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雲-石勒,蟄伏的霸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羯人石勒。
西晉末年最傳奇的人物。

本是胡帥之子,居於山西。
隨著西晉排胡意識興起,石勒淪為奴隸。

接下來,先去牧馬,後為馬盜。
掌握了好馬,掌握了牧民的經濟命脈,石勒終於受到牧民之長「汲桑」的重用。

跟汲桑合作,取得河北霸權的石勒,並未就此登上康莊大道。
汲桑很快就被晉朝正規軍鏟除,而石勒則決定投靠當時反晉第一大國:「漢」。

這是匈奴人劉淵所建的漢。

石勒從小就相當有大局觀,再加上某方面來說,他對於西晉朝廷的怨恨至深。
這讓他不僅僅是選擇「能讓自己活命」的勢力。

石勒需要的,是能夠滅絕西晉的勢力。
即使所有人都知道匈奴漢國的實力雄厚,石勒卻認為還不夠。

西晉再爛,也曾經是個統一天下的大國。
在國家沒有致命性危險的時候,諸侯分崩離析,並不表示當皇帝受到威脅,那些人不會突然團結起來。

一旦西晉諸王團結,當此之時所有的反叛勢力,肯定是不夠打的。

說到底,憑著河套匈奴地為根基的漢國,不是西晉天下的對手。
至少,漢國必須更強大。

這是任何一個粗通三國的人,都能立刻發現的事實。
可惜更多人,總是認為匈奴劉淵,羯人石勒,只是進入中國燒殺擄掠的蠻族頭頭。

壓根不願意承認,他們也是西晉大中國下的一份子。

五胡亂華不是外族入侵,而是群雄割據。
是軍閥戰爭。

所以,被晉軍打得狼狽逃竄的石勒,並不急著前往匈奴地。
石勒先往上黨,前去拜訪當地部落的兩個族長。

其中一個,名叫㔨督,跟石勒的「羯名」倒是相同。
雙方一見如故,石勒也不客氣,有話直說:「現在匈奴單于起兵抗晉,大哥您拒絕和匈奴合作,難道覺得自己能夠獨立消滅西晉嗎?」

㔨督搖搖頭:「不能吧,三國時期都說『靜觀天下之變』,我們就是看看有甚麼變化再做打算啊。」

石勒又道:「那可不妙啊,我聽說四周大多的部落,都已經接受了匈奴單于的徵召,正在商議聯合起來將您打倒,把您的部落牛羊人馬,都送給匈奴。如果您覺得不能,那更應該要盡快想好對策啊。」

㔨督大驚,道:「那該如何是好?」
石勒連忙站了起來:「為了避免打草驚蛇,不如大哥親自跟我走一趟匈奴吧,千萬別讓其他人知道了!」

就這樣,石勒不費一兵一卒,就「挾」上黨部族頭領族長,去跟匈奴劉淵領功了。

劉淵非常高興,立刻封㔨督為「親漢王」,石勒則為「輔漢將軍」。
㔨督也很高興,石勒也很高興,兩人索性結為兄弟。

石勒幫㔨督也取了一個漢名,既為兄弟,一起姓石。
而為了紀念兩人相逢,取名為「會」。

這邊最精彩的地方,我敢打賭沒有人會注意到,就是石勒的「輔漢將軍」。

「輔漢將軍」一下,你就會知道劉淵的「漢文化功底」有多麼深厚。
要知道,劉淵是第一個承認劉備(季漢)政權的後代。

而輔漢將軍一職,也是劉備政權發明的,並非兩漢所有。
蜀漢只有三個人領過,分別是李嚴、張裔,以及姜維。

這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將軍職,性質上比較類似「特進」,屬於榮譽職務。
介於爵位跟官職之間。

