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房子說故事 愛上這塊土地的文化與美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 / 老房子華麗轉身,「文房」成為台北市中心的世界藏書閣。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在台北市中正區寧靜的巷弄中,藏著一棟百年日式木造建築,不經意走過時,會以為是某棟民宅,但其實它是一座開放給公眾使用的閱讀、展覽,和講座空間,沉浸在滿是綠意和陽光灑落的舒適氛圍中,挑本自己喜愛的書靜靜閱讀,讓繁雜的思緒沉澱,感受老屋新生的魅力。
走進名為「文房.文化閱讀空間」的日式老宅,一陣檜木香撲鼻而來,不論是寬敞明亮的門廊、面對和風落院的沙發區,還是房間一隅的書桌前,處處都能看到以生活美學佈置的巧思,在書香氣息縈繞的催化下,找個角落一個人漫讀,享受舒適的閱讀體驗。

老房子華麗轉身,成為台北市中心的世界藏書閣

如此雅致、別具特色的「文房」,在脫胎換骨前的殘舊模樣讓人難以想像,這棟老房子原是日據1930年代末期「幸町日式宿舍群」的成員之一,有別於一般的日式傳統建築,其東側為洋式的應接室(客廳),西側則是日式的起居空間,因而稱為和洋折衷式建築。
然而經歷歲月風霜的「幸町日式宿舍」因缺乏維護管理,多處牆面斑駁不堪甚至傾倒損毀。所幸在2013年台北市政府推動的「老房子文化運動」下,結合民間資源,與頂新集團旗下之頂禾開發合作,由集團修復並營運,將這棟老宅一磚一瓦的重新修復、賦予新生命,讓故事得以傳承,進而成為論壇、講座、展覽、體驗活動、教育課程等提供民眾互動學習的空間。讓這座集結歷史、環境、生活、和記憶的老房子華麗轉身,躍升市區新亮點。
「文房」不僅有藏書四千餘本,其中包括文學、生活、設計、科普等多元讀本,讀者訪客能隨心瀏覽各書籍種類,並佔據空間一角,享受老屋時光,同時欣賞到不定期合作之展覽藝術作品,讓人流連忘返。
圖/「文房」原是日據末期的「幸町日式宿舍」,建築保留當時流行的設計風格。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圖/「文房」藏書豐富,處處也都能看到生活美學妝點佈置的巧思。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為保存古蹟盡一份力,提升臺灣文化永續創新力

2004年,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魏應充與時任基金會執行長的陳慶浩兩人,為修復成美公堂展開請益之旅,埋下「人文創生」計畫的種子。魏應充表示:「成美公堂不僅是魏家古厝,修復工程的另一目的,是希望為保存臺灣古蹟與文化傳承盡一份力,在日後也能把修護資料當成公共財與大家共享。」
圖/結合「成美公堂」與「和園」為成美文化園區。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2013年,修復完成的成美公堂結合周圍景觀庭園、接待大廳,整合為「成美文化園區」對外開放,並於2019年申請國際NGO組織ICOMOS機構會員,園區經常舉辦各種文化資產推廣活動及學術交流參訪,修復經驗也成為許多相關學術研討會中的成功案例。
基金會自2018年正式推動「人文創生」計畫,打造產、官、學跨界合作平台,以落實保存、推廣、活化文化理念,期望以文化資源的傳承與累積,提升臺灣文化永續創新力。
圖/「文房」近期舉辦「百年臺北與老屋」系列講座。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人文創生」計畫以「文房・文化閱讀空間」為據點,舉辦過近百場活動。
2021年秋天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之後,許多停擺的藝文活動終於能再次陸續辦理,像是近期舉辦的「百年臺北與老屋—文房系列講座」,首場活動便邀請到著名臺灣史學者、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戴寶村教授,以及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沈呂百董事長擔任主講人,以「大台北到小幸町—綜覽與微觀文房周邊文化地景」為題,從城市歷史與市民記憶,一探台北與文房週遭地景百年來的流動和變化,希望鼓勵民眾踏查、走訪,找尋這塊土地的故事與美好,而這也呼應著「文房」修復與免費開放大眾參訪的初心。
圖/「人文創生」計畫以「文房」為據點,自開放以來,舉辦過近百場活動。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遠見雜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 飲食專家匯聚開講,快速掌握健康秘訣 多元新穎教育素材,所有族群飲食知識全蒐羅 身為孩童家長,對於孩子們的營養健康必定相當重視,灃食教育基金會推出的「營養5餐飲食資源網」提供豐富線上的飲食資源,能協助家長與學校共同建立良好的飲食教育環境。
