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 抄襲 Tribute / Plagiarism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此文原刊載於個人 Blogger 2020.05)

最近Lo-Fi House的抄襲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順勢趁著這股風潮批判他們,批判他們侮辱與貶低身為設計師的價值,不論是在室內設計的領域自創了「風格師」的名字,抑或是在商業案中剽竊別人的創意,甚至拿來作為公司販售的產品。

當有人深陷風波,就會有人跳出來棒打落水狗:「一開始就沒很喜歡他們」、「一開始就覺得他們做的東西不怎麼樣」,或是一開始就覺得會喜歡他們的觀眾都是沒什麼品味的。

身為一名設計師,我當然明白一個好的設計要注入多少心力,而這些專業都是需要收費的,但在國民美學普遍缺乏的台灣社會,你能期待所有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或者所有人都有能力負擔嗎?

raw-image

為什麼這麼多年輕人喜歡逛 IKEA,因為 IKEA 讓他們知道,我即使沒什麼錢也能享有好看的產品;我即使沒什麼錢,也想好好佈置我的房間;我即使沒什麼錢,也想過得有品味一點。這是永恆的難題,設計師希望將美學融入這個社會,增進大家的品味;卻忽略了並非所有人都具備這樣的經濟能力,難道設計師要無償工作嗎,當然不,看著包浩斯當初設計給大眾使用的經典桌椅,再看看它們現今的售價,你不得不嘆口氣,這是社會學與大環境的問題。

我無意替他們的抄襲行為辯護,但我透過他們的頻道,而開始思考居住空間與生活風格,雖然沒有熱愛他們的每樣設計,但他們的頻道確實啟發很多人,願意自己動手改造房間、開始在意居住環境的風格跟品質,這些影響力是不可抹滅的。

近日刊登的道歉影片,卻還是沒有受到很多人青睞,原因就在於,他們放不下過去的努力,在抄襲以外做出的那番成績,他們具備的專業行銷與商業能力、將 Youtube 衝到六十幾萬訂閱,而過去幾年的心血就要這樣葬送在這。Lo-Fi House在室內設計圈已經被人唾棄,不能期待觀眾是理性的,今天有戲可看,人人都會出來叫好,不論過去的案子如何,抄襲對設計環境的傷害,以及非室內設計師,也沒有執照的事實只會一直被當作標靶。

我的想法是,放下所有過去含有抄襲的內容,而不是現在這種事後授權,還企圖營利的行為。暫停頻道幾個月,來好好思考整間公司的走向,也許是重新取得室內設計師的執照,抑或是找到有執照的室內設計師合作,然後以新的面貌再重新出發,「生活風格」是一門好生意,他們已經掌握這份價值,是還有機會做得更好的。

-

關於致敬與抄襲

很常聽到有人諷刺說,這是致敬啦不是抄襲,關於抄襲跟致敬的界線到底該怎麼分別,你找十個人來可能會有十種不同的看法,而在一個資訊爆發的時代,當你不經意做出跟他人類似的設計,很快就會被眼尖的群眾拿出來比對。

我也相信沒有完全的原創,所有人都深受他人的啟發,Kobe Bryant 看著 Michael Jordan 打球、Paula Scher 看著 Herbert Matter 的作品替Swatch設計海報,甚至讓畢卡索說出:「壞的藝術家用抄的,好的藝術家用偷的。」

我們都是從模仿偶像的作品開始,但你必須要能逐漸轉譯,這轉譯的過程才是成長並成為專業設計師的關鍵,你必須要能夠從這個筆觸中發現原創為什麼使用這個筆刷,為什麼在這裡用了藍色而那裡用了紅色,他的命題是什麼、文本是什麼,這兩者與最終風格呈現的關聯是什麼,這才是做設計的價值。

為你的客戶提供專業服務,就該涵括那份價值,如果我們沒有熟讀設計史、藝術史,沒有看更多東西拓展眼界,而是打開 pinterest, behance 等各個知名作品網站跟隨潮流(我承認剛開始時我也常那麼做),看到喜歡的風格收集、臨摹,而沒有經過轉譯,更可怕的是拿來做商業行為,那最終我們都只會流於形式上的思考,被限制在風格的框架裡。

「知識就是品味」- 水野學

我相信越充足自己的知識、拓展自己腦袋裡的文本、看越多東西而經常反覆思考,你就越能夠在面對一個新的設計案,全面性地觀察、研究,而得出最佳方程式,來為客戶的需求所解答。那這需要什麼,當然是時間、經驗,更重要的是 — 你思維的深度和願意堅持這麼做的心態。

-

三位設計師 — A、B、C

在我腦海裡住著三位設計師——A、B、C,他們分屬三個層面。

假設這三位設計師今天都接到了一間樂器行老闆的名片案,以下是他們三個的工作流程。

A 設計師,收集到了樂器行老闆的需求與資料,打開pinterest,鍵入musical instrument shop name card design,跑出好多圖片,然後挑一個自己喜歡的,開始臨摹,這是第一層。

