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引水道 鹿林神木

聰頭夫妻趴趴go-avatar-img
發佈於步道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昨日完成眠月全程之後,
今日頂著七度低溫,
繼續挑戰秘境石山引水道,
然後順著台18\台21繼續旅程。

raw-image

出發後春子隊長一路導覽沿途風光。
有巨木、嫣紅楓林、
欣賞日出落日的「傷心山」,
途經特富野古道自忠路口,
須臾間便抵達石山引水道登山口,
此地標高海拔2302M,
可能位於埡口,
寒風颯颯涼意上心頭。
在「鹿林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揭示牌合影後,
正式開啟「石山引水道」健行。

raw-image
raw-image

石山引水道原是阿里山林場鐵路的石山線,
林業蕭條後拆除鐵軌後的路基,
成為供應阿里山水源的維護道路,
我們的目標是鹿林前山瀑布。
停車時遇上一對山友夫妻,
他們要前往石山步道登時山,
從揭示牌後大約幾公尺的左側,
不太明顯的路跡往上攀。
我們則是從鐵鍊方向進入。
引水道因為有維修車輛進出,
所以前段路面寬敞平坦。
筆直的人造柳杉林間透出溫眴的陽光,
若隱若現的水管正是步道特色。
踩在地毯般Q彈的針葉林道,
每一個小彎就是不同的光景,
引起我們無限的好奇繼續前行。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高聳的柳杉林下,
很多不知名的蕨類、小花小草,
展現旺盛的生命力。
一夥人說說笑笑,
好久才遇到一位山友迎面而來。
此情此景想起王維的詩《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是獨行的山友聽到我們的聒噪。

清澈的藍天中,
尖尖的石山一路與我們同行。
行經一大片光禿禿崩壁,
隊長招呼大夥快速通!
美麗的景緻中,
也讓我們看見大自然的威力。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通過崩壁後林相有了變化,
紅葉遍佈取代了針葉,
紅橙黃綠交織成絢麗多彩的自然交響曲,
讓人停下腳步駐足許久啊!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為了將水源由水管輸送出來,
水管行經之路要保持暢通,
隨著山勢起伏,
遇山開洞、逢谷架橋,
叢山峻嶺中雨水沖刷,
落石崩塌形成重重障礙,
高架橋、漆黑山洞、底矮衍架等等,
我們存著戒慎恐懼之心一一克服。
尤其是在接近瀑布後段的鐵棧道天梯,
坡度加上水氣濕滑,
往上爬辛苦,
往下走更困難。
這些障礙在下雨天會更危險,
所以務必選擇適當的天候,
並且最好結伴同行。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順著嘩啦嘩啦水聲走去,
歷經小小的考驗終於抵達終點。
冬天枯水期的鹿林前山瀑布,
像小家碧玉的少女。
欣賞美景的同時,
也感佩前人為引水所做的努力。
引水道肩負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飲水,
造訪時注意安全,
並力行無痕山林。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順遊新中橫

用完餐拜訪鹿林神木,
是台灣排名第二的榜眼神木。
生長在海拔2375公尺的鹿林神木;
佇立於阿里山公路102公里旁的懸崖下,
距離路面約有40公尺,
通常經過的人只會看見神木頂端茂盛的綠葉,
因此直到近幾年才被發現,
因為在石山附近又稱為「石山神木」。
估計是樹齡2700年的紅檜
神木高43公尺,樹胸圍20公尺,
在台灣僅次於樹齡2500年、樹高55公尺、
樹圍20.8公尺、直徑6.62公尺的
超級大紅檜「大安溪神木」。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上東埔停車場被一片嫣紅所吸引,
索性停車觀賞。
隨後下山途中終於一睹玉山主峰雄姿,
抵達東埔後也到台大和社自然教育中心參觀。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水里晚餐\肉圓+豆花

