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長大天天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親子文章】子女的成長,父母容易發現得到嗎?

新年流流,很多朋友也在熱烈討論,怎樣應付長輩每年也會問,但每年拜年仍然繼續問的問題:畢業未呀?搵到工未呀?拍拖未呀?結婚未呀?生仔未呀?生第二個未呀?⋯利是果真不易袋。

這些問題雖然長問長有,但如果可以一直沒有間斷,被問齊以上所有題目,證明這位長輩真是由細睇到你大,其實真心應該要好好珍惜。

作為兩孩之父暨幼童精神關注組成員,毒男爸爸會研究一下,只有幾歲的小朋友,面對長輩就是否沒有壓力,利是又是否可以全數袋袋平安?

當然不是。根據非專業統計,小朋友是比較抗拒「今年又高咗喎!」這條題目。皆因很多情況下,面對這句讚嘆的時候,會同時被一班親戚朋友熱烈地捽個頭,小朋友還要未必認得,狂捽他的究竟是何方神聖。可想而知,小朋友𢭃利是,其實也不容易。

但這個場景,對於在旁食花生的父母來說,可能會帶來另一些體會。的確,我們身為父母,和子女日對夜對,他們長高有時候的確難以為意。過時過節,經親友提一提,回想上次彼此見面時的高度,倒又真的是飆高了很多。

世上不同的事物,會有既定的無形領域,看不到,但存在著。Wi-Fi 有覆蓋強弱、子彈有射程範圍、病菌有傳播距離、老婆發火有波及程度。子女的高度,其實也會隨著成長,擴闊在家裡所觸及的領域。

小朋友出世後,在嬰兒期的頭幾個月,基本上只是仰著平躺,望著陌生的天花板,而其實嬰兒期的視力只有數十厘米,根本是看不到天花板的。

真正能夠開始探索世界,就是在他們能夠自己轉身慢慢爬行,大約是六至十個月大的時候。地板上的物件,一手執一手掉,無一幸免,尤其是亂放的遙控器和手提電話,特別容易遭殃。

到一歲後開始學習步行,可及之處更廣,開始進入身高視線可及的三維空間。從這時開始,屋裡也出現了一條無形界線,像潮水般隨著孩子長高而上漲,父母會意識到,把危險品(或其實是更重要的收藏品)越放越高。

兩歲之後,孩子會開始舉頭張望,用盡一切方法去觸及更高處。簡單如扭抱把他帶到平常不能到達的書格,恐怖如自己拉櫈爬上高高放在玻璃櫃的物品。有線就扯、有門就開、有抽屜就拉;擺設和電器東歪西倒、玩具雜物一地都係、書本滿天飛、底衫褲突然出現在走廊(我果條⋯)。

這個「子女的覆蓋範圍」,會跟隨身體長高一直膨漲到覆蓋全屋,比市面上最勁的 Wi-Fi Router 覆蓋更全面!大家明白,家居陷阱無處不在,當小朋友可以擒高擒低捐窿捐罅,零死角到達家裡任何一吋領土,父母就真的要時刻打醒十二分精神,金精火眼𥄫實,慎防意外發生。

我也不知道,這個戒備狀態已經維持了多久,或許和不為意阿仔慢慢地天天長高一樣,慣性地認為眼前的仍是一個事事需要被照顧的小孩子。

直到這個農曆新年,親友到訪,聽他們一句「嘩原來已經噤高啦!」,然後兩兄弟禮貌地帶領親友去洗手消毒,推動椅子招呼,在雪櫃拿出飲料給大人,在客廳拉出玩具給小朋友。原來他們懂得的,比我想像中還要多。

時日太快,無知的小孩一晚長大。無知的,可能更是父母本身的不以為意,子女天天長大天天高,我和老婆,與哥哥細佬的關係,這一年已經明顯由「照顧」進化成「相處」,一家人多了很多平起平坐的互動,時而愉快,時而燥底,火花無限。

