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 抄襲 Tribute / Plagiarism

2022/01/2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Credit:Dan Farrell|Unsplash
(此文原刊載於個人 Blogger 2020.05)
最近Lo-Fi House的抄襲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順勢趁著這股風潮批判他們,批判他們侮辱與貶低身為設計師的價值,不論是在室內設計的領域自創了「風格師」的名字,抑或是在商業案中剽竊別人的創意,甚至拿來作為公司販售的產品。
當有人深陷風波,就會有人跳出來棒打落水狗:「一開始就沒很喜歡他們」、「一開始就覺得他們做的東西不怎麼樣」,或是一開始就覺得會喜歡他們的觀眾都是沒什麼品味的。
身為一名設計師,我當然明白一個好的設計要注入多少心力,而這些專業都是需要收費的,但在國民美學普遍缺乏的台灣社會,你能期待所有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或者所有人都有能力負擔嗎?
Credit:Amin Hasani|Unsplash
為什麼這麼多年輕人喜歡逛 IKEA,因為 IKEA 讓他們知道,我即使沒什麼錢也能享有好看的產品;我即使沒什麼錢,也想好好佈置我的房間;我即使沒什麼錢,也想過得有品味一點。這是永恆的難題,設計師希望將美學融入這個社會,增進大家的品味;卻忽略了並非所有人都具備這樣的經濟能力,難道設計師要無償工作嗎,當然不,看著包浩斯當初設計給大眾使用的經典桌椅,再看看它們現今的售價,你不得不嘆口氣,這是社會學與大環境的問題。
我無意替他們的抄襲行為辯護,但我透過他們的頻道,而開始思考居住空間與生活風格,雖然沒有熱愛他們的每樣設計,但他們的頻道確實啟發很多人,願意自己動手改造房間、開始在意居住環境的風格跟品質,這些影響力是不可抹滅的。
近日刊登的道歉影片,卻還是沒有受到很多人青睞,原因就在於,他們放不下過去的努力,在抄襲以外做出的那番成績,他們具備的專業行銷與商業能力、將 Youtube 衝到六十幾萬訂閱,而過去幾年的心血就要這樣葬送在這。Lo-Fi House在室內設計圈已經被人唾棄,不能期待觀眾是理性的,今天有戲可看,人人都會出來叫好,不論過去的案子如何,抄襲對設計環境的傷害,以及非室內設計師,也沒有執照的事實只會一直被當作標靶。
我的想法是,放下所有過去含有抄襲的內容,而不是現在這種事後授權,還企圖營利的行為。暫停頻道幾個月,來好好思考整間公司的走向,也許是重新取得室內設計師的執照,抑或是找到有執照的室內設計師合作,然後以新的面貌再重新出發,「生活風格」是一門好生意,他們已經掌握這份價值,是還有機會做得更好的。
-
關於致敬與抄襲
很常聽到有人諷刺說,這是致敬啦不是抄襲,關於抄襲跟致敬的界線到底該怎麼分別,你找十個人來可能會有十種不同的看法,而在一個資訊爆發的時代,當你不經意做出跟他人類似的設計,很快就會被眼尖的群眾拿出來比對。
我也相信沒有完全的原創,所有人都深受他人的啟發,Kobe Bryant 看著 Michael Jordan 打球、Paula Scher 看著 Herbert Matter 的作品替Swatch設計海報,甚至讓畢卡索說出:「壞的藝術家用抄的,好的藝術家用偷的。」

我們都是從模仿偶像的作品開始,但你必須要能逐漸轉譯,這轉譯的過程才是成長並成為專業設計師的關鍵,你必須要能夠從這個筆觸中發現原創為什麼使用這個筆刷,為什麼在這裡用了藍色而那裡用了紅色,他的命題是什麼、文本是什麼,這兩者與最終風格呈現的關聯是什麼,這才是做設計的價值。
為你的客戶提供專業服務,就該涵括那份價值,如果我們沒有熟讀設計史、藝術史,沒有看更多東西拓展眼界,而是打開 pinterest, behance 等各個知名作品網站跟隨潮流(我承認剛開始時我也常那麼做),看到喜歡的風格收集、臨摹,而沒有經過轉譯,更可怕的是拿來做商業行為,那最終我們都只會流於形式上的思考,被限制在風格的框架裡。
「知識就是品味」- 水野學
我相信越充足自己的知識、拓展自己腦袋裡的文本、看越多東西而經常反覆思考,你就越能夠在面對一個新的設計案,全面性地觀察、研究,而得出最佳方程式,來為客戶的需求所解答。那這需要什麼,當然是時間、經驗,更重要的是 — 你思維的深度和願意堅持這麼做的心態。
-
三位設計師 — A、B、C
在我腦海裡住著三位設計師——A、B、C,他們分屬三個層面。
假設這三位設計師今天都接到了一間樂器行老闆的名片案,以下是他們三個的工作流程。
A 設計師,收集到了樂器行老闆的需求與資料,打開pinterest,鍵入musical instrument shop name card design,跑出好多圖片,然後挑一個自己喜歡的,開始臨摹,這是第一層。
B 設計師,收集到了樂器行老闆的需求與資料,打開 pinterest 鍵入 musical instrument shop name card design,跑出好多圖片,挑一個自己喜歡也符合樂器行需求的,開始臨摹,這是第二層。
C 設計師,根據樂器行老闆的需求與資料,開始做樂器的調查和研究,發現某個年代某種樂器的紋路,足以代表這間樂器行的精神,於是他根據那些紋路開始著手名片的設計,這是第三層。
我們身為人,總是最注重表面的豐富視覺;但身為一個有品味的人,千萬不要僅流於表面上的形式與吸睛的 eye candy,我們該成為從生活中取材的藝術家,而不是視覺形式的魁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會員
34內容數
嗨!這裡是動畫師的設計筆記,好的動畫源自於好的設計,Every good motion starts from good design,在這裡我們高談闊論動畫藝術與圖形設計,共同分享對動畫設計的熱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