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有五賢共為一傳。
這五個人的共通點,就是對西晉的政治環境而言,算不上咖。
其中領頭的阮籍跟嵇康,套句司馬家的台詞,甚至是「大魏純臣」。
相對的,與五賢不共傳的山濤與王戎,很顯然就是西晉政治咖了。
今天來聊聊山濤。
論起相貌,始終都是差團長跟主唱吉他手有點距離的。
有看過《火鳳燎原》嗎?
以司馬懿跟「趙雲」為主角的這部三國漫畫裡頭,司馬懿的妻子張春華,本名其實是山無陵。
是山家的繼承人。
在正史上,張春華確實也跟山濤有親戚關係。
山濤差不多在曹操第一次找司馬懿當官,司馬懿裝病拒絕的時候出生。
等到曹丕篡漢,山濤差不多也是個可以當官的年紀了。。
然而,山濤跟另外兩個竹林領袖一樣,很早就當了孤兒。
不要想說山家跟司馬家張家都是河內大族,山濤就是個窮光蛋,也沒有說有甚麼能幹的哥哥撐起整個家。
窮有窮計,山濤索性過起了簡樸的道家君子生活。
據說,他先認識了嵇康跟呂安,後來才遇見阮籍。
前一集說了,竹林七賢這個團體的成形,大約是在曹叡末年,或者更準確一點,在諸葛亮死後吧。
山濤比嵇康大了十五歲左右,但兩人交情卻非常之好。
喔,那個年代大十五歲,就是可以當你爸爸的意思。
魏朝建立的這十多年間,山濤貌似也沒有甚麼做官的意圖。
但他早年貧窮的時候,就跟妻子說過:「忍忍吧,我總有一天會當上三公的。」
雖然這件事發生在很久之後,其實《晉書》就在說明,山濤是個有功名利祿之心的人,只是選擇了「道家」之路。
竹林派在曹叡年間,就是個玄學黨外團體。
那隨著何晏等人當政之後呢?
青年改革並不是那樣的受人歡迎。
阮籍大概在正始年間出來當官,山濤也一樣。
山濤有更精準的時間:「濤年四十,始為郡主簿、功曹、上計掾。」
一出來就當主簿,整個絕對是名士不當官,突然大爆發的等級。
但這個時間最棒的地方在於,山濤出生於西元205年左右。
39年後?正是曹爽在興勢吃了敗仗的時候。
統一戰爭,是承繼大漢血統的王國,所不能迴避的議題。
伐蜀失敗,對於曹爽執政的威信,絕對是莫大的打擊。
當這件事跟「竹林派當官」連結在一起,事情就更有趣了。
用比較推測的角度來說:執政黨遭遇重大失敗後,開放在野黨魁加入政壇的道路。
問題是,竹林派有意願當官,沒意願給你曹爽當小弟。
這點除了阮籍的表現之外,山濤的生平也同樣展現了出來。
舉孝廉,州辟部河南從事。與石鑒共宿,濤夜起蹴鑒曰:「今為何等時而眠邪!知太傅臥何意?」鑒曰:「宰相三不朝,與尺一令歸第,卿何慮也!」濤曰:「咄!石生無事馬蹄間邪!」投傳而去。
山濤受到郡守重用,更舉為孝廉,要派去給州府當從事。
說是說州啦,河南那是首府等級的。
山濤在路上跟石鑒一起睡一間房,半夜,山雞哥就把石鑒給踹起來。
喔,石鑒這個很跑龍套打醬油的角色,就是後來跟伐吳大將杜預在那邊鬥得生龍活虎的傢伙。
那山濤就跟石鑒說,睡三小,你知道太傅(司馬懿)幹嘛都在裝病裝死?
