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您是來這兒搜索範文, 還是不小心撞見了青春期的心事, 請您給一個喜歡, 打賞稿費贊助, 讓國中小作家們更有動力寫寫字, 享受爬格子的樂趣。真心感謝😊
從一間老屋的重生,我看到……
走進一間書店,裡面的環境讓我感到溫馨,空氣中充斥著「書香」味,和內部的格局相輔相成,我彷彿回到了國小的那段時光。
這間書店是位於基隆的太平青鳥書店,是由已廢棄的太平國小改建而成。使它從原本的陰森鬼屋,搖身一變變成文青書店。外觀以純白為主,透露著不凡的高級感,上下三大排的窗戶,提供了更好的視野及採光,頂樓的木質空間和外界的樓梯,帶給人們居高臨下,貼近自然的親切感。
而這間書店,也象徵著延續。從前,身為國小的它,是學生們學習的園地,承載著學生們努力的汗水,歡樂的笑聲;而在它使命完成後,生命也沒有終止,反而是用另一種方式繼續延續,傳遞知識,傳遞學習的快樂。
老屋,都不該被廢棄,它們都代表著曾經的輝煌,曾經那段不管是風光還是衰落的歷史,都不該被遺忘,延續光明,並把黑暗引以為戒。重建老屋,讓它以安全嶄新的面貌,像長輩一樣向下一代人訴說陳舊的往事,讓我們能精益求精,不斷向前。
從一間老屋的重生,我看到了傳承和延續,不管是國小變書店還是古蹟重整,都是用全新的面貌,古老的口吻,講述過去,使歷史不會被時間的長河沖淡。(梁*樂)
從一間老屋的重生,我看到……
經過一條繁榮的街道,車水馬龍的景象更襯托出了這間老房子的寧靜,它是在日治時期就存在的古厝,但如今已破舊不堪,政府也打算將其拆除,四處圍滿了封鎖線。
當我靠近一點時,從告示牌上發現它會變成一個大型商場。這座日式建築,雖然佔地很廣,但卻十分老舊,到處都是被腐蝕的破碎檜木和蜘蛛網。我繞著它走一圈,才大概知道這棟房子的歷史,原來它已經經歷過三次的地震,所以不適合居住,屋主才離開此屋。
雖然必須發展經濟,但是保護當地文化也非常重要,一群想要把建築物留住的居民,於是努力爭取,每天帶著大型布條遊行,想要把這棟日式建築改造成一個有關日治時代的故事館。終於,政府不但撤銷了拆除令,而且還補助了大部分的資金,讓這個原本破舊的日式建築又重新有了笑聲。
外頭有著暗褐色木頭,有著古典氛圍的一間日治時期故事館開幕了。走進大門,暖暖的黃光照在每個小小的房間裡,孩子們聽著古老的故事,比起之前黑暗、淒涼的感覺相差了許多,這座故事館不但可以保留在地的古老文化,還可以吸引遊客,一舉兩得。
在台灣仍有許多老屋面臨同樣的難題,但是當地居民卻不顧機會渺茫,努力爭取,保留當地文化,我從這間古厝的重生,看見了當地居民努力保護文化和土地的精神。(陳*豪)
從一間老屋的重生,我看到……
「這也太酷了吧,教堂裡竟然可以喝酒!」我睜大眼睛看著這個地方,眼神充滿不可思議。在英國倫敦的某個假日,我們一家人出門到市區景點觀光,誤打誤撞中走進一座教堂。經過龐大且沉重的木門,映入眼簾的竟是一張張現代桌椅,色彩繽紛,讓我不禁懷疑這地方根本不是教堂。
這座教堂名叫聖馬克教堂,位於倫敦的梅費爾,建於西元一八二八年,在十九世紀時,這座教堂被英國列為一級古蹟,後來轉賣給地產公司,他們花了五百萬英鎊才修復並重建這座教堂,變得時尚了不少。它融合了古代與現代,保留了教堂本來的特色,並加了一些現代的元素,一座死氣沉沉的老屋注入了新生命,帶給我們一種死灰復燃的感覺。
翻修後的教堂把原先的木樁禮拜椅移除改成現代的桌子,從地下室到二樓規劃成新穎市集,例如各式各樣的美食攤位、餐廳或擁有美酒的酒窖酒吧,頂樓也有露臺,十分特別。尤其是教堂應該是個神聖的地方,但是居然有人在裡面飲酒作樂,感覺十分衝突,真是令人大開眼界。雖然內部改建了很多,但是它還是保留了原有的彩繪玻璃教堂的主要結構、拱形的天花板,甚至地上和牆上還放有人的骨灰靈柩。有時假日時還會舉辦一些社區活動,像是烘焙課、瑜珈課等,我覺得這座教堂是古老宗教建築和現代融合的活動中心,非常特別。
我覺得老屋新生是很有創意的點子,因為可以帶動觀光,可以賺取當中的利益,還可以保留老屋原本的特色;如果拆除這些老屋,我們就不可能再看到它和它的歷史了。而不拆除老屋,過百年後,也許就會成為古蹟呢!
