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診斷證明詐領保險費,談談診斷與費用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熱騰騰的新聞,禾馨「假診斷證明」詐保逾3千萬 營運長500萬交保

目前的資訊還不多,初步看起來是診所開了診斷證明書,讓產婦可以和商業保險請領保險金。因為我們只談醫院和健保的關係,就來談談健保,健保也能夠詐領保險金嗎?

實際上,在醫院的產科,開立剖腹產的診斷,在健保的明確規定中,是需要相關的「適應症」的,也就是醫師要為孕婦做剖腹產,需要經由檢查、診療、病史等資訊判斷,該孕婦有必須進行剖腹產的原因。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

若於產前即已診斷出孕媽咪有前置胎盤、子癲症、胎兒橫位、骨盆狹小、心臟病合併心臟衰竭等高危險妊娠或生殖道活動性疱疹、多胞胎等因素時,在實證醫學的考量下,便會直接建議孕媽咪剖腹生產較為安全,臨床上,除了健保適應症與媽媽本身的意願外,若於陰道生產的產婦在分娩時出現產程遲滯或胎兒窘迫等緊急狀況,為了胎兒的安全,也必須立即改為剖腹生產來因應。

剖腹生產的適應症

1.胎兒窘迫(須附胎兒監視器報告)。2.產程進展不良。3.產前出血。4.胎位不正。5.臍帶脫垂。6.催生失敗者。7.生殖道疱疹者。8.前次剖腹產(須註明前次剖腹產的理由)。9.先前有子宮手術者。10.陰部或陰道長尖形濕疣。11.胎兒先天不正常可治療者。12.子癇前症。13.胎兒體重小於1500公克(限有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設備的醫院)。14.骨盆畸形(包括小兒麻痺或車禍受傷)。15.胎兒體重超過4000公克。16.胎頭骨盆不對稱(CPD)。17.阻生性生產(例如有子宮肌瘤或卵巢腫塊)。18.主要內科併發症。19.經診斷為HIV(愛滋病毒)陽性者。20.其他特殊適應症,但須詳細說明。

最常遇到的狀況是家屬要求剖腹產,因為命格的關係常常會有要求出生時辰的狀況。但是因為沒有適應症無法申報剖腹產,所以解決方法只有自費剖腹產,也就是當次住院都不能請領健保費。

醫療是高度專業的職業,整個醫療行為其實主軸與走向很大的決定在於醫師,儘管現在有許多醫療科技的佐證與協助,讓醫療上的判斷更加客觀。但是以前工作的時候,還是有遇到過醫師沾沾自喜的說自己很會下診斷,為醫院賺了多少健保費。

這種情況就是,醫師用現有的證據、或忽視證據、或不進行檢驗,用粗略模糊的方式給予給付較高的診斷,讓醫病雙方都好做事,以換取健保費。當然健保也有審核的機制,會根據醫院申報出去的資料加以檢查,確認醫院申請的醫療費用是否合理,並且會刪除或減少不合理的費用。

審核的機制在一來一往之間,也很容易破壞醫療提供者與健保主管機關的合作關係,因為審核的人與使用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對醫療的安排也不盡相同,臨床醫師面對的是健保主管機關的審核與醫院營運上的壓力,難免會覺得這是某種對專業的不信任,甚至也有聽過臨床醫師認為這些都只是健保為了省錢,強迫健保審核醫師在審查的時候必須要達到某種「績效」才行,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許多臨床醫師都對健保深惡痛絕。

全台灣執業的醫師這麼多,只要有少數為了提高健保額,在診斷上「略作手腳」,健保當局就無法坐視不理,勢必要想出辦法揪出不恰當的醫療費用支出,在這樣的過程中就難免會防範醫療從業人員,最後造成雙方都有所埋怨的結果。可是難道我們只能藉由醫療從業人員、健保工作人員、專業審查醫師的「良心」或「糾錯」,讓這件事情走在原本的美好規畫之中嗎?

其實我自己在醫療機構裡做費用申報相關的工作,覺得實在是無法要求人性,當然也會有非常正派且為病人著想的醫療團隊,但也有見過我絕對不希望託付家人性命的醫療團隊。

最令人沮喪的是,在醫療與健保,甚至是民眾的不友善環境之下,也很容易見到漸漸失去熱情的醫師。這其實很好理解,堅持做看起來正確的事,可能要與醫療機構的營運、健保主管機關、甚至可能要背負沒有後援的醫療糾紛,那為什麼不乾脆隨波逐流,跟著醫療機構本著營利的立場做出的決策?一來有後盾,二來出事的時候也有資源可以解決,且或許還能得到績效、獎勵等實質的、看得到的鼓勵。

作為一個也需要醫療的普通民眾,我希望我遇到的醫師都還能保有熱情與善念,用他的專業給予最恰當的診斷與醫治。我也期許自己能夠記住醫療的高度專業性且醫師也是人,能夠尊重且包容醫療有許多不確定。最後希望醫療的環境,無論是醫療機構或健保機關,都能真正實踐他們說出來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目標與任務,給予專業合理的價格,不要壓低價格輕賤醫療專業人員的付出,也不要提高價格爭取不合理的利益。

