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此生如鴿》|幸運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就注定與幸福無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選擇記住的童年事件,是有特定意圖的,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要由我們來賦予經驗意義。 知名諜報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將父親根植在他血液裡的「賊性」,轉化為情治工作的特別能力,與寫作上豐富的材料,生命給他一手爛牌,但他把它翻轉成一場好局,真是超級強大的!


最近在讀《孫子兵法》,孫子認為,最好的勝利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不僅自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而且還能把敵人的資源變成自己的,但要獲得這樣的勝利,並不容易,需要非常多的準備與計算,而間諜就在這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思維裡,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間諜們「無奇勝,無智名,無勇功」,他們隱姓埋名,除了他們的直屬上司外,鮮少有人知道他們的身分,但很多重大的國際衝突或戰爭,還沒浮出檯面前,在他們的秘密工作下,可能就已經在最前端解決掉了,兵法大師孫子對用間的重視,勾起我對間諜很大的興趣,因而在Apple TV+上留意到了《此生如鴿》這部作品。


《此生如鴿》是一部人物紀錄片,一個兼具間諜與作家身份的人物紀錄片,主角是知名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導演埃洛・莫里斯(英語:Errol Morris,1948年2月5日─),藉由類似台灣知名的人物專訪節目《TVBS看板人物》的單方訪談形式,搭配相關的影像,由約翰・勒卡雷本人,回顧他的一生。


悲慘的童年,卻是豐厚的寫作資糧

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是筆名,本名是大衛・約翰・摩爾・康威爾(David John Moore Cornwell,1931年10月19日-2020年12月12日),他是世界知名的諜報小說作家,作品有多部被改編為電影,他在成為專職作家之前,就是一位間諜,冷戰時期,曾在英國的情治單位工作,他的諜報作品,不僅深受全世界讀者歡迎,小說裡的某些情節或代號,連現實生活裡的真正間諜,都引用成為情治工作裡的行話。


不過,《此生如鴿》這部自傳性的作品,最主要的焦點放在他與父親羅尼的關係,間諜職涯只是由他的父子關係延伸出來的副線。約翰・勒卡雷在《此生如鴿》書裡引用,英國作家葛拉罕・葛林 (Graham Greene)說的「童年是作家的信用額度」,約翰・勒卡雷說,在寫作上,父親給了他比一般人,還要豐厚許多的額度。父親是約翰・勒卡雷終生的魅影,他給予約翰・勒卡雷的特別童年,這樣的童年,是約翰・勒卡雷的創作沃土,最原初的靈感來源,卻也是現實生活裡,直到父親過世前,約翰・勒卡雷拋不去的陰影。


負面的成長陰影,也可以正面發揮

約翰・勒卡雷是1931年10月,在某個破落的房子裡出生,他的母親在那間房子閣樓裡的行軍床上,獨自一個人奮力產下他;他出生不久,就被父親放在由外面上鎖的後車廂,跟著犯了詐欺罪的父親躲警察;5歲時,母親不告而別,到他21歲,才透過舅舅給的資訊,找到母親,在此之前,他連母親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



都說人生是個舞台,約翰・勒卡雷認為他的父親,在這個人生舞台上,是個好演員,他說父親是個自信滿滿的騙子,大家都喜歡他父親,即使是被父親騙過的人,也都喜歡父親;父親總是光鮮亮麗的,但其實常常欠很多錢,破產了幾次,背了多條詐欺罪,還得常常在半夜摸黑,開車帶著他們躲警察或債主。


約翰・勒卡雷說,他從小就是個小間諜,只要父親一出門,他就開始調查父親,家裡只要債主來過之後,玩具會消失,很多東西會消失,他父親的女人們也會消失;浮華的父親,明明付不起貴族學校的學費,但就算是騙錢,也想盡辦法把他跟哥哥送進這些有錢人家孩子,才進得去的地方;他打心底裡知道,他與同學們格格不入,卻還是能讓自己的舉止行為都很像他們,打入他們的圈圈。


