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與再度升溫的疫情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來忽略的,又開始留意了
這幾天,每到了下午兩點,大家又開始非常留意指揮官報數字。
今天本土來到了14例,境外51例,而死亡1例,比昨天的本土4例、前天的本土12例,算是節節高升。
如果這些數字是手上的股票價格,那該是多好。

人性

猶記得去年5月爆發時,人人恐慌、足不出戶,每家公司都開始實行遠距工作,搶疫苗比搶演唱會門票還認真、各種想方設法,甚至還有出現各種利用各種管道、資源,想盡辦法就是為了能成為前三類的人員,能首先打疫苗。
每天2點的線上直播,大夥都聚精會神的守在直播前,只想知道每天的數字如何。
後來隨著大家守好防疫紀律,政府該篩檢的篩檢、該隔離的隔離、該買疫苗的搶不到,但民間團體、公司為大家拿到了那麼多BNT,彌補了不足。
時間流逝,疫情逐漸趨緩,到了10月、11月大家也逐漸打好打滿了2劑疫苗,大家小巷開始恢復了原本應有的作息。
甚至前一陣子,大家在進便利商店時,其實已經沒有很認真在用實名制、量體溫了,有些人就是大剌剌的直接走進去。
雖然,大家都還有繼續戴著口罩,但不小心拿下也毫不在意了。
大家,都鬆懈了。

擋不住

前一陣子那些在機場的第一線人員,都是打好打滿兩劑的人,還是敵不過Omicron,這兩個星期,又開始了當初搶打疫苗時的狀況,台北市剛開始預約第三劑,一下子就滿了。
沒有很樂觀,因為只要這個病毒沒有被消滅、人性還是一樣,那可以預想,將來一樣會上演同樣的戲碼。
認真防疫→疫情好轉→大家鬆懈→突變出現→感染再起→大家緊張→認真防疫...
歷史證明,歷史會不斷重演。

共存

之前看相關報導,越致命的病毒,傳播方式往越單一,相反的越容易傳播的病毒,相對沒有那麼致命,這個新冠病毒最後可能會變得跟一般感冒一樣,和人類一起共存著。
我不是相關科系出身,對於這些知識也是隨處聽大家講,就收了進來,所以對於這個病毒那塊不置可否,但對於共存這個想法卻是認同的。
雖然晚別的國家一年多,所以在爆發初期大家很慌亂,但其實過了三個月之後,大家就慢慢的習慣那樣的生活,學會與病毒共存,尤其前幾個月。
只要保持那些好的防疫習慣,我們是可以很好跟病毒共存的,吧?

