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每年到了這時候,不論什麼網路平台、手機裡的APP,接收到最多訊息的就是即將到來的購物節。曾幾何時,開始這所謂購物節,印象中是從對岸流行起的吧?有所謂的雙十一的購物節,從各通路到消費者,無不摩拳擦掌,伺機而動。

自從我成了私人靈骨塔、寺廟的管理員,職場生涯又再度跨了一大步,從藝文界轉換到殯葬業,從賣書變成賣塔位、賣牌位,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同溫層,到了陌生的場域,與不同觀點、不同習性的人相處,需要更多的理解與耐心。

我們的靈骨塔樓是小型的,如果把龍巖、慈恩園等集團比喻為誠品,那我們的靈骨塔大概就是獨立書店的規模。小歸小,除了安放靈骨的塔樓,我們還經營了安放牌位的寺廟,所以我現在也是個名符其實的"廟婆"。

身為"廟婆",我的日常是看著農民曆過日子的。越是適合安位祭拜的日子,就越忙。反之遇上諸事不宜凶煞日,那肯定是我的"吉日",可以排休。

身為"廟婆",我最困擾的就是祭拜後吃不完的供品。當然有部分是客人好意留下與我們分享。有部分是拜完自己都不想吃,直接遺留現場讓我們處理。尤其一到拜拜的旺季,成堆不知如何處理的供品之多,讓我大開眼界。印象深刻的一次,去年除夕夜的發糕,我帶了大約十個回家,家裡實在吃不完,就直接丟了幾個外相差的到廚餘桶,除夕夜還出勤的垃圾車隊長看到了,跟我說:早上才剛拜,妳晚上就丟了,好歹留個幾天。害我內疚了好幾天。原來,過個年,不但活著的人大魚大肉買太多,連老祖宗們也都一起承擔了浪費的責任。

我這廟婆,是這裡唯一在乎食物活著該有它/牠活著的價值的人。大部分人都不在乎,覺得東西這麼多,不想吃就丟掉啊!100%會被直接處理掉的,是禮儀公司的菜碗,看起來像是"食物標本"的菜碗,拜完後再怎麼不忌諱的人都不想吃,直接丟廚餘。70%很常被處理掉的是便當店或自助餐店的餐盒,因為廉價又湯湯水水,拜完通常不想帶走。有一半機率會被處理掉是三牲雞豬魚,這傳統習俗很重要代表高誠意的供品,如今大家能吃的選擇已太多,帶回家還得處理,實在沒人稀罕了。

為了消耗食物,我常扛著三牲,包含一隻全雞、整條五花肉、一尾魚,加上幾斤的水果回家。為了扛得動這些食物,我開始跑健身房做重訓(說得誇張);為了消化三牲,我開始研究怎麼調不同口味的醬料(調來調去就二種),讓三牲更可口。為了消化水果,我研究調配好喝的果汁(還好這算我稍微熟悉領域,果汁、果醬難不倒我啦!)。但是再怎麼變化,總有吃膩的時候...

我常想為何要拜活著的人都不想吃的食物? 禮儀公司可以怎麼準備,既符合習俗又不浪費呢? 有沒有一家標榜著環保珍惜資源的禮儀公司啊?答案當然是沒有。想想我曾經花了很多心思的獨立書店,在那「同溫層」,自備筷子、不鏽鋼吸管是理所當然的事,而這一切離這裡實在太太遙遠了。方便、快速、大量的處理,是普世的準則。而我在大家眼裡,只是個想太多的廟婆,難道你還想拯救世界嗎?

