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之都為什麼是台南?

2023/06/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去美食之都台南,一定要往中西區、安平區的老街、老市場、廟口、廟埕(廟宇前的大廣場)鑽,百年老店都藏在那裡面,隱身於毫不起眼的窄巷深處,例如清同治十一年挑擔沿街叫賣起家的百年肉粽「再發號」,又如日治末期一九四零年在廟埕以路邊攤起家的「阿霞飯店」,都在中西區;我們喜歡的杏仁豆腐、花生豆花,在安平區的安平老街上。
沒有傳承三代以上,或是開店五六十年的店家,很難被嘴刁的台南人排入老店名單。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杏仁豆腐,嫩白如凝脂。「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臺灣有句諺語:「一府二鹿三艋舺」,描述清時臺灣三大港口城市——
「府」,即今台南的中西區安平區(台南安平港是清帝國的國際通商口岸之一)。
「鹿」,為今彰化縣鹿港鎮;
「艋舺」,則為今台北市萬華區。
此「一二三」之順序,反映了台灣的開墾史——由台南,向中部,最後台北,各城仰賴海上貿易
縱觀台南,自一六二四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此建立貿易基地「大員市鎮」(荷蘭語:stad Tayouan),並在該鎮修建行政辦公區「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接著,向原住民西拉雅族赤崁社購買土地,興建了「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並規畫市街,台南成為臺灣最早建立、臺灣第一個真正具有城市雛型的城市,之後,台南的城市發展沿此脈絡延展開來,至清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長達二百六十一年,台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故有「古都」之稱,又因清代設臺灣府治於台南,而得名「府城」,因此,台南是臺灣政治、經濟、文化的起源地。
清嘉慶年間(1807年)的台南城池圖,即今台南中西區。
四百年來,台南作為臺灣曾經的第一大城市、曾經是面向大陸的唯一通商口岸,來自原鄉的移民,帶著不同種類的食品傳入台南;台南的海產小吃足夠新鮮肥美、遠近聞名,也仰賴於此。
隨時間的延伸、不同族群的擴展,台南,已發展成為臺灣最具多樣化小吃食品的城市,是臺灣的美食古都;又因融合了東西方飲食特色,是「台式美食」的發源地。
台南小吃對臺灣人而言,是無與倫比的味蕾印記。
度小月擔仔麵、富盛號碗粿、鹹粥、棺材板、蝦捲、蚵捲、紅燒土魠魚羹、鱔魚意麵、牛肉湯、小卷米粉、肉粽、鼎邊銼、義豐冬瓜茶、杏仁凍、杏仁豆腐、四神湯……這些傳承了三四代以上的台南小吃,就集中在赤崁樓、國華街、友愛街、永樂市場、水晶宮市場一帶,以及安平古堡一帶,即今日的中西區、安平區內。
棺材板創始店,始於1942年,位於赤嵌。「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創始店之棺材板。「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草蝦。「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炒花枝。「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粉腸。「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二零零九年,美國華爾街日報推台南市為「veritable food museum」——名副其實的食品博物館;
二零一五年,美國CNN介紹台南市為「Taiwan's food capital」——臺灣的美食之都。
隱藏在古都舊城區、老市場的在地知名老店,常常見到阿公阿嬤掌勺,兒孫跑堂,而阿公阿嬤也已是第三、四代傳人了,一家老店養活一家幾代人。
也許,您並不一定吃得慣這些百年老店,但您可以去看看這些古城老街,去品嚐一下傳承了幾代人的在地美食,在美食古都斑駁的老店中體驗新鮮的味蕾口感,感受隨時空流轉而漸進多元的飲食人文歷史。
——EN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