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臺文天文臺】林鈺凱:您點播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來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文學與音樂,迸出新滋味】

由呂泉生作曲,王昶雄作詞。且看臺灣音樂與臺灣文學如何攜手合作,把〈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送進每個臺灣人的內心。


一位十四歲少年考上臺中一中,在三年級時到東京戶外教學,聽了場音樂會後,決定終生奉獻給音樂。回臺後,他求祖母買了把小提琴,照搬操作二胡的概念,無師自通地練習了起來,甚至逃學到無人的山坡地,拉著琴,徜徉在優美的旋律中。

於是,五年制的中學,他讀了六年才畢業。

為伊消得人憔悴,都是為了音樂

他是呂泉生,一位熱愛音樂到曾經因此延畢的少年。一九一六年生於臺中神岡的基督教家庭,從小就有一副好歌喉,曾參加教會唱詩班,可說自幼就浸泡在音樂裡。

一九三六年,二十歲的呂泉生到日本東京東洋音樂學校讀鋼琴科,因不幸的意外拉傷右肩、傷了手指,只好捨棄成為鋼琴家的夢想而改修聲樂。畢業後待在東寶日本劇場演出,成為臺灣第一位職業劇場演唱家。此時他也推薦呂赫若一起參加劇團演出。

某天,東寶為籌劃一個新節目而調查臺灣民謠,日本人不解地問他:「臺灣的民謠何以如此貧乏呢?」

來自臺灣的呂泉生當然不這麼認為,這使他下定決心要蒐集臺灣的民間歌謠。

與臺灣文學的不解之緣

一九四三年,呂泉生因父親病逝返臺,此時戰事頻繁,他滯留大稻埕,在臺北放送局任職,也擔任合唱團指揮兼作曲。同時,還跟啟文社的張文環、王井泉、黃得時、中山侑等藝文人士密切交往。

這時他也開始以筆名「呂玲朗」在《臺灣文學》雜誌上發表文章。

別人都是創作、寫評論,而他還投稿歌謠採集,例如嘉義民謠〈六月田水〉;或將蒐集來的歌謠譜成合唱曲五線譜,例如宜蘭民謠〈丟丟銅仔〉。

呂泉生將這些民謠作為他創辦的厚生音樂會的合唱練習曲。也在同年,他與張文環、王井泉等人組成厚生演劇研究會,在臺北永樂座戲院演出張文環作品《閹雞》,以上述兩首歌謠作為該劇的舞臺音樂。

據說演出時觀眾反應非常熱烈,跟著音樂手舞足蹈,甚至還與臺上樂團並聲合唱。或許因為太受歡迎,被日人認為有違皇民化「新臺灣音樂」的推行,因而禁止在臺灣演唱。

儘管如此,呂泉生的電臺友人卻向他要了演唱錄音,將〈六月田水〉、〈丟丟銅仔〉寄到日本,在東京放送局播放。

臺灣音樂在臺灣被禁,卻在異地放送,自己民族的歌聲無法在故鄉演唱,令呂泉生有很大的感慨,但這也更堅定了他對臺灣音樂與文化的關懷。

raw-image

喜歡音樂的文學少年

呂泉生結交的藝文好友當中,有一位名叫王昶雄。王昶雄出生於臺北,年輕時也到日本留學,從日本大學專門部齒科畢業後,於一九四二年返臺,在淡水開設牙科診所。他是一位文學少年,日治時期的創作豐富,主要以小說為主,也是《臺灣文學》雜誌的一員。

兩人留日、返臺、在臺灣藝文圈活動的時間幾乎差不多,結識的也都是同一群藝文界好友,他們經常聚在由王井泉開設的山水亭裡,各抒己見、高談闊論。儘管所學專業不同,英雄卻所見略同。王昶雄沒受過相關音樂訓練,卻也非常喜歡音樂,他曾在觀賞合唱演出時,在筆記本寫下這樣的文字:

每一團員,不論是正在演唱,或等待合唱,都全神貫注於他的手勢,隨著手勢,都分秒不差的整齊一致,而千音一響。演唱者與指揮者,結為一個生命的整體。

或許正是因為兩人同樣都會為了音樂而驚嘆動容,才有機會譜出之後動人的曲子。

raw-image

打開心內的窗,會看到五彩春光

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爆發,沒人料想到的時代轉場,竟影響了臺灣人的命運走向。

當時臺北的文藝沙龍山水亭,是日人認為最有代表性的臺灣料理店,曾聚集臺灣最重要的文學家、音樂家、畫家等藝文人士,他們幾乎以山水亭為精神上的家,在《呂赫若日記》中也可見許多相關的回憶:

一九四三年七月二十日
下班後去山水亭一看,王昶雄來了。晚餐給王井泉請。來會者:陳逸松、文環、石樵、天賞等人。……(鍾瑞芳譯)

然而戰後,尤其是二二八事件發生後,臺灣作家迫於恐怖的政治現實,大多數停止了創作。山水亭的藝文盛會當然也不復見,不久後,終因經營困難而歇業。

王昶雄也與眾多文友一樣,中斷了創作,專心做牙醫本業。

呂泉生待的臺北放送局改名為臺灣廣播電臺,後又改為中國廣播公司,他繼續留任,並成為推動臺灣合唱教育的重要舵手。

raw-image

時間很快地過了將近十年。某日早晨,呂泉生出現在王昶雄家門口,一見多年的好友,呂泉生開口就說:

咱們交情夠,憑你我的淡薄仔名氣,嘛有夠格來搭配作詞作曲,上好是台語歌詞,咱用懷念來作為主題,你想按怎?

