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滿足的能力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延遲滿足」這是最近聽書新聽到的詞。

什麼是延遲滿足?
就是能控制當下的慾望和衝動,以獲得後面更大的獎賞。

這概念乍聽之下應該是用在成功學或學習方面,事實上心理學有關延遲滿足能力的實驗,也確實是與這些相關沒錯,但我卻不是在這樣的語境下認識這個名詞的。

先大概講一下心理學延遲滿足的實驗:



心理學家給一些4歲左右的孩子每人一顆非常好吃的軟糖,同時告訴他們,如果馬上吃軟糖,只能吃一顆;如果20分鐘後再吃,將獎勵一顆軟糖,也就是說,總共可以吃到兩顆軟糖。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則耐住性子、閉上眼睛或頭枕雙臂做睡覺狀,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語或唱歌來轉移註意消磨時光以剋制自己的欲望,從而獲得了更豐厚的報酬。

心理學家繼續跟蹤研究參加這個實驗的孩子們,一直到他們高中畢業。跟蹤研究的結果顯示:那些能等待並最後吃到兩顆軟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仍能等待機遇而不急於求成,他們具有一種為了更大更遠的目標而暫時犧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一顆軟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則表現得比較固執、虛榮或優柔寡斷,當欲望產生的時候,無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馬上滿足欲望,否則就無法靜下心來繼續做後面的事情。

換句話說,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遠遠高於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這是我後來查到的「延遲滿足」資料。也是延遲滿足比較典型的語境。

但我第一次遇上「延遲滿足」這個名詞卻是在「親子教養」的題材裡,而且給我很有趣的啟發。

說書人:當小孩犯錯,父母會無法控制當下衝動,直接飆罵,是一種延遲滿足能力低落的表現。身為父母若沒有辦法克制住當下批評小孩的慾望,而是現在就要罵、現在就要打,長期下來,會導致小孩在親子關係中沒有安全感,而影響之後的人格發展...

這段小小的論述給我很大的資訊量。

首先是,我的父母(其實只有母)一直以來對小孩的教育就是「現在就要罵、現在就要打」,所以我已經很習慣被突然且無情的批評與暴力。而又因為當下犯錯的是我(有時甚至也沒犯錯),我會覺得有問題的就只會是我,所以從來沒有想過在這種情境下的我媽,也有屬於她─延遲滿足能力低落─的問題。

所以當我聽到這樣的論點,有一種好像想通了什麼的衝擊。我思考著我的人格,那些不自信、脆弱的部分。

說書人又繼續說:有時候父母會在小孩犯錯的當下,就搶先的批評責怪小孩,是因為父母要用這樣的表現,來劃清界線:這是小孩的錯,不是身為父母的我的錯。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樣就能避免「身為父母卻失職」的自責。打個比方,小時候我們感冒,媽媽常會說「看吧!就叫你穿外套你不穿,現在感冒了吧!」就是搶先把感冒的責任丟給小孩,以逃避父母失職的罪惡。這也是延遲滿足能力低落的父母會有的行為。

這些有趣的論調激起我很多的思考。

以前被我媽罵的時候,我只會籠罩在自己很受傷的情緒裡,也因為覺得自己受傷,所以對於批評跟責怪會感到傷心、憤怒、不服,而想要據以力爭些什麼。

但上面這些說法,讓我發現,那個插著腰,強勢罵人的我媽的心靈狀態,可能本身也有很大的缺憾,她可能也有屬於她沒有被滿足的愛,或她也無力做到的「自控」,所以她才做出了她可能自己也沒意識過來的行為。

所以只能用笨拙的延遲滿足能力,來拒絕接受「我是一個失職的母親」。

如果是用這個角度去想,對於我媽那些爆炸性的批評跟責怪,我突然就釋懷了,甚至還有了心疼之心。也比較可以理解一點點「刀子嘴、豆腐心」的意涵。

這也讓我想起我心理學老師曾經說過:為什麼我們要學心理學?到底心理學能幫助我們什麼?