但多事的廟婆不死心,我聯繫過剩食銀行、扛過20個便當給提供流浪漢餐飲的教會...等。就在上星期,我總算把每天逐漸堆積到桌上,各約有十公斤的柳丁、橘子、蘋果分享完畢。我"偷偷"發文到剩食社團,分享給三個人。為何說偷偷?只能說我離同溫層非常非常遙遠,老闆是正直好人,卻對分享剩食持根深蒂固的反對態度,覺得好手好腳為何不工作要在網路上索討?所以我只好私下進行。三位來拿水果的看起來都是媽媽,不停跟我道謝。其實是我要謝謝他們,解決了我的問題。

來到這裡才見識到,原來拜拜這件事造成之浪費,不知全台各地大小廟宇的廟公廟婆們,是否跟我有一樣困擾?身為地球人,我們所追求的快速、便利的生活,讓我們離尊重地球其他資源,越來越遠。雙十一購物節又快到來了,隨著行銷折扣鼓舞購物之餘,也不要忘了想一想,我是不是真的需要?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旅人的人生絮語的沙龍
91會員
23內容數
結束經營「旅人書房」後,我成了靈骨塔管理員。人生,是一齣齣不同戲碼交織而成,我在不同角色間轉換身分,尋求人生的意義。角色轉換間有時華麗有時踉蹌。而最終,我們都得從自己的人生退場。面對人生的退場,我們也許害怕、也許抗拒、也或許無所適從,希望靈骨塔裡的小故事,能讓我們更貼近生命所帶來的種種課題。
2023/01/19
農曆臘月二十四,是傳統習俗的清屯日。如今祭祖的習俗逐漸式微,還有人依循農民曆過日子?記得清屯日該做什麼嗎? 清屯日是大掃除的日子,傳統習俗中,祖先們的地位類似神明般存在,恭奉在神桌上的祖先牌位不能隨便移動,一年之中唯有到了清屯日這一天,得以利用這段時間,移動牌位、神像...
Thumbnail
2023/01/19
農曆臘月二十四,是傳統習俗的清屯日。如今祭祖的習俗逐漸式微,還有人依循農民曆過日子?記得清屯日該做什麼嗎? 清屯日是大掃除的日子,傳統習俗中,祖先們的地位類似神明般存在,恭奉在神桌上的祖先牌位不能隨便移動,一年之中唯有到了清屯日這一天,得以利用這段時間,移動牌位、神像...
Thumbnail
2022/06/18
我們這座小小的靈骨塔,有一位不能不提的靈魂人物,說起這位靈魂人物,我們這座小廟兼靈骨塔,若不是因為有他,大概很難成為這條山路上重要地標。
Thumbnail
2022/06/18
我們這座小小的靈骨塔,有一位不能不提的靈魂人物,說起這位靈魂人物,我們這座小廟兼靈骨塔,若不是因為有他,大概很難成為這條山路上重要地標。
Thumbnail
2022/06/06
這一篇是去年端午的紀錄,今年的端午疫情又來到高峰,同事之間也有人確診了,人手不足,只得再度關閉寺廟。只能說,疫情真是改變了大家的生活。平安沒事就是福!
Thumbnail
2022/06/06
這一篇是去年端午的紀錄,今年的端午疫情又來到高峰,同事之間也有人確診了,人手不足,只得再度關閉寺廟。只能說,疫情真是改變了大家的生活。平安沒事就是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第一次知道拜拜, 是婚後被媽媽幾乎是以「命令」式的言語 讓我在七月半回夫家幫忙燒香拜拜。 記得,當時我是這麼說的, 「那有那麼重要嗎?為什麼我要特別回去?」 因為打小到大從沒看過家裡拜拜 不知道這樣的習俗有多重要 更不了解農曆七月的傳統意義。 一直以為這樣的節日,只是媽媽口中 笑稱自己是鬼門關來不及
Thumbnail
第一次知道拜拜, 是婚後被媽媽幾乎是以「命令」式的言語 讓我在七月半回夫家幫忙燒香拜拜。 記得,當時我是這麼說的, 「那有那麼重要嗎?為什麼我要特別回去?」 因為打小到大從沒看過家裡拜拜 不知道這樣的習俗有多重要 更不了解農曆七月的傳統意義。 一直以為這樣的節日,只是媽媽口中 笑稱自己是鬼門關來不及
Thumbnail
例行公事農曆初二、十六我會到土地公廟拜拜,觀察別人拿什麼來祭拜土地公成了我的樂趣...
Thumbnail
