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在50歲之前把自己嫁了3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最近在 Netflix 很夯的台劇《媽,別鬧了!》,不僅片名說出我的心事,連劇中老母 玫玫 都跟我媽的名字相近,雖然時空背景和家庭環境完全不同,但卻同樣描述女性勇敢追求「自我」的故事,非常有既視感

raw-image

以下文長有雷但沒劇透

⋯⋯⋯⋯⋯⋯⋯⋯⋯⋯⋯⋯⋯⋯⋯⋯⋯⋯⋯⋯

轉換時空,在50多年前,那時在偏僻農村幫忙家務的阿母,早已超過當時的適婚年齡,不識字的她除了到鎮上學裁縫,其他的外出機會就是到田裡送餐給耕種的兄嫂吃,最怕的是在菸葉收成時沒日沒夜地在菸樓顧火燻煙葉,疲勞的程度真是 #冤業。

她想脫離二十餘口吃飯的大家庭,又不會惹人議論的唯一方式就是趕快把自己「嫁出去」!終於有人來作媒,雖然是遠嫁到20公里之外更偏遠的山上,對方是續絃帶著一男一女,靠摩托車四處賣魚維生。她牙一咬決定答應,終究是改變的開始。

事情並不如她想的單純,除了清早要上山挖竹筍,過著更刻苦清貧的生活,要當國中和國小生的繼母難為,她不是善於言詞的人,相貌也不討喜,自然跟婆婆很難相處,她甚至懷疑老公後來會出手打她,大半原因是因為婆婆在旁搧風點火。

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女兒出生後她身上背著小孩忙上忙下,爭吵後還被老公撂下狠話,要將女兒賣去「菜店」(妓女戶),她決定請弟弟出面主持公道,載她回娘家避難。

保守傳統的客家聚落,很難接受離婚這件事,何況還是帶著小孩回娘家,不事生產又吃家裡,除了要忍受蜚言流語,還要面對兄嫂弟媳不友善的眼光。她只好再積極尋覓第二春,緣分總是一種機緣,那時有很多在台老兵想娶老婆,有人幫她「媒合」到城市的邊郊,對方未娶無老父母,還是個「坐辦公桌」的,恨不相逢未嫁時,雖然她嫁過卻與好運相逢。

第二任雖然年紀長了幾歲,卻是幽默風趣的彌勒佛,對外總是笑嘻嘻,對老婆和繼女也算照顧,帶著四歲的女兒住在宿舍,卻沒被當拖油瓶。雖然「江西老表」會說客家話,她還是努力跟鄰居學說國語、學聽福佬話(閩南語),還聽著南腔北調的浙江、福建、山東、四川和原住民語,比手畫腳下也適應了多元的小社會。

那八年應該是她最榮耀的時刻吧!老公人脈廣,可以幫鄉下的親朋好友介紹工作,於是十坪的家中常人聲鼎沸,擠滿親戚來工廠求職的孩子,靠夫族的她也成了娘家的驕傲。雖然有時抓狂會拿曬衣架跟老公爭吵,但她心中是感激也崇拜這位「知識份子」,不計較沒幫他生下一女半子。

可惜第二張飯票使用僅八年,老公在睡夢中因腦溢血過世,她從天堂又跌入人間,農曆過年只剩她和女兒四目相對,而且因娘家忌諱,未滿百日不能往來,鄰居也覺得顴骨很高的她會剋夫,個個避之唯恐不及。

經濟失去依靠,她只好到附近工廠做工,之後過了三年的寒冬,第一次感受職場的人際關係複雜,個性剛烈又強勢的她依然被欺負,為了生活費和國中女兒的學費,她只好忍氣吞聲等回家再拿女兒出氣。為了脫貧解困,她決定找第3張飯票,只要有人願意跟她相親,她都來者不拒。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看到第三任發現女兒不排斥,她就趕緊許下「我願意」,雖然這位是 做工的人,但是無前妻無兒女的老實「外省人」,依然對她和女兒悉心照顧,只可惜過於剛毅木訥,不解風情又不擅表達,跟前任比雖不滿意也只能接受。

