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拒絕別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幾天聽書,聽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所以想要紀錄一下。是有關「拒絕別人」這件事。

我把作者的觀點和自己理解到的部分結合在一起,總結出一個小結論。希望這個結論可以幫助我之後在「拒絕」這件事上,不會再過於痛苦。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邀約?

因為對自己不夠自信:
我們對自己的魅力都不夠自信,總會擔心這次拒絕對方之後,自己就再也沒有其他閃光點會讓對方念念不忘。我們都覺得自己沒吸引力,可以吸引對方被我們拒絕後,還願意一約再約。

因為沒有自信,所以覺得對方只願意給我們一次機會。


因為不愛自己:
這句話聽起來就很雞湯了,我自己的裡解是,當別人提出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邀約,我們只有兩種選擇,接受或不接受。如果接受了,就是自己傷心;不接受,就是對方傷心。

在終極二選一的情況下,我們通常都會選擇自己傷心。因為自己的傷心,可以自己安慰,自己的不爽,可以自己排解,只要我願意,我可以讓我自己吞下所有的壞情緒。但如果讓對方傷心、不爽了,那就不是單純只有「我願意」可以擺平的了,所以面對那些不能掌控的「別人的情緒」,我們一律用委曲求全來解決。優先搞定別人,最後再來搞定自己。

一種我過得好不好關我什麼事的概念。


所以,若想要優雅的拒絕別人,我們必須先建立下面的心智:

對自己有自信
一定要不斷不斷的告訴自己:我,有獨一無二、專屬於我個人的人格魅力,別人不會因為我的一次性拒絕就從此離我遠去,他們一定會因為我的其他魅力而再次回頭。就算是催眠自己也一定要深深的這麼相信,有了這樣的底氣,才能從容的拒絕別人的邀約。

懂得愛自己
簡單說就是專注自己的意願。「我」永遠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可以察覺到自己情緒的人,只有我自己可以知道此刻的我是不是在勉強,如果是,請尊重自己的心意,要懂得去心疼自己的不願意。

試想如果連我都對自己的嚎啕大哭視而不見,那我不是太絕情也太可憐了嗎,要像看重別人的拒絕一樣的,也看重自己的拒絕。


但如果提出邀請的是一定得應酬的客戶、或是救命恩人之類的角色,就不用管上面這些了,只能接受邀請。

繼續寫作。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有貓跟著我的沙龍
83會員
128內容數
長短不拘,持續為主。
2023/10/10
「延遲滿足」這是最近聽書新聽到的詞。 什麼是延遲滿足? 就是能控制當下的慾望和衝動,以獲得後面更大的獎賞。 這概念乍聽之下應該是用在成功學或學習方面,事實上心理學有關延遲滿足能力的實驗,也確實是與這些相關沒錯,但我卻不是在這樣的語境下認識這個名詞的。 先大概講一下心理學延遲滿足的實驗:
Thumbnail
2023/10/10
「延遲滿足」這是最近聽書新聽到的詞。 什麼是延遲滿足? 就是能控制當下的慾望和衝動,以獲得後面更大的獎賞。 這概念乍聽之下應該是用在成功學或學習方面,事實上心理學有關延遲滿足能力的實驗,也確實是與這些相關沒錯,但我卻不是在這樣的語境下認識這個名詞的。 先大概講一下心理學延遲滿足的實驗:
Thumbnail
2023/08/26
這是今天的第二篇文,因為突然想通了一些事,所以覺得就算是連續發文也值得記錄。 我是真的在接觸心理學、哲學,才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 最早,大概學生時期,我觀念裡的「我」,只有一個,不管是想睡覺的我、想吃飯的我、想打扮漂亮的我、想用功讀書的我、想成為父母驕傲的我、傷心的我,快樂的我,都是同一個我
Thumbnail
2023/08/26
這是今天的第二篇文,因為突然想通了一些事,所以覺得就算是連續發文也值得記錄。 我是真的在接觸心理學、哲學,才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 最早,大概學生時期,我觀念裡的「我」,只有一個,不管是想睡覺的我、想吃飯的我、想打扮漂亮的我、想用功讀書的我、想成為父母驕傲的我、傷心的我,快樂的我,都是同一個我
Thumbnail
2023/08/13
昨晚睡前聽書時,聽到了有關創傷的議題,聽的中間,聽到了「阿德勒」、「未來」這兩個關鍵字,這喚起了我曾經閱讀過的記憶。 我記得我曾經閱讀一篇文章,是在說心理學有「過去」和「未來」的說法,細節有點忘記了,但我很清楚的確定我在看完的當下是比較認同「未來」說法,但其實說認同也不是認同,過去的說法我也認同,
Thumbnail
2023/08/13
昨晚睡前聽書時,聽到了有關創傷的議題,聽的中間,聽到了「阿德勒」、「未來」這兩個關鍵字,這喚起了我曾經閱讀過的記憶。 我記得我曾經閱讀一篇文章,是在說心理學有「過去」和「未來」的說法,細節有點忘記了,但我很清楚的確定我在看完的當下是比較認同「未來」說法,但其實說認同也不是認同,過去的說法我也認同,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