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和女人都是人,都是各自成長過程與經驗的產物,都是僵化的教育體制下的受害者,也都可以決定自己的行為。簡單來說,把女人貶低成『少了點什麼的男人』,或是把男人抬舉成『多了點什麼的女人』,都是沒有生物基礎的論述,這些觀念都是文化上的結果。
《化學課》
本來只是想分享《化學課》與《打造動畫王國的女王們》兩本互相參照,結果就不小心延伸出記憶中那些不符合當代框架的女性書單。其實我覺得很多小說都包裹在女性議題之下,讓人感覺似乎一再重複,但今天我跟你雖然同性別,人生際遇卻一定不同,在過去、近代與可能的未來,都因為時代差異與家庭背景而有獨一無二的故事,如果我們硬去以這就只是女性小說來概括全部就未免可惜。(其實我就是因為這樣差點錯過《化學課》)
今天要分享是不同時代那些打破框架的女性,但說到框架,又是如何產生的呢?若多數人所認為的「男女應該要怎樣的正常」不要強勢到壓住那些不一樣的人,所謂的「打破框架」,也不過那些人正在做自己罷了。透過這些小說,反而更讓尊重的觀念深植我們心中,很多事情不要那麼習以為常,也希望性別不該規定我們「應該」怎樣,而是「這樣」就是性別的其中一種樣子。
尊重彼此的選擇
其實每本小說看到後面,都會覺得很多關係是建構在「尊重」上面,然而我們也會發現尊重這件事情是多少人理所當然的無法做到。不管是說出「很多女性既想生小孩,也想要有自己的一片天。這有哪裡不對嗎?完全沒有,因為男人的人生不就是這樣嗎。」的伊莉莎白,也覺得今天即便是心甘情願選擇做家庭主婦,也不需要其他人來提醒要不要好好找個工作,沒有哪個女人就「只是」一個主婦。
我們為什麼要以自身的價值觀去假意理解,實則上卻要給出自以為的建議干涉別人的選擇?
論稀有程度的話語權
這些小說或報導也讓我發現在專門的產業上,如伊莉莎白所待的科學界或是迪士尼所創的動畫界(當然應該不止這兩者),稀有的女性與稀有的男性所受到的待遇實在差很多,女性的特立獨行會被解釋為難搞、想法言論輕易的被否定,但若角色互換由男性講一模一樣的話,卻為多半世人所信。於現代或許已經改善許多,但還是有很多根深蒂固的觀念讓人不自覺地說出口。
「文化並未塑造人類,而是人類塑造文化。」以阿迪契這句呼應開頭《化學課》的伊莉莎白所言,如果我們將每個人都視為獨立的個體,而不是文化塑造出的性別意識,那麼或許我們能更加理解互相尊重是怎麼一回事。
🅜🅞🅡🅔 🅕🅔🅜🅘🅝🅘🅢🅣🅢
[打破框架的女性書單如下]
◇過去-看見過去那根深蒂固的社會框架是如何透過不經意的小事累積而來。
化學課打造動畫王國的女王們◇近代-對,我就是不一樣,那又怎樣?
美國佬 她厭男她是我女友◇未來-整本都顛覆了傳統對「未來末日救世主」的設定,並不是單一英雄論,也非讓女性拿起傳統武器,卻依然能透過女性獨有的方式拯救地球。
地球盡頭的溫室還有哪幾本小說的女性打破當代社會應該要怎樣的框架,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