老師的答案是: 掌 握。

只要一切的現象都在掌握之中,我們就容易看懂事情的真相,一旦理解了真相,就不容易被挑釁,被無名火點著,可以更柔軟、寬容的面對一切的發生。

我另一個心理學老師又說道:人之所以會療癒,之所以會成長,是當你了解到、察覺到,這是一個現象,每個人都有的現象,那我們提醒自己,有這樣的覺察,我們就在療癒的路上了。

所以,雖然現在的我,還是沒有辦法在被我媽罵的當下毫無情緒,但已經可以做到沒有隔夜氣的的程度。

我記得我學過。


80會員
128內容數
長短不拘,持續為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貓跟著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今天的第二篇文,因為突然想通了一些事,所以覺得就算是連續發文也值得記錄。 我是真的在接觸心理學、哲學,才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 最早,大概學生時期,我觀念裡的「我」,只有一個,不管是想睡覺的我、想吃飯的我、想打扮漂亮的我、想用功讀書的我、想成為父母驕傲的我、傷心的我,快樂的我,都是同一個我
昨晚睡前聽書時,聽到了有關創傷的議題,聽的中間,聽到了「阿德勒」、「未來」這兩個關鍵字,這喚起了我曾經閱讀過的記憶。 我記得我曾經閱讀一篇文章,是在說心理學有「過去」和「未來」的說法,細節有點忘記了,但我很清楚的確定我在看完的當下是比較認同「未來」說法,但其實說認同也不是認同,過去的說法我也認同,
你有沒有自責過自己的善變? 或是怕被別人覺得自己沒立場,而不敢承認想法又變了?畢竟之前還說得那麼斬釘截鐵。 我有過,而且常常有。 才剛下定決心,又馬上被自己推翻,常讓我煩躁的覺得自己到底有完沒完,但每次的推翻又那麼的有憑有據,我拿自己完全沒辦法。 本來已經有了「就讓我這樣內耗到死吧」的覺悟,
這幾天看書看到一句話很有感覺,所以紀錄下來: 「有時候讀一本書不見得是為了學習新知識,而是為了強化自己身上某種該守住的觀念。」 一句話,再次讓我明白為什麼我要閱讀。 有時候讀書會遇到「撞觀念」的情況,對於那些已知概念,我常會沒耐性細讀,甚至覺得作者囉唆。但現在細想,我好像就是太把閱讀「目的化」了,太
這幾天在看讀書會社團時,有人提出問題: 「覺得自己「花太多時間」在打(字)讀書心得~原本只想小小記錄讓自己有成就感,後來也希望可以深化一些有用的思考,可是還沒找到自己的方法~有什麼推薦的作法嗎?大家大概都是花多久時間呢?」 我最近也在糾纏同樣的問題,所以才找上《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閱讀術》這本書,
早上的閱讀遇到了一句很棒的話,一定要紀錄下來。 「閱讀其實有個目的,認識寬容。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複雜性有了瞭解和體諒,才有不輕易責難和讚美的思維習慣。」 最近沈迷社會心理學的心情,一下子就被這句話解釋清楚了。 「看懂」真的能幫助我打開體諒之心,當那些無名火不
這是今天的第二篇文,因為突然想通了一些事,所以覺得就算是連續發文也值得記錄。 我是真的在接觸心理學、哲學,才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 最早,大概學生時期,我觀念裡的「我」,只有一個,不管是想睡覺的我、想吃飯的我、想打扮漂亮的我、想用功讀書的我、想成為父母驕傲的我、傷心的我,快樂的我,都是同一個我
昨晚睡前聽書時,聽到了有關創傷的議題,聽的中間,聽到了「阿德勒」、「未來」這兩個關鍵字,這喚起了我曾經閱讀過的記憶。 我記得我曾經閱讀一篇文章,是在說心理學有「過去」和「未來」的說法,細節有點忘記了,但我很清楚的確定我在看完的當下是比較認同「未來」說法,但其實說認同也不是認同,過去的說法我也認同,
你有沒有自責過自己的善變? 或是怕被別人覺得自己沒立場,而不敢承認想法又變了?畢竟之前還說得那麼斬釘截鐵。 我有過,而且常常有。 才剛下定決心,又馬上被自己推翻,常讓我煩躁的覺得自己到底有完沒完,但每次的推翻又那麼的有憑有據,我拿自己完全沒辦法。 本來已經有了「就讓我這樣內耗到死吧」的覺悟,
