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第一爐香》: 張愛玲式的香港故事 VS 許鞍華式的張愛玲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上星期六晚參加了香港文學館”一手張愛玲,一手許鞍華--《第一爐香》優先場及《好好拍電影》套票”節目,打孖上觀賞剛於2020年獲得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授予的「終身成就金獅獎」的許鞍華令人期待已久的最新作品,改編祖師奶奶初出道就乍露峰芒、驚豔上海文壇的《第一爐香》。

“一手張愛玲,一手許鞍華” 就像魚與熊掌,兩樣都要曬 :D! 套票包括一張96 x 68cm的、前後倒轉(是 “對倒”的意思嗎?!)的巨型海報和一套6張的第一爐香主題明信片 (玻璃紙鎮、杜鵑花盤栽、姑媽的綠寶石昆蟲胸針、黴綠斑斕的銅香爐、不同款式的手巾仔) ❤ 超美~ 這些物品在小說、電影中都有出現過,各有寓意。

更多是次活動相片可以去我IG :D

Spoiler Alert (大量劇透): 本文對電影將採取先讚後彈 (分Part A & B兩部分),再混合張愛玲成長經歷與愛情觀對其創作的影響而寫。身為張迷、許迷的我, 看完電影後有好多想法,所以會寫得比較詳細。

Part A

>>> 許鞍華式的張愛玲故事<<<

《第一爐香》 搶先於10月22日在大陸出閘上映 ,而香港卻要等到11月25日才上映,然而雖然大陸的同志可以先睹為快,但是縱觀網民和一眾原著黨一面倒的鞭撻,罵聲四起…… 由電影開鏡到上畫,可說是由頭鬧到落腳趾尾… 由一開始選角、單一語言只用煲冬瓜(如按原著的時代背景,應該是PTH/上海話/廣東話/英文夾雜)、某些生硬別扭的台詞到改編的劇情、甚至連許導的回應都紛紛激起網民、原著黨的憤怒… 究竟問題出在哪呢?的確,在某程度上,電影高度還原了當時的殖民地氛圍、鏡頭的運用和調度、場景設計、王安憶編劇、坂本龍一配樂、杜可風攝影、由日本著名電影服裝設計師和田惠美打造的華麗服飾,last but not least,令人驚豔的姑媽俞飛鴻獨擔大旗撐起成套戲,都算係為套戲補回分數。

海報設計上

我覺得是挺唯美的,女主角穿著的黑底大花旗袍很懷舊復古,有點像胭脂扣如花的旗袍。女主角閉眼伏在半張開眼睛的男主角身上,有種感覺是比喻被浮華世界蒙閉雙眼的女主角和心底裡另有盤算的男主角。這亦是電影中男主角因為女主角要在度蜜月時陪同司徒協到上海(做陪客) 扭計不想女主角離開的場景…

(P.S. 這個位是拍得有點奇怪,男主角本身很不情願娶女主角,在度蜜月時又同另一身材火辣的女人在海灘戲水,怎麼轉頭又不想女主角離開? 這樣他不是更加明正言順去溝女嗎…?)

將文學作品翻拍成電影的局限

要將文藝腔轉換成現代人接受到的電影語言是不容易的事,所以生硬的台詞就略過不題,瑕不掩瑜。我最鐘意的部分是薇龍剛剛寄住在姑媽家的頭三個月,由一個樸實純真的小女孩慢慢“蛻變”成一個喜歡華衣美服、睇男人無眼光又為情所困的女人。很多影評都指出電影想說的是一個互相折磨的愛情故事,是錯了重點,我亦認為如果由原著去看這個故事根本不是一個愛情故事,又或者說這充其量只是一個表面被包裝成愛情的故事,實際上第一爐香是一個甘為浮華世界而墜落的故事 (plus 一個渣男周圍呃蝦條濫交的故事),反映人性的弱點和抉擇。

其實整套戲的風格、氛圍,感覺都好 “張愛玲” ,華麗中帶點頹廢荒涼冷漠悲哀,反而不太像許鞍華在拍傾城之戀和半生緣的拍攝手法,是挺有驚喜。例如,薇龍婚後有數個畫面是以黑白色呈現的 — 度蜜月後在回程的船上薇龍靜靜的看著大海而喬棋則在睡懶覺、元宵節薇龍被水兵調孰、坐喬棋的車回家時薇龍請求喬棋向她說一個謊,沒有了愛情和自主的人生就如失去了色彩和聲音的歲月,再華麗俗艷的衣服和美酒佳餚都是淡而無味的。