八卦是,李嚴是個降將,姜維是個降將。
張裔更是當年劉璋降於劉備的主使者。

而石勒所為,就是跟三位大前輩一模沒有兩樣的「輔漢」動作呢。
所以說你真的能感覺到,劉淵對於三國故事的極為了解(笑)。

石勒在山西河北,是薄有威名的「胡」將。
認真說,其實應該是大馬賊。

劉淵在河北不是沒有影響力,問題在於他其實是「晉」將。

匈奴立漢,那是匈奴貴族拱他劉淵。河北胡人可不買這個帳。
除了㔨督石會,烏丸這邊又有個兩千人族長伏利度,不願意與匈奴合作。

要說明一下,㔨督跟伏利度,在這裡的職稱都是「張」,不是他們姓張。
姑且當「長」來看,因為是常見字卻實在不太常見的用法,難找。

面對這支千人勁旅,石勒又設了「輔漢」之計。

先是假裝得罪了劉淵出逃,投奔伏利度。
伏利度知道石勒,很開心,直接就跟石勒結為兄弟,把族人交託給石勒,要石勒多去搶點好東西回來。

打劫本是石勒拿手好戲,伏利度的收入直線上升,烏丸族人的口袋也飽飽的。
草原勇士很現實的,大家很快就發現,跟著石勒,生活比跟著伏利度好啊。

石勒見時機成熟,就找機會抓住伏利度,跟烏丸勇士們說:「現在只有起來反抗晉朝才有活路了,你們要跟我走?還是跟著伏利度?」

就這樣,石勒收了這批烏丸勇士,回去找劉淵報到。
劉淵再不疑他,命石勒主管太行山東戰事。

不是,問題是漢國的勢力,還沒翻過太行山啊。

石勒這就像東吳周泰被任命為漢中太守,說穿了,就是準備開戰,你當先鋒。
一場壺關之戰,於焉展開。

三國時代的壺關之戰也算小有名氣,不過都是東側往西打。
這回是西側要往東進。

在這之前,河北已大致為晉將劉琨平定。
劉琨此時便是在并州與劉淵勢力僵持。

而隨著壺關行動的成功,劉琨再也攔不住漢國入侵河北。

再次回到河北的石勒,下令不得侵擾老弱百姓,只挑選強壯男丁補充兵源。
一時間,竟也頗得河北人支持。

也就在這個時候,劉淵突然稱帝了。
漢光文帝劉淵立刻派出使者,前來給石勒加符節,上平東大將軍。

石勒得到皇上指示,加緊攻破鄴城,更狠狠的修理了過去的死對頭們,很快幾乎平定冀州。
而劉淵的聖旨再臨,要石勒開府置吏。

對於一個遠征型大將軍,劉淵給石勒的權責,那是堪比阿斗對待諸葛亮了。
這絕對不是單純的因為石勒或諸葛亮好棒棒。

劉淵篇說過,前面也稍有提及。劉淵其實是一個被匈奴貴族拱出來的招牌。
而原本的主謀劉宣,卻在劉淵稱帝後消失了。

劉淵並未因此一秒收回大權,反而要面對新的挑戰。

匈奴人終究是敬重勇士的。
對劉淵來說,來自匈奴本土派最大的威脅,其實就是他的兒子劉聰。

所以他需要石勒。
石勒是直接親信於劉淵,而且擁有足以與劉聰抗衡的武力與威名之「漢將」。

如果照這個局勢發展下去,石勒應該要成為劉淵的遺詔輔政大臣,在劉聰跟劉和翻臉的時候,扮演重要角色才對。

然而,成功平定冀州,招收名士智囊,強兵悍將的石勒……
到底不是個曹操。

石勒的壯大,威脅到了西晉第一大勢力:王浚。

王浚再次發動鮮卑大軍,進討石勒。
這個主將的名字也不得不提,就是大家都很熟的文鴦,但不是那個文鴦。

既然王浚出手,洛陽方面的晉室朝廷也趁勢發兵北上。

石勒一咬牙,直接放棄北方戰線。
你不要打王浚的狗,王浚也不會為了晉朝來拚生死。

石勒燒營並糧,集中力量回頭迎戰晉朝本軍,果然取得優勢,讓整個河北局面再次回到恐怖平衡。

這時候,劉淵又要來封賞了。
石勒可不是笨蛋。

看懂大局,尋求平衡,謀取利益,是石勒的專長。
去跟劉聰作對,當劉淵的忠臣,絕對是沒有半點利益的行為。

石勒扮不起曹操,走劉秀的路子,還大有可為。
敷衍朝廷,立足河北。

這才是石勒需要的。

群雄割據已成事實,不管是晉室的分派,還是漢室的分封,都沒有甚麼合法性跟實際性。

從拒絕劉淵的加封開始,石勒就再也不是為了當一個好臣子而努力。
他已經不再需要借助主子的力量來壯大自己。

石勒要走出自己的路。

稱霸天下的道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98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東漢末年分三國,西晉司馬為一統。 緊接而來的八王之亂,掀起了再一次的群雄割據時代。 以漢為名的匈奴,消滅了西晉。 西晉最後的左右丞相,分別在神州大陸的東西兩側,建立了新的晉國。 而看似勝利的匈奴漢國,也隨即在內部叛亂下分裂成兩個。 大家不再使用「漢」的名稱,而是改為兩個趙國。 以趙為名,要攏絡
Thumbnail
東漢末年分三國,西晉司馬為一統。 緊接而來的八王之亂,掀起了再一次的群雄割據時代。 以漢為名的匈奴,消滅了西晉。 西晉最後的左右丞相,分別在神州大陸的東西兩側,建立了新的晉國。 而看似勝利的匈奴漢國,也隨即在內部叛亂下分裂成兩個。 大家不再使用「漢」的名稱,而是改為兩個趙國。 以趙為名,要攏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