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台灣速寫日記:2014 2015 移民台灣前的升學準備

2021/12/1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移民是困難的決定,要兼顧的事情非常多。當我們決定為了華德福學校移民台灣後,第一個問題就出現了,究竟要移民到台灣的哪裡?2014年的時候,雖然台灣的華德福學校仍不如現在那麼多,但選擇依然不少。宜蘭慈心華德福當然是我們的首選,但慈心是公立名校,我們作為新移民根本連門都碰不到。
首先要解釋一下台灣的學制,第一層最簡單是分「公立」與「私立」。以小學為例,公立與私立相比起來,公立會比較輕鬆,功課較少;而部分傳統私立國小就會有大量功課,以升讀理想國中、高中、大學為目標。當然也有一些私立學校標榜雙語,以海外升學為目標,那教法就相對輕鬆,容易與海外的學校接軌。
台灣除了分「公立」與「私立」之外,亦分「本地學校」與「國際學校」,這方面與香港分別不大。但有一點要注意,有些非公立學校的校名會寫「國際學校」,但其實只是一所以英/美語作為教學語言,課程容易連接英美學校的偽國際學校。這些偽國際學校不用外國護照證明是外國人也能入讀,學生多是有錢人的孩子,與真正的國際學校是有分別的。
除此之外,台灣也有「體制內」與「體制外」之分。所謂「體制內」即是傳統的公立學校,依據教育局的課程安排,老師是由師範體系出身持教師證授課的學校。而「體制外」即是另類教學方法的學校,香港人比較熟悉的IB、蒙特梭利、森林學校與及我們家選擇的華德福,都屬於「體制外」教學。台灣政府於2014年實施「實驗教育三法」,細節有一點複雜,簡單講就是分「學校」與「非學校」,「學校」分為「公辧公營」「公辦民營」與「民辦民營學校」(接近私校);「非學校」分為「個人自學」「團體自學」「機構自學」。總之「實驗教育三法」讓教育有機會百花齊放,而天爸亦因此名正言順到台灣尋找適合我們家的教育方法。
而宜蘭慈心的情況又更特別,慈心是2014年已經用「公辦民營」方式經營的華德福學校。無論背景如何,只要是公辦的就要跟隨公立學校的規舉,例如當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就先以學區內戶籍的先後來作抽簽順序安排,以保障原學區子弟可以就近上學。在2014年的時候,每年未能成功入讀慈心的報名者皆過百人以上,像我們這種升小一的暑假才落地的移民,機會近乎零。
然後我們由台北至高雄一所一所學校去認識,盡量可以的話都親自去聽招生說明會,如果真的不能請假飛到台灣,就請朋友代聽。也試過事先預約某幾間華德福學校面談,一家大小一起來了解這些學校。整個2014-2015年,我們斷斷續續因此來了台灣幾次,基本上都大致了解整個台灣的華德福學校情況。
然而當我們要決定移民到哪一個城市前,又發生了一段小插曲,讓我們的移民計劃大受影響,這容後再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37會員
273內容數
當粵菜的味蕾遇上台式的料理,每一頓飯都是一場文化差異的衝擊!我們是來自港澳的天爸天媽,將在此與你分享台港澳的飲食大不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