「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她們是不得已的,我是自願的。」

無可否認,在表達張愛玲對於愛情和人生的暗黑價值觀上,許導好明顯無去咁盡。要知道許導的筆觸是偏向人性化和較著重人文關懷的,所以對於角色處理是沒有張愛玲那麼狠心,以致電影版只能說是許鞍華式的張愛玲故事。原著黨的批評是過於嚴厲,難道電影就只能拍得和原著一模一樣嗎? 那麼只看故事不是就已經足夠了?

杜鵑花的隱喻

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其花語是永遠屬於你、節制慾望、愛的快樂、奔放、清白、忠誠、思鄉。

在小說的一開場第一段便華麗登場,除了姑媽家的花園裡的一棵小小的杜鵑花,還有牆外一大片的野杜鵑花海燃燒到附近的濃藍色的海。鏡頭一轉,梁太太趕走被喬棋引誘、胡作非為的丫環後,一怒之下,把煙頭札進跟前的杜鵑花盤栽。

有說姑媽的花園裡的杜鵑和英國玫瑰花就是象徵在她家蓄養著的、幫她勾引喬棋和富商的丫環,還有之後成為她生財工具的薇龍,並且預視她們淒清的命運,就如被姑媽煙頭燒黃了的杜鵑花、利用完後就被棄如敝履。薇龍這朵可憐的杜鵑花,一開始是清白純情節慾忠誠無害的,一心來投靠姑媽的薇龍不停justify自己的野心和錯誤選擇,由一開始在喬棋家故作矜持的拒絕喬棋的誘惑到失守於喬棋的不負責任的求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薇龍就似大宅外的野杜鵑一發不可收拾地開花,也只能選擇寄生於姑媽的金漆大宅。

除了杜鵑花外,還有不少物品都富有寓意,例如玻璃紙鎮、姑媽的綠寶石蜘蛛胸針、黴綠斑斕的銅香爐、金剛石鐲子、仙人掌、淡巴菰、象牙紅等。

Read more>>>

張愛玲《沉香屑》,四種植物的描寫,精妙處讓人拍案叫絕

馮睎乾:《第一爐香》有甚麼好看?

其實換個角度看,姑媽/梁太太的故事也可以獨立成篇。

姑媽梁太太精湛的演技可以說是在電影裡獨擔大樑,撐起整套戲和推進整部戲的進度。電影的下半段開始轉向一層層剖開姑媽的過去,老謀深算的姑媽在少女時代已經知道那個時代的女人最重要是嫁得好,所以不惜與家人決裂也要嫁給富豪當沒有名份的姨太太,並得償所願獲分配大額遺產。姑媽初出場時坐在一駕開蓬跑車,司機是喬棋,姑媽就像一個神秘的黑寡婦,精緻的面龐和妝容隱藏在黑色帽子垂下的黑色薄紗,只看到兩片塗上深紅色的薄朱唇,在許導的鏡頭下實在是拍得絕美。然後隨著薇龍的步伐走進姑媽的大宅,有一個鏡頭特寫是姑媽的綠寶石蜘蛛胸針,再度暗示這是個不好惹的黑寡婦蜘蛛!

只是限於電影的片長 (2小時24分鐘…),其實真的很難將張愛玲細膩的筆觸和每個人物的深層次性格顯示出來。即使沒有看過原著只看電影都應該不難猜到姑媽也是曾經想勾引喬棋但是不得手,而且先後派出的丫環睇睇和薇龍都殺羽而回。所以有一幕是姑媽和喬棋在薇龍離開香港陪司徒協去上海的那一夜的那段對話,算是拍得很曖昧,已經被套路的喬棋向姑媽求安慰,二人互相試探,但最後喬棋突然說要回房睡覺,這幕戛然而止。