這幾天看書看到一句話很有感覺,所以紀錄下來: 「有時候讀一本書不見得是為了學習新知識,而是為了強化自己身上某種該守住的觀念。」 一句話,再次讓我明白為什麼我要閱讀。 有時候讀書會遇到「撞觀念」的情況,對於那些已知概念,我常會沒耐性細讀,甚至覺得作者囉唆。但現在細想,我好像就是太把閱讀「目的化」了,太
這幾天在看讀書會社團時,有人提出問題: 「覺得自己「花太多時間」在打(字)讀書心得~原本只想小小記錄讓自己有成就感,後來也希望可以深化一些有用的思考,可是還沒找到自己的方法~有什麼推薦的作法嗎?大家大概都是花多久時間呢?」 我最近也在糾纏同樣的問題,所以才找上《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閱讀術》這本書,
早上的閱讀遇到了一句很棒的話,一定要紀錄下來。 「閱讀其實有個目的,認識寬容。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複雜性有了瞭解和體諒,才有不輕易責難和讚美的思維習慣。」 最近沈迷社會心理學的心情,一下子就被這句話解釋清楚了。 「看懂」真的能幫助我打開體諒之心,當那些無名火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棉花糖實驗常常提到和延遲滿足有關,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又會造成可能的負面影響
Thumbnail
在生活的十字路口,延遲享受和即時滿足之間,阿飛認為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取得平衡的方式也不同。阿飛建議,在追逐夢想的同時,別忘了停下腳步,享受當下的美好。生活就像彈簧,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點。
Thumbnail
1960末期,一名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他放置了一個棉花糖在孩子面前,告訴他們如果能夠忍住等待15分鐘不吃,就會獲得額外的一個棉花糖,這就是「史丹佛棉花糖實驗」。這看似簡單的實驗,卻揭示了延遲滿足對於孩子未來的深遠影響。 棉
Thumbnail
「延遲滿足」這是最近聽書新聽到的詞。 什麼是延遲滿足? 就是能控制當下的慾望和衝動,以獲得後面更大的獎賞。 這概念乍聽之下應該是用在成功學或學習方面,事實上心理學有關延遲滿足能力的實驗,也確實是與這些相關沒錯,但我卻不是在這樣的語境下認識這個名詞的。 先大概講一下心理學延遲滿足的實驗:
Thumbnail
今天我被台大同學鼓舞了,他很愛我長期主義的那篇文章,唯一覺得美中不足的就是延遲滿足,而我一直沒有寫這主題是因為,我也做得不好,但卻是實實在在地點出了我得盲點,因為現在所享用的資源,日後都要買單的,而不是你應得的。 人生苦短,我的人生有兩位重要人物,在五十歲前就過世了, 一個是我的父親,一位是我現職的
Thumbnail
延續棉花糖實驗這個話題,就是延遲滿足。 舉例來說: 孩子把功課寫完才去玩, 爸媽生氣前先平靜心情,細細思考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堅持誠實,好好地把話說清楚,好好地聽完他人說話 專心陪伴小孩,觀察小孩的節奏而不是要小孩順從大人的速度 好好詳盡的回答小孩的問題,不敷衍,專心看著他回答 延遲滿足意思也就是
堅持減少負債、持續買進資產,是我未來20年以上長遠的目標。每個月薪水下來,我就分別將薪資分成5份: 1.保險支出(我&家人保險費用) 2.生活費支出(全家每月生活費) 3.孩子學費(目前孩子就讀私立幼兒園) 4.投資支出(固定房貸/ETF投資) 5.儲蓄(保留一年全家生活支出水位) 建立財
Thumbnail
