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都在報同一件事,是資訊戰嗎?

更新於 2022/01/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幾天有個年輕的朋友問我,為何媒體,尤其是電子媒體,好像會一窩蜂地做同一條新聞,電視台轉來轉去,報導的都是同一件事。這種短時間、高強度,用同樣的訊息把整個傳播通路塞爆的媒體行為模式,看起來好像是背後有人在組織協調,這是資訊戰的一種嗎?
為何有時候媒體會一窩蜂地報導同一件事情?說來複雜,卻也簡單。說穿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罷了

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是今天才開始

對資訊戰有警覺是好事,但也不必這樣自己嚇自己。媒體這種一窩蜂行為,不是今天才開始的。還記得壹週刊在它最輝煌的時候,每個禮拜三早上,所有電子媒體的頭條新聞,大概都是壹週刊的封面故事,而且所有媒體都還會故意不說是壹週刊的報導,只說「週刊」報導如何如何。我們那時候都笑稱,很多自詡為名門正派的大媒體跟傳播學者,雖然照三餐罵蘋果罵壹週刊,但身體還是很老實。為了面子,只好在引述來源的作法上動手腳,來保護自己的一點尊嚴。
但這種做法,其實是正派新聞媒體作業的大忌,因為壹週刊的封面故事是人家辛苦跑出來的,要引用其他媒體報導不是不行,但該給人家的credit一定要給。比如說我在指派自家小朋友做外電新聞的時候,就會要求小朋友,一定要把引述的媒體清楚寫在內文裡。但現在越來越多新聞是從PTT、Dcard或FB上抄來的,不然就是網友的行車紀錄器畫面,以致於很多年輕的媒體從業者,似乎都忘了這條江湖規矩。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只想表達一件事,媒體新聞互相抄來抄去(正式的說法是引述),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所以,不用看到媒體一窩蜂,就往資訊戰的方向去想,因為事情不是這樣的。
事實上,在一個有組織的媒體裡,監看其他同業的報導,不只是例行工作,甚至是某些人的基本職能。例如在平面媒體裡,編輯台除了每天早上要比報,補漏新聞外,通常也有人的工作,就是專門盯著其他同業的網站。電視新聞也有對應的編制,就是導播團隊。都有專人處理了,你看我們這行抄得多兇啊......

獨家跟調查報導只是在做廣告

俗話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媒體這行也是如此。而且,隨著新聞媒體的製作預算越來越吝嗇,現在媒體已經很少有足夠的資源去拚獨家了。所以,新聞的同質化是必然的結果。
或許有人會說,不對啊?現在各家媒體還是三不五時會有獨家報導,怎麼會說記者不跑獨家了呢?這其實要看這個獨家是怎麼來的。有一種獨家,是消息來源故意要測試輿論市場的反應,甚至是引導輿論方向,而故意放給他信任的記者的。
這種獨家以政治跟財經產業新聞最為常見。有些政治記者的報導,常常會引述所謂的「黨政高層人士」,同樣的,有些財經產業新聞,也會說消息來源是「業界人士」、「公司某高層主管」。這種記者被放消息所產生的獨家,因為公司沒花什麼資源就能產出,靠的全是記者的人脈經營,所以相對容易看到。
但如果是公司要拿出真金白銀,組建一個團隊來追查某條新聞線索,甚至是做調查報導,這種獨家就很少見了。因為資源投入大,媒體這個行業又抄襲成風,而且不尊重原創,所以任何一家媒體想做獨家或調查報導,基本上都是吃力不討好。
前面提到過,一家媒體裡面,都會有人專門盯著同業的報導內容看,所以,如果真的有一則很重要的獨家新聞,其他同業大概只要30分鐘,了不起一小時就能產出類似的報導。換言之,獨家或調查報導的獨特性,賞味期限是非常短的。有一點商業腦袋的媒體經營者,都不會把這種CP值超低的產品當作主力,頂多是在預算許可的情況下偶一為之,當作是做做形象廣告,把招牌弄漂亮點罷了。

