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新調」猖獗?

2022/02/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臉書貼文:2020.3.6
江武昌兄在我的3\1貼文表示:
「這麼多好聽曲調,現在天王歌仔戲班為何不用,偏要新編那些難聽又唱不好、讓人也聽不懂的『新調』?」
「唱腔發聲方式已嚴重向福建薌劇傾斜.... 那種發聲,唱不 出情感....無法引起觀眾(聽眾)的共鳴啊!」
江兄對傳統戲劇有深入的研究,也「用情」極深,說歌仔戲界偏好「新調」,說台灣歌仔戲聲腔傾向「閩南化」,都是切中時弊的針砭,令我「心有戚戚焉」。今天就先談談歌仔戲界唱新調的原因。至於「這麼好聽的(傳統)曲調,....歌仔戲為何不用」(這問題牽涉「按樂填詞」) ,以及歌仔戲「福建薌劇化」的問題,有空再聊啦。
:::::::::::::::::::
在盲目西化高峰的1960年代,歌仔戲逐漸沉寂,很多藝人都有「不合時宜」的落寞感。當楊麗花們在電視上找到「伊甸園」時,在製作單位和「聞新而喜、視舊則惡」的半票觀眾的哄抬下,自然順應時代的逐漸向流行歌少靠攏。
同時,文化和教育界,常宣揚流行歌是灰色的靡靡之音,歌仔戲界自然不想同流,就以「新調」或「變調仔」名稱,與流行歌做區隔,保持歌仔戲的一點自衿和自喜----新調以固定的音樂曲調套唱不同的歌詞,實際上與流行歌沒有不同。
此外,歌仔戲生命所寄的歌仔調,從未作「聲腔原理」的理論化建構,更是今天----如江兄所說「無戲不倒」的重要原因。有理論方法作嚮導,才能有學習的依據,才能訂定發展目標,才能藉以瞭解欣賞,甚至才能被人尊重。
以學習說,傳統藝人大多是從小在戲團中「泡」著學,老師唱一句,學生學一句,也沒什麼理論、道理可說。學生只能大多在戲團中生活,憑藉自己的靈慧開竅,從老師和其他藝人的表演,慢慢揣摸其中道理或訣竅。「泡」著學的傳習方式,不僅傳習不易,而且很難「青出於藍」,還可能一代不如一代。試想,現代化教育下長大的人,已經習慣西洋音樂「固定曲調」的觀念,很難接受歌仔調沒有固定音樂的唱法。楊秀卿老師就碰到過「老師,以前妳不是這樣唱」的疑問而困擾不已。
新調固定曲調去套唱不同歌詞,只要記得音樂曲調,不論什麼歌詞,只要套進去唱就對,不僅學習容易,老師也好教省事,這就難怪歌仔戲越來越一片「倒」聲,新調猖獗啦。
老輩的歌仔戲藝人,像小鳳仙、許秀哖、楊麗花、廖瓊枝、陳秀枝.....,看他們也「拗折嗓子」的唱新調,我心裡都好為他們難過。據我的觀察瞭解,進過歌仔戲窄門的人,或說對歌仔戲有價值品味的人,對「新調」心裡應該是痛心疾首的。例如我們學會1991年第一次開設歌仔戲研習班(學員以台大和交大學生為主),既無經費也無經驗,因此想到「開放性教學」的「妙招」,借大龍峒保安宮前小公園,商請常在該地唱歌仔調的藝人「義務」協助指導(自由教學)。因為這樣,與老藝人有些接觸。其中不少藝人就明白表示不喜歡「新調」。在未瞭解我們「走向」之前,甚至有人直接對我說「不像你們搞新調」(大概看我戴眼鏡,像是「知識階層」),一時讓我哭笑不得,至今印象深刻。只可惜,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這類人未能主導歌仔戲的發展。
王振義 2020.3.5.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會員
    38內容數
    王振義倒騎驢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