B 設計師,收集到了樂器行老闆的需求與資料,打開 pinterest 鍵入 musical instrument shop name card design,跑出好多圖片,挑一個自己喜歡也符合樂器行需求的,開始臨摹,這是第二層。

C 設計師,根據樂器行老闆的需求與資料,開始做樂器的調查和研究,發現某個年代某種樂器的紋路,足以代表這間樂器行的精神,於是他根據那些紋路開始著手名片的設計,這是第三層。

我們身為人,總是最注重表面的豐富視覺;但身為一個有品味的人,千萬不要僅流於表面上的形式與吸睛的 eye candy,我們該成為從生活中取材的藝術家,而不是視覺形式的魁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動畫師的設計筆記
21會員
35內容數
嗨!這裡是動畫師的設計筆記,好的動畫源自於好的設計,Every good motion starts from good design,在這裡我們高談闊論動畫藝術與圖形設計,共同分享對動畫設計的熱情!
2025/02/02
這篇文章提供一系列學習動態圖像設計(Motion Design)的資源,涵蓋免費、低預算和高預算課程,以及軟體教學和平面設計基礎,並推薦相關的YouTube頻道、網站和Podcast,幫助學習者建立紮實基礎,提升技能,成為優秀的動態設計師。
Thumbnail
2025/02/02
這篇文章提供一系列學習動態圖像設計(Motion Design)的資源,涵蓋免費、低預算和高預算課程,以及軟體教學和平面設計基礎,並推薦相關的YouTube頻道、網站和Podcast,幫助學習者建立紮實基礎,提升技能,成為優秀的動態設計師。
Thumbnail
2023/05/08
這應該是近期執導與設計的專案中最有趣的案子,首次和脫口秀雙人組達康.com合作,運用 3D 模擬與手繪動畫,為統一旗下的飲品「輕鬆小品」咖啡牛奶,嘗試打造出有別於傳統廣告的動畫,也因此撰文分享這次的製作過程。
Thumbnail
2023/05/08
這應該是近期執導與設計的專案中最有趣的案子,首次和脫口秀雙人組達康.com合作,運用 3D 模擬與手繪動畫,為統一旗下的飲品「輕鬆小品」咖啡牛奶,嘗試打造出有別於傳統廣告的動畫,也因此撰文分享這次的製作過程。
Thumbnail
2023/04/17
DeeKay Kwon 來自韓國,是社群媒體上相當知名的動畫師,也是 NFT 專案 Let’s Walk 的創作者,作品充滿著個人風格的角色,圍繞在有趣幽默的迷因,或是日常的生活以及各種想像,都以 DeeKay 招牌的角色做不同的詮釋。
Thumbnail
2023/04/17
DeeKay Kwon 來自韓國,是社群媒體上相當知名的動畫師,也是 NFT 專案 Let’s Walk 的創作者,作品充滿著個人風格的角色,圍繞在有趣幽默的迷因,或是日常的生活以及各種想像,都以 DeeKay 招牌的角色做不同的詮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筆者:不知名 本來想先整理過去的展覽紀錄,但想想還是先來探討一下遲到的議題們的個人淺見(畢竟時機點其實已經有點遲到),順便整理給大家看,一個人的風格只要你畫得出來就可以很多種的事實&為什麼當初建立插畫品牌的筆名取了 : 不知名(其實社恐如我也害怕知名,即便知道這個世道目前的規則,知名是賺錢的第一步
Thumbnail
筆者:不知名 本來想先整理過去的展覽紀錄,但想想還是先來探討一下遲到的議題們的個人淺見(畢竟時機點其實已經有點遲到),順便整理給大家看,一個人的風格只要你畫得出來就可以很多種的事實&為什麼當初建立插畫品牌的筆名取了 : 不知名(其實社恐如我也害怕知名,即便知道這個世道目前的規則,知名是賺錢的第一步
Thumbnail
讀或不讀經典都是個人的選擇,也都有各自的支持者
Thumbnail
讀或不讀經典都是個人的選擇,也都有各自的支持者
Thumbnail
自從2002年中華民國行政院的一個子計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計畫」官方定名了「文化創意產業」,這些年以來,文創這一個詞在台灣蓬勃發展到有點濫大街的感覺,文化創意市集、文青創意市集、文創展、文創中心......不勝枚舉。但很多內容似曾相識,甚至了無新意,不禁讓我思考,什麼是文化創意?
Thumbnail
自從2002年中華民國行政院的一個子計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計畫」官方定名了「文化創意產業」,這些年以來,文創這一個詞在台灣蓬勃發展到有點濫大街的感覺,文化創意市集、文青創意市集、文創展、文創中心......不勝枚舉。但很多內容似曾相識,甚至了無新意,不禁讓我思考,什麼是文化創意?
