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前聽書時,聽到了有關創傷的議題,聽的中間,聽到了「阿德勒」、「未來」這兩個關鍵字,這喚起了我曾經閱讀過的記憶。
我記得我曾經閱讀一篇文章,是在說心理學有「過去」和「未來」的說法,細節有點忘記了,但我很清楚的確定我在看完的當下是比較認同「未來」說法,但其實說認同也不是認同,「過去」的說法我也認同,只是「未來」的說法我比較喜歡。
昨晚當我聽到「阿德勒」、「未來」這兩個關鍵字時,突然又想起了「我比較喜歡未來說法」的結論,但我只記得結論,中間的細節想不起來,這種感覺很重要但就是想不起來的感覺,非常痛苦,所以我一刻不能等的馬上從床上爬起來,開電腦查。
下面是我查到的,記憶中的文字。
心理學分成過去和未來,什麼是過去和未來?
佛洛伊德(過去)(因果論):
認為過去的童年創傷會影響「潛意識」的運作,而潛意識會影響我們的性格、人生。我之所以會是現在的樣子,都是因為我有那樣的過去。
阿德勒(未來)(目的論):
人類不是因果論或決定論的存在。我們不會被過去決定。人是未來志向型的目標論存在。因為有「未來想變得卓越」的想法,而驅動現在的努力。
對阿德勒而言,人類是正面的、樂觀的、主體性且充滿創造性的。這個觀點與佛洛伊德所認為的人類是悲觀的、被動的、命運論的存在大相逕庭。
記得當初我看到這樣的言論時,是覺得很有意思的,接觸心理學以來,一直都只是「看道理」然後覺得「有道理」。只是被餵養。從來沒有去細想這個道理是悲觀,還是樂觀;甚至可以二分成,現在的我是被過去決定(過去論),還是現在的我是為了未來而生(未來論)。
這樣的分類,讓我覺得煥然一新。
就像前面說的,我比較喜歡阿德勒的未來論。
阿德勒說:
由於生活方式是自己所選的,它也能憑著個人意志改變或修正。此時需要的是勇氣。用勇氣將「做不到」變成「做得到」的過程就叫做「鼓勵」。可以鼓勵他人,也能鼓勵自己。能夠藉由鼓勵來提起勇氣的人,本身就是幸福又自由的,也能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
人類的所有行動與感情都有目的。這個目的正是生命的原動力。即使人類沒有察覺,但是我們生活中的所作所為都是朝著人生的最終目標所做。最終目標會在未來實現,而其影響範圍卻是現在。
只要現在能好好生活,未來的人生,乃至生命尾聲也會過得好。因為生命中的每個瞬間組合在一起就是人生的集合。想把自己的人生過得幸福有意義,就必須讓「現在此刻」過得幸福有意義才行。
兒時的創傷,會造成現在人格的缺陷,這點我非常肯定。因為我心裡就有很多一想到就能馬上哭出來的不好回憶。每當我又開始偏激、敏感,都會有意識的知道,這就是那些回憶累積下來,我所過不去的痛。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過去,不會過去,它只是沒被想起。
所以我確實認同佛洛伊德的悲觀主義、創傷因果論。
但,我只想把它當做是「知道自己怎麼了」的一種認知,原來現在的我那麼渴求被愛,是因為我小時候不被愛,這樣的認知就好,這不能當成信仰。因為一旦太過相信「過去=結果」,那就很容易將所有悲劇都無限合理化:我無法改變過去,所以我也無法改變結果。如果一直都是這樣想事情,很容易變成一個陰暗、消極的人。
所以我信仰阿德勒。
有了「要未來好,現在就要先變好」的想法,讓當下的一切學習變得有意義,也覺得人生充滿希望。
我想要學習更多的有關「扭轉」,轉念、轉換、轉變,只要能把人生轉向更好的方向,我都想學。以阿德勒的未來論做為信仰的去學習,會讓所有的學習行動變得更加願意。
拿我自己學心理學的感受來說吧。那種明確的感受到自己因為又多學了一個理論或效應,而變得更加有智慧的感覺,真的會讓我確定自己的未來會變得更好,我有能力讓自己變好,那是一種像曬了太陽般的充實和快樂。
小小的記憶整理。
我記得我學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