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望雨》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我學習音樂的經驗

從小就跟著爸爸聽收音機,
聽的都是台語歌謠。
「雨夜花」、「望春風」、
「月夜愁」、「四季紅」,
當然是耳熟能詳。
但卻不認識作曲者鄧雨賢。
小時候家裡經濟環境不佳,
喜歡唱歌也唱得還可以,
國小進節奏樂隊吹直笛,
國中被挑入合唱團。
直到進入師專學習,
才有機會開始學習鍵盤樂,
後來選修音樂組,
接觸西洋古典音樂。
在學校合唱團裡,
唱了很多好聽的合唱曲。
但台語歌曲還是偏少,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

當時學校裡的張炫文教授,
是一位優秀的作曲家,
他的新作品<土地之戀>,
最先讓林瀛鳳老師,
指導鐸聲合唱團來練唱,
參加當年度的音樂比賽。
選修音樂組後,
張炫文教授擔任導師,
教學認真也很照顧學生。
2008年參加張教授告別式,
拿到老師的作品集CD ,
老師後期創作,
以台語歌曲為多。
張教授長期研究歌仔戲,
他的碩士論文,
是台灣第一篇
研究歌仔戲音樂的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是許常惠和史惟亮。
他譜寫的台語合唱曲,
「叫做台灣的搖籃」、
「草仔枝」、
「阮的愛底這」,
感覺更有韻味。
雖然說音樂無國界,
但我個人覺得,
自己熟悉的語言和文化,
體會還是會比較深刻。

raw-image

偶然從網路新聞,
知道台灣作曲家蕭泰然,
上網購買了幾張作品集,
他致力於將台灣本土音樂,
融入西方音樂的創作。
蕭泰然在學生時代,
曾跟隨許常惠教授,
做民歌採集的活動。
他改編多首台灣民謠,
創作為演奏曲,
也包括<望春風>。
創作演唱曲包括獨唱和合唱,
都是以台語為歌詞。

raw-image

買票看《四月望雨》


鄧雨賢創作的歌曲,
一直被市井小民傳唱著,
十多年前,
音樂劇《四月望雨》,
登上舞台演出,
從新聞報導得知,
是永齡基金會贊助,
當時直覺以為,
該不會只是樂曲大拼盤,
所以沒有特別想去欣賞,
新聞也沒有著墨太多。
直到後來劇中的女主角,
自殺身亡此劇又被提及。
2014年「台灣演義」,
介紹鄧雨賢的一生。
從此我的腦中對他有了記憶。

到新竹的旅行中,
曾在2018年途經芎林鄉,
走進「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
與鄧老師的連結不算多,
有樹立鄧雨賢的銅像,
歷史牆介紹鄧老師生平與創作,
所以沒有特別的印象。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2021年參加一日遊,
在竹北新瓦屋常設展,
看到鄧雨賢後人收藏的文物,
包含他的筆記本、
為學生表演活動創作手稿等,
以及芎林國小典藏的
鄧雨賢授課使用的風琴。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今年《四月望雨》再次上演,
提到是原創音樂劇,
由楊忠衡編劇,
冉天豪創作音樂。
之前看過冉天豪的作品,
《天堂邊緣》和
《飲食男女》,
品質有一定的水準,
所以上網購票。
冉天豪不是音樂科班畢業,
但在政大就讀外語學系時,
參加合唱團,
還改編蕭泰然的台語曲:
「嘸通嫌台灣」給合唱團演唱。

raw-image

鄧雨賢生平輪廓


透過音樂劇《四月望雨》,
能窺見鄧雨賢生平輪廓。
家族有「一門三秀才」之稱譽,
曾祖父是芎林文林閣創立人,
1906年鄧雨賢在桃園龍潭出生。
登雨賢是客家人,
因父親應聘到
臺北師範學校教漢文,
他三歲時跟著遷居到台北,
成長在閩南語為主的環境。
在臺北師範學校就學,
師事一條慎三郎學習音樂,
接觸了風琴、曼陀林等西式樂器。
畢業後從事教職,
隔年與鍾有妹結婚。
教書四年毅然辭職,
遠渡日本學習作曲。
返台後投入作曲工作,
在古倫美亞唱片期間,
是創作的全盛時期。
作品受到大眾喜愛,
演唱其作品的純純,
也成為萬人追逐的偶像。
其著名的四大作品:
「四季謠」、「月夜愁」、
「望春風」,以及「雨夜花」,
就是在這個時期產生,
至今仍是膾炙人口的歌謠。
可惜日治時代後期,
皆被強迫改編成日本軍歌,
讓鄧雨賢受到嚴重打擊,
決定辭職回到老家新竹芎林,
在芎林公學校任教。
因時勢取別名,
唐崎夜雨和東田曉雨。
1944年6月日本戰敗前夕,
鄧雨賢因心肺疾病去世。