老屋可以經過改造,可以重生,注入新生命。城市裡可能有許多老屋,拆除前應該先想想可以透過什麼方式讓它活過來,成為有利用價值的老屋,而不是一味地把它當做垃圾拆掉。我從老屋身上看到了商機,老屋翻修也可以創造新價值。(廖*翊)
從一間老屋的重生,我看到……
充滿懷舊感的木椅整齊排列,彷彿在悠悠訴說著這片土地的故事,一旁汰舊換新的紅瓦磁磚,古色古香,正吸引著遊客上門,綠意盎然的綠樹環繞四周,使人彷彿搭乘時光機,看見了不同的樣貌,人群中拍照的喀嚓聲不曾停下,老屋中些許的腐朽味,混合了人們的熱情,擦出令人嘆為觀止的火花。
位於桃園中壢的馬祖新村的其中一間老屋,原本斑駁的牆壁和逐漸消散的人群,使得這裡門可羅雀,一旁早已蔓延開來的霉菌和黯淡無光的家具,彷彿是臥病在床苟延殘喘的老人,早已奄奄一息,現場也像廢墟般毫無生氣。這般景象,持續了好一陣子,直至民國四十六年起,這棟老屋逐漸看見希望的曙光,得以鹹魚翻身。
當時,為了穩定軍心,安置了駐守馬祖的陸軍,並創建了馬祖新村,給予這間老屋返老還童的機會。不久,煥然一新的老屋窗明几淨,一塵不染,不僅保留了文化,更活化了當地的觀光,提供部分的場地給民眾參觀。而這間原本如同廢墟般的老屋竟死灰復燃,現在成了販賣冰品的熱門店家,不僅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使老屋重獲新生,更使我看見的那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與堅持。
每每當我走進這古色古香,人山人海的冰品店,心中便有著一股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感動,他們對老屋的堅持,賣力,不放棄的精神,令我為之動容;老屋所散發出來的決心打動了我的心,我下定決心要更加賣力地守護這些台灣獨有的眷村文化,讓它傳承至天長地久。
至今,這老屋依然為守護文化而奮鬥著,為台灣的文化增添繽紛的色彩,不禁使我熱淚盈眶,今後,也要繼續傳承這得來不易的文化。(鄒*樂)
從一間老屋的重生,我看到……
喧囂的馬路旁坐落著一座古色古香的日式建築,寧靜的氛圍彷彿能洗滌心靈,它就是已有百年歷史的--壢小故事森林。
壢小故事森林位於中壢國小附近,被日本統治過的台灣,許多地方都有日式建築,壢小故事森林就是興建於一九一七年的學校教職員宿舍改造的。十幾年前,這裡看起來十分荒涼,廢棄的建築四周是高高的圍牆,長滿青苔的牆角雜草叢生,陰森可怕。就連當時時常經過這條路的我,也從未停下腳步,仔細端詳它。
二零一五年時開始了修復工程。,歷時四年的「改造之路」,它變得煥然一新,吸引許多人來參觀。壢小故事森林佔地雖不大,但漫遊在富有美感的日式建築裡,總讓人有種置身在日本的錯覺。館內有學習單可以挑戰看看自己對老屋的了解程度;互動式的小遊戲令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以及兒童閱讀室等,有不少親子一同出遊。
館內還有捏塑、手工皂、捏陶的手作課程,水彩,色鉛筆的繪畫課程可以參加,讓園區內增添更多生命力。再次看到這建築,裡頭早已充滿歡樂和笑聲。
