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念集|像討論會的小小新書發表會,想一些性別(與科技)的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週日午後,到公館女書店參加《哇!原來這是性別與科技!?》新書發表會。
講者蔡麗玲老師概略提到自己在學界推動性別創新與科技的計畫,描述這本書是如何集結不同議題的研究報告;取書名的過程和動機;希望政界、業界都可閱讀此書,在制定政策或研發商品時,都能加入一點人文的思考、性別的想像。詳細的性別與科技的關聯,或是哪些議題可橫跨這兩者,我想大概還是得讀這本書才會更了解一些。

新書會變小型討論會

因為場子不大,大約十來人左右,有賴主持人將麥克風一一遞給參與者,請大家簡單自我介紹,有的是陽明交通大學研究生兼科技部助理、臺大森林博班學生、華語教學相關人士、從事科技業的行銷人員(還帶著媽媽來,媽媽說小孩子說有這個講座,就跟著來聽)、住附近的女書店粉絲、從事網頁設計的人等等。覺得了解大家的背景滿有趣的,知道都是什麼樣的人會來聽。
講者講完後,主持人希望大家能多發言,直接請每個人做簡單的回應或提問。想想超多場面是,台上的人問大家有沒有問題,然後換來一陣沉默或是超零星的發問,所以好在主持人這般「簡單且暴力」的作法,才能聽到大家的回饋,我喜歡。

如何作為一本稱職的「科普書」?

有人回應,即便作為所謂「科普書」,概略翻閱之後,發現還是以研究報告、學術的論述為主,仍感稍硬了一些,或許「故事化」會更容易被一般讀者接受。以及,看到書中的數據也會覺得距離遙遠,當然也有人回應,其實很需要數據,因為和他人討論時,可以以數據佐證,避免淪為自說自話。
我覺得若是以「科普書」為目標的話,確實要避免過多的報告介紹(例如第幾屆科技部研究計畫這些名稱,一般讀者不會在乎吧?),以及整個寫作的語氣,首先需要拿掉學術口吻,故事情節化可能會是一個理想目標。簡單來說,如果要普及大眾,學者勢必得放下學術包袱,所謂接地氣、說白話,才是當務之急。又,數據的呈現其實也是一門學問,如何將數據化為易懂的圖表,或是將某些長篇文字轉成圖表,都牽涉資訊設計。意即,數據當然有必要性,但如何呈現才能加分,而非讓人倒彈。到底是需要經過設計,才好吸收。

思考問題時,以性別為切角的困擾

我大概八百年沒在這種公開場合拿麥克風講話。麥克風慢慢接近,腦內瘋狂運轉,想著到底可以說什麼、該怎麼組織才好。
我說,我想到前些日子跟朋友聊天,朋友說,男人年紀越大越有自信,而女人則相反,年紀越大反而越沒自信。當時我有點震驚,想說這件事情跟性別有關係嗎?我從來沒這樣想過。我困惑的是,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如果用性別去看的話,是不是又再製了那些刻板印象?(因為講者有提到,性別創新是為了避免「再製」,我立刻現學現賣用這個詞,哈。)
後面有人回應時,先是談到網路上最常筆戰的問題:女生需不需要當兵。以及說,回應後面剛剛說的(就是我!),我們是不是可以更無性別地看待問題。
最後講者統一回應,她先舉例,比如學校教室在大掃除的時候,老師可能會說,你們幾個女生去拿拖把來拖地;你們幾個男生去幫忙搬桌椅。這就是標準用性別來區分,但其實可以說,你們誰要來打掃、誰去搬桌椅,嘗試把角度切到興趣、能力(喜歡掃除的就去掃除、力氣大的去搬桌椅等等)。兵役的問題,講者贊成女性也當兵,尤其現在的戰爭模式跟以往不同,以往是蠻力,現在則是科技資訊戰,但在女性加入前,軍中既有的管理模式、所謂陽剛的氣氛,要如何調整是一個必要的前提。
思考問題時,若該情況是因父權體制下而造成的問題,那就有必要從性別角度檢視。反之,凡事從性別切,覺得男生、女生就是怎樣,而不對因而產生的問題有所反應、反抗,就會比較危險,稱為性別盲。
自我總結,性別只是眾多切角的其中之一,也是一種近於懶惰的思考模式,因為整體社會氛圍下,用性別來看,儘管不適切,卻也說得通,變得:「嗯?好像真的是這樣。」便結束繼續思考。如果期待有更完整,而非得過且過的想法,還是得試圖從不同方面解讀,做更深的討論才好。