直到26年後送走老伴,沒了飯票並沒有失去依靠,她用第三任的退休金當自備款買了生平第一間房,將貸款成了女兒的長期負債,獨生女和半子都成了她下半輩子的靠山,她不用 #情緒勒索,仗著獨居、身體不好、需要照顧的政治正確性,就把自己跟女兒一起嫁出去,因為會「盤算」及自信,就當了一輩子的公主。

⋯⋯⋯⋯⋯⋯⋯⋯⋯⋯⋯⋯⋯⋯⋯⋯⋯⋯⋯⋯



導演細膩浪漫的拍攝手法,帶來許多似曾相識的日常情節,她分享「女性不論在什麼年紀都會面臨各種情感的問題,親情和愛情更是我們一輩子的課題,我期待能夠把這些傷心事、苦惱事用輕鬆、又哭又笑的方式呈現,讓觀眾在過程中有共鳴。」

比莉飾演的玫玫有句理直氣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但我的孩子永遠是我的孩子!」很多人或許都無法理解自己的媽媽怎麼會這麼「脫軌」,尤其劇中媽媽是亞洲典型的控制狂、情緒勒索的父母的原型,他們母女互動的樣子,彷彿是我和我媽的互動。

我媽理所當然覺得,要照著她的想法活,要有出息、要找份薪水高的好工作,養了孩子要有最大的投資報酬率,孝順奉養是應該,所以就算獨生女,也要女婿一起做到,做得好是自然,做不到就是罪大惡極,永遠不會有讚美,只會有嫌棄。


不管幾歲都有追求幸福的勇氣

但追了這齣劇,試著從媽媽的角度去理解,回到媽媽當時的時空背景,就有了全新的解讀和詮釋。她在當時資源稀缺的狀況下,找到結婚是一種新的可能,之後又要面對失去丈夫的人生課題,還有家族鄉里輿論的壓力,加上自身能力的薄弱,只能千方百計找到出口,才能從黑暗隧道看見外頭的光。

要不是有一個類似行為的媽媽,我可能很難體會這個角色的心境,在他們那個年代,女孩到適婚年齡還不結婚的確是會被閑言閑語的(現在依然還會),婚姻依然被視為一種保障,這在傳統價值中深根固柢,我媽只是做符合主流的事。


女人不一定要結婚,但要 #忠於自我

有人說 愛情三部曲 是「試探、勾引、背叛」,在戀愛中,自信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女性,不要成為別人的附屬品。很多人年輕時勇敢追求轟轟烈烈的愛情,像飛蛾撲火般義無反顧,不過有了孩子或進入婚姻,或是明白人生是怎麼一回事後,發現其實某些謹慎是重要的!

玫玫對於 沉沒成本不糾纏,雖然會難過,但也會選擇勇於脫身,的確是一種難得的態度,懂得提得起、放得下,也許是一種成熟。有人說再婚其實是針對人生對婚姻還抱著另一種希望的追求。就像我媽,面對婚姻暴力和喪偶,依然擦乾眼淚,再去尋覓下一個春天,也是需要絕大的勇氣!

raw-image


原來媽媽很早就修習了 #人生實用商學院

玫玫個性就是敢說、敢言、有行動力、自信過剩、情緒變化大,覺得該是她的就要爭取到,不是她的也爭取看看有沒有機會,覺得沒有錢就沒有安全感,覺得養育女兒就是她理所當然的經濟來源和靠山,我媽亦如是。

女人的婚姻是就是事業,離婚就當作資遣,老公掛了就當公司倒閉, 沒有人可以阻止我中年就業!」這句讓人跌破眼鏡的話,可以讓我們重新思考對於婚姻的概念,也許婚姻對雙方來說可以是沒有壓力和束縛的,只是女性將自己捆綁了。人生就是不斷地學會告別,展望未來。