Thumbnail
(此文原刊載於個人 Blogger 2020.05) 最近Lo-Fi House的抄襲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順勢趁著這股風潮批判他們,批判他們侮辱與貶低身為設計師的價值,不論是在室內設計的領域自創了「風格師」的名字,抑或是在商業案中剽竊別人的創意,甚至拿來作為公司販售的產品。 - 關於致敬與抄襲
Thumbnail
(此文原刊載於個人 Blogger 2020.05) 最近Lo-Fi House的抄襲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順勢趁著這股風潮批判他們,批判他們侮辱與貶低身為設計師的價值,不論是在室內設計的領域自創了「風格師」的名字,抑或是在商業案中剽竊別人的創意,甚至拿來作為公司販售的產品。 - 關於致敬與抄襲
Thumbnail
總覺得創作者的成長之路一定會遇到的課題XD 雖然解釋的人很多,但是作品總是容易處在這些態度之間曖昧不明,要不斷的自我檢視才能克服這些問題呢,加油吧創作中的自己~
Thumbnail
總覺得創作者的成長之路一定會遇到的課題XD 雖然解釋的人很多,但是作品總是容易處在這些態度之間曖昧不明,要不斷的自我檢視才能克服這些問題呢,加油吧創作中的自己~
Thumbnail
說實話,抄襲之風愈演愈烈,我一點也不意外。 因為真正有才華有創意肯努力的人不多,而這三者還得源源不絕不得停歇,確實讓人挺頭疼的,所以那些才華有限,又不肯下功夫,更不願花時間去等待成功之果開花的人受不了這種折磨,他們就選擇抄襲,剽竊別人的東西,其實和搶沒兩樣,但因為搶的不是真金白銀,是無形資產,於是他
Thumbnail
說實話,抄襲之風愈演愈烈,我一點也不意外。 因為真正有才華有創意肯努力的人不多,而這三者還得源源不絕不得停歇,確實讓人挺頭疼的,所以那些才華有限,又不肯下功夫,更不願花時間去等待成功之果開花的人受不了這種折磨,他們就選擇抄襲,剽竊別人的東西,其實和搶沒兩樣,但因為搶的不是真金白銀,是無形資產,於是他
Thumbnail
從事創意許多年了,配合過的設計師不知凡幾,今天就來聊聊台灣設計師的層次。 就像學武功,有上上層次,也有跑龍套的一樣。 先談談跑龍套的,會從事設計主要是夠fashion,台語叫夠「蝦趴」。 讀書時說學設計的,挖!!fashion。 出社會後名片拿出來「設計design」,挖!!真的是「蝦趴」。 混了幾
Thumbnail
從事創意許多年了,配合過的設計師不知凡幾,今天就來聊聊台灣設計師的層次。 就像學武功,有上上層次,也有跑龍套的一樣。 先談談跑龍套的,會從事設計主要是夠fashion,台語叫夠「蝦趴」。 讀書時說學設計的,挖!!fashion。 出社會後名片拿出來「設計design」,挖!!真的是「蝦趴」。 混了幾
Thumbnail
抄襲是一件誠信扣分的事,嚴重點,可以導致人格破產,吃上官司,並需要付出實質賠償。 我認為這樣的事情,是踐踏專業。 真實的功夫跟專業是耐得住時間考驗的,也值得尊重的。千萬別投機的去竊取別人的心血,走這種捷徑,出事只是遲早的事。
Thumbnail
抄襲是一件誠信扣分的事,嚴重點,可以導致人格破產,吃上官司,並需要付出實質賠償。 我認為這樣的事情,是踐踏專業。 真實的功夫跟專業是耐得住時間考驗的,也值得尊重的。千萬別投機的去竊取別人的心血,走這種捷徑,出事只是遲早的事。
Thumbnail
抄襲別人作品,只是顯示了你自己的能力不足,再怎麼模仿的像,你也不是“真品”,只能做次級品。而讓別人無法抄襲你的方法,就是不斷創作更好的作品,讓別人「很難抄」,「來不及抄」。
Thumbnail
抄襲別人作品,只是顯示了你自己的能力不足,再怎麼模仿的像,你也不是“真品”,只能做次級品。而讓別人無法抄襲你的方法,就是不斷創作更好的作品,讓別人「很難抄」,「來不及抄」。
Thumbnail
很多設計師都以為自己設計出來的,就叫做「原創」,但其實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設計是「原創」的,在19世紀的英國神學家「威廉印居」先生就曾說過:「什麼是原創?就是沒被人看出來的抄襲!」。
Thumbnail
很多設計師都以為自己設計出來的,就叫做「原創」,但其實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設計是「原創」的,在19世紀的英國神學家「威廉印居」先生就曾說過:「什麼是原創?就是沒被人看出來的抄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