後話

最後只想說,幸好再去年底,有幫自己和家人再補了一張防疫保單。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Domo的沙龍,各種文章的匯集地 日常、評論、政治、趨勢、時事、職場、工作、創作、小說等。 都是我寫作的內容! 歡迎加入,Domo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其實有考慮是不是一次就介紹完畢,但有些細節可能截圖比較好,加上不確認大家喜不喜歡,所以大家還喜歡的話,再來一篇詳細的截圖操作篇(絕對不是因為太懶)。 NFT簡單來說,是基於區塊鍊技術上的一種產物,每一個NFT都是一個獨特的數位資料。 前提簡單講完,馬上來進入正題,如何上架自己的NFT。
    "...那些事情真是受不了" 下午五點半左右,正值會議方才結束,正在和同事三兩閒聊正熱時,嘴上的話還沒說完,忽然一個聲音傳出。 "地震!"另一位同事此刻說道。 "喔,那當然是上PTT發一下地震文啊" "我們5樓就搖成這樣,那些高樓層的應該更晃吧" 隨後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中,結束了相關話題。
    其實有考慮是不是一次就介紹完畢,但有些細節可能截圖比較好,加上不確認大家喜不喜歡,所以大家還喜歡的話,再來一篇詳細的截圖操作篇(絕對不是因為太懶)。 NFT簡單來說,是基於區塊鍊技術上的一種產物,每一個NFT都是一個獨特的數位資料。 前提簡單講完,馬上來進入正題,如何上架自己的NFT。
    "...那些事情真是受不了" 下午五點半左右,正值會議方才結束,正在和同事三兩閒聊正熱時,嘴上的話還沒說完,忽然一個聲音傳出。 "地震!"另一位同事此刻說道。 "喔,那當然是上PTT發一下地震文啊" "我們5樓就搖成這樣,那些高樓層的應該更晃吧" 隨後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中,結束了相關話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長安十二時辰」是一部精良製作的歷史權謀劇,充滿濃鬱的大唐魅力。劇情複雜,故事曲折,處處皆是權謀算計,呈現了朝堂權謀鬥爭激烈的一面。本文欣賞劇中人物的境遇與心路歷程,表達了對人性與信仰的思考,深入人心。
    Thumbnail
    另一邊,那名帶着藍鑚石逃回去警局總部的警員,正不斷的在路上横衝直撞的開着車。而當他就快要抵達警局總部的時候,他卻在距離總部大約兩百米之外的地方停了下來,接着便從懷裏掏出了那顆藍鑚石呆呆的看着祂說道-- 警員:“這麽大顆的藍鑚石……就這麽被鎖在研究中心裏多可惜啊……嘖!管他的甚麽世界危機!那關我甚麽
    Thumbnail
    兒少照顧者在家庭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負擔,不被家庭成員尊重,無法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與關懷。而長期高壓的照顧下,無法獲得釋放,可能會導致身心健康問題和長照犯罪的隱藏因素。文章中描述了兒少照顧者的心理壓力和家庭成員之間的爭吵,並希望長照早日結束,讓自己有機會規劃未來。
    Thumbnail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大作,終於在2023年7月上映。從記憶拼圖的自我欺騙、頂尖對決的幻影交錯、黑暗騎士的正邪矛盾、全面啟動的夢境虛實、星際效應及天能的時間旅行,這位崇尚寫實手法、實景拍攝的導演,卻總選擇不確定性的主題,而諾蘭也一慣以開放性的電影語彙,描繪各種交纏細膩的人性,就這點來看,《奧本海默》
    Thumbnail
    一場史無前例的疫情,使我們必須強迫自己去適應不同於以往的生活型態,難免會大大影響自己的心情。這個單元我們將帶孩子回顧在疫情肆虐之下的遭遇和改變,並且捕捉內心的感觸。
    Thumbnail
    最近有兩位國產疫苗受試者登上新聞版面。一位是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一位是前副總統陳建仁,他們各自做出不同的選擇。
    Thumbnail
    武井宏之的漫畫《通靈童子》與動畫《通靈王》當年的知名度非常高,粉絲也遍及全球。但是這樣轟動的作品,漫畫最後竟然是慘遭腰斬收尾的,為什麼會到這個地步呢?這次要來聊聊武井宏之與這部作品的故事,以及漫畫各版本的差異介紹。
    Thumbnail
    「臂距原則」起源於英國,是指政府將特定的公共事務交由獨立專業的中介組織(如博物館)來辦理,避免政治過度的介入與干預。這個英國博物館界一直奉為圭臬的原則近期正在動搖,而且引發了激烈的論戰!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好不容易新冠疫情趨緩,英國看不見的「文化戰爭」卻急速升溫?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長安十二時辰」是一部精良製作的歷史權謀劇,充滿濃鬱的大唐魅力。劇情複雜,故事曲折,處處皆是權謀算計,呈現了朝堂權謀鬥爭激烈的一面。本文欣賞劇中人物的境遇與心路歷程,表達了對人性與信仰的思考,深入人心。
    Thumbnail
    另一邊,那名帶着藍鑚石逃回去警局總部的警員,正不斷的在路上横衝直撞的開着車。而當他就快要抵達警局總部的時候,他卻在距離總部大約兩百米之外的地方停了下來,接着便從懷裏掏出了那顆藍鑚石呆呆的看着祂說道-- 警員:“這麽大顆的藍鑚石……就這麽被鎖在研究中心裏多可惜啊……嘖!管他的甚麽世界危機!那關我甚麽
    Thumbnail
    兒少照顧者在家庭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負擔,不被家庭成員尊重,無法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與關懷。而長期高壓的照顧下,無法獲得釋放,可能會導致身心健康問題和長照犯罪的隱藏因素。文章中描述了兒少照顧者的心理壓力和家庭成員之間的爭吵,並希望長照早日結束,讓自己有機會規劃未來。
    Thumbnail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大作,終於在2023年7月上映。從記憶拼圖的自我欺騙、頂尖對決的幻影交錯、黑暗騎士的正邪矛盾、全面啟動的夢境虛實、星際效應及天能的時間旅行,這位崇尚寫實手法、實景拍攝的導演,卻總選擇不確定性的主題,而諾蘭也一慣以開放性的電影語彙,描繪各種交纏細膩的人性,就這點來看,《奧本海默》
    Thumbnail
    一場史無前例的疫情,使我們必須強迫自己去適應不同於以往的生活型態,難免會大大影響自己的心情。這個單元我們將帶孩子回顧在疫情肆虐之下的遭遇和改變,並且捕捉內心的感觸。
    Thumbnail
    最近有兩位國產疫苗受試者登上新聞版面。一位是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一位是前副總統陳建仁,他們各自做出不同的選擇。
    Thumbnail
    武井宏之的漫畫《通靈童子》與動畫《通靈王》當年的知名度非常高,粉絲也遍及全球。但是這樣轟動的作品,漫畫最後竟然是慘遭腰斬收尾的,為什麼會到這個地步呢?這次要來聊聊武井宏之與這部作品的故事,以及漫畫各版本的差異介紹。
    Thumbnail
    「臂距原則」起源於英國,是指政府將特定的公共事務交由獨立專業的中介組織(如博物館)來辦理,避免政治過度的介入與干預。這個英國博物館界一直奉為圭臬的原則近期正在動搖,而且引發了激烈的論戰!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好不容易新冠疫情趨緩,英國看不見的「文化戰爭」卻急速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