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為政與治道(8)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賢人之治,有保證嗎?
現在檢視問題②:賢人之治,有保證嗎?
前文提到堯舜的賢人之治,這是非常看重執政者的道德操守與對社稷的承擔的。問題又來了,這「賢人之治」僅屬道德責任、政治責任,而非法律責任。換言之,還是寄望於人治,這有保證嗎?
所以,孔子就經常提點:君君、臣臣。也就是說,君要像君的樣子,盡君的責任;臣才能像臣的樣子,盡臣的責任。即使臣不臣,還是由於君不君啊。可見對於社稷的責任,孔子認為一切不仁不義不正,全該由執政者一力承擔的呀!故有「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之說。
然而,問題還得解決呀!若君不君,則怎麼辦呀?
君既不盡君職,便不成一個君。不成一個君又如何呢?當年孔老夫子見魯定公已經去到「君不君」的地步,就只有不得已而離開魯國;也就是說,那時還沒意識到「君不君」的權力轉移。
事隔百多年,孟子對齊宣王說: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
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註1】
臣視君、臣視君、還是臣視君,這只不過是臣子對君上的心態而已;完全未涉及如何處置君不君的難題。
其後,孟子才有機會向齊宣王誘問:「假使掌管司法刑獄的最高官員,未能管束其屬下,那麼該怎樣處置他呢?」
齊宣王很爽快地回答:「罷免他。」
孟子接著又問:「假如王的四境之內不能治,那該怎麼辦呢?」
結果,齊宣王便顧左右而言他。【註2】
由此得知,在孟子的觀念,假如君不君,確實是可以罷免的。但,始終都未有法理依據。
有一天,齊宣王向孟子請教公卿大夫應當如何效忠君王的道理,誰知孟子竟然說:「若是同宗的公卿,見君王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君可易位。」
易位?另立賢君?臣下犯顏直諫,尚且都不能接受,更何況是更換君位?齊宣王當然勃然變色啦。【註3】
又有一次,齊宣王問孟子如何看待「商湯放逐夏桀,武王討伐殷紂」這兩宗以下犯上、放君弒君的歷史事件。誰知孟子竟然大膽地回答:「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註4】什麼叫做「一夫」?得不到民心而又眾叛親離的獨斷專制的君主,簡稱獨夫。此處,孟子很清晰也很極限地說:「我只聽聞是誅殺了一個被天下人民所唾棄的獨夫,而未聽聞過是臣下弒殺君上啊。」
由此觀之,從孟子的思想看來,君不盡職、不勝任,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以致危害社稷,臣是可以把他易位,甚至天下人民也可以把他誅了。這可以說,自堯舜禪讓,湯武征伐之外,孟子對君主權位的轉移,提出了第三個模式。故此,哪些說儒家的君臣制度,是封建奴才,實在不合理啊!
(寫於2022年1月22日)
【註1】見《孟子•離婁下3》
【註2】見《孟子•梁惠王下6》
【註3】見《孟子•萬章下9》
【註4】見《孟子•梁惠王下8》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3會員
    78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政者,正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賢人之治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同的社區體制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什麼叫做「大道之行」?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第三十五戰:王莽篡漢(1)儒家的天選之子話說當年劉老三喝多了以後在芒碭山上走,突然聽說前面有一條大白蛇橫欄去路! 於是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蛇巢穴,酒壯慫人膽的劉老三趕上前去,準備殺他個乾乾淨淨。 就在劉老三拔劍後,那大蟒突然說話了: 你殺我,我會報復你的子孫。 劉老三怒道:少特麼廢話!我自己都快保不住了! 一劍下去,巨蟒被斬成兩
    Thumbnail
    avatar
    渤海小吏
    2024-02-07
    論語漫讀(3):其為人也孝悌-儒家社會的「底層代碼」電子書:《論語漫讀》 《論語》是語錄體。孔子講學遊歷時,他的弟子記下了他的言行,弟子的弟子又記下老師的言行,後來編撰成書。可能孔子去世好多了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忽然想到,應該將孔門的言論好好整理歸納一下,流傳後世。於是將各自的上課筆記歸攏起來,刪去重複的,挑選完整準確的。那時記錄文字還是竹簡,編撰工
    Thumbnail
    avatar
    江上小堂
    2023-11-01
    儒家的濃墨重彩《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0 由孔子弟子與再傳弟子編輯而成的《論語》有兩段記錄,可以看出「忠恕」在孔學的地位。
    Thumbnail
    avatar
    田心耘
    2023-09-08
    梁漱溟為何是最後的儒家?用道德教化改造社會雖然並非不可能⋯⋯
    Thumbnail
    avatar
    木天心
    2023-08-04
    來自儒家的靈魂拷問:你為何不戴口罩新冠疫情始發至今,已三月有餘。病毒改變了些許城市圖景,也改變了人類的五官臉譜:在某些尚處封鎖狀態的大城,末世的清冷感正籠罩街頭,不見人煙;但在某些照常忙碌的地方,人群則成了蒙面生物,唯見口罩上的雙眼。不過此般描繪,卻也不盡然貼切。
    Thumbnail
    avatar
    劉燕婷
    2022-05-11
    儒家的天人之道相對於西方現代以人利用機器剝削、開發自然資源,中國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最值得稱道。 天人合一,解釋的人太多了,以致大家常以為是陳腔濫調,其實其義蘊還遠未被發掘出來。尤其後世之解釋多受孟子「窮理盡性以知天」之說影響,重在由個人主體心性講,說人可以內在地超越以合天。如此,天人合一就成為一種人的心性修
    Thumbnail
    avatar
    龔鵬程大講堂
    2020-12-07
    當代新儒家的論敵:殷海光與《自由中國》欲論當代新儒家,不得不提《民主評論》。而要了解《民主評論》,又不可不提《自由中國》。 李淑珍<自由主義、新儒家與一九五○年代台灣自由民主運動:從徐復觀的視角出發>提到: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自由民主運動由外省知識份子主導,外拒大陸共產極權統治,內抗島內國民黨威權體制。這場運動固然以《自由中國》為核心,
    Thumbnail
    avatar
    汶俊 (筆名:無言)
    2020-09-09
    當代新儒家的誤解與偏見細讀<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 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當代新儒家論心性之學、論中國文化的人文教傾向,可謂精微。然而,一進入談民主、科學的建立乃至中國近代史的發展,則不時存有誤解及偏見。這些誤解及偏見至今在香港仍有一定影響力,值得仔細檢視。 良知坎陷的迷思 <宣
    Thumbnail
    avatar
    汶俊 (筆名:無言)
    2020-09-09
    儒家傳統「以和為貴」與耶穌「愛人如己」的呼應常聽人說:以和為貴。但有多少時候我們做的到?
    Thumbnail
    avatar
    向光
    201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