貼近民眾的作曲家們


這些音樂人有一些相似處。
張炫文和鄧雨賢就讀師範學校,
才開始學習西方音樂。
張炫文和蕭泰然都採集過民間音樂,
作曲也受到此影響。
鄧雨賢受過西方音樂洗禮,
但是從自己的文化,
找到創作音樂的題材,
放下身段做市井小民,
可以朗朗上口的音樂。
幾十年以後,
張炫文、蕭泰然還有
冉天豪等作曲家,
也是做著相同的事,
讓音樂貼近自己的文化。

台灣日治時期後半段社會

《四月望雨》演出鄧雨賢的生平,
也是反應台灣日治時期,
後二十多年的社會狀態。
《四月望雨》的序曲,
從日本返台的鄧雨賢,
演唱<美麗的花都台北>,
懷著雄心壯志,
要寫好聽的歌給鄉親聽。




好友在波麗路餐廳為他接風,
在此與純純、愛愛等歌手初識。
這是戲劇效果的設計,
其實純純和愛愛是唱歌仔戲,
而波麗路餐廳成立於1934年,
是台灣第一家西餐廳,
標榜第一流的音樂設備、
播放進口古典音樂。
並沒有現場演唱表演。
「大稻埕進行曲」的歌舞,
呈現進步、樂觀的氛圍。
鄧雨賢曾創作「大稻埕進行曲」,
但直到《四月望雨》首演前一個月,
才在跳蚤市場被找到。
所以表演的歌曲,
是冉天豪模仿當時曲風,
新創作的歌曲。
製作團隊把這首歌曲,
當成對當代大稻埕的禮讚,
很有百老匯的氣勢排場。
在日本侵華之前的台灣,
其實是一段歌舞昇平的歲月,
當時台灣的藝術文化蓬勃發展,
在《紫色大稻埕》電視劇,
曾演出當代畫家的故事。
進行曲的特色,
強烈的節奏感,
可以提振精神,
凝聚團體群性與鬥志。
「大稻埕進行曲」中,
不斷出現「攏莫驚」的歌詞,
描繪1930年代大稻埕的繁華,
和當代年輕人的豪氣壯志。


鄧雨賢創作的「跳舞時代」,
輕快的曲風,
讓人忍不住想跟著動起來。
戰爭影響百姓的日常生活,
所有的資源都為戰爭服務,
「明天,我們的世界」,
唱出大家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鄧雨賢的歌曲因為受歡迎,
改編成日文軍歌。
很多男人上戰場,
日本研究生吉村祥一 ,
雖然如願獲得純純的芳心,
卻戰死沙場,
無法履行承諾,
帶純純回日本賞櫻花。
後半段呈現蕭條哀傷的氣氛。
「月夜愁」、「雨夜花」,
都出現在下半場。

家人是支持也是牽掛

戲劇不能平鋪直敘,
在真實的生平中,
鄧雨賢沒有傳過緋聞,
但在戲劇中男女情愛,
總是最扣人心弦。
戲劇中的純純,
有多位愛慕者,
「人不癡情枉少年」,
鄧雨賢、陳君玉、吉村祥一,
三位男士唱出心中的愛慕。


純純是鄧雨賢音樂的繆思,
能夠將作品做最好的詮釋,
使他得到鼓舞和創作的靈感。
而純純對鄧雨賢,
有著知遇之恩,
和崇拜的愛慕之情。
但我個人覺得,
鄧雨賢和家人間的牽掛,
其實更讓人感動。
擔任通譯的鄧雨賢,
因熱愛音樂而辭掉工作,
面臨生計問題,
父親口頭上是不諒解,
內心更多的是憂慮吧!
劇中鄧雨賢為追求音樂夢,
向父親下跪。
而飾演鄧雨賢的江翊睿,
父親從小培養他當醫生,
他也已考上長庚醫院
外科住院醫生。
卻在報到前夕落跑,
飛到紐約學音樂2年,
江翊睿耕耘音樂劇有成,
被譽為「台灣音樂劇小天王」,
直到今年,
父親才第一次進場,
欣賞他的演出。
妻子鍾有妹的體諒和承擔,
鄧雨賢才能無後顧之憂,
盡情投入音樂的創作。
唱出「飯菜涼了你知否」,
心裡的孤單讓人心疼。

