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坦然地說:我結過三次婚,三次都很成功

2022/01/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 / 丘美珍
「我結過三次婚,每次婚姻都很成功。第一次結婚是為浪漫,第二次是為家庭,第三次是想找伴。」有一次在書上看到這句話,出自美國知名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我還記得當時非常受到震撼。
這個週末,與公投同樣具有震撼力的話題,就是藝人王力宏與他的前妻李靚蕾的爆料新聞。一段歷時八年的婚姻,看來是無法繼續了。從彼此的回應來看,這段婚姻不會是好聚好散,而是充滿遺憾。
人到中年,周遭也有朋友已經歷不只一次的婚姻。我也發現,從婚姻中走出來的人,就算是自己十分坦然,周遭的人有時不知該如何回應,尤其有些長輩會搬出「勸和不勸分」的論述,理所當然把婚姻當作是女性人生的避風港,是每個人都應該死守的人生基地,不論如何委屈,只要忍耐,保全婚姻,就是在人生中獲得安穩。

如果婚姻不是人生的避風港,那是什麼?

我自己已經結婚26年,是妻子,也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我的體會是,婚姻是我人生旅程中某個階段的一種「有伴」狀態,婚姻中的另一半,是在那一段旅程中與我同行的同伴。但是,無論有沒有這個同伴,我的人生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就算是一個人,也會好好地走下去。
所以,如果這樣,即使人生中有時「有伴」,有時「無伴」,但這並不表示人生的成敗。因為,只要還活著,自己的人生就隨時可以重新起步,到最後,是自己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跟婚姻沒有關係。
圖/婚姻是人生中「有伴」的狀態,但並不代表人生的成敗,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說出「我結過三次婚,每次婚姻都很成功」的米德,出生於1901年。她在1928年出版了《薩摩亞人的成年》,一舉成名!她抒情的筆調與嚴謹的學術背景,讓這本書成為意外的暢銷書,也讓她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人類學家。
在現實生活中,她也是特立獨行的女性主義者。直到現在,美國的大部分女性,在結婚之後都會冠夫姓。但是她在1923年第一次結婚時,就決定不冠夫姓,維持「米德」這個娘家姓氏。
後面兩次的婚姻,她當然也沒有改姓。有人開玩笑說,還好她結了三次婚都沒有改姓,這樣她眾多學術著作的署名,始終都可以維持「米德」這個姓,而不會因為一再冠夫姓,而稀釋了學術界的名聲。
結過三次婚的米德,為何這麼有自信地說,自己的三次婚姻都很成功?因為,她認為自己在每一次的婚姻中,追求的目標不一樣。她說:第一次是為了追求愛情,第二次是為了追求家庭的親情,第三次是為了有個伴。
......閱讀文章後半
延伸閱讀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知名專欄作家、品學堂文化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