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劉福助(三)———劉福助與許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臉書貼文:2020.3.1
前面我說劉福助「曾跟許石問學,大概受許石的影響不小」。我這樣介紹主要是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載,不過總覺得劉福助與許石根本就是不搭調的兩個人,所以前文用「問學」一語帶過。何況「維基」介紹劉福助的文章,應該是許由的兒子許朝欽寫的(參見https://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426473)。
我說劉福助與許石不搭調的原因,一是學經歷不同,二是對台灣傳統歌樂的理解和做法不同。
許石比劉福助大21歲。在台灣「三十年代流行」高潮的1935年,17歲的許石就去日本,進「日本歌謠學院」,跟著名的流行歌名家秋月等人學習聲樂、作曲和演歌,10年後才回台灣。這種學經歷,可見他的興趣與目標,是想擠身「三十年代流行歌」的行列。
許石與三十年代作曲家不同的是,據維基百科的說法,他受「日本歌謠學院」老師的影響,回台灣後熱衷於搜集台灣民謠並予以改編,並在他經營的唱片公司發行——想師法日本的演歌也就罷了,在對傳統音樂不曾下功夫了解的人,如何可以想改編台灣歌謠?我認為這是他最大的敗行。
台灣歌謠的特色,是詩、樂一體不可分。舉例說,童謠「天烏烏」三字唱為「3 2 3」,有它一定的歌唱原理(就是所謂「詩樂諧合」的美感觀念),可以把「天烏烏」,改為「做田人」來唱嗎?再說,台灣的歌謠,受台語的牽挽,台語的特色自然就是台灣音樂特有的風格特色,隨便改變他的唱法,必也喪失台灣音樂特有的韻味。
近代洋派音樂家,常犯相同的錯誤,原因在於不知詩、樂一體的毛病。記得洪惟仁兄有一次提到,史惟亮搜集台灣民謠的時候,語言學家自居的他向史惟亮自我推薦,表示願意為他紀錄台語字,不想史惟亮拒絕,理由是「我們只要音樂,不記述語言」。
1986年我在「枕流論樂」中,就提過洋音樂家常污染台灣傳統歌樂,呼籲文建會防治這種音樂污染:
文內所舉的例子,正是許石的編曲,許丙丁填的新詞,成為很多人尊崇的「台灣民謠」。
在「西化去」的壓力下,台灣社會有點精神分裂,變成崇尚「現代」的一國,傳統的另一國,崇尚「現代」的人喜歡像許石改變的「牛犁歌」,傳統社會的人照樣喜歡搬弄他們的傳統,兩國之間「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中隔著的只是一種情緒作用,無關是非美醜的價值判斷。
我在楊秀卿哪裡學「歌仔」的時候,一個朋友的媽媽退休無事,也來一起學歌仔,她說她兒子以前很討厭歌仔戲,現在說歌仔戲很好,歌仔調很好聽。兩種心態差別在哪裡?差別不在理性認知,不在藝術價值或美感的判斷,只在一「心之所囑」的情緒而已。
牛犁歌陣南部比較流行,許石、許丙丁都是臺南人,它的存在別說五六十年前,就是現在南部還有不少熱騰騰的牛犁歌陣存在。
底下我們先來聽聽許石改編、許丙丁填詞的「牛犁歌」。
原曲1969年許石經營的天王唱片發行,男(劉福助)女(名字忘了)對唱,一時找不到這原版唱法,就聽鳳飛飛唱的吧。按,此曲編曲者只是改變伴奏。
接著聽聽台南西港東竹林的牛犁歌,老的在教小的:
兩種唱法天差地遠,可能搞不清有什麼淵源關係。你適應哪一種唱法,喜歡濃妝豔服或喜歡血鮮紅的鄉下姑娘?