姑媽與薇龍攤牌的一幕是挺有趣的。一方面走投無路又不想回上海的薇龍想求姑媽幫忙向喬棋家求親,一方面又不屑姑媽的所為,大聲質問姑媽,說她是一個沒有愛情的老女人好可憐… 人言可畏,情願戴上婚姻的枷鎖、拖著油瓶喬棋去討好老男人求生存;心死但又存有一絲希望對方可以回心轉意;自己不捨得香港上流社會和穿著華衣美服的生活、吃住都是靠姑媽,又要保持尊嚴,又要求人,好矛盾的人生…不過就是這種爭扎和妥協才是最好看的。而最最諷刺的是姑姪其實都走上同一條不歸路,所以片尾時空交錯,薇龍看到年青的姑媽走進酒店,二人時而刷身而過、時而面對面相視而笑,拍得很有宿命論的感覺,兩代女人都是經過抉擇和取捨和作出不同的犧牲後,殊途同歸。

— — — -

另外,值得一題的是飾演姑媽/梁太太的俞飛鴻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後,第一次出現在荷里活電影的是1993年喜福會 Joy Luck Club —

驚鴻一瞥、靚到飛起的俞飛鴻 (當時的俞飛鴻只是芳齡22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WaEH0Wt10k

P.S. 喜福會 Joy Luck Club在3年前曾被電影界重提,因為繼喜福會電影面世25年後,在2018年上映的Crazy Rich Asians是Hollywood第二部全亞裔的電影!

P.S. Joy Luck Club by Amy Tan 係繼 “Falling Leaves” by Adeline Yen Mah之後另一個我在中學時期超級鐘意的跨代女人成長故事;而Amy Tan另一部長篇故事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接骨師的女兒亦係my fav! (係我當年高中時參加全港英語朗誦比賽的指定文章)

出事的選角

馬思純

飾演葛薇龍其實有些表情、反應做得幾好,我想被許導看上的原因是因為她在七月與安生的表現,出瘀泥而不染的清澀感覺。雖然有不少網民吐槽她在個人微博上引用了假的張愛玲語錄以及所發表的個人愚見 — “因為之後我將知道,張愛玲的卑微換不來她的愛人。低到塵埃裡,一生只會發生一次。因為愛,不是一個人的卑微。而是兩個人的勇敢。 — -讀第一爐香有感” ,剎時間好似全中國都在聲討她根本不了解角色,把故事讀成了青春傷痛/疼痛文學云云…所以由一開始馬思純就已經演譯錯了薇龍這個角色。最慘是有批評說馬思純外型太肥太大隻,與原著的角色描寫是一點都不像,真是吃力不討好…

彭于晏

飾演喬琪喬是老了點… 又黑又大隻又陽光,表情管理上是演活了放蕩不羈的神韻,但與原著比較是天和地的對比,要知道張愛玲的年代是流行書生型aka 民國渣男胡蘭成/ 徐志摩 (/ better man version 有錢鍾書先生)的麻,又或者哥哥張國榮都可以演活那種憂鬱蒼白孱弱又帶點脾氣的二世祖闊少爺的(因為80年代無線的儂本多情就是根據張愛玲的數個作品mix & match而改編,男主角是哥哥,而墮落花係商天娥 (!!) ),有說原著中是中葡混血的喬琪橋應該就是中國版/ 男版林黛玉,這樣說應該會容易想像點,哈哈 所以即使是改編也不能太離譜吧…(?) 不過,話雖如此,又好似真的想不到當今有什麼男明星可以做這個角色呢…

經典渣男語錄: 「我不能答應你結婚,我也不能答應你愛,我只能答應你快樂。」

真正中葡混血的梁洛施

飾演喬琪橋的妹妹吉婕,看似名副其實去附合角色設定,但是真的看不慣她演戲,還記得她和薇龍在家用下午茶時提醒薇龍要遠離她弟弟那部份,她生硬的表情、扮世故的聲音和語氣、搭配生硬和別扭的台詞…實在是為她感到尷尬…而且,始終是三子之母的她真的難以調返轉頭飾演純情少女的了…說真的,我不太喜歡她的演譯啊,總是覺得好像缺了點文學氣質。

台灣代表張鈞甯

飾演其中一個被喬琪呃蝦條的丫環睨兒… 我覺得真是太浪費了她的演技和美貌… 其實我反而覺得她可以演吉捷。又其實電影將睨兒的性格描繪成精明、有個性的女孩,但是被喬琪引誘時又表達的欲拒還迎,這個位又是拍得有點奇怪。