大學念牛津,還沒念完就因為父親破產,付不出他的學費,讓他的學業無以為繼,靠著老師薇薇安・格林(Vivien Greene)的幫忙,他才得以讀完大學,薇薇安老師後來還幫忙他,得到一份穩定的教職,他本來以為,他會一輩子教書,卻被間諜的工作深深吸引,進入英國情治單位,開啟間諜職涯,從事間諜工作的這段期間,他也開始寫作,父親、小時候的生活與間諜工作,給予了他豐富的寫作資糧,他說間諜工作「爲他的賊性找到歸宿」,而寫作,則是他自我探索的旅程。


無論再親密的關係,都不可能完全坦白透明

《此生如鴿》的原文名稱是《The Pigeon Tunnel》,直翻就是鴿子隧道,作品名稱看起來很peace,實情卻很驚悚、血腥,約翰・勒卡雷說,他大部分的著作,都會有某段時間的暫定書名是《The Pigeon Tunnel》,《鴿子隧道》,源自於他十幾歲時的一段經歷,某次父親帶他去蒙地卡羅賭場,賭場旁有一塊草皮射擊場,草皮下是一條條的鴿子隧道,鴿群在隧道裡被孵化,長大之後的鴿子,飛過這長長的黑暗隧道,當牠們展翅飛向光明的天空之際,牠們就會被射擊場上的客人射殺,而躲過射殺,或是輕傷還能行動的鴿子,會回到屋頂上的鴿籠,但鴿籠裡,又是另一個陷阱了。


人性本初是善,還是惡,是兩三千年來,東方文化裡長存的命題,若要約翰・勒卡雷回答這個問題,相信他不會相信人性是善良的,《鴿子隧道》是他對人生的概念,隧道象徵母親的產道,當人們脫離母親黑暗的產道,來到光明的外界之際,也是人們進入凶險的人際叢林的時刻。


對約翰・勒卡雷來說,背叛是人生裡的重要概念,這個概念源自他成長的家庭,他認為每個人說出來的話,並不代表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而所有的人,人生有一部分,都是被蒙在鼓裡的,和老闆之間的關係,和家人,妻子,孩子之間的關係都是。


長大後的我們,要記得好好把自己愛回來

近幾年,網路上常常可以這樣一段話:「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觀看我自己跟身邊的親友,不少人都曾在成長的過程裡受過傷,也都曾經嘗試過種種方式,脫離舊時的陰影,努力創出自己的嶄新道路,有的人成功了,也有人失敗了,遭陰影纏縛,因此在人際關係、職場飽受挫折,然後惡性循環,讓人生每況愈下。


遇到這樣的朋友,我除了聽他們傾訴之外,能做的其實很少,因為往往善意提出的建議,會被他們以「你不懂」迅速回絕,然後繼續陷入自溺,耽於那個悲慘的、不舒服的童年,將成年後所有的不愉快、不幸福,全部歸咎在小時候那個,他們覺得做得不好的父親或母親。


幾次遇到這樣的負能量傾訴,我都好想跟他們說,你現在幾歲?若還是未成年,或是二十出頭歲還年輕時,或許真的無法不受控於父母,但都已經中年了,還在怨天怨地怨父母,那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如果你覺得父母曾經用錯誤的方法愛自己,那就用你覺得正確的方法,把自己愛回來;如果你覺得,父母沒有給你愛,或是給你的愛不夠,那就滿滿的,把自己愛回來;我們無法控制父母如何對待我們,但我們至少能控制自己如何對待自己,那些過往的不對、不夠,都已經無法追回,我們能做的,就是從此時此刻起,用讓自己滿意的方式,疼愛自己,對待自己。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我們選擇記住的童年事件,並不是隨機的,而是有特定意圖的,這些選擇性的記憶,反映了我們的核心信念,無論任何經驗,他本身不是並不是成功,也不是失敗的原因,我們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要由我們來賦予經驗意義,從中找出能夠達成目的東西。


