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軟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師兄問到柔軟心具體是在修什麼?如果習慣講到十無量相應心品「慈悲心」的風格,可能會想到柔軟心有兩種:「柔軟心」跟「柔軟相」。然後就是種種對比,一個是無限的、一個是有限的;一個是全面的、一個是片面的;一個是不受時間空間現象所限制的、一個是處處受限的…等等等等。

但要是想問現實生活中「具體」該怎麼修?那麼副教授師所分享的 導師法語,真的很值得參一參。

我不是看你們的對錯,我只看你們有沒有在修行。
---善性導師

單單只講「柔軟相」好了,柔軟、溫柔、溫暖的身體行為、語言,應該還是有可以學習實踐的具體範例。但是,所有的範例都有一個共通點:在我們自己身上很難做到。

遇到是非對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和立場。哪怕是其他所有人都說對的事情,也時常就只有自己一個人抱持著不同想法。這個時候,一個人可能會改變自己的想法,加入到多數人的想法中去。再不然就是堅持自己的正義,勇敢的挑戰全世界。所以其實並不是不知道什麼是柔軟,只是明明知道要柔軟,但是卻很難做到。

見地導引一切!那就換個策略吧!試看看讓自己盡可能在少動用意識判斷的情況下,自然對待人事時地物,都自然符合柔軟相的特質。可能有師兄會說,這就是「概念式柔軟法」,將老祖師的精神意涵深深融入思想觀念之中,而反應於外在的行為語言。額,很可以,沒問題,這看起來就像是一個佛乘宗門人可能會說的。

小師弟自己對佛法的理解並沒有這麼偉大、光明、正確。小師弟有的只是太多「啊!多麼痛的領悟!」。

就算在 善性導師的僧團裡,也有許多是非曲直對立。光是到底應該不應該討論佛乘大法,就有許多不同意見。有師兄曾對小師弟說:「你又還沒有證八地菩薩,能講得出什麼佛法呢?那麼愛討論佛法,不會改去皈依個喇嘛,就可以整天去辯經嗎?」有一天小師弟被這麼一說,反而覺得一切都很輕鬆了。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大概有三點:

  1. 不要嘗試去改變(檢討)別人,沒有用。
  2. 不管事情有沒有如自己所願,「那又怎麼樣呢」?
  3. 不管我這樣或是那樣,老祖師、宗師、導師,從來不曾改變過對我的愛與對待。
原來人會變得溫柔 是透徹的懂了
愛情是流動的 不由人的 何必激動著要理由
相信你只是怕傷害我 不是騙我 很愛過誰會捨得
把我的夢搖醒了 宣佈幸福不會來了
用心酸微笑去原諒了 也翻越
有昨天還是好的 但明天是自己的
開始懂了 快樂是選擇

孫燕姿 開始懂了

那麼一瞬間,小師弟突然「開始懂了」,因為所遭遇的一切煩惱痛苦,都在給自己提示:「我」其實並沒有這麼重要。就是 導師常講的「縮小我」。接受這些不柔軟(指摘)之後,也不是馬上就能看破放下,後來的許多日子裡陸陸續續聽到許多新鮮的說法、許多好聽的歌…慢慢的練習,累積出一些經驗,盡可能讓自己連想也不用想、直接就翻越以往所不能翻越的那些不同意、不順眼、不順心的對立。 導師總結出的自求內證七大前提已經矗立在那邊,但是能不能做到,或是能不能讓這些道理進到潛意識、深層意識、最深層意識裡面,還得靠自己去碰撞、受傷、痊癒、昇華!

