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中我們開始接觸生物,我們一定都聽過精子與卵子相遇的過程,那麼你的老師是怎麼描述這一段過程的呢,或許他會為了讓你比較好理解而串成一個故事,那你是否有發現這個故事是一種傳統的異性戀戀愛腳本,而即使到了現在連同志婚姻法都通過的2021,依然存在著這樣帶有性別刻板印象的說法且會對這些正在建立價值觀的國中生們在潛移默化中產生影響。
比如我們很容易聽到一種說法,把卵子比喻成被動的睡美人,說它是「一位沉睡的新娘等待王子的神奇之吻,讓她的靈魂得以甦醒。而精子就被當成是尾巴「強健」、藉由鞭毛運動「英勇的前行」的王子,開始一個冒險旅程,體弱者在中途身亡,只有那些最強大最陽剛的能成功穿刺,解救睡美人卵子。這其中都隱隱約約摻雜了許多男性剛強主動而女性陰柔被動的性別刻板印象。更慘的是因為教科書這樣寫,再加上我讀過的很多小說都是這套路,那這大概表示這是我們作為人類最自然、最理所當然且正常的愛情與性開始的方式了吧。
看似正確無誤在傳達理性科學知識的生物教科書其實在被分析完之後也不過是社會中不理性思考而被創造出的產物罷了。我們常常過於依賴課本的知識,用100%的確信度來相信這些比喻,而忽略了懷疑這些知識的精神,逐漸把自己框架在侷限的想像中。就像非異性戀早就在不論人類社會文化或者生物的世界中存在許久,當課本只挑那些異性交配的生物們做為比喻,我們就會漸漸忘記去探討同性或者跨性別生物們的生殖模式,而人們就會相信異性戀才是正常的交配法則,給其他種模式的戀愛冠上奇怪的意象。而我認為這樣對於性別的社會發展是非常不健康也很不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