例行公事農曆初二、十六我會到土地公廟拜拜,觀察別人拿什麼來祭拜土地公成了我的樂趣...
Thumbnail
清明連假將至,近期蠻多同事請假回老家掃墓,我們家是沒有這樣的習慣,以往都是在大年初一才去掃墓,近期逐漸演變成趁人少的時候再去,不會選在這種特殊節日的時候,畢竟大家都不想要塞車或人擠人。 每次掃墓前,不外乎都要去大賣場買一些餅乾零食,也有人會買一些熟食,像是烤雞、披薩之類的,當天拜完當天就把它吃掉這樣
Thumbnail
清明連假將至,近期蠻多同事請假回老家掃墓,我們家是沒有這樣的習慣,以往都是在大年初一才去掃墓,近期逐漸演變成趁人少的時候再去,不會選在這種特殊節日的時候,畢竟大家都不想要塞車或人擠人。 每次掃墓前,不外乎都要去大賣場買一些餅乾零食,也有人會買一些熟食,像是烤雞、披薩之類的,當天拜完當天就把它吃掉這樣
Thumbnail
夫家很重視年節祭祖,供桌上一定要有12道菜,但白飯、粽子、蘿蔔糕和水果等都不計入12道中,神明廳拜祖先的同時,樓下客廳還要拜地基主,也要6道菜,菜色可重複,還要記得用小碗公盛一碗白飯,準備一雙筷子。 記得只有第一年剛嫁入門,是由婆婆掌廚,我在一旁幫忙,後來她發現我的廚藝還可以,第二年開始,有些菜就換
Thumbnail
夫家很重視年節祭祖,供桌上一定要有12道菜,但白飯、粽子、蘿蔔糕和水果等都不計入12道中,神明廳拜祖先的同時,樓下客廳還要拜地基主,也要6道菜,菜色可重複,還要記得用小碗公盛一碗白飯,準備一雙筷子。 記得只有第一年剛嫁入門,是由婆婆掌廚,我在一旁幫忙,後來她發現我的廚藝還可以,第二年開始,有些菜就換
Thumbnail
每一年的農歷七月,生前孝順勝過於死後祭拜一桌滿漢全席這個想法會不斷的浮現在我腦海中。星期五就是農歷七月十五,中元普渡。相信每一個華人家庭在這幾天都會忙著準備祭祖的用品。 終結來說,生前孝順比死後的任何儀式還來得更有意義。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兒親不待 閱讀後的你是否贊同我的說法?歡迎留言。
Thumbnail
每一年的農歷七月,生前孝順勝過於死後祭拜一桌滿漢全席這個想法會不斷的浮現在我腦海中。星期五就是農歷七月十五,中元普渡。相信每一個華人家庭在這幾天都會忙著準備祭祖的用品。 終結來說,生前孝順比死後的任何儀式還來得更有意義。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兒親不待 閱讀後的你是否贊同我的說法?歡迎留言。
Thumbnail
這一篇是去年端午的紀錄,今年的端午疫情又來到高峰,同事之間也有人確診了,人手不足,只得再度關閉寺廟。只能說,疫情真是改變了大家的生活。平安沒事就是福!
Thumbnail
這一篇是去年端午的紀錄,今年的端午疫情又來到高峰,同事之間也有人確診了,人手不足,只得再度關閉寺廟。只能說,疫情真是改變了大家的生活。平安沒事就是福!
Thumbnail
元宵節依習俗來說,是整個漫長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小時候印象裡這一天還是要祭祖、吃團圓飯的,但現在工商業社會,公司行號皆早已開工,若元宵節在非假日,根本無法返鄉過節。 高速公路上大卡車很多,行經新竹關西附近還下起了大雨,還好雨一下子就停了,但就見不到台北冬天難得的大太陽了。
Thumbnail
元宵節依習俗來說,是整個漫長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小時候印象裡這一天還是要祭祖、吃團圓飯的,但現在工商業社會,公司行號皆早已開工,若元宵節在非假日,根本無法返鄉過節。 高速公路上大卡車很多,行經新竹關西附近還下起了大雨,還好雨一下子就停了,但就見不到台北冬天難得的大太陽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