所以充滿感恩的謝謝這些煩惱痛苦,試著去原諒自己為什麼惹得一身煩惱痛苦,而不必徒勞的去解決讓自己產生煩惱痛苦的別人。

不知道 不明瞭 不想要 為什麼 我的心
明明是想靠近 卻孤單到黎明
不知道 不明瞭 不想要 為什麼 我的心
那愛情的綺麗 總是在孤單裡
再把我的最好的愛給你

不知不覺 不情不願 又到巷子口
我沒有哭 也沒有笑 因為這是夢
沒有預兆 沒有理由 你真的有說過
如果有 就讓你自由

就是我的溫柔
就是我的溫柔
就是我的~溫柔
讓你自由

五月天 Mayday【溫柔 Tenderness】
raw-image

想要像 導師一樣的柔軟心嗎? 導師明明將弟子門人一切不堪的身語意都看在眼裡,導師有的時候會嚴厲一些、有時候會開開玩笑;有時候會提醒一下、有時候只是如如不動。但是 導師從來沒有改變對眾生的愛與對待。 導師知道我們所有一切的不柔軟,但是 導師對我們永遠是那樣的慈悲,不曾因為我們說了什麼蠢話、做了什麼蠢事就有所改變。 緣道祖師更是如此,就算是我們可能會認做欺師滅祖天理難容之類的事情(用詞好像重了一些), 宗師也未曾改變過對當事者的,全然的愛。

在 緣道祖師與導師的身上,我們看到柔軟心與柔軟相之間,清晰的差別。柔軟心跟慈悲心和其他的十無量相應心,都是相同的佛法修行概念。越能認清物質現象、看破放下的越多,見地就越高,就越柔軟。這是在僧團裡隨處可見的說法。

相較之下,世間法的遭遇,並不是很常被作為佛法探討的話題,而且,也不是有太多行為準則是百分之百的一體通用。所以,要是在什麼事情上感覺到受傷害,不見得都能從別人的例子裡得到寬慰。幸運的是,即使想找世間法的範例不是這麼容易,但是原理的的確確是一樣的。你看,好多歌都在教我們世間法的溫柔,歌的背後,或許是辛酸血淚,又或者是釋懷灑脫,會不會竟然全都是完整的佛法!?