連結音樂時代Facebook四月望雨「飯菜涼了你知否?」


大女兒病逝,
促成鄧雨賢回鄉教書,
鄧雨賢離世前,
「感謝你煮的每一餐飯 」,
對有妹充滿感恩和愧疚。

多元語言的演出


全劇主要以閩南語
演出和演唱。
鄧雨賢在家裡,
和父母及有妹的互動,
自然地使用客語。
日本研究生吉村祥一,
和社長博也正次郎,
說日語很正常,
社長台日語摻雜很有趣。
陳君玉是劇中唯一,
以北京語演唱,
也是經過考證,
陳君玉教授北京話。
男女聲的二重唱,
在此劇中是最感人的,
既有音色的對比,
又有感情的抒發。
鄧雨賢和純純的二重唱,
<四月望雨>是和聲式的重唱,
純純一開始對鄧雨賢有好感,
但礙於鄧雨賢已婚,
兩人淡淡的情愫,
發乎情,止乎禮。




終曲的<四月望雨>大合唱,
唱出對鄧雨賢的感念。




辭去通譯的雨賢被爸爸數落,
「我的夢 我的世界」,
採對位式二重唱。
訴說鄧雨賢的夢想,
和鍾有妹的放手。
鄧雨賢臨終前,
兩人合唱 「感謝你煮的每一餐飯」,
讓很多觀眾哭紅了眼。