健保制度在台灣社會有很高的滿意度,這卻是建立在許多醫療從業人員的犧牲,當醫療機構普遍作為企業經營、追求最大利益的同時,健保也逐漸的無法立足在它最原本的良善立意。如果我們都很贊同健保互助分擔風險的初衷,也在健保之下得到了良好的醫療照顧,希望身為民眾的我們都能夠更加關心健保、更加關心真正在健保之下辛苦付出的醫療從業人員,一起給予健保更多的關注,督促有能力改變的人改善現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辦公室女子的沙龍
2會員
10內容數
從事健保相關工作,也學習健保,想把工作與學習中紀錄的筆記和大家分享,跟大家一起思考健保相關的議題。
2022/01/09
台灣的醫療環境因為大部分的醫療支出是由全民健康保險支付,民眾自付額與部分負擔相對便宜,因此有一個特別的現象,民眾容易「直上」大型醫院,認為找到最頂級的醫療院所、最豪華的醫療團隊,就能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就醫的「CP值」也最高。 但,這樣的發展真的符合醫療資源的分配與最佳效益嗎?
Thumbnail
2022/01/09
台灣的醫療環境因為大部分的醫療支出是由全民健康保險支付,民眾自付額與部分負擔相對便宜,因此有一個特別的現象,民眾容易「直上」大型醫院,認為找到最頂級的醫療院所、最豪華的醫療團隊,就能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就醫的「CP值」也最高。 但,這樣的發展真的符合醫療資源的分配與最佳效益嗎?
Thumbnail
2021/12/26
102年1月1日二代健保正式實施,新制健保上線,各界有許多不同意見,其中最多紛歧的討論如下: 健保會運作相關議題 補充保險費等財務議題 二代健保的檢討報告指出補充保險費制度雖然能解決現行相關問題,但未來仍應該更進一步擴大計費基礎、提高計費上限、整合一般與補充保險費,並研議更健全的計費制度。
Thumbnail
2021/12/26
102年1月1日二代健保正式實施,新制健保上線,各界有許多不同意見,其中最多紛歧的討論如下: 健保會運作相關議題 補充保險費等財務議題 二代健保的檢討報告指出補充保險費制度雖然能解決現行相關問題,但未來仍應該更進一步擴大計費基礎、提高計費上限、整合一般與補充保險費,並研議更健全的計費制度。
Thumbnail
2021/12/19
一代健保的困境   健保1995年開辦,醫療服務使用提高,醫療院所在論量計酬支付方式下,醫療服務量與檢查檢驗的次數都急遽增加。相較於急重症及住院支付偏低,導致大型醫院不斷擴張一般門診的服務,影響醫師選科的偏好,增加培養醫療人才的困境。在民眾方面,相較於健保開辦前,就醫與藥品的利用增加,導致就醫次數及
Thumbnail
2021/12/19
一代健保的困境   健保1995年開辦,醫療服務使用提高,醫療院所在論量計酬支付方式下,醫療服務量與檢查檢驗的次數都急遽增加。相較於急重症及住院支付偏低,導致大型醫院不斷擴張一般門診的服務,影響醫師選科的偏好,增加培養醫療人才的困境。在民眾方面,相較於健保開辦前,就醫與藥品的利用增加,導致就醫次數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生產自然產是無法請領保險要自費,可動刀剖腹產可以請保險不過要醫生同意,目前正常醫生大部份都會建議自然產,除媽媽或寶寶狀況不佳,才會實施剖腹產,生完醫生會請產婦(自然產住院休養3天)、(剖腹產住院休養5天)在醫院休養。 還需準備醫生診斷症明要有上列事項才能請保險,外加收據,也需要跟投保保險員確認需申請
Thumbnail
生產自然產是無法請領保險要自費,可動刀剖腹產可以請保險不過要醫生同意,目前正常醫生大部份都會建議自然產,除媽媽或寶寶狀況不佳,才會實施剖腹產,生完醫生會請產婦(自然產住院休養3天)、(剖腹產住院休養5天)在醫院休養。 還需準備醫生診斷症明要有上列事項才能請保險,外加收據,也需要跟投保保險員確認需申請
Thumbnail
跌倒撞破頭,至急診縫了10多針,自費1500,申請門診手術實支實付理賠卻說這不是手術。 子宮長了息肉,醫師建議使用冷刀手術切除,自費4萬多元,申請門診手術實支實付理賠卻說這不是手術,婉拒理賠。 隨著醫療技術日新月異,很多手術已經不像早期需要住院,門診就可以搞定了。多樣化的手術方式同時也衍生了許多爭議
Thumbnail
跌倒撞破頭,至急診縫了10多針,自費1500,申請門診手術實支實付理賠卻說這不是手術。 子宮長了息肉,醫師建議使用冷刀手術切除,自費4萬多元,申請門診手術實支實付理賠卻說這不是手術,婉拒理賠。 隨著醫療技術日新月異,很多手術已經不像早期需要住院,門診就可以搞定了。多樣化的手術方式同時也衍生了許多爭議
Thumbnail