從一間老屋的重生,我看到「老」不是淘汰的標準,老屋的歷史值得我們珍藏與細細品味。期許所有的老屋都能獲得新生,讓那些從前的記憶永遠保存。(李*俞)
從一間老屋的重生,我看到……
「老屋」總是會讓人聯想到陰暗潮濕的環境,有些人認為老屋應該要拆除改建新屋,但有人認為改造老屋也能賦予老屋新的價值。在台灣就許多老屋在進入改造後重生成新的樣貌,讓人驚嘆不已。
台中宮原眼科原是日治時期的眼科醫院,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宮原眼科變成衛生所,幾年後政府興建衛生所,宮原眼科被閑置,閑置期間宮原眼科經歷九二一大地震,將整棟建築嚴重毁損,成為一棟荒涼的破舊老屋。
大約十年前,有一家大企業家買下宮原眼科,並且將其修建,宮原眼科才獲得不一樣的新生命。重生後的宮原眼科保留了原有的紅磚騎樓和內部的一口古井,店內改造成甜品店,販賣的各種甜品和飲料,成為熱門景點。
有很多老屋改造後變成了景點,就像是宮原眼科一樣,在踏進店裡的那一刻,會感受到現代文化中和傳統建築散發出來的文藝氣息,而不是荒涼破舊的老屋,一間翻新過的老屋,它的魅力甚至遠超過一間新蓋的房屋。
宮原眼科在經過改造之後成為了一間同時傳承了歷史故事和創新文化的老屋,證實了改造也能賦予老屋新生的這個論點。從一些老屋的重生,我看到將物品改造也可以讓它獲得新生,結合創新並融合文化傳承,才能讓更多的歷史物件保存下來。(廖*菲)
從一間老屋的重生,我看到……
隨著新舊時代的交替,廢棄的房屋隨處可見,一張張封鎖布條和拆除柵欄彷彿宣布老屋的死亡。但,若所有舊時代的房屋都消失、被遺忘,這不就太可惜了嗎?
在我住家附近,有一間古老的陰森的大宅,據說日治時代就已經建造好了。破敗的大門上滿是瘡痍,暗不見底的窗口掛著腐朽的窗戶,外牆上滿是各種亂七八糟的塗鴉,黑色的房頂屋頂因脆弱而塌陷一大半,像隻飢餓的怪獸正張大嘴巴吃人一般。由於老屋十分破舊,還有可能危害社會安全,因此鄰里所有人都決定將之拆除。
在工程開始的前一個月,一位工程師突然將老屋整棟買走。他認為不該將老屋拆去,那麼這棟歷史建築就真的自史上消失了。將它改造才是最好的方法。第二天開始,建築師就開始在老屋中忙進忙出,一連幾天清出的廢棄物堆積如山,所有人對建築師的看法也漸漸改變了,紛紛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幫助他。
幾個月後,原先的破敗老屋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棟五彩的日治文化故事館,叢生的雜草成了種上大樹的草坪,外牆上保存原本的紅磚,大門換上全新的紅色木門,屋內有各種在地的傳統文物,讓老屋再也不是讓大家敬而遠之的地方。
我自這位建築師身上收穫盛豐,包括新舊融合、老屋翻新的精神,老屋若直接拆掉,不但花錢,更會去了它的文化價值;而翻新的話,不但是老屋重生,也有更多的利用價值。
現在我每天上下學都會經過那曾經的老屋,看它如今人聲鼎沸的樣子,我知道它已獲得了重生後的生命力。(陳*瀚)
歡迎小朋友們一起加入🐸小蝌蚪寫作文🐸線上或實體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