就像比莉想對玫玫說的:「你很勇敢、你很堅強,我很欽佩你,因為勇敢追愛、義無反顧去做自己像要做的事,我覺得不一定做得到。」

對我媽最想說的話:「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所以要惜福。」

對自己最想說的話:「不管再怎麼衝突或無可奈何,都要記得家人是最珍貴的,盡心盡力做好最難的人生功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eau-avatar-img
2022/07/25
對,沒錯,很多認定的理所當然都是不存在的
avatar-img
勤愛自己的沙龍
41會員
73內容數
學會衡量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生命秤重。 成就不是幸福人生的唯一解答, 活得好、活出價值,才得到人生真味。 真情人生不是成為鉅富, 而是用圓融自在的方式生活, 用心記錄萬事萬「悟」。 撰寫幸福人生的劇本,系統化描繪夢想的願景, 打造兼顧事業、健康、有愛的生活藍圖, 體驗完整的每天,過好有味人生。
勤愛自己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5
在家庭照顧與工作壓力下,如何保有自我空間與時間?作者分享透過短時間的公園散步與觀察,進行自由書寫,將生活瑣事轉化為創作靈感的過程,體現一種自我療癒與滿足的方式。文章也提及觀察公園內不同的人事物,體會到生活中的各種可能與美好。
Thumbnail
2025/03/05
在家庭照顧與工作壓力下,如何保有自我空間與時間?作者分享透過短時間的公園散步與觀察,進行自由書寫,將生活瑣事轉化為創作靈感的過程,體現一種自我療癒與滿足的方式。文章也提及觀察公園內不同的人事物,體會到生活中的各種可能與美好。
Thumbnail
2025/02/03
很多人在新的一年都喜歡做年度計畫或規劃一年目標,據說會實現的不到一成,主要原因是過度追求完美,產生的拖延或合理化無效的行為,而無法持續行動就放棄。 我反其道而行,會在年初先做前一年的檢視,為什麼不是在年底?除了一年還沒完整結束,加上年底要結案的事情太多,身心無法抽離下,比較無法客觀地看見自己。
Thumbnail
2025/02/03
很多人在新的一年都喜歡做年度計畫或規劃一年目標,據說會實現的不到一成,主要原因是過度追求完美,產生的拖延或合理化無效的行為,而無法持續行動就放棄。 我反其道而行,會在年初先做前一年的檢視,為什麼不是在年底?除了一年還沒完整結束,加上年底要結案的事情太多,身心無法抽離下,比較無法客觀地看見自己。
Thumbnail
2025/01/23
從洛桑加參醫師的理念中,學習如何轉念、培養正念,提升免疫力,並藉由心胸寬大來改善身心健康。文章探討了負面情緒的影響,以及透過改變心態來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最終達到身心平衡與健康的祕訣。
Thumbnail
2025/01/23
從洛桑加參醫師的理念中,學習如何轉念、培養正念,提升免疫力,並藉由心胸寬大來改善身心健康。文章探討了負面情緒的影響,以及透過改變心態來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最終達到身心平衡與健康的祕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去年有兩齣討論度很高的台劇,「華燈初上」跟「媽,別鬧了!」。 沒看連續劇,但看了《媽,別鬧了!影像創作紀實》, 這本印刷精美的書,除了介紹故事內容, 也詳細解說劇中男女主角個性,以及與她們互有關連的朋友。 還告訴讀者從電視看到劇中主場景裝潢,美術道具, 哼唱的流行歌曲到劇中CP的組合是如何產生的。
Thumbnail
