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囡仔》初代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yH_s30yowLacuSx_0vq7w/videos
南國的星星底下──《南國囡仔》
https://gpi.culture.tw/news/12645
https://showwe.tw/blog/list.aspx?b=3203
https://m.facebook.com/624835457532537/photos/a.641803912502358/4227340013948712/?type=3&source=57
https://showwe.tw/blog/list.aspx?b=3203
教會報 ê 囡仔──咱是台文 ê 鹽,世界 ê 光
https://tcnn.org.tw/archives/98294
拿藤條追我的母土─記《南國囡仔》詩集出版一二事
https://www.cdns.com.tw/articles/378264
#林益彰
#《南國囡仔》(運轉中)
#《臺北囡仔》(卡哇邦嘎中)
#《美麗島夢獸/南方妖獸》(預算中)
#《石島你有封馬祖未接來電》 (進擊中)
#《竹縣夢獸》(等待中)
#《金門囡仔》(攀登中)
#《叫阮南子漢》(籌備中)
曾獲全球周夢蝶詩獎入圍、移工文學暨東南亞故事派對、雲林縣教育詞曲獎、礁溪詞曲詩獎、臺灣文學獎入圍、新化虎頭埤文學獎、連江文化處補助、長庚生技詩獎、台南影片策展、羅葉藝術獎、羅葉文學年度特別獎、新北文學獎、屏東萬年溪詩獎、後生客語文學獎、屏東六堆忠義亭300年詩歌獎、宜蘭吳沙藝文獎、林百貨為林寫詩、新化楊逵文學獎、文化部青年補助、南寧文學家、東北角草嶺詩獎、海洋大學海洋詩獎、勤益文以載數文學獎、泰北文學獎、全國優良詩人獎、新竹縣吳濁流文藝獎、屏東閩客原文學獎、竹縣文化局補助、海墘營詩獎、成大客語文學獎、天母扶輪碩士論文獎、雲林虎尾文學獎、屏東大武山文學獎、阿公店溪文學獎、金車文學獎、台南文學獎、葫蘆墩文學獎、金門縣文化局補助、太平洋國際詩歌節獎、教育部閩客文學獎、台文戰線文學獎、台師大優秀博士生獎、全國西子灣文學獎、澎湖菊島文學獎、高雄青年文學獎、海峽兩岸漂母杯文學獎、臺北文化局補助等,作品亦刊載國內各報章雜誌。
avatar-img
0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簡單摘要徵文辦法 一、徵件身份資格: A組「短篇小說組」,設籍在台澎金馬之在學高中生、國中生與國小高年學生。(本獎項由吳育南文教基金會贊助) B~F組,設籍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苗栗縣之在學高中生、國中生與國小高年學生。 . 二、類別、主題、作品字數: A短篇小說組以「我的便
Thumbnail
第五十九回: 童林對上西風長老秋禪,才知道人外有人⋯⋯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今年三月間,應台北文化局之聘,擔任﹝第26屆台北文學獎﹞古典詩創作類決審委員,在3月21日上午赴台北市中山南路﹝張榮發金金會﹞出席由﹝文訊雜誌社﹞主辦的決審會議。近十年來我先後參與過﹝台中文學獎﹞、南投﹝玉山文學獎﹞、彰化﹝磺溪文學獎﹞、﹝台北文學獎﹞的評審會議,都是擔當古典詩創作决審委員。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地    點:台北市大安區台電大樓附近 活動時間:拜一佮拜二早起10:00~11:30 囡仔的年歲:2歲~讀小學進前   已經佇2024年3月25(拜一)開始活動囉!   我想的是:囡仔較細漢,狀況較濟,一禮拜排2擺的活動時間,來參加的機會可能較濟一寡仔。   Email: slow
Thumbnail
如果說,我剛回台的心情是想家,那翻開《小寧》便是另一種穿越時空的思鄉,詩中那些密碼勾動起許多靜靜沉澱伏貼至記憶底層的情感,是我畢業出了社會、離鄉背井在異國打工後所漸漸淡忘的——那些都是我特別能切身認知到自己身為台灣人的時刻。
Thumbnail
(2024.3.18)「我會愛你一輩子」是來自實踐大學林品佑同學跟夥伴王慧麟的作品。是在創辦人學院甄選中,小魚本人和他們的指導老師 Shiny Lee 李心寧都很喜歡的作品。但是小魚請品佑他們寫自訪,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要到。不過品佑早上忽然出現了,所以小魚乾脆就花五分鐘採訪他,順便幫他們⋯⋯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Thumbnail
【記者:王文嶽/ 報導】 「台灣小妹,美國大姊」作者邱瀟君得到第2023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卻完全是意外的驚喜。二十萬獎金扣稅後全部捐出,作者仍然用她不邏輯的邏輯解釋:「文章被看見,被了解,就夠了。獎金是台灣的資源,應該留在台灣替台灣做更有益的事情。」   作品「兩個饅頭」也在12月得到金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簡單摘要徵文辦法 一、徵件身份資格: A組「短篇小說組」,設籍在台澎金馬之在學高中生、國中生與國小高年學生。(本獎項由吳育南文教基金會贊助) B~F組,設籍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苗栗縣之在學高中生、國中生與國小高年學生。 . 二、類別、主題、作品字數: A短篇小說組以「我的便
Thumbnail
第五十九回: 童林對上西風長老秋禪,才知道人外有人⋯⋯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今年三月間,應台北文化局之聘,擔任﹝第26屆台北文學獎﹞古典詩創作類決審委員,在3月21日上午赴台北市中山南路﹝張榮發金金會﹞出席由﹝文訊雜誌社﹞主辦的決審會議。近十年來我先後參與過﹝台中文學獎﹞、南投﹝玉山文學獎﹞、彰化﹝磺溪文學獎﹞、﹝台北文學獎﹞的評審會議,都是擔當古典詩創作决審委員。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地    點:台北市大安區台電大樓附近 活動時間:拜一佮拜二早起10:00~11:30 囡仔的年歲:2歲~讀小學進前   已經佇2024年3月25(拜一)開始活動囉!   我想的是:囡仔較細漢,狀況較濟,一禮拜排2擺的活動時間,來參加的機會可能較濟一寡仔。   Email: slow
Thumbnail
如果說,我剛回台的心情是想家,那翻開《小寧》便是另一種穿越時空的思鄉,詩中那些密碼勾動起許多靜靜沉澱伏貼至記憶底層的情感,是我畢業出了社會、離鄉背井在異國打工後所漸漸淡忘的——那些都是我特別能切身認知到自己身為台灣人的時刻。
Thumbnail
(2024.3.18)「我會愛你一輩子」是來自實踐大學林品佑同學跟夥伴王慧麟的作品。是在創辦人學院甄選中,小魚本人和他們的指導老師 Shiny Lee 李心寧都很喜歡的作品。但是小魚請品佑他們寫自訪,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要到。不過品佑早上忽然出現了,所以小魚乾脆就花五分鐘採訪他,順便幫他們⋯⋯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Thumbnail
【記者:王文嶽/ 報導】 「台灣小妹,美國大姊」作者邱瀟君得到第2023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卻完全是意外的驚喜。二十萬獎金扣稅後全部捐出,作者仍然用她不邏輯的邏輯解釋:「文章被看見,被了解,就夠了。獎金是台灣的資源,應該留在台灣替台灣做更有益的事情。」   作品「兩個饅頭」也在12月得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