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爐香書中開頭點的沉香合該是說故事的人看著裊裊上升的那口煙,如夢似幻,如真似假,卻又在似醒非醒時才恍然大悟沉香已如屑,愛已成灰。聽故事的人也在最終的最終發現,原來那跳升的煙其實是愛,只是墜跌在現實裡,情不復熾。
張愛玲筆下的人物很少有正面性描述,每個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心裡都各自揣著小算計,親情可以算計,友情可以拿捏,何況是愛情。所有張愛玲筆下的女主皆有著相似的共通點,出身好門甚或高門大戶,即便破落了,也是懸崖邊的貴族。
作者無一例外都會投射自身經歷,這也就是為何電影第一爐香找來了大陸張派作家第一人王安憶當編劇。有一說,張愛玲寫作風格朝著張恨水的鴛鴦蝴蝶派靠攏。為此,後來張派作家代表,大陸王安憶,香港鍾曉陽,台灣蘇偉貞都在描摹那種冷言冷語,華麗蒼涼。
可惜了,張愛玲寫的時代氛圍及她本人出身經歷是他人學不來的心境及語境。於是電影版的第一爐香撲街了。如果沒看過原著,大概還能將電影打個及格分數,畢竟是資本下去砸的少見文藝片規格。但連資本都無法扛住的批評聲浪,我想原因有三個。
第一,這是許導第三回改編張愛玲小說,然而這回男女主的形象就像許導執導『傾城之戀』時一樣,把周潤發安在范柳原身上,又讓繆騫人化身為白流蘇。好演員在不適合的角色上是一場傷心。彭于晏的喬琪喬太正氣凜然不夠痞壞,馬思純的葛薇龍太嬌憨不夠心計,張鈞甯的睨兒,氣質輾壓小姐卻演了大丫鬟,最後是俞飛鴻,艷冠群芳的焦點演了徐娘半老的姑媽。
第二,故事情節有改動是必然的,但電影的鋪陳實在太過冗長,節奏緩慢,有時特寫人物臉部變化,覺得木木的,服裝造型請了和田惠美,但女主的衣著有時實在是太讓人一言難盡,張愛玲對於服裝的品味,如果放在這個年代可以是KOL,她對細節是很講究的。
第三,書迷對於電影本身期望過大,本以為這段看過去就好,或許之後情節會有讓觀眾意想不到之處,可越看心裡越沒底,直到那一幕堪稱最佳演出,司徒協,姑媽的舊情人,拿出金剛鑽手環一手給姑媽,一手套入女主手腕裡。司徒協畫龍點睛的勾出人心難測,居心叵測,可又讓人心甘情願,卑躬屈膝,左不過是懂得人性,而人性,本惡。
張愛玲愛看蹦蹦戲,也研讀紅樓夢,於是在她作品裡總會讓人在結局裡聯想到她曾說過的,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第一爐香裡的女主若套用紅樓夢裡的詩詞來形容就是,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而許鞍華導演的第一爐香唯獨少了那種繁華到極致,極致到頂的蒼涼感,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