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影絮語│哈利波特20週年:重返霍格華茲(下)

2022/01/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尋求認同的衝突與成長

魯休斯‧馬份與跩哥馬份這對父子,是反派的最佳詮釋者了。飾演跩哥的湯姆‧費爾頓在訪談中提到:「為什麼跩哥會長成那個樣子?因為他有一個可怕的父親。」與衛斯理家庭完全相反的教養方式,魯休斯對於孩子的期盼來自於孩子必須對他有利,能夠幫助家族,連帶的,跩哥的角色就必須成為團體中的領導者,並透過貶低其他同學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並尋求認同。
然而小馬份在故事中的確稱職地扮演著反派的角色,但這些在他被迫拿起魔杖殺死鄧不利多時,呈現了最大的反差。這是JK羅琳的角色設計中讓他最飽滿的時刻了!他壞,但並未喪失良知;他壞,是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同,而湯姆將這樣的衝突透過眼神與細微的動作展現,正是他保有那樣的清明,讓石內卜能及時阻止他,替他背下那樣的罪過。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渴求的就是父母的認同。然而,隨著孩子的成長,他的自我養成,透過價值思維做出判斷,只是當父母所期待的是與孩子價值觀衝突時,那樣的抉擇是相當痛苦的。而這正是青少年小說迷人之處:我們都經歷過類似的掙扎與痛苦,如何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決定呢?有時,被迫做出的選擇,或許會懊悔不已,但若能藉此成長,或許就能成為不再重蹈覆轍的大人吧?

成為堅定的力量

奈威‧隆巴頓是〈哈利波特〉中屬於比較被邊緣的角色了。然而整部系列中,最後在大家放棄希望時,是奈威重振霍格華茲師生們的心與士氣,抽出象徵葛來芬多的勇氣之劍,斬殺了佛地魔的分靈體。在電影中,唯唯諾諾的奈威,始終以自己的方式:害羞、溫吞卻也溫柔又堅定地陪伴著大家。
不像哈利那般,耀眼如陽光般成為眾人眼中的矚目焦點,奈威則是猶如月光,當眾人皆陷入黑暗中,挺身而出,撥開死亡的濃霧,照亮著身後的大家,誰能說他不是「被選中的孩子」呢?
透過飾演奈威的馬修‧路易斯的娓娓道來,他從這個角色中得到了成長,我想這也是羅琳想告訴大家的:或許我們不會是閃亮奪目的主角,但可以成為堅定而溫柔的守護者,對抗心中的恐懼,那也是相當可貴的勇敢。

我們不曾忘記的你

艾瑪在最後的訪談提到,最後一集哈利要獨自去面對佛地魔時,她必須跟哈利告別,同時也是在跟這個系列道別了。所有的人、事、物都將走向一個終點,當他們跳進了「煙囪」,同時也代表著轉換身分,向過去的自己告別。
這個系列浩浩蕩蕩,走了10年,飾演海格的羅比‧寇特蘭說:「這個系列可能會讓孩子的孩子看到,或許50年後可以再看,但可惜我到時候已經不在了,但是『海格』會一直都在。」
最後的淚水,是悵然若失吧?陪伴自己走過人生很多頁篇幅的所有人事物,都將在這裡說再見了,然後大家將各自走向新的開始。再見,可以是說好「再見面」,也可能是「再也無法相見」......
理查‧哈里斯(飾演阿不思‧鄧不利多)
理查‧格里芬斯(飾演威農‧德思禮)
約翰‧赫特(飾演魔杖店老闆─加里克·奧利凡德)
海倫‧麥柯瑞(飾演水仙‧馬份)
艾倫‧瑞克曼(飾演賽佛勒斯‧石內卜)
您們將永存於〈哈利波特〉之中。
我在〈哈利波特〉中看到了自己,曾經經歷的時光,那些掙扎、懊悔;那些失去與珍惜;那些一同大笑與大哭的時刻,我們會在某些時刻與一些人有了羈絆,卻也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漸漸淡去。或許有一天,當我蒼蒼白髮時,聽到熟悉的音樂,我想還是能讓人回想起陪伴著這個世代走過許多日子的魔法世界吧。
攝於英國倫敦哈利波特片場-2017.08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讀白
讀白
用生活漬字,那筆耕的日子就成珠璣。 老師是白天的稱謂,下課後就成了種在沙發裡的蔓生植物, 只想抱著貓子、讀幾本書、追動漫。 平凡的日子裡,透過文字,撿拾每一刻漫步的吉光片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