在馬克眾多準媽媽客群的保戶中、每次一定會有下列對話: 備孕中媽媽:馬克,我好像驗到兩條線了 馬克:恭喜妳阿。跟爸爸說了沒有? 備孕中媽媽:沒有... 馬克:啊你沒跟老公說怎麼先跟我說? 備孕中媽媽:沒有啦,想先跟你問一下。要是我非自願剖腹會賠多少? 這樣我才好跟我老公討論,月子中心要訂哪種等級的
Thumbnail
在馬克眾多準媽媽客群的保戶中、每次一定會有下列對話: 備孕中媽媽:馬克,我好像驗到兩條線了 馬克:恭喜妳阿。跟爸爸說了沒有? 備孕中媽媽:沒有... 馬克:啊你沒跟老公說怎麼先跟我說? 備孕中媽媽:沒有啦,想先跟你問一下。要是我非自願剖腹會賠多少? 這樣我才好跟我老公討論,月子中心要訂哪種等級的
Thumbnail
經歷10個月,終於要到了卸貨的這一刻 然而,真正需要的時候。事情往往跟想的不一樣 為什麼別的媽媽理賠20~30萬?我的只有少少的幾千塊 關鍵就是『為什麼剖腹』?而妳購買的險種及時間點決定這一切 案例一 保額1000萬的意外險,因為新冠疫情而過世。您要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有道理嗎?這種『張飛打岳飛』的
Thumbnail
經歷10個月,終於要到了卸貨的這一刻 然而,真正需要的時候。事情往往跟想的不一樣 為什麼別的媽媽理賠20~30萬?我的只有少少的幾千塊 關鍵就是『為什麼剖腹』?而妳購買的險種及時間點決定這一切 案例一 保額1000萬的意外險,因為新冠疫情而過世。您要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有道理嗎?這種『張飛打岳飛』的
Thumbnail
健保局從2014年7月1日起實施新制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為什麼要施行新制?那勢必是過去的制度產生了一些問題
Thumbnail
健保局從2014年7月1日起實施新制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為什麼要施行新制?那勢必是過去的制度產生了一些問題
Thumbnail
兩觀念,三情況,單純視為一篇科普的美好。
Thumbnail
兩觀念,三情況,單純視為一篇科普的美好。
Thumbnail
熱騰騰的新聞,禾馨「假診斷證明」詐保逾3千萬 營運長500萬交保 目前的資訊還不多,初步看起來是診所開了診斷證明書,讓產婦可以和商業保險請領保險金。因為我們只談醫院和健保的關係,就來談談健保,健保也能夠詐領保險金嗎?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 剖腹生產的適應症
Thumbnail
熱騰騰的新聞,禾馨「假診斷證明」詐保逾3千萬 營運長500萬交保 目前的資訊還不多,初步看起來是診所開了診斷證明書,讓產婦可以和商業保險請領保險金。因為我們只談醫院和健保的關係,就來談談健保,健保也能夠詐領保險金嗎?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 剖腹生產的適應症
Thumbnail
一件重要的事情 就是要嘗試各種不同的方式 持續的講,持續地讓更多人關注 其實健保對整個台灣的貢獻 是無庸置疑的 但台灣的健保制度也確實走到 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 健保將面臨破產的問題 同時健保多年實施後也產生很多副作用 目前衛福部 正在規劃要調漲健保費 另外很多團體想把更多服務塞進健保中 但這個過程第
Thumbnail
一件重要的事情 就是要嘗試各種不同的方式 持續的講,持續地讓更多人關注 其實健保對整個台灣的貢獻 是無庸置疑的 但台灣的健保制度也確實走到 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 健保將面臨破產的問題 同時健保多年實施後也產生很多副作用 目前衛福部 正在規劃要調漲健保費 另外很多團體想把更多服務塞進健保中 但這個過程第
Thumbnail
醫材其實只是個表面的議題 我認為後面真正的問題在訂價權 從健保實施開始之後 醫師就失去了訂價的權利 不管你的技術好壞 不管你看診的過程多仔細 總之就是均一價 甚至因為你所待的醫院層級較低 提供一樣的醫療服務所得到的給付還更低 對上一個世代 經歷過勞保年代的醫師來說 因為看診費還比當初的勞保更高 (勞
Thumbnail
醫材其實只是個表面的議題 我認為後面真正的問題在訂價權 從健保實施開始之後 醫師就失去了訂價的權利 不管你的技術好壞 不管你看診的過程多仔細 總之就是均一價 甚至因為你所待的醫院層級較低 提供一樣的醫療服務所得到的給付還更低 對上一個世代 經歷過勞保年代的醫師來說 因為看診費還比當初的勞保更高 (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