事件只是資訊戰的戰場

從新聞媒體追逐事件的現象來看資訊戰,其實看不太出什麼端倪。因為追逐事件是媒體的日常,不管有沒有資訊戰,媒體都會追逐熱門、有流量的新聞事件。個別新聞事件只是資訊戰爆發的戰場,有些事件易攻難守,也有些事件易守難攻,就跟在真實世界裡打仗一樣。但若只有戰場,卻沒有在戰場上發動進攻或進行防守的人,戰爭行為是無法成立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棵大樹倒下固然可惜,但同時也把生存的空間讓給其他植物,並成為其他動植物成長所需的養分。諾基亞放棄手機業務後,大量軟硬體人才失去工作,但也讓芬蘭興起一股創業潮。如今,同樣的戲碼將在台灣的媒體圈再上演一次,只是這對台灣究竟是好是壞,恐怕只有天曉得。
本來這個部落格的第三篇是想談一些產業面的話題,但剛好對岸的記者同業在轉傳一篇中國經營報總編輯李佩鈺被抓的消息,並羅列了這位李小姐的諸多罪狀,覺得這似乎是一個可以進一步談談媒體工作者這種人的契機。
一樣米養百樣人,如果有人跟你講,某個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是ooxx,聽聽就好別當真。記者這行也是一樣,如果真的要說記者這種生物有什麼共通性,大概就是表達能力都不差,很會說故事吧。除了這點之外,要說記者有什麼其他的共通性,我看是很難找到的。
作為新聞媒體的使用者,你以為自己是新聞媒體最重要的客人?別鬧了,現代新聞媒體的營收來源之多樣化,早已超出很多人的想像。在使用者早已不再是媒體最大收入貢獻者的情況下,新聞機構怎麼會害怕使用者的不滿,還有成功機率很低的大規模串連抵制?
一棵大樹倒下固然可惜,但同時也把生存的空間讓給其他植物,並成為其他動植物成長所需的養分。諾基亞放棄手機業務後,大量軟硬體人才失去工作,但也讓芬蘭興起一股創業潮。如今,同樣的戲碼將在台灣的媒體圈再上演一次,只是這對台灣究竟是好是壞,恐怕只有天曉得。
本來這個部落格的第三篇是想談一些產業面的話題,但剛好對岸的記者同業在轉傳一篇中國經營報總編輯李佩鈺被抓的消息,並羅列了這位李小姐的諸多罪狀,覺得這似乎是一個可以進一步談談媒體工作者這種人的契機。
一樣米養百樣人,如果有人跟你講,某個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是ooxx,聽聽就好別當真。記者這行也是一樣,如果真的要說記者這種生物有什麼共通性,大概就是表達能力都不差,很會說故事吧。除了這點之外,要說記者有什麼其他的共通性,我看是很難找到的。
作為新聞媒體的使用者,你以為自己是新聞媒體最重要的客人?別鬧了,現代新聞媒體的營收來源之多樣化,早已超出很多人的想像。在使用者早已不再是媒體最大收入貢獻者的情況下,新聞機構怎麼會害怕使用者的不滿,還有成功機率很低的大規模串連抵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當今世界,每天有大量資訊不斷產生,遠超過以往所謂的知識爆炸或資訊超載。報紙上報導的都是前一天的資訊,而即時的消息需要透過電視和廣播來獲取。網路上更是充斥著各種假訊息。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這些資訊的影響也各不相同,讓人不禁思考在這個資訊時代中,如何保持對資訊的敏感度與判斷力。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我看了邂逅她的少女時代,裡面的有一位女性狗仔為了不擇手段想要摧毀一個名人,所以我知道記者狗仔都是一個樣,每一位記者狗仔,往往報導的新聞全都是虛假,他們靠著不擇手段賣虛假報導。 不管一切抹黑網紅名人受害者還在他們身上潑屎潑糞。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我想多數人每天都是先看蒐集報章雜誌和網路媒體資訊,閱讀和解讀這些新聞訊息之後,然後才產出盤勢觀點,甚至是操作策略,可是那不是你真正的觀點,很可能只是間接被植入,或是說是抄來的...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我們談過幾次資訊過剩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快速多變的資訊朝我們的五感無止盡地衝過來,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去接收。但這並不等同於「資訊流通得更好、更完整或更順利」,我們能知道世界各地的資訊,但總是被篩選過、甚至被掐頭去尾,重新詮釋過。  
  我一直覺得資訊太多了。我們每天會不斷地從網路上得到資訊,那一部分是被動的,譬如說,那些最有熱度的新聞事件,他們會突破我原來已經關注的領域,在各個社群網站的河道朝我的方向衝過來。這並不是說我選擇性地看或不看就能夠去避免的。
如果看到很多網紅被勒令封鎖…你覺得還有新聞自由權利嗎… 換湯不換藥 目前網紅界進入白色恐怖時代,尤其是政府要封殺,一切關於政治有關網紅…這個是事實也是實際… 新聞媒體專門就是掀起戰亂現狀,但是新聞媒體屬於憲法之上… 很現實很實際,新聞沒有自由權利,只要敢挑戰權威,就是極盡抹殺…很現實很實際,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當今世界,每天有大量資訊不斷產生,遠超過以往所謂的知識爆炸或資訊超載。報紙上報導的都是前一天的資訊,而即時的消息需要透過電視和廣播來獲取。網路上更是充斥著各種假訊息。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這些資訊的影響也各不相同,讓人不禁思考在這個資訊時代中,如何保持對資訊的敏感度與判斷力。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我看了邂逅她的少女時代,裡面的有一位女性狗仔為了不擇手段想要摧毀一個名人,所以我知道記者狗仔都是一個樣,每一位記者狗仔,往往報導的新聞全都是虛假,他們靠著不擇手段賣虛假報導。 不管一切抹黑網紅名人受害者還在他們身上潑屎潑糞。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我想多數人每天都是先看蒐集報章雜誌和網路媒體資訊,閱讀和解讀這些新聞訊息之後,然後才產出盤勢觀點,甚至是操作策略,可是那不是你真正的觀點,很可能只是間接被植入,或是說是抄來的...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我們談過幾次資訊過剩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快速多變的資訊朝我們的五感無止盡地衝過來,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去接收。但這並不等同於「資訊流通得更好、更完整或更順利」,我們能知道世界各地的資訊,但總是被篩選過、甚至被掐頭去尾,重新詮釋過。  
  我一直覺得資訊太多了。我們每天會不斷地從網路上得到資訊,那一部分是被動的,譬如說,那些最有熱度的新聞事件,他們會突破我原來已經關注的領域,在各個社群網站的河道朝我的方向衝過來。這並不是說我選擇性地看或不看就能夠去避免的。
如果看到很多網紅被勒令封鎖…你覺得還有新聞自由權利嗎… 換湯不換藥 目前網紅界進入白色恐怖時代,尤其是政府要封殺,一切關於政治有關網紅…這個是事實也是實際… 新聞媒體專門就是掀起戰亂現狀,但是新聞媒體屬於憲法之上… 很現實很實際,新聞沒有自由權利,只要敢挑戰權威,就是極盡抹殺…很現實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