文/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 台灣防疫有成,民眾生活快速回復如常,但請記得回頭看看,還有許多步履蹣跚的社福團體需要大家伸出援手,讓我們風雨同行,一起迎向希望的晨曦。 身心障礙者因身心缺陷,找工作時較常面臨求職不易的窘境,但天性樂觀的小兒麻痺患者王明德,卻展現出不向命運屈服的韌性,奮力讓自己發光發熱。
文/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 飲食專家匯聚開講,快速掌握健康秘訣 多元新穎教育素材,所有族群飲食知識全蒐羅 身為孩童家長,對於孩子們的營養健康必定相當重視,灃食教育基金會推出的「營養5餐飲食資源網」提供豐富線上的飲食資源,能協助家長與學校共同建立良好的飲食教育環境。
文/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 台灣防疫有成,民眾生活快速回復如常,但請記得回頭看看,還有許多步履蹣跚的社福團體需要大家伸出援手,讓我們風雨同行,一起迎向希望的晨曦。 身心障礙者因身心缺陷,找工作時較常面臨求職不易的窘境,但天性樂觀的小兒麻痺患者王明德,卻展現出不向命運屈服的韌性,奮力讓自己發光發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攝影:Nicole L.  聽聽,雪的音聲!  ──關于電影《超越寂靜》 ——梁寒衣 生命的暗流咆哮,嘈噪嘔啞…… 然而,雪,還是要下的罷。  寂靜無垠地,  穿越城鎮與街道,弭平溝塹與深谷——    凡夫眾生的愛,俱含有難以察覺的雜染,俱以戀執,綁縛,占有,支配為核心。它強烈具
Thumbnail
我的人生電影 –《聽說》翻拍成韓版,當然要進戲院去研究一番。 跟隨著之前發布的《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系列,來分享台、韓版那種相似卻又不同的心動與感動。
這5個字似乎很容易簡單,實際上卻是很困難複雜。
Thumbnail
本文介紹陡降型聽力損失的特性、挑戰與助聽器選配的困難。常見於老年退化或噪音造成的聽損,個案可能在吵雜環境或距離較遠時,聽不清楚對話,需要依靠視覺線索。助聽器選配對此類型聽損個案而言較具挑戰性,患者可能經歷耳悶、迴音、聲音尖銳刺耳等問題。專業聽力師的調整與衛教至關重要,以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Thumbnail
【聽說,荒川線……】 Tokyo sakura tram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像縫合著如此親密的後街般滑溜溜的跑著」 寫的就是荒川線電車。 如果要從東京地鐵銜接荒川電車, 最近的站可能是大塚。 在池袋前一站下車,步行九分鐘, 很大的機率可以看見拐彎處有一節車
Thumbnail
臺北市文化局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標的歷史建築「幸町日式宿舍—臨沂街27巷1號」,媒合頂禾文創股份有限公司修復及再利用,於12月11日盛大回歸開幕!本次修復工程耗資約630萬元,於112年10月進行修復工程,耗時近1年的時間,針對建物及戶外庭園進行全面的檢修,包含室內木地板修復、瓦作修復、外牆木頭斑剝處
Thumbnail
很早之前就聽說竹北有一個新瓦屋園區,但是一直沒去看,聽說那裡有書店,有餐廳,有農田,甚至還有電影院?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不僅引起我強大的好奇心,終於在今年年初,跟一家人來到了新瓦屋走走,才發現這竹北大廈中的瑰寶地,原來這麼多元有趣。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中正紀州庵文學森林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為一處融合文學、歷史與自然景觀的文化地標。這裡的玄關入口具有獨特的設計風格,讓人一踏入便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玄關處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木質的門框與瓦片屋頂,散發出一種古色古香的氣息。入口處設有精心佈置的花園,植栽與石燈籠相映成趣,營造出寧靜而優雅的氛
Thumbnail