接著到水里品嘗網路人氣美食,
董家肉圓以及陳家豆花,
撫慰飢腸轆轆的旅人,
也為這次旅程劃下句點。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聰頭夫妻趴趴go的沙龍
63會員
377內容數
夫妻退休後國內外趴趴走,旅遊體驗分享記錄。
2023/09/05
2023/08/15 南投水里馬路馬山步道
Thumbnail
2023/09/05
2023/08/15 南投水里馬路馬山步道
Thumbnail
2023/08/23
2023/05/17 松羅國家步道 煙波大飯店蘇澳館CHECK IN~ 2023/05/18 蘇東隧道 宜蘭餅發明館 三奇美徑 永鎮濱海公園 虎牌米粉觀光工廠
Thumbnail
2023/08/23
2023/05/17 松羅國家步道 煙波大飯店蘇澳館CHECK IN~ 2023/05/18 蘇東隧道 宜蘭餅發明館 三奇美徑 永鎮濱海公園 虎牌米粉觀光工廠
Thumbnail
2023/05/07
2023/04/06雲嘉大尖山+二尖山
Thumbnail
2023/05/07
2023/04/06雲嘉大尖山+二尖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位於北霞山一帶的白雪村,是日治時期建立的採樟部落,隨著台灣樟腦業的落寞而退出歷史舞台,如今成了山友爭相造訪的一處遺跡。此次我們自石水山西南稜的探勘路徑下切,誓要在荊棘中開出一條通道,探詢那遺落已久的村莊。
Thumbnail
位於北霞山一帶的白雪村,是日治時期建立的採樟部落,隨著台灣樟腦業的落寞而退出歷史舞台,如今成了山友爭相造訪的一處遺跡。此次我們自石水山西南稜的探勘路徑下切,誓要在荊棘中開出一條通道,探詢那遺落已久的村莊。
Thumbnail
日期:2023年4月4日 路線:鹿林前山、鹿林山、玉山登山口、麟趾山 ●距離:10.50公里 ●計時:7時42分37秒 ●落差:337公尺 (海拔2524m~2861m) ●上坡:858公尺 ●下坡:854公尺
Thumbnail
日期:2023年4月4日 路線:鹿林前山、鹿林山、玉山登山口、麟趾山 ●距離:10.50公里 ●計時:7時42分37秒 ●落差:337公尺 (海拔2524m~2861m) ●上坡:858公尺 ●下坡:854公尺
Thumbnail
在茂密的杉木林裡,轉個彎雲霧映入眼簾,充斥著滿滿的神秘氛圍,迷霧森林油羅山,我們來囉!
Thumbnail
在茂密的杉木林裡,轉個彎雲霧映入眼簾,充斥著滿滿的神秘氛圍,迷霧森林油羅山,我們來囉!
Thumbnail
「山或許會包容你,但絕不會放縱。」我想,這大概可以算是對本次行程與意外的最佳註腳。這並非將事件歸咎給山,而是在平安回來後,珍心感受到山這位老師扎扎實實給我們上了非常重要的一刻,或者,更像是一次當頭棒喝。石門東稜的那個夜晚,依仗著頭燈的光輝,我們來回奔波了近3小時,險些迷失在寒風四起的晦暗林間...
Thumbnail
「山或許會包容你,但絕不會放縱。」我想,這大概可以算是對本次行程與意外的最佳註腳。這並非將事件歸咎給山,而是在平安回來後,珍心感受到山這位老師扎扎實實給我們上了非常重要的一刻,或者,更像是一次當頭棒喝。石門東稜的那個夜晚,依仗著頭燈的光輝,我們來回奔波了近3小時,險些迷失在寒風四起的晦暗林間...
Thumbnail
2022/4/16-17,石門山東稜出屏風完整記錄;人數16人;男女比12:4;老新比6:10 這是一條相當冷門的路線,卻也是百餘年前日軍侵略太魯閣族的討伐路線,登頂石門山後沿著東側稜線直下塔次基里溪谷,經過古關原後由屏風山傳統路下山,是一條具有些許挑戰性,卻也因此相當靜謐、有趣的路線。
Thumbnail
2022/4/16-17,石門山東稜出屏風完整記錄;人數16人;男女比12:4;老新比6:10 這是一條相當冷門的路線,卻也是百餘年前日軍侵略太魯閣族的討伐路線,登頂石門山後沿著東側稜線直下塔次基里溪谷,經過古關原後由屏風山傳統路下山,是一條具有些許挑戰性,卻也因此相當靜謐、有趣的路線。
Thumbnail
1/23(日),跟家人吃過午餐後,開始了久違、勉強可以算得上「旅行」的旅行。 因著時間來規劃,我將目的地設置在又近又遠的陽明山上,走進我其實一點都不熟悉的山。 伴隨著小雨騎了將近40分鐘的路程後,終於抵達了風櫃嘴登山口。
Thumbnail
1/23(日),跟家人吃過午餐後,開始了久違、勉強可以算得上「旅行」的旅行。 因著時間來規劃,我將目的地設置在又近又遠的陽明山上,走進我其實一點都不熟悉的山。 伴隨著小雨騎了將近40分鐘的路程後,終於抵達了風櫃嘴登山口。
Thumbnail
2021/12/01石山引水道 鹿林神木 水里董家肉圓 陳家豆花
Thumbnail
2021/12/01石山引水道 鹿林神木 水里董家肉圓 陳家豆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