Bonus

我偶像、傳媒人張寶華也在戲的開頭客串,與梁芷珊姐姐一齊扮姑媽梁太太的宴會客人,在她的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cPUEo0TPk8 裡她也提到與剛剛已故的服裝設計師和田惠美交集的小片段,就是她不小心做了French nails… (笑) 好在給和田惠美看到,然後說當時的女士是只會做鮮艷的紅色指甲的,第二天便立刻請同事給寶華姐美甲去了. (XD)

— — — — — — -

Part B

>>>張愛玲式的香港故事<<<

2020年是張愛玲誕辰一百週年,去年也有買明報月刊的特輯;在銅鑼灣誠品也看到以此為主題的小書角。不知道許導是不是有想趁這百年機遇賀一賀佢。

以下3個被許導將張愛玲的文字化為影像的故事,其中首兩個都是張愛玲因為香港淪陷而返回上海時創作的,看來香港的殖民風格已經深深植入其腦海中,再化成文字和故事,襯托故事中的悲劇人物,表達她對愛情的悲觀/偏執、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性格塑造和影響、命運的偶然和無可奈何。

沉香屑·第一爐香 — 小說: 1943年 ; 電影版: 2021年

傾城之戀 — 小說: 1943年 ; 電影版: 1984年

半生緣 — 小說: 1948年 ; 電影版: 1997年

在張愛玲筆下的女人都是很可憐的生物 — —

- 自甘墮落、貪慕虛榮的葛薇龍

-”媽媽生”姑媽也是深受封建婚姻下迫害但又能在絕處逢生的亦正亦邪女人

- 富家女吉捷看破紅塵做修女

- 白玫瑰孟煙鸝 /(誤: 葉玉卿) 被婚姻伽鎖套牢的一個木偶

- 失婚白流蘇和差點被風流范柳原收做情婦

- 被命運擺弄的姊妹花顧曼楨、顧曼璐

單方面的愛情,是卑微,也是偏執。

張愛玲在1943年發表這個故事時,正是芳華正茂的23歲,也是對愛情充滿希望的年紀,在HKU唸了3–4年書,但因香港淪陷而不得不中斷學業返回上海;而她筆下的白流蘇、薇龍就是她在這個時代的化身/分身/想像,這亦與她的成長故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而我認為最有趣的是,尚未有豐富戀愛經驗的她竟然可以描繪出薇龍慢慢墜落成交際花/ 流蘇被范柳原引誘做情婦的心路歷程,去到咁盡、咁黑暗… 究竟張愛玲的少女心事有多麼黑暗、恐懼? @_@

直到1944年,亦即是張愛玲返回上海的第三年,她認識了世紀渣男胡蘭成 (之後為方便起見會打成胡渣)… 而她和胡渣的感情也詭異地呼應她小說中出現過的渣男… 趙完鬆… =_= 當然,對於一個情場初哥來說,張愛玲創造出薇龍和流蘇 — — 一個為愛情自甘墜落、一個受害於封建婚姻、但又勇於冒險追求幸福的新時代女性,也是合理成章。就是因為對於愛情的純粹,所以才會過度偏執,不能亦不會放生一個已經不愛自己的男人,傻傻的以為這種犧牲就可以留住一個人。

“在世界上,最重要是有真感情。感情是自己的,不需要理會世俗眼光,最重要是個人感覺,自己開心,又無損他人,對一切閒言就不用理會。” — — 《東邪西毒》

於薇龍而言,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她自願的,亦是等價交換… so… just go with the flow. 好在現實的張愛玲看清胡渣的真面目,果斷砍纜,然後一走了之先後到香港、美國發展,而且還在美國遇到一生最愛。

民國女作家成長片段

張愛玲童年在缺乏父母的愛護和關懷下成長,生母在她4歲時就拋夫棄女和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去英國讀書,而姑姑亦係張愛玲在家中唯一可以互相扶持的親人 (P.S. 張茂淵的愛情故事非常賺人熱淚,78歲時才和20多歲就認識的戀人未滿的李開第有情人終成眷屬 :’)… 詳情可以看于青著的最後一爐香,寫得好動人。) 17歲那年,張愛玲與繼母鬧翻後,被軟禁半年,半死不活的,終於毅然離家出走,投靠無腳的雀仔的生母,然後在19歲那年,即1937年,由原訂去倫敦讀大學,因為二戰爆發所以改為到HKU讀書,從此改變了她的一生…

