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講話,不被聽見,容易被打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跨性別者的性別特質依然,是社會建構出來的?
不久前我參加了一場為跨性別者舉辦的分享座談會。前面三位分享者講完後,開放提問。有位聽者E(比較中性的跨男)舉手問問題,前面一位分享者A(比較陽剛的跨男)在E講了幾句話時就打斷他的話,教他要怎麼做,不然會怎樣。E繼續說,A又打斷,說自己的看法,E繼續說下去……,反覆幾次之後,我忍不住舉手 :「A,我的建議是,讓他將話講完,你再回答。」A不再插嘴。我聽完E講完之後,很清楚他講的問題根本不是A之前認為的。
那位主持人是跨女,講話慢慢的、斯文有禮,A頻頻插嘴時,我原寄望她出聲「主持」一下,讓人家把問題講完,但完全沒動作,只好我自己來了,免得我得繼續忍受沒意義的噪音。
蛤!連跨性別者也一樣如實呈現出性別特質出來,只要他認同他是男的,而且是陽剛那端的,那些男人的特質一樣跑出來;她認同她是女性,就表現出女性溫柔婉約、有修養、保持和諧…..的女生樣來。哇哇哇!性別的特質和身體無關, 和個人的認同有關,而且是社會建構出來的,讓我活生生見到了這樣的場景,開啟了另外的省思,真值得。
二、不要打斷我
回家後,Email信箱裏收到一篇長長的文章,10 Words Every Girl Should Learn
所有女孩都應該學會的幾個字:
「不要打斷我。」、「我剛剛才說過了。」、「不需要解釋。」
太好了,不只我有這種感覺,許多女性也是有的,女性講話不被聽到,容易被打斷。
三、演講場合中參加者的發言
想到這幾年我聽演講時,有注意到下面的情形。講者講完後問:「有沒有問題?」聽眾裏的男性通常會舉手,但他們不是「問」問題,而是發表自己的意見或經驗,尤其講者是女性時更會這樣;女性舉手通常是問問題,針對今天這個主題,或是講者在其他地方發表的言論,一起提出來問清楚。
講者是女性的話,會等提問人講完再回答;如果是男性,提問者又是女性的話,常會打斷問話直接回答。
四、家裏的男女
家裏的情形呢?舉一個例子,我同學當年在為孩子選幼稚園,有一次聚會時她先生對大家說:「我同學說XX幼稚園採用的是蒙特梭利教學,特色是什麼,多好多好……」說得口沫橫飛,我同學跟我轉述時說:「這些話我之前跟他說過了,他一點都沒聽進去,他同學一說,他就倒背如流。」他的男性同學說的才算,太太說的是狗屁。
五、我主持的寫作班限女性,為什麼?
我自己主持的寫作班或座談會,有時候會限制只有女性能參加,常有人問:「為什麼?」我說:「希望讓女性練習在團體裏說話的習慣,如果有男性在場的話,她們比較不發言,或發言的內容會不一樣。」我自己早就知道這些情形了,只是好像做得還不夠。
六、打斷別人的談話,因為性別
回到這篇文章說的,清楚地印證我的經驗:
「打斷別人的談話、不採納某人的意見這類的行為模式,經常也出現在不同階級地位的情況下,但是性別的因素仍然是主因。」
性別是最清楚可見的,不需要收集資料、觀察等,可以馬上反應出來。反過來說,我得主動打斷別人這種反應的慣性,自己的的發言機會要自己捍衛,本文的提醒我要特別注意,
記得在被打斷時說:「不要打斷我,讓我先說完。」
重覆問了前面才講過的話時,答:「我剛剛說過了,就不再重覆說了。」
當有人試圖幫我解釋、翻譯時,我馬上打斷他的話,說:「我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不需要你幫我解釋。」
七、每個人都可以隨時提醒他人
哈!太好用了。不只為自己,當有人粗暴得打斷人家的話時,我也可以出聲「建議」一下,性別的成見無所不在,性別教育和提醒,增進大家的性別敏感度也是要隨時進行,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啊!
(2015年寫)

註:因為看到這一篇,想到將舊文貼出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6會員
649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女生講話,老是被打斷這有趣的發現讓我們知道,男生比較喜歡打斷人,也更喜歡打斷女生。但是,女生打斷女生的機率,並不會比男生打斷女生的機率低。但相對的,女生比較不會打斷男生。這研究結果對研究兩性行為有許多延伸意義,但在此先不談。可強調的是:無論男女,在跟女生講話時,都要注意自己是否常打斷對方,讓對方有話說不出來。
Thumbnail
avatar
陳豐偉
2021-04-29
《倒數五秒月牙》身為女性的「被看見」與「看見自己」/ 寓言家《倒數五秒月牙》的兩個主角原本是研究所的同學,出生台灣卻到日本工作的林妤梅,和出生日本卻到台灣工作的淺野實櫻——在跨越文化、空間、性別後——兩人之間,存在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距離?身為女性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國家,到底如何被看待,又是如何看待?
Thumbnail
avatar
寓言家閱讀
2021-03-01
女士我不轉彎 被討厭也被愛戴的柴契爾夫人在「最偉大的一百位英國人」與「最被討厭的一百位英國人」的民調中,柴爾夫人都名列前茅。對她所引發的各種爭議、讚美與厭惡,她說:「如果無法引起爭議和批評,那就說明我不稱職。」她知道如果她想帶來改變,做個稱職的首相,那必然會帶來衝突,讓某些人厭惡、讓另一些人讚美,但只能泰然處之,做自己認為對、應該做的事。
Thumbnail
avatar
王溢嘉
2020-09-19
戀愛換位思考:用她們的視角,看見現代女性的不容易你曾認為感情世是不公平的嗎?為何男人大部分處於被篩選的地位?女人到底在拽什麼?她們為什麼要那麼難搞? 大部分男人可能會認為,要努力讓自己有收入,培養情商、幽默、正面...等特質,才能在眾多追求者中脫穎而出。為什麼男人才是比較累的那方,而女人看似什麼都不用做。 女人的愛情,要求真有必要那麼高嗎?
Thumbnail
avatar
赤子
2020-09-17
【新番推薦】阿爾蒂——在那個女性不被允許成為畫家的年代?十六世紀的義大利正值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職人與學徒聚集在專精雕刻或繪畫的工坊。在當時,女性是不太被允許在公領域中有所表現的,女人可以是好女兒、好妻子、好母親,但不可以是好畫家、好雕刻師、好政治家。四月新番《阿爾蒂》(ARTE)講述的是一位沒落貴族女性想成為畫家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LL想當宇宙塵埃
2020-04-08
我們柔軟但不柔弱,那些「女性創業者」沒被看見的滿手好牌不管是小學、中學、大學哪個階段,班上成績頂呱呱的好學生、全校站上講台的資優生經常是女生,但奇怪的是,當從學校畢業踏入職場後,不論是大企業中的高階主管,或是新企業的創辦人,女同學的身影好像越來越模糊稀少…難道女生的優柔寡斷真的錯了嗎?難道情緒化真的會誤大事?
Thumbnail
avatar
吉爾的第三人生
202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