王振義 2020.2.2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38內容數
王振義倒騎驢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振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臉書貼文:2020.2.28 「三十年代台語流行歌」,藉唱片、廣播電台風行幾年後,隨著日本軍國主義抬頭、皇民化運動的施行,開始遭受壓制。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放棄台灣主權,中國國民黨來,台灣人創作的台語流行歌更逐漸消沉。 這也就是說,劉福助的知音,主要在與現代化教育絕緣的社會中下階層。
臉書貼文:2020.2.27 :::::::::::::: 在這裡,我變得說明兩點: 劉福助有的唱片公司「封」他為「歌謠之王」,他的傳統歌唱,實際也與一班的流行歌不同。這裏我卻以「流行歌」範圍他,特作以上說明。 ::::::::::::::::: 王振義 2020.02.27
臉書貼文:2020.2.14 談流行歌的「詩樂諧合」傳統,不能不提劉福助黃俊雄。不過,今天接著談林強的「向前行」得金曲獎的「故事」。 記者所謂的討論(或辯論),如果與我有關,那辯論的主題不是「藝術價值」與「市場取向」,說是「台語歌」和「國語歌」之辨還比較對題,記者顯然故意迴避這主題。
臉書貼文 2020.2.13 談台語流行歌的「詩樂諧合」傳統 1/26我因為膨恰恰談到流行歌的「倒字」現象,提到台灣歌樂的「詩樂諧合」歌唱傳統,並po多年前寫的有關「詩樂諧合」問題的四篇短文。 因為談「詩樂諧合」問題有點突兀,想多做些「闡述」,不過幾次坐在電腦前,卻覺得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談起。
臉書貼文(2020.01.26) 澎恰恰談流行歌的「倒字」問題 不久前,臉書上有人轉貼公視膨恰恰的這個台語節目: https://www.facebook.com/ptsta....../videos/633850964027185/ 有個學生在留言裡表示「驚異」:膨恰恰竟然在談「倒字」的問題!
本文基於鼓勵年輕人重視文化的立場,給他的意見。 葉慈少年兄: 王振義2003.02.?.於台灣第二共和網
臉書貼文:2020.2.28 「三十年代台語流行歌」,藉唱片、廣播電台風行幾年後,隨著日本軍國主義抬頭、皇民化運動的施行,開始遭受壓制。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放棄台灣主權,中國國民黨來,台灣人創作的台語流行歌更逐漸消沉。 這也就是說,劉福助的知音,主要在與現代化教育絕緣的社會中下階層。
臉書貼文:2020.2.27 :::::::::::::: 在這裡,我變得說明兩點: 劉福助有的唱片公司「封」他為「歌謠之王」,他的傳統歌唱,實際也與一班的流行歌不同。這裏我卻以「流行歌」範圍他,特作以上說明。 ::::::::::::::::: 王振義 2020.02.27
臉書貼文:2020.2.14 談流行歌的「詩樂諧合」傳統,不能不提劉福助黃俊雄。不過,今天接著談林強的「向前行」得金曲獎的「故事」。 記者所謂的討論(或辯論),如果與我有關,那辯論的主題不是「藝術價值」與「市場取向」,說是「台語歌」和「國語歌」之辨還比較對題,記者顯然故意迴避這主題。
臉書貼文 2020.2.13 談台語流行歌的「詩樂諧合」傳統 1/26我因為膨恰恰談到流行歌的「倒字」現象,提到台灣歌樂的「詩樂諧合」歌唱傳統,並po多年前寫的有關「詩樂諧合」問題的四篇短文。 因為談「詩樂諧合」問題有點突兀,想多做些「闡述」,不過幾次坐在電腦前,卻覺得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談起。
臉書貼文(2020.01.26) 澎恰恰談流行歌的「倒字」問題 不久前,臉書上有人轉貼公視膨恰恰的這個台語節目: https://www.facebook.com/ptsta....../videos/633850964027185/ 有個學生在留言裡表示「驚異」:膨恰恰竟然在談「倒字」的問題!
本文基於鼓勵年輕人重視文化的立場,給他的意見。 葉慈少年兄: 王振義2003.02.?.於台灣第二共和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2024年12月17日佛中之王 阿彌陀佛聖誕,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全球寺廟、道場在各地發起蔬食打齋、佛經善書結緣,保育放流水晶鳳凰螺及烏鰡魚苗逾萬尾放生等慈悲善行。祈願令每一位善信法友皆能與 阿彌陀如來、西方極樂世界還有極樂世界的諸聖眾,結下甚深因緣,百年後得以往生西方淨土。
本文探討流求國的歷史及其地理位置,根據《隋書》的記載,流求國位於海島之中,與現今臺灣相關聯。文中詳細介紹了流求國的國王、當地土著名稱及其與巴宰語的關聯,並分析流求國可能位於今日臺灣豐原地區的可能性。希望能帶領讀者更深入瞭解流求國及其文化背景。
Thumbnail
Flow 原意為流動,也被心理學家援用為「心流」的狀態,指全神貫注地做某件事情,完全沈浸在當下,無感於時間流逝、不知疲倦。 閱讀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體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Thumbnail
