要清氣〈乾淨〉才可以去〈月經來潮時不能去廟裡,要等到結束才可以去〉」,我想,這是我們文化體系裡,代代相傳對月經的偏見,我媽不是特例;一直浸淫在這樣文化裡的我,倒也不會想太多,不能去廟裡拜拜,或是用詞隱晦,並不會對生活帶來什麼不便的影響。
但在以印度教為主要信仰的印度與尼泊爾就很不一樣了;跟我們的文化類似,印度教認為女性來月經時是不乾淨的,所以,女性月經來潮時,不能跟其他人,以及印度教裡認為是神聖動物的牛接觸,當然,碰觸神明更是大忌。
在華人的宗教文化裡,神像多半是在客廳,要不就是有一個莊嚴的獨立空間,絕對不會在臥房,印度教就沒有這樣的禁忌;我曾經拜訪過的很多印度家庭,神像是擺在主臥房的床頭上方,他們不覺得在神像底下有性行為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有幾次,我參與當地幾位女性的women’s talk,幾個女人隨興的坐在主臥的床上,頭頂上就是神像,卻在大聊她們與伴侶之間的性生活。
尼泊爾大部分的人並不富裕,除了少數很有錢的尼泊爾人,住的是一整棟好幾層的透天別墅外,絕大多數人的家,大概都只夠擺上一張雙人床跟幾個小小的櫃子,讓一家好幾口人共同生活。在這樣狹小的空間裡,通常雙人床尾,就是神像跟爐灶,每天的拜拜與煮食生活,就在窄窄的床尾小空間完成。
而當女性月經來潮的時候,因為被視為不潔,不能接觸神明跟其他人,就必須被隔離在主屋外的小棚屋,當地人稱之為Chhaupadi,也就是我們稱呼的「月經小屋」。我在尼泊爾沒有看過月經小屋,也不知道有這樣的狀況,但因為看了《尼泊爾布思議》,讓我對這個議題有了興趣,在網路上查詢相關的資料,佐以我過去在尼泊爾的經驗,因此能夠理解月經小屋產生的脈絡。
月經小屋多半都只是一個很簡陋的空間,沒有窗,也沒有床,尼泊爾的海拔高度高,不要說冬天,就算是夏天,晚上也都很冷,有幾年的夏天,我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度過,晚上是冷到要蓋厚棉被的;此外,尼泊爾很偏鄉的地方,會有野獸出沒,我自己到過最偏僻的地方,是在離加德滿都不遠,尼泊爾跟西藏交界的深山小村莊,不過那一次,我們是從小村莊跟加德滿都的住處當天來回,沒有機會見識到,像這樣的小村莊晚上的狀況;但我們有些志工,曾經到離加德滿都很遠的地方執行任務,必須在當地住上好幾天,他們說,村民們會提醒我們的志工,晚上離開主屋的注意事項,因為晚上會有老虎之類的猛獸出沒。
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多婦女在月經來潮後,住進月經小屋,有些是為了要取暖,因為生火通風不良,中毒身亡,有些就是被猛獸咬死;尼泊爾這幾年已經嚴格禁止「月經小屋」,如果還有月經小屋,那麼就取消對那個家庭的經濟補助;但代代相傳的文化根植在她們腦袋裡,要完全改變這樣的習俗,其實光靠政策是不夠的,所以,尼泊爾政府也從比較接近根本的宗教面著手,在很多村莊,蓋了比較大的廟,如果家裡的女性月經來潮,家人可以把神明請到大廟暫住,等到月經結束,再把神明迎回來。
除了「月經小屋」造成的問題以外,很多尼泊爾女性沒有衛生棉,月經來潮的時候,只能用舊衣服去墊,很容易就會造成感染,林念慈所創業製造的布衛生棉,解決了這個衛生上的問題;此外,她還進一步對當地的女性做衛教,讓她們理解自己的身體,以及月經跟自己的關係,引導她們改變認知。
順應心流,讓她從普通上班族,變成跨國創業家
林念慈大學畢業後在NGO工作,因為工作的關係,常有機會到印度、尼泊爾,透過與當地女性的深談,她發現尼泊爾女性在月經上的困擾,因此有了製作布衛生棉的想法,剛開始只是想要找人代工處理,但在找代工的過程中,遇到阻礙,她就乾脆自己做,因此意外開啟了她的創業人生;她的創舉,不僅改善了尼泊爾女性在月經上的衛生問題,也為尼泊爾的婦女提供了工作機會。讀到這裡,我想,你會跟我一樣覺得,林念慈得到「BBC百大女性」的榮耀,真的是實至名歸。