石鑒表示,想那麼多幹嘛,曠職三日不到,就可以開除他了啊。
山濤呸了一口,你連局勢都不會看,徒勞奔波而已。
於是山濤決定不去赴任了。
當時的河南尹,就是曹爽五大寇之一的李勝。
據載,司馬懿最討厭的,就是李勝。
就連興勢之戰的責任歸屬,晉朝都要算上李勝一筆。
不去給李勝當從事,山濤看見的已經不是「政治局勢」,更是「人際關係」。
這或許就是山濤的特殊能力了。
之後,曹爽果然倒台,相關人等尤其五大寇更是受到牽連。
山濤更是斷絕自己的政治人際關係網,免得被司馬懿陰到。
是的,山濤看起來跟司馬懿相當的不投緣。
一直到司馬懿死後,山濤才去找司馬師謀求一官半職。
自然,靠的是張春華的關係。
司馬師笑他:「姜太公要出來當官啦?」
這沒甚麼尊重的意思,司馬師本身跟山濤的年紀就差不多。
而司馬師本是一直以來主流學派黨魁,如今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山濤的「臣服」,對司馬師而言不過是錦上添花。
非得注意不可的是,山濤跟司馬師司馬昭的交情,都是很好的。
司馬師當過黨魁,司馬昭可沒有。
所以司馬師沒有特別重用竹林派的意思,司馬昭則有。
對司馬師而言,山濤是個不錯的表親。
對司馬昭來說,山濤這個表親,更可以做為他跟竹林派之間的橋梁。
是的,這裡有一個學術派系的問題。
在東漢的統治崩潰之後,得民心者得天下是有點誇張,但不得民心?你連割據的本錢都沒有。
……所以關於袁術董卓什麼倒行逆施那種都信一半就好,裡面多少都有政治抹黑的。
直接說關鍵人物,又是曹丕。
曹丕跟學術界的關係是密切的,你從他當上太子在那邊評文學,搞建安七子,當皇帝之後非常敬重三公……
種種行為都表現出,曹丕的權力,很大程度來自於學術界的支持。
軍派幾乎都是曹操勢力,曹操過世之後他們有非常大的選擇自由。
比方臧霸就不買曹丕的帳。
當然,學術力量跟統治的關連性,孫權那邊發生得更早更明顯更密切。
曹丕跟孫權之間其實真的有很奧妙的關係,但不要扯遠。
曹丕跟曹叡本身就是學術界的領導人物,但曹爽跟曹芳都不是。
曹爽大力借重了夏侯玄等人的學派力量,而司馬懿根本不搞這套。
這也說過很多次,真正給曹爽與玄學主流反戈一擊的,是司馬師。
司馬昭要承接哥哥的權力,勢必也需要學界的力量。
一開始沒甚麼問題,鍾會他們就支持司馬昭。
但這個情況能持久嗎?你是司馬昭你能放心嗎?
就算鍾會是諸葛亮,那也得碰上劉備才會死心塌地,更何況鍾會不是呢。
山濤在這裡起了完美作用。
他與竹林派交好,跟鍾會也有往來,就連司馬昭特別扶植來對抗鍾會的裴秀,山濤也沒有錯過。
終於,在鍾會叛亂時,司馬昭給予了山濤至高的信賴。
讓山濤負責鎮首監視曹氏諸親王。
這件事更需要注意的就是,阮籍跟嵇康,都在前一年過世了。
嵇康更是死在司馬昭手下。
竹林派兩大黨魁的「消滅」。
加上儒道派的勢力流向裴秀。
山濤只需要跟裴秀合作就好了。
「時帝以濤鄉閭宿望,命太子拜之。」
帝是司馬昭,太子是司馬炎。
對司馬昭來說,山濤已經可以算是在野黨領袖了。
當然實際上不是,不可能是。
而魏朝,也走到了終點。
西晉伊始,山濤被封為伯爵。
一個沒有戰功,沒有政勞的人能爬到這種位置,已是殊不簡單。
但年過六十的山濤,還在繼續他力爭上游的旅程。
「及羊祜執政,時人欲危裴秀,濤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權臣意,出為冀州刺史,加甯遠將軍。」
山濤的老年政壇,碰到的新難題就是「泰山羊家」。
要強調一下的是,《晉書》不只一次在西晉初年強調,被派往冀州駐守鄴城是「遭貶」。
但根據曹魏的軍事力量分布與繁榮程度,派駐鄴城絕對是一個「比上不足,比下綽綽有餘」的高官。
不是要說對錯,而是所謂的好壞,本是文學修辭,依著比較而來的。