後記

席間有女性讀者提出,如果搭高鐵、飛機時,臨坐是一名身材魁梧的異性,畢竟空間有限,自己會非常不自在。不知怎地,居然討論出希望能在座位中間放隔板的做法。
嗯……不是說好要有同理心嗎?身材魁梧的人會不會也不喜歡碰到別人,但受限實際空間,所以才沒辦法呢?假使是為了防一些不懂身體界線的一般人,設板子我還覺得可以接受,但為了防身材魁梧的人,總覺得哪裡怪怪的,好像比較大隻就被排擠?儘管他自己也是千百個不願意。
也曾看過,女性走夜路時,後面如有陌生男子的話,心裡會毛毛的,可男性跳出來說,有時候自己只是單純走在路上,卻被懷疑動機不單純,這種心情也不是太好。
麥克風遞來之前,腦子也飛轉這個問題,只可惜為了好好講一個問題,就花掉我很大精氣神(我可能邊講邊抖,到底是多緊張),真想知道講者或其他人會怎麼回應這個問題。
活動現場。
avatar-img
37會員
144內容數
生活雜感,很雜的那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指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年的終了,迎接新的一年。難以述說的複雜心情一直繞在心頭上。沒有熱鬧烘烘、懷抱感恩之情的回顧過往,也沒有充滿希望地迎向新年,簡單來說,就是有點厭世感,快樂不太起來的那種。
前兩天終於看完機醫售後服務《機智山村生活》。劇迷如我,看得津津有味。然後因此⋯⋯在上上週換掉了戴了三年多的眼鏡(???)
這個熊好券,不像之前可買運動用品,也無法買運動賽事門票,主要是「讓你真的去運動」。慌張於1月2日就過期,趕緊預約運動中心羽球場。傳說中的羽球場果然不同凡響,我如此臨時又佛系,果然只剩早上6到8點的殘酷時段。
先承認自己實在花太多時間在滑臉書、IG,樂於追蹤各領域的人們、粉絲專頁。完全成為我的資訊來源,可怕的是,我以為我追蹤很多不同的來源,但事實上會出現的也就那幾個了吧?被喜好偵測了,同溫層也這樣越來越厚。
那天下午,同事接起對講話筒,樓下警衛通報,「你們頭家來了。」頭家加頭家娘,兩人難得出巡到我們小小部門,我們還不雙手背在身上、立正排排站好。
該說是一種習慣,還說是一種與自己的約定,就是每週得更新一篇,內容不限。有時會靈感爆發,對,我這週要寫OOXX,還會樂得在手機備忘錄寫下關鍵字,幾個詞等著造出一段文。像是to do list,列滿待辦事項,享受一個一個打勾的爽感。
一年的終了,迎接新的一年。難以述說的複雜心情一直繞在心頭上。沒有熱鬧烘烘、懷抱感恩之情的回顧過往,也沒有充滿希望地迎向新年,簡單來說,就是有點厭世感,快樂不太起來的那種。
前兩天終於看完機醫售後服務《機智山村生活》。劇迷如我,看得津津有味。然後因此⋯⋯在上上週換掉了戴了三年多的眼鏡(???)
這個熊好券,不像之前可買運動用品,也無法買運動賽事門票,主要是「讓你真的去運動」。慌張於1月2日就過期,趕緊預約運動中心羽球場。傳說中的羽球場果然不同凡響,我如此臨時又佛系,果然只剩早上6到8點的殘酷時段。
先承認自己實在花太多時間在滑臉書、IG,樂於追蹤各領域的人們、粉絲專頁。完全成為我的資訊來源,可怕的是,我以為我追蹤很多不同的來源,但事實上會出現的也就那幾個了吧?被喜好偵測了,同溫層也這樣越來越厚。
那天下午,同事接起對講話筒,樓下警衛通報,「你們頭家來了。」頭家加頭家娘,兩人難得出巡到我們小小部門,我們還不雙手背在身上、立正排排站好。
該說是一種習慣,還說是一種與自己的約定,就是每週得更新一篇,內容不限。有時會靈感爆發,對,我這週要寫OOXX,還會樂得在手機備忘錄寫下關鍵字,幾個詞等著造出一段文。像是to do list,列滿待辦事項,享受一個一個打勾的爽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她她》書名很直接,試讀文稿卻很跳躍。 文字很簡潔,反覆閱讀卻每一次都會有另一種領略。 女性間是否「不只是朋友」,其實並不容易在事實上畫出分隔線,「友情以上,戀人未滿」在客觀性別上的互動差異,某種意義而言是極為不同的。所以我會覺得在閱讀《她她》時,如果可以先把性別抹除,單純感受書中主配角們的相處
Thumbnail
生為人類,男性與女性,在溝通上的不夠精準與誤讀,時常困擾我們,甚至帶來家庭與社會的動盪與困擾。 《打造戀愛腦》是一本帶著大家深入探究男女大腦的差異,理解彼此切入觀察的角度與特性,找到溝通與合作的方式。 一、分歧點 從解剖學看到,男性與女性,在大腦結構的發展上,從青少年開始,出現不同的生理演
Thumbnail
新關係下,反思寫作對自己的意義,寫作成為記錄心情、想法的方式,如何找到平衡?同時也分享新學到的新詞語及感受。