推薦大家進場欣賞,
認識台灣歷史,
認識本土音樂家。
劇中的樂曲旋律,
很容易就會印記腦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omnobite-avatar-img
2022/08/29
圓環,我只有聽到一聲 uan5, , 正常是要講 inn5-khuan5! 或者 inn5-khuan5-a2
avatar-img
聰頭夫妻趴趴go的沙龍
63會員
357內容數
夫妻退休後國內外趴趴走,旅遊體驗分享記錄。
2025/04/07
這篇文章描述了冰島北部鑽石圈的旅程,涵蓋了米湖周邊的景點,包括瀑布、火山景觀、亞庫來利市區,以及Stephansson紀念碑。
Thumbnail
2025/04/07
這篇文章描述了冰島北部鑽石圈的旅程,涵蓋了米湖周邊的景點,包括瀑布、火山景觀、亞庫來利市區,以及Stephansson紀念碑。
Thumbnail
2025/04/01
冰島自駕遊斯奈山半島地貌風光
Thumbnail
2025/04/01
冰島自駕遊斯奈山半島地貌風光
Thumbnail
2025/03/30
造訪西班牙古城塞哥維亞,從城外步道高點欣賞古城牆和城堡,散步穿梭於古城中探訪歷史遺跡,品嚐道地烤乳豬料理,一趟身心靈獲得滿足的旅程。
Thumbnail
2025/03/30
造訪西班牙古城塞哥維亞,從城外步道高點欣賞古城牆和城堡,散步穿梭於古城中探訪歷史遺跡,品嚐道地烤乳豬料理,一趟身心靈獲得滿足的旅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全書23個章節的開場與結尾插曲,雖然曲風各異,但全都是由《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四首歌曲的旋律片段發展而成。許多章節裡,樂曲的歌詞甚至暗示了那一章節的主角的心境。例如,在聶華苓無法跟安格爾遠走美國的這一篇裡,你會聽到木管與銅管彷彿彼此應和:「月色照在三線路,等待的人那袂來⋯⋯」
Thumbnail
全書23個章節的開場與結尾插曲,雖然曲風各異,但全都是由《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四首歌曲的旋律片段發展而成。許多章節裡,樂曲的歌詞甚至暗示了那一章節的主角的心境。例如,在聶華苓無法跟安格爾遠走美國的這一篇裡,你會聽到木管與銅管彷彿彼此應和:「月色照在三線路,等待的人那袂來⋯⋯」
Thumbnail
由黃韻玲主導的25周年張雨生紀念音樂會剛剛在上個月舉辦,自己很喜歡他的歌,但是不希望藉由他人的口中唱出,因此我選擇在今天發表曾經為他做過的一首小詩,也搜尋了不少我認為還不錯的影片,分享給也很想念或是喜歡他歌聲的人,期盼台灣的流行歌曲有一日也能在國際舞台上屹立不搖!
Thumbnail
由黃韻玲主導的25周年張雨生紀念音樂會剛剛在上個月舉辦,自己很喜歡他的歌,但是不希望藉由他人的口中唱出,因此我選擇在今天發表曾經為他做過的一首小詩,也搜尋了不少我認為還不錯的影片,分享給也很想念或是喜歡他歌聲的人,期盼台灣的流行歌曲有一日也能在國際舞台上屹立不搖!
Thumbnail
前主管邀約一起去音樂。 太開心了,最近過得頹廢又沒文化,這真是及時雨,趁機灌溉一點點優雅和氣質,希望或多或少能吸收一些。 這場由歐德集團主辦的音樂會,演出者,指揮為林天吉,小提琴獨奏是蘇顯達教授,還有台北愛樂管弦樂團。 上半場的曲目其中【鮑元愷 台灣音畫交響組曲】,耳朵聽著美妙音樂,眼睛看著美麗、漂
Thumbnail
前主管邀約一起去音樂。 太開心了,最近過得頹廢又沒文化,這真是及時雨,趁機灌溉一點點優雅和氣質,希望或多或少能吸收一些。 這場由歐德集團主辦的音樂會,演出者,指揮為林天吉,小提琴獨奏是蘇顯達教授,還有台北愛樂管弦樂團。 上半場的曲目其中【鮑元愷 台灣音畫交響組曲】,耳朵聽著美妙音樂,眼睛看著美麗、漂
Thumbnail
15年後 一樣的樂音 新的靈魂 從大學時代就開始追『大風』劇團 之後回到高雄 2008年文化中心很難得有音樂劇的演出 當然一定要買票大力支持一下 當年我們第一次現場體會到音樂劇也能有客語閩南語日語這樣多元化的樣貌 甫步出會場 已經有幾首歌刻在腦海 忍不住不停地唱 迷妹般的要了簽名 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Thumbnail
15年後 一樣的樂音 新的靈魂 從大學時代就開始追『大風』劇團 之後回到高雄 2008年文化中心很難得有音樂劇的演出 當然一定要買票大力支持一下 當年我們第一次現場體會到音樂劇也能有客語閩南語日語這樣多元化的樣貌 甫步出會場 已經有幾首歌刻在腦海 忍不住不停地唱 迷妹般的要了簽名 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Thumbnail
文夏的歌,便是那熱熱鬧鬧的「世俗」,勾連、反映、煽動著千萬百姓的情感。
Thumbnail
文夏的歌,便是那熱熱鬧鬧的「世俗」,勾連、反映、煽動著千萬百姓的情感。
Thumbnail
【文學與音樂,迸出新滋味】由呂泉生作曲,王昶雄作詞。且看臺灣音樂與臺灣文學如何攜手合作,把〈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送進每個臺灣人的內心。
Thumbnail
【文學與音樂,迸出新滋味】由呂泉生作曲,王昶雄作詞。且看臺灣音樂與臺灣文學如何攜手合作,把〈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送進每個臺灣人的內心。
Thumbnail
正港高雄子弟的我,小時候因為愛看《 戲說台灣-iset三立 》,所以對台語歌手們都備感親切。孫淑媚、秀蘭瑪雅都是我成長時期的伴唱女神,也因為她們,反而對台語歌比較琅琅上口。 在介紹 #林剪雲 時,無論是《忤》或《逆》,都有縈繞在主角身上的時代曲調
Thumbnail
正港高雄子弟的我,小時候因為愛看《 戲說台灣-iset三立 》,所以對台語歌手們都備感親切。孫淑媚、秀蘭瑪雅都是我成長時期的伴唱女神,也因為她們,反而對台語歌比較琅琅上口。 在介紹 #林剪雲 時,無論是《忤》或《逆》,都有縈繞在主角身上的時代曲調
Thumbnail
我喜歡古典的隱晦,流行的瀟灑,在雨生的一生中,不斷提升創作能量,直到最後一張專輯,已讓我無法形容!
Thumbnail
我喜歡古典的隱晦,流行的瀟灑,在雨生的一生中,不斷提升創作能量,直到最後一張專輯,已讓我無法形容!
Thumbnail
我們《返校》要從上的音樂課並不是歌曲遭禁,因為那就沒有音樂了,重點在於雖然台灣經歷了長達38年又56天的戒嚴時期,這些歌曲被官方禁聲了將近四十載,兩代人的校園、廣播、電視都聽不到這些歌,然而台灣人並沒有把這些曲子遺忘...
Thumbnail
我們《返校》要從上的音樂課並不是歌曲遭禁,因為那就沒有音樂了,重點在於雖然台灣經歷了長達38年又56天的戒嚴時期,這些歌曲被官方禁聲了將近四十載,兩代人的校園、廣播、電視都聽不到這些歌,然而台灣人並沒有把這些曲子遺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