台北中正區的紀州庵文學森林,原為日式料亭,現為市定古蹟,並於2011年委託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 建於1917年,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2004年被評定為市定古蹟,2011年在古蹟旁建立新館,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舉辦千場以上的藝文活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攝影:Nicole L.  聽聽,雪的音聲!  ──關于電影《超越寂靜》 ——梁寒衣 生命的暗流咆哮,嘈噪嘔啞…… 然而,雪,還是要下的罷。  寂靜無垠地,  穿越城鎮與街道,弭平溝塹與深谷——    凡夫眾生的愛,俱含有難以察覺的雜染,俱以戀執,綁縛,占有,支配為核心。它強烈具
Thumbnail
我的人生電影 –《聽說》翻拍成韓版,當然要進戲院去研究一番。 跟隨著之前發布的《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系列,來分享台、韓版那種相似卻又不同的心動與感動。
這5個字似乎很容易簡單,實際上卻是很困難複雜。
Thumbnail
本文介紹陡降型聽力損失的特性、挑戰與助聽器選配的困難。常見於老年退化或噪音造成的聽損,個案可能在吵雜環境或距離較遠時,聽不清楚對話,需要依靠視覺線索。助聽器選配對此類型聽損個案而言較具挑戰性,患者可能經歷耳悶、迴音、聲音尖銳刺耳等問題。專業聽力師的調整與衛教至關重要,以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Thumbnail
【聽說,荒川線……】 Tokyo sakura tram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像縫合著如此親密的後街般滑溜溜的跑著」 寫的就是荒川線電車。 如果要從東京地鐵銜接荒川電車, 最近的站可能是大塚。 在池袋前一站下車,步行九分鐘, 很大的機率可以看見拐彎處有一節車
Thumbnail
臺北市文化局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標的歷史建築「幸町日式宿舍—臨沂街27巷1號」,媒合頂禾文創股份有限公司修復及再利用,於12月11日盛大回歸開幕!本次修復工程耗資約630萬元,於112年10月進行修復工程,耗時近1年的時間,針對建物及戶外庭園進行全面的檢修,包含室內木地板修復、瓦作修復、外牆木頭斑剝處
Thumbnail
很早之前就聽說竹北有一個新瓦屋園區,但是一直沒去看,聽說那裡有書店,有餐廳,有農田,甚至還有電影院?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不僅引起我強大的好奇心,終於在今年年初,跟一家人來到了新瓦屋走走,才發現這竹北大廈中的瑰寶地,原來這麼多元有趣。
Thumbnail
新竹生活美學館正式重啟!位於新竹新舊城區交接處的生活美學館,前身為新竹公會堂,從日治時期至今,在新竹佇立了百年,不只是新竹人一直以來相當重要的藝文空間,更是都市紋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2019年起,三年來歷經來自各方的合作與努力,不只是建築本身的修復,內部的空間也重新規劃調整,只為重現這棟百年建
Thumbnail
中正紀州庵文學森林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為一處融合文學、歷史與自然景觀的文化地標。這裡的玄關入口具有獨特的設計風格,讓人一踏入便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玄關處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木質的門框與瓦片屋頂,散發出一種古色古香的氣息。入口處設有精心佈置的花園,植栽與石燈籠相映成趣,營造出寧靜而優雅的氛
Thumbnail
台北中正區的紀州庵文學森林,原為日式料亭,現為市定古蹟,並於2011年委託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 建於1917年,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2004年被評定為市定古蹟,2011年在古蹟旁建立新館,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舉辦千場以上的藝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