剛巧,與張愛玲同期的蕭紅也有類似家庭經歷以及跌宕的愛情 (難度成名女作家都必然是家庭不幸?),同樣亦是那個年代以個人風格在上海文壇突圍而出的、才華洋溢的女作家… 而蕭紅的短暫的不平凡人生亦被許導拍成湯唯主演的黃金時代(2014),與許導其他作品比較是更劇力萬鈞的激動人心之作!

最後,套用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書開首就出現的名句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李怡說的:每一個人的結局都是一生行為的總和。不是說退一步海闊天空/ 退而求其次不好,但是在某一些位必須堅持原則。千萬不要期望世界會為你一個人而改變。

[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的香港文化日記沙龍
27會員
54內容數
2024/11/19
文章探討香港唐樓的歷史與文化意義,從討論獨特的「背靠背」百年青磚唐樓,到四代唐樓的分類與保育難題,反映唐樓在香港社會發展及城市文化中的重要角色。透過《尋蹤覓蹟:香港唐樓故事》和 《香港老美2 — 老香港的美學印記》,讀者可以探索舊香港的故事,理解這些歷史建築的價值與挑戰,從中感受到香港獨特的建築美學
Thumbnail
2024/11/19
文章探討香港唐樓的歷史與文化意義,從討論獨特的「背靠背」百年青磚唐樓,到四代唐樓的分類與保育難題,反映唐樓在香港社會發展及城市文化中的重要角色。透過《尋蹤覓蹟:香港唐樓故事》和 《香港老美2 — 老香港的美學印記》,讀者可以探索舊香港的故事,理解這些歷史建築的價值與挑戰,從中感受到香港獨特的建築美學
Thumbnail
2024/09/27
在日本,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人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些人被稱作蒸發者。他們在「夜間搬家公司」的幫助下,跳出不斷下沉的現狀,到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影片跟隨這些失蹤者和提供協助的公司,旁觀他們的蒸發,探索陷入絕境的人們內心的矛盾與衝突,揭露日本社會高壓環境下的問題
Thumbnail
2024/09/27
在日本,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人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些人被稱作蒸發者。他們在「夜間搬家公司」的幫助下,跳出不斷下沉的現狀,到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影片跟隨這些失蹤者和提供協助的公司,旁觀他們的蒸發,探索陷入絕境的人們內心的矛盾與衝突,揭露日本社會高壓環境下的問題
Thumbnail
2024/05/06
這篇文章介紹張學良在臺灣的禪園,以及他與妻子的動人愛情故事,包括禪園內的建築、美饌餐飲和溫泉體驗。文章還提供了交通建議和住宿分享,並預告了未來的臺北旅行日記。
Thumbnail
2024/05/06
這篇文章介紹張學良在臺灣的禪園,以及他與妻子的動人愛情故事,包括禪園內的建築、美饌餐飲和溫泉體驗。文章還提供了交通建議和住宿分享,並預告了未來的臺北旅行日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都說張愛玲的小說是很難拍成電影的。其實看電影之前,我不曾看過一篇關於《第一爐香》的影評。小說版,因為是小時候讀的了,印象好模糊。只記得我很喜歡故事的開頭,覺得很有味道。可角色情節統統都記不起了。那也很好,反而可以心無雜念,撇除所有先入為主的偏見,用最客觀的角度欣賞這部改編電影。 一個人對愛情太執迷是
Thumbnail
都說張愛玲的小說是很難拍成電影的。其實看電影之前,我不曾看過一篇關於《第一爐香》的影評。小說版,因為是小時候讀的了,印象好模糊。只記得我很喜歡故事的開頭,覺得很有味道。可角色情節統統都記不起了。那也很好,反而可以心無雜念,撇除所有先入為主的偏見,用最客觀的角度欣賞這部改編電影。 一個人對愛情太執迷是