無疑的,約翰・勒卡雷,就是將童年悲慘經歷,賦予正面意義的成功案例,他讓父親在他DNA裡留下的,他所謂的「賊性」,變成長大後,從事情治工作的特別能力,而他那跟一般人很不一樣的成長過程,還為他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儘管他的生命裡,在親情與親密關係裡始終有缺憾,但誰的人生,是完全沒有缺憾?他沒有步上父親的後塵,把生命給他的一手爛牌,打成一場好局,在創作上享有豐碩的成就,已經不是多數常人能夠辦得到的了。




推薦閱讀:




這篇文章也可以用聽的喔~





延伸閱讀:








身體需要食物,才有能量,心靈也是;電影、戲劇還有書,就是我的心靈糧食,這裡分享這些心靈糧食,帶給我的收穫與感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選擇沒有好壞,選擇了理想,沒有比較偉大,選擇了關係,選擇了愛,也沒有比較小家子氣,因為任何選擇,都可能判斷錯誤,也都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結果,重點是,你清不清楚你想要什麼?為了你想要的生活,你清不清楚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還有,最糟的狀況下,如果你所有的付出,最後什麼都沒有得到,結果是你能承受的嗎?
有人說《周處除三害》是一部爽片,尤其是電影最後,屠戮邪教教徒那一段,我卻覺得,是一部警示片,尤其是對於為人父母來說,更是要小心翼翼的,維護孩子們心裡面本有的那一片善,別讓那片善,在沒注意到的時候,不小心走岔了。
所謂的成熟就是,放下對他人的期待,同時也對世間的險惡,平常以對;世路艱險是正常,遇到有人真心對我們好,無論這人是誰,都要心懷感謝,即使是伴侶、家人,對我們的任何好,都不是理所當然。
據說,人們在享受美食,和美好性愛時,最能遠離塵世煩憂;但性愛無法單獨進行,吃飯卻隨時都可以,所以說,女性們,千萬別偷懶。——《姐姐的私廚》
《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是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實景短片得主,主要是講,吝嗇小氣的富人亨利.休格,因為某個機緣,獲得了讓自己財富自由的能力,有意思的是,這項能讓他獲得鉅富的方法,並不是什麼特別了不得的特技,就只是單純的「專注」而已。
電影《惡女》的劇情,雖然聚焦在立美與秀蘭之間的鬥智攻防,但劇中,立美、秀蘭與立美的父親,這三人間的關係裡,牽纏的中老年人情感需求,與子女怎麼處理長輩情感關係,更讓我有感,明(2025)年起,台灣就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有一人超過65歲,這樣的家庭議題,將不再少見,如果你的父母想談戀愛,你會怎麼處理?
選擇沒有好壞,選擇了理想,沒有比較偉大,選擇了關係,選擇了愛,也沒有比較小家子氣,因為任何選擇,都可能判斷錯誤,也都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結果,重點是,你清不清楚你想要什麼?為了你想要的生活,你清不清楚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還有,最糟的狀況下,如果你所有的付出,最後什麼都沒有得到,結果是你能承受的嗎?
有人說《周處除三害》是一部爽片,尤其是電影最後,屠戮邪教教徒那一段,我卻覺得,是一部警示片,尤其是對於為人父母來說,更是要小心翼翼的,維護孩子們心裡面本有的那一片善,別讓那片善,在沒注意到的時候,不小心走岔了。
所謂的成熟就是,放下對他人的期待,同時也對世間的險惡,平常以對;世路艱險是正常,遇到有人真心對我們好,無論這人是誰,都要心懷感謝,即使是伴侶、家人,對我們的任何好,都不是理所當然。
據說,人們在享受美食,和美好性愛時,最能遠離塵世煩憂;但性愛無法單獨進行,吃飯卻隨時都可以,所以說,女性們,千萬別偷懶。——《姐姐的私廚》
《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是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實景短片得主,主要是講,吝嗇小氣的富人亨利.休格,因為某個機緣,獲得了讓自己財富自由的能力,有意思的是,這項能讓他獲得鉅富的方法,並不是什麼特別了不得的特技,就只是單純的「專注」而已。