Thumbnail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我們以前一直覺得其實不需要特別拿出來討論的議題:女性議題。 因為對我們來說性別不是一個什麼問題,也不應該是一個問題,就像丟東西不應該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整理自己才是更核心的切入點。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因為有所謂比較陽剛的女性,也有所謂比較陰柔的男性,性格的差異應該比性別的差異更
在圖書館看到這本《他在想什麼?男人寫給女人的溝通使用說明書》的時候,我馬上就決定要借閱。看看出版日期,二零二三年七月十二,還不算太舊的書。 我曾經在校園團契的營隊中購買過教導男性青少年性別啟蒙的書籍,了解了基督信仰中男性青年在處理日發蓬勃的性慾的時候,面臨的心理糾結,信仰聖潔和慾望情慾的拉扯。也曾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寶可夢中心店內提供生日花束,憑證件可領取,讚讚的生日氛圍。順便分享了33歲的心情和期許。
Thumbnail
日子太飄浮,需要落字,找回一點踏實感。最近的興趣是洗好澡,抱狗看劇或看書,邊抱邊培養睡意,用填充娃娃充填安全感。狗娃來自IKEA,跨年那時看到特價短短一兩天,終於完成一直以來的想望:等到特價,要買。心想事成。
Thumbnail
2023年最後一個週末,我在這篇文章中回顧了整年的生活。從完成手寫曆到讀書、看電影、經歷各種變化,分享了自己的成長和感悟。文章充滿了個人化的內容和情感,呈現了豐富多變的一年。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她她》書名很直接,試讀文稿卻很跳躍。 文字很簡潔,反覆閱讀卻每一次都會有另一種領略。 女性間是否「不只是朋友」,其實並不容易在事實上畫出分隔線,「友情以上,戀人未滿」在客觀性別上的互動差異,某種意義而言是極為不同的。所以我會覺得在閱讀《她她》時,如果可以先把性別抹除,單純感受書中主配角們的相處
Thumbnail
生為人類,男性與女性,在溝通上的不夠精準與誤讀,時常困擾我們,甚至帶來家庭與社會的動盪與困擾。 《打造戀愛腦》是一本帶著大家深入探究男女大腦的差異,理解彼此切入觀察的角度與特性,找到溝通與合作的方式。 一、分歧點 從解剖學看到,男性與女性,在大腦結構的發展上,從青少年開始,出現不同的生理演
Thumbnail
新關係下,反思寫作對自己的意義,寫作成為記錄心情、想法的方式,如何找到平衡?同時也分享新學到的新詞語及感受。
Thumbnail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我們以前一直覺得其實不需要特別拿出來討論的議題:女性議題。 因為對我們來說性別不是一個什麼問題,也不應該是一個問題,就像丟東西不應該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整理自己才是更核心的切入點。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因為有所謂比較陽剛的女性,也有所謂比較陰柔的男性,性格的差異應該比性別的差異更
在圖書館看到這本《他在想什麼?男人寫給女人的溝通使用說明書》的時候,我馬上就決定要借閱。看看出版日期,二零二三年七月十二,還不算太舊的書。 我曾經在校園團契的營隊中購買過教導男性青少年性別啟蒙的書籍,了解了基督信仰中男性青年在處理日發蓬勃的性慾的時候,面臨的心理糾結,信仰聖潔和慾望情慾的拉扯。也曾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寶可夢中心店內提供生日花束,憑證件可領取,讚讚的生日氛圍。順便分享了33歲的心情和期許。
Thumbnail
日子太飄浮,需要落字,找回一點踏實感。最近的興趣是洗好澡,抱狗看劇或看書,邊抱邊培養睡意,用填充娃娃充填安全感。狗娃來自IKEA,跨年那時看到特價短短一兩天,終於完成一直以來的想望:等到特價,要買。心想事成。
Thumbnail
2023年最後一個週末,我在這篇文章中回顧了整年的生活。從完成手寫曆到讀書、看電影、經歷各種變化,分享了自己的成長和感悟。文章充滿了個人化的內容和情感,呈現了豐富多變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