然而,林念慈最讓我有感覺的,並不是她改善尼泊爾婦女生活的事蹟,而是她從一個很普通的上班族,變成一個創業家的歷程。
林念慈在《尼泊爾布思議》裡說,她想要在一個地方定下來,真的跟當地人一起生活,然後一起創造一件彼此都想要做的事情。在觀影後,透過相關資料的爬梳,我覺得她這段話更精確的講法是,她想要離開她這個她從小成長的主流價值體系,來到一個他方,與他方的人,一起去做一件共同想望的事情。
在創業前,林念慈在台灣的主流價值體系裡,過得並不好,升學的過程裡,她心裡也受了很多傷;畢業後開始工作,看著自己可能就要年復一年過著這樣的生活,她感到非常厭煩。對於林念慈這樣的心情,我很懂,我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懂。
她在《今周刊》的訪談裡提到「順應心流」,她說「順應心流」就是,你生命會有一個直覺,告訴你對或錯,怎麼樣去做選擇;她們就是老老實實每天做布衛生棉,她卻得了「BBC百大女性」,讓她覺得好誇張,好意外,但她媽媽告訴她,不用覺得意外,她已經做很久了,只是這件事它發酵了。林念慈說,生命很短暫,很多事情都在變化當中,重點在你想要做什麼,你是不是可以為自己做出選擇。
最近我常聽〈靈魂相談室〉的pocast,有幾集的節目說,成為自己就是對世界最好的貢獻,如果我們走在不是自己的道路上,那麼靈魂就會透過種種讓你挫折的事情,想辦法把你喬到你應該走的路上去。我想,林念慈一定是一個很敏銳的人,在還蠻年輕的時候,就察覺到她內在靈魂的需求,同時,呼應這個需求,做出行動去改變。
對遵行著主流價值體系的我們大多數人來說,能聽得到內在靈魂的聲音,同時願意相信這個聲音的林念慈,真是個怪咖,能成為這樣的怪咖,應該需要很大的自信。在《國家地理雜誌》的訪談裡,林念慈說,最強大的力量是相信自己,唯有自己才可以陪伴自己,你可以去依靠老公、依靠家人,依靠......,有很多東西可以讓你靠,但他們就是一個支持,但最終,只有你自己才可以帶領自己,走上你想要追尋的道路;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人生要過,別人不用相信你也沒有關係。
我尤其喜歡她在這段專訪裡提到的「共同創造時代」,她認為我們已經來到一個共同創造的時代,這個共同創造不是彼此競爭,或是誰比較厲害,或者是誰更優秀,而是共同合作;共同合作是跨越種族跟跨越國界,前提是,我們不要被眼前的恐懼給遮蔽了,因為這就是用來限制人民的舊有思維跟舊有結構。
楊力州導演跟她的對談裡,她談到她對「怪咖」的想法,她說,假如說我們這個地球是78億人,那我們就可能有78億個地球,我們每一個人看到的世界,還有我們的五感,我們的記憶體,我們投射出來的,都是不一樣的世界;我們設法要讓世界是一個樣子,但世界就是有78億個樣子;所謂的「怪咖」,他們都是正常的,他們願意去直視自己的痛苦跟恐懼,然後讓他變成生命的厚度跟力量;如同大自然裡面的東西全部都不一樣,卻又可以很和諧的在一起,大家都不一樣,不是超棒的嗎?
《尼泊爾布思議》的片長不到13分鐘,卻引發我很多對自己的思考,與對很多議題的探詢,她所創辦的「棉樂悅事〈Dhartimata〉」,尼泊爾總店在我很熟悉的加德滿都寶塔區,未來,當我有機會再去尼泊爾,我一定要安排時間拜訪。
這篇文章也可以用聽的喔~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身體需要食物,才有能量,心靈也是;電影、戲劇還有書,就是我的心靈糧食,這裡分享這些心靈糧食,帶給我的收穫與感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