電影《惡女》的劇情,雖然聚焦在立美與秀蘭之間的鬥智攻防,但劇中,立美、秀蘭與立美的父親,這三人間的關係裡,牽纏的中老年人情感需求,與子女怎麼處理長輩情感關係,更讓我有感,明(2025)年起,台灣就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有一人超過65歲,這樣的家庭議題,將不再少見,如果你的父母想談戀愛,你會怎麼處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壞孩子還是可以有夢想,只要努力追求,夢想也可以成真。
可能是小時候家庭教育的關係 總是教導著應該成為他們理想的樣子 要能言善道、要出類拔萃、要吃苦耐勞 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傷 但也是因為這樣在心裡種下反骨的種子 渴望自由及為自己做選擇 也常常撞個頭破血流,默默療傷(此處不是指真的撞,畢竟我怕痛。) 在經歷過誰跟誰好誰跟誰不好的那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回憶的真實或虛假,該由誰來定義?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Thumbnail
你是一個善良且溫柔的靈魂,總不忍傷害他人一絲一毫,而選擇獨自承受,也正因如此,你才會走上靈性的道路。 並藉由療癒自己、改變自己,轉變了家庭的舊有模式,為家人帶來和諧與愛的能量,累積了許多福報。 在一個家庭裡,每個人都是重要的,都會互相影響,但我們要覺察自己是為他人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心理學上已經有指出,人的一生往往會跟童年有相當程度上的關係。一個人的童年經驗對於未來的人格形塑有著深遠的影響。 對於我而言,我的童年和探索脫不了關係,我的家庭位居於一個田野鄉村,一年四季都可以到處奔跑,春夏的時候宜賞花、捉蟲,秋冬的時候宜賞落葉、聽風看雲,對於充滿未知的世界,我的父母允許我們在附近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找到,願意真心關心你,也能讓你放心地展示弱點的人
Thumbnail
所有的行為都有意義與目的,拖延也是如此…阿德勒和現實治療都從這個角度來看,達到一種另類、正向的深層同理,然後重新調整方向。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壞孩子還是可以有夢想,只要努力追求,夢想也可以成真。
可能是小時候家庭教育的關係 總是教導著應該成為他們理想的樣子 要能言善道、要出類拔萃、要吃苦耐勞 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傷 但也是因為這樣在心裡種下反骨的種子 渴望自由及為自己做選擇 也常常撞個頭破血流,默默療傷(此處不是指真的撞,畢竟我怕痛。) 在經歷過誰跟誰好誰跟誰不好的那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回憶的真實或虛假,該由誰來定義?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Thumbnail
你是一個善良且溫柔的靈魂,總不忍傷害他人一絲一毫,而選擇獨自承受,也正因如此,你才會走上靈性的道路。 並藉由療癒自己、改變自己,轉變了家庭的舊有模式,為家人帶來和諧與愛的能量,累積了許多福報。 在一個家庭裡,每個人都是重要的,都會互相影響,但我們要覺察自己是為他人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心理學上已經有指出,人的一生往往會跟童年有相當程度上的關係。一個人的童年經驗對於未來的人格形塑有著深遠的影響。 對於我而言,我的童年和探索脫不了關係,我的家庭位居於一個田野鄉村,一年四季都可以到處奔跑,春夏的時候宜賞花、捉蟲,秋冬的時候宜賞落葉、聽風看雲,對於充滿未知的世界,我的父母允許我們在附近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找到,願意真心關心你,也能讓你放心地展示弱點的人
Thumbnail
所有的行為都有意義與目的,拖延也是如此…阿德勒和現實治療都從這個角度來看,達到一種另類、正向的深層同理,然後重新調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