去年有兩齣討論度很高的台劇,「華燈初上」跟「媽,別鬧了!」。 沒看連續劇,但看了《媽,別鬧了!影像創作紀實》, 這本印刷精美的書,除了介紹故事內容, 也詳細解說劇中男女主角個性,以及與她們互有關連的朋友。 還告訴讀者從電視看到劇中主場景裝潢,美術道具, 哼唱的流行歌曲到劇中CP的組合是如何產生的。
Thumbnail
在投資理財的領域裡,風險的承擔與年齡成反比,年紀愈大,在理財上愈是要保守,這點至今,相信仍是真理,然而,投資理財以外的其他人生選擇,是可以不用被年齡的刻板印象所框限,無論是追求夢想,還是追求愛情,或是學習新事物,都可以更勇敢更無畏,就像《媽,別鬧了》的主角王玫玫一樣。
Thumbnail
在投資理財的領域裡,風險的承擔與年齡成反比,年紀愈大,在理財上愈是要保守,這點至今,相信仍是真理,然而,投資理財以外的其他人生選擇,是可以不用被年齡的刻板印象所框限,無論是追求夢想,還是追求愛情,或是學習新事物,都可以更勇敢更無畏,就像《媽,別鬧了》的主角王玫玫一樣。
Thumbnail
《媽,別鬧了!》講述一名年屆耳順的母親王玫玫在喪偶後瘋狂尋愛,讓大姊陳如蓉和老么陳若敏懊惱不已,由此擴展至一連串荒唐瘋狂的冒險故事。影集以道地的台式幽默、細膩的人物塑造與情感刻劃擄獲大票台灣民眾芳心,讓此劇上線48小時後即衝上Netflix台灣排行榜第一名且稱霸前2名11天。
Thumbnail
《媽,別鬧了!》講述一名年屆耳順的母親王玫玫在喪偶後瘋狂尋愛,讓大姊陳如蓉和老么陳若敏懊惱不已,由此擴展至一連串荒唐瘋狂的冒險故事。影集以道地的台式幽默、細膩的人物塑造與情感刻劃擄獲大票台灣民眾芳心,讓此劇上線48小時後即衝上Netflix台灣排行榜第一名且稱霸前2名11天。
Thumbnail
《媽,別鬧了》一上檔就擠進了Netflix前三名,描述年過六旬的媽媽王玫玫不畏世俗眼光,積極追愛,揭開母女三人互相鬥嘴爭吵又勇敢的尋愛過程。以爆笑幽默的台詞,不畏尺度的拍攝手法,在暑期大檔中殺出一條血路。
Thumbnail
《媽,別鬧了》一上檔就擠進了Netflix前三名,描述年過六旬的媽媽王玫玫不畏世俗眼光,積極追愛,揭開母女三人互相鬥嘴爭吵又勇敢的尋愛過程。以爆笑幽默的台詞,不畏尺度的拍攝手法,在暑期大檔中殺出一條血路。
Thumbnail
由小說躍上螢幕的影視作品很多,原著被改編的幅度比例各有不同,全片劇情內容彰顯「選擇、勇氣、矛盾、新生」的主題,從第一集起猶如背後靈的老爸默默陪伴著家人,不時以溫柔的叨唸對白表達對家中三個女兒的陪伴。而我們在天之靈的親人,或許正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你我左右…
Thumbnail
由小說躍上螢幕的影視作品很多,原著被改編的幅度比例各有不同,全片劇情內容彰顯「選擇、勇氣、矛盾、新生」的主題,從第一集起猶如背後靈的老爸默默陪伴著家人,不時以溫柔的叨唸對白表達對家中三個女兒的陪伴。而我們在天之靈的親人,或許正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你我左右…
Thumbnail
最近很熱門的話題就是Netflix的台劇《媽!別鬧了》 這次閱讀比較不一樣的是我是先看完劇才來看原著的。忘記在哪看到說原著更誇張,所以我才先去看劇再回來看原著。 再來說原著的部分: 我覺得這是個女兒慢慢去理解媽媽的故事。人跟人之間的理解往往都是很多的碰撞而去互相理解的。
Thumbnail
最近很熱門的話題就是Netflix的台劇《媽!別鬧了》 這次閱讀比較不一樣的是我是先看完劇才來看原著的。忘記在哪看到說原著更誇張,所以我才先去看劇再回來看原著。 再來說原著的部分: 我覺得這是個女兒慢慢去理解媽媽的故事。人跟人之間的理解往往都是很多的碰撞而去互相理解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