這全都在師兄自己依照 導師所傳達的佛乘思想中所進行的解讀裡。

謝謝師兄所提出的好問題,柔軟心,真的就跟十無量相應心是同樣的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怎樣都是錯的沙龍
3會員
18內容數
2022/09/11
動念則乖、動輒得咎、著力即差。沒有禁言、更勝禁言。
2022/09/11
動念則乖、動輒得咎、著力即差。沒有禁言、更勝禁言。
2022/07/23
法無自性=法有自性
2022/07/23
法無自性=法有自性
2022/07/22
其實前兩篇已經全都寫出來了。 無上心要研討-佛乘宗弘法四大原則之佛學科學化 佛乘宗弘法四大原則之PDCA Cycle 我們能讚嘆禪師參【狗仔有佛性也無】而開悟, 我也讚嘆寫程式寫到萬念俱灰的專注~ 當然,沒想過要弘法也沒關係。 反正佛乘宗弟子總是要弘法的。
2022/07/22
其實前兩篇已經全都寫出來了。 無上心要研討-佛乘宗弘法四大原則之佛學科學化 佛乘宗弘法四大原則之PDCA Cycle 我們能讚嘆禪師參【狗仔有佛性也無】而開悟, 我也讚嘆寫程式寫到萬念俱灰的專注~ 當然,沒想過要弘法也沒關係。 反正佛乘宗弟子總是要弘法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帶導師班的最後一個月,心境有很大的不同,明確的知道即將卸任,反而可以比較平靜的看待種種挫折和考驗。一樣發生各種問題和狀況,但心裡不再覺得委屈和難堪,反而是以累積經驗、突破盲點的心情,看待層出不窮的考驗。這樣的轉變,真的是感謝佛菩薩的帶領和協助。 之前因為自身的責任感太重,認真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帶導師班的最後一個月,心境有很大的不同,明確的知道即將卸任,反而可以比較平靜的看待種種挫折和考驗。一樣發生各種問題和狀況,但心裡不再覺得委屈和難堪,反而是以累積經驗、突破盲點的心情,看待層出不窮的考驗。這樣的轉變,真的是感謝佛菩薩的帶領和協助。 之前因為自身的責任感太重,認真
Thumbnail
溫柔,前提是「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這難嗎?聽起來好像是人際交往的基本道理。如果你這麼想,那就對了,溫柔的前提是回歸人性,我們渴望愛與被愛,渴望溫暖與關懷,這些需要是溫柔的前提。只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我們沒有得到充分對待,以至於我們受傷,進而遺忘。
Thumbnail
溫柔,前提是「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這難嗎?聽起來好像是人際交往的基本道理。如果你這麼想,那就對了,溫柔的前提是回歸人性,我們渴望愛與被愛,渴望溫暖與關懷,這些需要是溫柔的前提。只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我們沒有得到充分對待,以至於我們受傷,進而遺忘。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人際關係之間,總有我們看不慣的人事物,而這些都是我們自身的無明和分別心所致。「慈悲沒有敵人,包容化解隔閡」,是唯一能夠化敵為友的方法。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人際關係之間,總有我們看不慣的人事物,而這些都是我們自身的無明和分別心所致。「慈悲沒有敵人,包容化解隔閡」,是唯一能夠化敵為友的方法。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Thumbnail
「請你試想著慈悲、憐憫...存在於原我的這些狀態......」 我閉上眼、放開身體、唯有內心還困惑著...諮商師說的那些狀態是指什麼? 「你想想你周遭是否有慈悲、憐憫這樣特質的人?」 我:觀世音菩薩。 「…嗯...你要不要再想想你最親近的朋友當中,哪些人是擁有這些特質的人?」 - -
Thumbnail
「請你試想著慈悲、憐憫...存在於原我的這些狀態......」 我閉上眼、放開身體、唯有內心還困惑著...諮商師說的那些狀態是指什麼? 「你想想你周遭是否有慈悲、憐憫這樣特質的人?」 我:觀世音菩薩。 「…嗯...你要不要再想想你最親近的朋友當中,哪些人是擁有這些特質的人?」 - -
Thumbnail
導師從來沒有改變對眾生的愛與對待。 導師知道我們所有一切的不柔軟,但是 導師對我們永遠是那樣的慈悲,不曾因為我們說了什麼蠢話、做了什麼蠢事就有所改變。
Thumbnail
導師從來沒有改變對眾生的愛與對待。 導師知道我們所有一切的不柔軟,但是 導師對我們永遠是那樣的慈悲,不曾因為我們說了什麼蠢話、做了什麼蠢事就有所改變。
Thumbnail
平日我們大家都有自勉做一個好人的觀念,但是因為有很多積非成是的知見,往往會影響我們實踐做好人的準則,這一些錯誤的知見,都是因為心性受貪瞋痴念所污染,才會以錯誤的理念作為待人接物的處世觀念。 比如︰有人認為只要我心地善良就夠了,不必要信奉什麼宗教。這種觀念似是而非,這是被「愚痴」的思想所蒙蔽。其實「心
Thumbnail
平日我們大家都有自勉做一個好人的觀念,但是因為有很多積非成是的知見,往往會影響我們實踐做好人的準則,這一些錯誤的知見,都是因為心性受貪瞋痴念所污染,才會以錯誤的理念作為待人接物的處世觀念。 比如︰有人認為只要我心地善良就夠了,不必要信奉什麼宗教。這種觀念似是而非,這是被「愚痴」的思想所蒙蔽。其實「心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幾天與先生驅車前往大雪山森林,傍晚邊吃柿子邊看夕陽時,來了一位隱居山林二十七年的退休老師與我們分享夕陽的變化;我們聊得很投緣,於是他邀請我們去他蓋的玻璃屋喝茶。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幾天與先生驅車前往大雪山森林,傍晚邊吃柿子邊看夕陽時,來了一位隱居山林二十七年的退休老師與我們分享夕陽的變化;我們聊得很投緣,於是他邀請我們去他蓋的玻璃屋喝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