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會出現的十大科技- 一起發大財的趨勢? (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世界正在遭受巨大的改變,我們的地球正面臨的巨大挑戰,世界的科學家正在致力研發那些能改變未來的科技?

減碳科技

過去幾年大家都在爭論世界暖化是不是假議題,美國小丑阿川好幾年前甚至說氣候變遷是假議題啦!來公投!!(這句話我自己加的)

Svante Arrhenius (1859-1927) 瑞典科學家在 “1896 年”說化石燃料可能最終導致全球變暖加劇並提出了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與世界溫度之間的關係。

來來來,我們來算數學,2022-1896= 126

126年前就有人知道的事然後現在世界才在重視,是不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許多國家和許多企業一直在做出新的承諾說會減少碳足跡。到 2021 年,美國作為全國第二大碳排放來源,承諾到 2030 年會減少近一半的排放量。歐盟議會最近通過了一項減少碳足跡的法律,到 2030 年會減少與 1990 年的水平相比約 55%的排放量。

《巴黎協定》自 2015 年以來變了又變,通用汽車、大眾汽車等主要汽車製造商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讓人開始相信減少碳足跡是一個明確的指標。

這樣的趨勢,將迫使許多減少碳足跡的科技“湧現”——在未來三到五年內一定會有大規模改變。

為了使減少碳足跡成為現實,歐盟的計畫必須盡快實施並擴大規模營業,儘管特斯拉的成功推動消費者對低碳感興趣(還是對狗狗幣感興趣?),同時鐵路和海運的運輸已經開始實施低碳解決方案。

目前由歐洲的案例是Coradia iLint (連結在這)的旅客列車,氫燃料電池由阿爾斯通製造,雖尚未大規模應用,但是已在瑞典和法國試營運。其實要推廣低碳障礙不僅是技術上的,更是政治上的(沒油水誰要做啦)。

在美國,估計佔總碳排放量的 13%排放來自住宅和商業取暖和生活所需的燃料,如果要減少這個數字,需要淨零排放 HVAC(供暖、通風和空調)和太陽能系統,轉向自然能源和創新能源也很重要,建築材料用可再生木材和低碳水泥也是趨勢。

農業領域也響應了減少碳足跡,大家都在找蛋白質替代品,如Beyond Meat (連結在這)是植物肉的推廣者,因飼養牲畜會產生大量的碳和甲烷,連帶影響了IOT的科技,因為可以用它實現智能土地和作物管理,有助於進一步減少碳足跡。

雖然各國都在致力於減少碳足跡,但是新興經濟體不能用相同的碳排放政策,每個國家發展的腳步都不同,各國都需要深思熟慮地分配能源並遵守全球協議。

你要不要加入減碳科技一起發大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altic sea的沙龍
6會員
21內容數
你知道未來是一種集體意識嗎? 未來不是占卜,不是玄學 未來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預測 讓我們一起思考學習未來學吧!
Baltic se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08
因為人之所以為人,因為人性之所以為人性 經過兩年病毒的洗禮 我更加清醒也更加了解社會 政府真的有作用嗎? 世界真的有在運作嗎? 我們無法被保護, 戰爭無法停止, 沒有人在意你居住與生存的權利 我一直到出國才發現身為台灣人實在是非常的厲害 生下來就是為了當一顆好螺絲釘賺錢養家為國家貢獻 普通公鼠
Thumbnail
2022/04/08
因為人之所以為人,因為人性之所以為人性 經過兩年病毒的洗禮 我更加清醒也更加了解社會 政府真的有作用嗎? 世界真的有在運作嗎? 我們無法被保護, 戰爭無法停止, 沒有人在意你居住與生存的權利 我一直到出國才發現身為台灣人實在是非常的厲害 生下來就是為了當一顆好螺絲釘賺錢養家為國家貢獻 普通公鼠
Thumbnail
2022/03/15
如果我說烏俄戰爭只是個通往混沌未來的第二件事(第一件事是COVID),請你不要感到意外 【我其實很不喜歡說什麼光明一定會戰勝黑暗的勵志小語,世界不是魔法與童話故事,我覺得認清楚黑暗才知道如何去預防或保護自己,我們都只是普通人,看清楚現實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2022/03/15
如果我說烏俄戰爭只是個通往混沌未來的第二件事(第一件事是COVID),請你不要感到意外 【我其實很不喜歡說什麼光明一定會戰勝黑暗的勵志小語,世界不是魔法與童話故事,我覺得認清楚黑暗才知道如何去預防或保護自己,我們都只是普通人,看清楚現實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2022/03/12
因為COVID所有的服務與企業甚至是政府都變成網路的服務模式 這樣的趨勢產生的data讓許多企業了解到這是一個更快更好更方便的賺錢方法, 加上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即時反饋以及遠程監控——這些讓像是第五元素的未來更加寫實
Thumbnail
2022/03/12
因為COVID所有的服務與企業甚至是政府都變成網路的服務模式 這樣的趨勢產生的data讓許多企業了解到這是一個更快更好更方便的賺錢方法, 加上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即時反饋以及遠程監控——這些讓像是第五元素的未來更加寫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扣掉核融合,即便今年已經聽到輸出大於輸入的好消息,走到商轉、普及,進而開始改變世界,筆者大概看不到了,依照經驗幾十年跑不掉。技術的驅動力如此,但這只是指整個系統的技術性,人性的驅動力是什麼?這個答案,叫做「市場」。
Thumbnail
扣掉核融合,即便今年已經聽到輸出大於輸入的好消息,走到商轉、普及,進而開始改變世界,筆者大概看不到了,依照經驗幾十年跑不掉。技術的驅動力如此,但這只是指整個系統的技術性,人性的驅動力是什麼?這個答案,叫做「市場」。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工業的迅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然而,隨著文明的進步,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不可否認,我們的需求日益增加,各種新產品和新技術層出不窮,而這些發明創造無一不需要資源的消耗和工業的支撐。在這樣的背景下,污染似乎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難以避免。 現代工業與污染的悖論 現代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工業的迅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然而,隨著文明的進步,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不可否認,我們的需求日益增加,各種新產品和新技術層出不窮,而這些發明創造無一不需要資源的消耗和工業的支撐。在這樣的背景下,污染似乎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難以避免。 現代工業與污染的悖論 現代
Thumbnail
本文探討氣候變化的根源、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生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氣候變化的根源、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生態。
Thumbnail
永續議題相關的淨零排放和淨零轉型目標,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本篇文章解析了為何目標設定在2030年及2050年以及臺灣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的五大路徑、四大策略和兩大基礎。
Thumbnail
永續議題相關的淨零排放和淨零轉型目標,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本篇文章解析了為何目標設定在2030年及2050年以及臺灣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的五大路徑、四大策略和兩大基礎。
Thumbnail
文/頤德國際 ESG Com資深顧問鍾筱敏 圖/COP28 UAE 官方   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是簽署《巴黎協定》以來第一次的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 GST),同時也是首次將推動擺脫化石燃料納入協議文本的會議。無論COP28的決議
Thumbnail
文/頤德國際 ESG Com資深顧問鍾筱敏 圖/COP28 UAE 官方   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是簽署《巴黎協定》以來第一次的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 GST),同時也是首次將推動擺脫化石燃料納入協議文本的會議。無論COP28的決議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