山濤去當冀州刺史絕非屎缺,主要用來反襯,他原本是晉武帝司馬炎的親信。
是道家意志最重要的官方學者。
而山濤的被外放,就表示司馬炎取了儒家之道。
羊祜、儒家……合起來的概念就是平服四夷一統天下的漢武帝真天子套路。
可羊祜順遂嗎?羊祜在朝廷裡的鬥爭也是起起伏伏啦。
最穩定的朝廷派系,始終是賈充跟荀勗這些人。
很快的,山濤也從冀州地方官,轉為軍事都督,回朝再任侍中。
但山濤也是倦了,六十好幾還在伴君如伴虎,還不如辭職回家陪老母。
可司馬炎不准啊。
非但不准,還加以賞賜,逐步升官。
要嘛,山濤又跟年輕時一樣,嘴巴說不要但身體很老實的認真工作。
要不,司馬炎確實需要山濤的力量。
最明顯的方面,就是「立太子」。
對儒系而言,嫡長立儲,天經地義……雖然很煩還是強調一下,不是「儒家就支持嫡長制」。
而是,在儒道爭權的朝廷中,儒家必須站穩自己的條文立場,所以明明沒有瞎,也要瞎挺司馬衷。
但道家就沒有這個偶包,沒有這個枷鎖。
怎麼辦?找喬王出來辦啊。
山濤作為官方道家黨魁,最重要的任務,不論在魏朝還是晉朝,都是選舉人才。
很奇怪嗎?
其實簡單想想就知道了,曹操的HR是荀彧,荀彧主導當時北方的學術派系。
孫策孫權的HR是張昭,張昭主導當時江東的學術派系。
劉備的HR不是諸葛亮,但進入四川後,諸葛亮幫他去拜了各個學術大老的碼頭,把劉備政權支撐起來。
想要換掉學術大老是困難的,但想要拉攏他們,則不是困難的。
司馬炎直接放大絕,將山濤任命掛名為太子少傅,直接封了道家派系對於太子司馬衷的反對。
山濤很甘願嗎?山濤心裡也是一個幹。
上書辭職都要破百篇了,司馬炎還是不理不睬。
當時,山濤的正職是「尚書僕射」。
老山濤索性來個大曠職,讓你直接開除我可以了吧?
尚書台可不是你道家獨佔,自然會有其他官員出來檢舉山濤。
哪裡想到,司馬炎又下聖旨:「我就是叫山濤來佔缺的,不准有異議!」
幹,山濤嚇死了,連忙上書:「古來聖君必守法,皇上不能為我一再開特例啊,趕快懲處我吧。」
司馬炎直接回信:「檢舉你的是個妄人,所以我不能助長他的氣燄。如果你覺得想要幫助國家,那就趕快坐起來上班不要躺著啦。」
竹林七賢故事都很多啦,這邊我刻意抓這段就是作為「山濤與西晉政爭」的輔助說明。
司馬炎這封手詔,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總結,來說明山濤在這個「意識形態之爭」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總之山濤還是起來辦公啦,但隨著天下一統,東吳覆滅,司馬炎也拿翹了。
對他而言,完成這樣的豐功偉業,自然也統一了朝野的意志。
儒道還爭?不爭了。
一切以外戚楊駿掛帥。
山濤雖然是個吉祥物,但仍是對於不該廢除州郡武備提出了精闢的意見。
不過有誰在乎吉祥物說了甚麼嗎?
沒有。
司馬炎也是拍拍手說,講得太好了,不過我不用謝謝。
最後,司馬炎封山濤為司徒。
同樣的套路都說膩了,反正就是山濤拒絕,司馬炎堅持。
不過這次,山濤沒上任就死掉了。
山濤不是特例。
司馬炎也是這樣對待賈充的。
所謂的意識形態之爭,不過是皇帝手中的玩具?
不,老實說,先秦兩漢沒有任何一個皇帝一個天子一個領導者,玩得比司馬炎還厲害的。
但我大概知道,李世民跟朱元璋也都是此道好手。
遊走於派系之間步步高升的山濤,卻落入了更擅長操控派系的司馬炎手中。
「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淮南子‧原道訓》
老子原始思想的再解譯,映證在遵奉老莊思想的竹林派賢者身上。
原典重要。
思辨重要。
他人的意見,又何嘗不重要呢?
學無止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