Thumbnail
其實許鞍華導演拍張愛玲的作品被嫌,《第一爐香》不是第一次,在電影《第一爐香》的專訪裡,她笑笑的說,她對得起觀眾、對得起張愛玲,即使張愛玲出現在她面前,她也可以很坦然的面對她,她對張愛玲,傾慕的成分愈來愈少,反而感覺跟張愛玲,有老姊妹的感覺。
Thumbnail
其實許鞍華導演拍張愛玲的作品被嫌,《第一爐香》不是第一次,在電影《第一爐香》的專訪裡,她笑笑的說,她對得起觀眾、對得起張愛玲,即使張愛玲出現在她面前,她也可以很坦然的面對她,她對張愛玲,傾慕的成分愈來愈少,反而感覺跟張愛玲,有老姊妹的感覺。
Thumbnail
《第一爐香》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由許鞍華執導,王安憶編劇,馬思純、俞飛鴻、彭于晏主演。2020年入選第77屆威尼斯影展非競賽展映單元。 只是薇龍的花蝴蝶形象,以及喬琪拿翹的吊兒郎當樣,似乎總少了一味。只能說是充滿上海味的電影,卻已經離張派小說很遠了。 #電影牧場
Thumbnail
《第一爐香》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由許鞍華執導,王安憶編劇,馬思純、俞飛鴻、彭于晏主演。2020年入選第77屆威尼斯影展非競賽展映單元。 只是薇龍的花蝴蝶形象,以及喬琪拿翹的吊兒郎當樣,似乎總少了一味。只能說是充滿上海味的電影,卻已經離張派小說很遠了。 #電影牧場
Thumbnail
可惜的是上映後票房與口碑都不如預期,廣大的觀眾認為男女主角的選角與原著小說裡的小說形象差距過大,導演許鞍華也在與媒體人的對談中,將慘澹的票房成績歸咎於選角上的錯誤。 整體來說,俞飛鴻將梁太太這個角色刻畫得很成功,但是如果作為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在原著核心命題的捕捉上,這是一部很失焦的作品。
Thumbnail
可惜的是上映後票房與口碑都不如預期,廣大的觀眾認為男女主角的選角與原著小說裡的小說形象差距過大,導演許鞍華也在與媒體人的對談中,將慘澹的票房成績歸咎於選角上的錯誤。 整體來說,俞飛鴻將梁太太這個角色刻畫得很成功,但是如果作為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在原著核心命題的捕捉上,這是一部很失焦的作品。
Thumbnail
上星期六晚參加了香港文學館”一手張愛玲,一手許鞍華--《第一爐香》優先場及《好好拍電影》套票”節目,打孖上觀賞剛於2020年獲得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授予的「終身成就金獅獎」的許鞍華令人期待已久的最新作品,改編祖師奶奶初出道就乍露峰芒、驚豔上海文壇的《第一爐香》。 更多是次活動相片可以去我IG :D
Thumbnail
上星期六晚參加了香港文學館”一手張愛玲,一手許鞍華--《第一爐香》優先場及《好好拍電影》套票”節目,打孖上觀賞剛於2020年獲得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授予的「終身成就金獅獎」的許鞍華令人期待已久的最新作品,改編祖師奶奶初出道就乍露峰芒、驚豔上海文壇的《第一爐香》。 更多是次活動相片可以去我IG :D
Thumbnail
第一爐香書中開頭點的沉香合該是說故事的人看著裊裊上升的那口煙,如夢似幻,如真似假,卻又在似醒非醒時才恍然大悟沉香已如屑,愛已成灰。聽故事的人也在最終的最終發現,原來那跳升的煙其實是愛,只是墜跌在現實裡,情不復熾。
Thumbnail
第一爐香書中開頭點的沉香合該是說故事的人看著裊裊上升的那口煙,如夢似幻,如真似假,卻又在似醒非醒時才恍然大悟沉香已如屑,愛已成灰。聽故事的人也在最終的最終發現,原來那跳升的煙其實是愛,只是墜跌在現實裡,情不復熾。
Thumbnail
這不是「懂不懂張愛玲」的問題,而是「懂不懂文學」的問題了……
Thumbnail
這不是「懂不懂張愛玲」的問題,而是「懂不懂文學」的問題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