🌿「著名的水滸英雄花和尚,誰知他一生想望,竟不是奮戰沙場? 」 來賓介紹👏👏👏 -- 導演:蔡格爾 -- 京劇演員:劉育志 🏹從舊有文本中找尋自我定位,曲藝與京劇的跨界碰撞🔥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的被貶謫與永貞革新的失敗息息相關。柳、劉兩人等年輕進士之所以熱情的參與此次革新,乃因確實是想為國家做點什麼,失敗的原因也不是他們不夠努力,不夠積極,也因此,如何看待柳、劉兩人?取決於如何看待永貞革新?柳、劉兩人貶謫後的表現,也可大概看出他們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葉嘉瑩(2008)在《葉嘉瑩說中晚唐詩》一書中,分析了柳宗元和劉禹錫處逆境時的不同。兩人的境遇其實相差不多,同年進士,都是一時之選,也一起致力於當時的政治改革工作,可惜不到一年就功敗垂成—主要原因是原有心於改革的皇帝突然不能視事,新皇帝受迫於宦官和藩鎮的壓
Thumbnail
別毀了台語文的優雅 楊渡 台語文的議題引發另一個人的回響,他的觀點跟我雷同!所謂「欲速則不達」,「愛之適以害之!」 愛的方法不對,只會溺死對方! 從沒有爭議的書面字開始,再擴大到生活用語,這樣循序漸進,至少障礙會減少很多! 許夢青是鹿港詩人,生於1870年,卒於1904年,只有35歲。他自幼受漢
Thumbnail
遛貓這事,那可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即使是貓行為師也都持不同的主張。我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我不會訓練貓咪出門散步 - 原因無他,純粹就是懶。也因此,老爺在世時幾乎沒出過門,很大原因就是他是一隻怕生的貓。 相較於老爺看到訪客就躲,小布對水電技師、電器維修人員、阿嬤的朋友都有莫名的濃厚興趣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2024年12月17日佛中之王 阿彌陀佛聖誕,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全球寺廟、道場在各地發起蔬食打齋、佛經善書結緣,保育放流水晶鳳凰螺及烏鰡魚苗逾萬尾放生等慈悲善行。祈願令每一位善信法友皆能與 阿彌陀如來、西方極樂世界還有極樂世界的諸聖眾,結下甚深因緣,百年後得以往生西方淨土。
本文探討流求國的歷史及其地理位置,根據《隋書》的記載,流求國位於海島之中,與現今臺灣相關聯。文中詳細介紹了流求國的國王、當地土著名稱及其與巴宰語的關聯,並分析流求國可能位於今日臺灣豐原地區的可能性。希望能帶領讀者更深入瞭解流求國及其文化背景。
Thumbnail
Flow 原意為流動,也被心理學家援用為「心流」的狀態,指全神貫注地做某件事情,完全沈浸在當下,無感於時間流逝、不知疲倦。 閱讀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體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Thumbnail
🌿「著名的水滸英雄花和尚,誰知他一生想望,竟不是奮戰沙場? 」 來賓介紹👏👏👏 -- 導演:蔡格爾 -- 京劇演員:劉育志 🏹從舊有文本中找尋自我定位,曲藝與京劇的跨界碰撞🔥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的被貶謫與永貞革新的失敗息息相關。柳、劉兩人等年輕進士之所以熱情的參與此次革新,乃因確實是想為國家做點什麼,失敗的原因也不是他們不夠努力,不夠積極,也因此,如何看待柳、劉兩人?取決於如何看待永貞革新?柳、劉兩人貶謫後的表現,也可大概看出他們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葉嘉瑩(2008)在《葉嘉瑩說中晚唐詩》一書中,分析了柳宗元和劉禹錫處逆境時的不同。兩人的境遇其實相差不多,同年進士,都是一時之選,也一起致力於當時的政治改革工作,可惜不到一年就功敗垂成—主要原因是原有心於改革的皇帝突然不能視事,新皇帝受迫於宦官和藩鎮的壓
Thumbnail
別毀了台語文的優雅 楊渡 台語文的議題引發另一個人的回響,他的觀點跟我雷同!所謂「欲速則不達」,「愛之適以害之!」 愛的方法不對,只會溺死對方! 從沒有爭議的書面字開始,再擴大到生活用語,這樣循序漸進,至少障礙會減少很多! 許夢青是鹿港詩人,生於1870年,卒於1904年,只有35歲。他自幼受漢
Thumbnail
遛貓這事,那可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即使是貓行為師也都持不同的主張。我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我不會訓練貓咪出門散步 - 原因無他,純粹就是懶。也因此,老爺在世時幾乎沒出過門,很大原因就是他是一隻怕生的貓。 相較於老爺看到訪客就躲,小布對水電技師、電器維修人員、阿嬤的朋友都有莫名的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