我們一生「幸福」的組成,來自於及時享樂加上延遲滿足。 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實驗 探討孩童面對誘惑所做出的反應,與未來的成就是否有相關性。
Thumbnail
本書是講怎樣通過延遲滿足來實現長遠目標的,當然了,要介紹的遠不止這些。你有過下面這些經歷嗎? 雖然年初設定了目標,但是沒過多久就厭煩了,然後心理上產生動搖,最終放棄目標。儘管設置了目標,但是覺得不可能完成。所以沒辦法認真執行。如果有過這樣的經歷也沒關係,只要閱讀本書,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你實現目標。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棉花糖實驗常常提到和延遲滿足有關,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又會造成可能的負面影響
Thumbnail
在生活的十字路口,延遲享受和即時滿足之間,阿飛認為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取得平衡的方式也不同。阿飛建議,在追逐夢想的同時,別忘了停下腳步,享受當下的美好。生活就像彈簧,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點。
Thumbnail
1960末期,一名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他放置了一個棉花糖在孩子面前,告訴他們如果能夠忍住等待15分鐘不吃,就會獲得額外的一個棉花糖,這就是「史丹佛棉花糖實驗」。這看似簡單的實驗,卻揭示了延遲滿足對於孩子未來的深遠影響。 棉
Thumbnail
「延遲滿足」這是最近聽書新聽到的詞。 什麼是延遲滿足? 就是能控制當下的慾望和衝動,以獲得後面更大的獎賞。 這概念乍聽之下應該是用在成功學或學習方面,事實上心理學有關延遲滿足能力的實驗,也確實是與這些相關沒錯,但我卻不是在這樣的語境下認識這個名詞的。 先大概講一下心理學延遲滿足的實驗:
Thumbnail
今天我被台大同學鼓舞了,他很愛我長期主義的那篇文章,唯一覺得美中不足的就是延遲滿足,而我一直沒有寫這主題是因為,我也做得不好,但卻是實實在在地點出了我得盲點,因為現在所享用的資源,日後都要買單的,而不是你應得的。 人生苦短,我的人生有兩位重要人物,在五十歲前就過世了, 一個是我的父親,一位是我現職的
Thumbnail
延續棉花糖實驗這個話題,就是延遲滿足。 舉例來說: 孩子把功課寫完才去玩, 爸媽生氣前先平靜心情,細細思考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堅持誠實,好好地把話說清楚,好好地聽完他人說話 專心陪伴小孩,觀察小孩的節奏而不是要小孩順從大人的速度 好好詳盡的回答小孩的問題,不敷衍,專心看著他回答 延遲滿足意思也就是
堅持減少負債、持續買進資產,是我未來20年以上長遠的目標。每個月薪水下來,我就分別將薪資分成5份: 1.保險支出(我&家人保險費用) 2.生活費支出(全家每月生活費) 3.孩子學費(目前孩子就讀私立幼兒園) 4.投資支出(固定房貸/ETF投資) 5.儲蓄(保留一年全家生活支出水位) 建立財
Thumbnail
我們一生「幸福」的組成,來自於及時享樂加上延遲滿足。 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實驗 探討孩童面對誘惑所做出的反應,與未來的成就是否有相關性。
Thumbnail
本書是講怎樣通過延遲滿足來實現長遠目標的,當然了,要介紹的遠不止這些。你有過下面這些經歷嗎? 雖然年初設定了目標,但是沒過多久就厭煩了,然後心理上產生動搖,最終放棄目標。儘管設置了目標,但是覺得不可能完成。所以沒辦法認真執行。如果有過這樣的經歷也沒關係,只要閱讀本書,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你實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