王昶雄想起自己十一年的留日歲月,當時身處異鄉,每到黃昏之時,人們都有個家可以回去,唯獨自己形單影隻,而故鄉則在遙遠的南方。於是他想到,若能打開內心的窗戶,透過心窗,或許就能望見故鄉的青山,聞到泥土的芬芳。

創作出〈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之後,優美輕揚的旋律傳遍海內外,尤其是旅日、旅美臺人之間,總能以此曲聊慰相思。

王昶雄認為音樂具有療癒人心的力量,當人們感到鬱悶,生活疲累、充滿壓力時,只要聆聽到優美的旋律,便會隨著縷縷音韻起伏而悲喜,心中的情緒便得以宣洩抒發。

而這首歌曲,正具有這樣的意義。

此曲的意涵也不侷限於懷鄉。王昶雄四十年之後回首過往,重新憶起此曲的創作經驗,他認為只要是人,都有懷念的思緒,無論是懷鄉、懷人或懷事。但更重要的是,人心別因為過去的事物而自我封閉。只要打開了心門,仍會看見清新美好的世界。


★作家小傳

王昶雄 1915─2000
本名王榮生,日本大學專門部齒科畢業,創作以小說為主,另有評論、詩歌、散文等。早期使用日文寫小說、詩、評論,戰後一度中斷文學創作,在呂泉生的鼓勵下,寫出了多首歌詞。80年代以後仍寫作不輟,主要是回憶性、批判性散文。辭世後獲頒「臺灣文學牛津獎」。

呂泉生 1916─2008
筆名呂玲朗,生於臺中神岡的基督教家庭,著名作曲家、合唱指揮家。曾採集臺灣民謠、改編與創作歌曲。擔任榮星兒童合唱團的團長兼指揮,直至退休,對臺灣合唱的推廣影響深遠,此外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例如〈杯底不可飼金魚〉、〈搖嬰仔歌〉、〈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

★自我介紹

林鈺凱,筆名木凱。臺大中文系、臺文所畢。視創作為畢生職志。

我都在「木凱創作道」出沒,有臉書、IG、網站,歡迎來串門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的沙龍
415會員
165內容數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想。昇歌不挫。人生路上遇挫愈勇愈昇。彷彿無法逃離昇昇不息的世界。
Thumbnail
你想。昇歌不挫。人生路上遇挫愈勇愈昇。彷彿無法逃離昇昇不息的世界。
Thumbnail
叮噹成長的年代,也是香江最輝煌的年代。那些年,香江經濟發展一日千里,風頭可謂一時無兩。儘管一切俱往矣,叮噹有幸親身見證了家鄉光輝一頁,心裡還是欣慰。昨天已去,香江的明天將會何去何從?相信沒有人可給我們一個答案......
Thumbnail
叮噹成長的年代,也是香江最輝煌的年代。那些年,香江經濟發展一日千里,風頭可謂一時無兩。儘管一切俱往矣,叮噹有幸親身見證了家鄉光輝一頁,心裡還是欣慰。昨天已去,香江的明天將會何去何從?相信沒有人可給我們一個答案......
Thumbnail
羅文將「塵緣」這首歌底蘊裡的柔情起承轉合詮釋地恰到好處,深得箇中三味,前段自憐、中段自傷、最後自在,漫漫長路起伏不能由我的「緣來不拒,緣盡不驚」,漸漸轉變為成也為君,不成也為君的「只有桂花香暗飄過」。
Thumbnail
羅文將「塵緣」這首歌底蘊裡的柔情起承轉合詮釋地恰到好處,深得箇中三味,前段自憐、中段自傷、最後自在,漫漫長路起伏不能由我的「緣來不拒,緣盡不驚」,漸漸轉變為成也為君,不成也為君的「只有桂花香暗飄過」。
Thumbnail
文夏的歌,便是那熱熱鬧鬧的「世俗」,勾連、反映、煽動著千萬百姓的情感。
Thumbnail
文夏的歌,便是那熱熱鬧鬧的「世俗」,勾連、反映、煽動著千萬百姓的情感。
Thumbnail
【文學與音樂,迸出新滋味】由呂泉生作曲,王昶雄作詞。且看臺灣音樂與臺灣文學如何攜手合作,把〈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送進每個臺灣人的內心。
Thumbnail
【文學與音樂,迸出新滋味】由呂泉生作曲,王昶雄作詞。且看臺灣音樂與臺灣文學如何攜手合作,把〈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送進每個臺灣人的內心。
Thumbnail
我喜歡古典的隱晦,流行的瀟灑,在雨生的一生中,不斷提升創作能量,直到最後一張專輯,已讓我無法形容!
Thumbnail
我喜歡古典的隱晦,流行的瀟灑,在雨生的一生中,不斷提升創作能量,直到最後一張專輯,已讓我無法形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