當我仍然沉醉在阿仔生性父倍感安慰的心情,突然被一陣不尋常的氣氛籠罩,當中最凌厲的氣場,當然是出自毒男爸爸家的「You-Know-Who」。

原來全屋的家長,已經亮出了金光閃閃的利是,瞄準一眾「又高咗」的小朋友,就只有我呆站著儍笑,兩手空空仍未準備⋯

祝大家虎年快樂!虎虎生威!老公們虎乸口邊安然渡日!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idult Daddy 毒男爸爸的沙龍
1會員
17內容數
湊仔的點滴,宅爸的日常。由一支公毒男,娶老婆變老公,加兩個仔變爸爸。短短幾年有很多育兒軼事和感想,好想找個地方,從男人和爸爸的角度,分享給身為父母的同路人,令大家感到育兒路上並不孤單。日常的倒瀉籮蟹、教育教導、學習經驗、子女相處、家庭生活、突然有感,可謂無所不談。
2022/03/09
【親子文章】偶爾放負沒問題,但也要多加體諒社會各方的難處。坐落在城市裡的工商和學校區域,日間總是人流滿滿,入夜黃昏後人們便返回住宅區域。區間之中的規劃,會因人流作調整。疫情下,人流的慣性轉變了。現在有為數不少的工作者會在家工作,學生更是全數在家網課,原本日間比較清優的住宅區,明顯地熱鬧了起⋯⋯
Thumbnail
2022/03/09
【親子文章】偶爾放負沒問題,但也要多加體諒社會各方的難處。坐落在城市裡的工商和學校區域,日間總是人流滿滿,入夜黃昏後人們便返回住宅區域。區間之中的規劃,會因人流作調整。疫情下,人流的慣性轉變了。現在有為數不少的工作者會在家工作,學生更是全數在家網課,原本日間比較清優的住宅區,明顯地熱鬧了起⋯⋯
Thumbnail
2022/03/02
【親子文章】究竟怎樣和小朋友解釋,甚麼是『動態清零』。久違了的童言集。還以為小朋友已經長大了,沒有機會再寫,但原來除了牙牙學語,語言學習上也會有值得記錄下來的有趣話題。 *場地:家裡的飯枱(疫情下,比以往更多同枱食飯時間) *年齡:哥哥將近九歲,細佬六歲。 *背景:小朋友近日因為時常聲到一個新穎⋯⋯
Thumbnail
2022/03/02
【親子文章】究竟怎樣和小朋友解釋,甚麼是『動態清零』。久違了的童言集。還以為小朋友已經長大了,沒有機會再寫,但原來除了牙牙學語,語言學習上也會有值得記錄下來的有趣話題。 *場地:家裡的飯枱(疫情下,比以往更多同枱食飯時間) *年齡:哥哥將近九歲,細佬六歲。 *背景:小朋友近日因為時常聲到一個新穎⋯⋯
Thumbnail
2022/01/04
【親子文章】你看我看他,總有過來人。年末的聖誕新年假期,人流明顯多了。地鐵車門打開,一對父母各自一個大背囊,拖著兩個小朋友,推著兩個行李篋,大汗疊細汗進入了半滿的車箱。目測小朋友們大約三至四歲,滿臉笑容地把玩著手上的卡通人物吊飾,傍在一起的爸爸媽媽,臉容疲憊不堪但仍有微笑,想必是一家人渡過了一個非⋯
Thumbnail
2022/01/04
【親子文章】你看我看他,總有過來人。年末的聖誕新年假期,人流明顯多了。地鐵車門打開,一對父母各自一個大背囊,拖著兩個小朋友,推著兩個行李篋,大汗疊細汗進入了半滿的車箱。目測小朋友們大約三至四歲,滿臉笑容地把玩著手上的卡通人物吊飾,傍在一起的爸爸媽媽,臉容疲憊不堪但仍有微笑,想必是一家人渡過了一個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孩子正在暴風少年期,老老實實大家回憶起自己這麼大時又是否馴如白兔?可能我們抬自己父母槓都抬不少呢?孩子回嘴有時我都會氣上心頭,但冷靜下來想一下,這不就是說明孩子們開始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不會100%跟從才有的反應嗎?這不就是孩子們成長的有力證據?他們的身高體重還算可量度得來,可腦袋長大至怎樣父母看外
Thumbnail
孩子正在暴風少年期,老老實實大家回憶起自己這麼大時又是否馴如白兔?可能我們抬自己父母槓都抬不少呢?孩子回嘴有時我都會氣上心頭,但冷靜下來想一下,這不就是說明孩子們開始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不會100%跟從才有的反應嗎?這不就是孩子們成長的有力證據?他們的身高體重還算可量度得來,可腦袋長大至怎樣父母看外
Thumbnail
還記得那個趴在地上畫恐龍的小男孩嗎?無論要用什麼顏色?無論恐龍忽然變成什麼動作?無論畫裡是什麼情節,無論跳出了那個人物,都會鉅細靡遺跟我分享的那個小男孩,什麼時候忽然長大了。
Thumbnail
還記得那個趴在地上畫恐龍的小男孩嗎?無論要用什麼顏色?無論恐龍忽然變成什麼動作?無論畫裡是什麼情節,無論跳出了那個人物,都會鉅細靡遺跟我分享的那個小男孩,什麼時候忽然長大了。
Thumbnail
「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這句開玩笑的話,多少也如實呈現了一個新手父母從戒慎恐懼、擔心孩子跟別人不一樣而不斷查閱著書本,檢查自己孩子的生長進度,然後到有了經驗,知道書上的建議也就只是建議,就放心地把孩子像養豬仔般,不那麼斤斤計較了。
Thumbnail
「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這句開玩笑的話,多少也如實呈現了一個新手父母從戒慎恐懼、擔心孩子跟別人不一樣而不斷查閱著書本,檢查自己孩子的生長進度,然後到有了經驗,知道書上的建議也就只是建議,就放心地把孩子像養豬仔般,不那麼斤斤計較了。
Thumbnail
時光飛逝,才一晃眼,一個孩子就長大成人!有時不免思索:生命真奇妙。但,拉拔一個孩子長成,可從來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了孩子之後,你或許會有著媽媽的味道、爸爸的模樣,但這些都不會阻礙你繼續自我成長,因為新世代的你,絕不會只將養大孩子,視為生活裡的唯一目標,或只想當個「以孩子的成就為成就」的父母。
Thumbnail
時光飛逝,才一晃眼,一個孩子就長大成人!有時不免思索:生命真奇妙。但,拉拔一個孩子長成,可從來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了孩子之後,你或許會有著媽媽的味道、爸爸的模樣,但這些都不會阻礙你繼續自我成長,因為新世代的你,絕不會只將養大孩子,視為生活裡的唯一目標,或只想當個「以孩子的成就為成就」的父母。
Thumbnail
人生的階段就是層層的體驗賽
Thumbnail
人生的階段就是層層的體驗賽
Thumbnail
【親子文章】子女的成長,父母容易發現得到嗎?新年流流,很多朋友也在熱烈討論,怎樣應付長輩每年也會問,但每年拜年仍然繼續問的問題:畢業未呀?搵到工未呀?拍拖未呀?結婚未呀?生仔未呀?生第二個未呀?⋯利是果真不易袋。這些問題雖然長問長有,但如果可以一直沒有間斷,被問齊以上所有題目,證明這位長輩真是由細⋯
Thumbnail
【親子文章】子女的成長,父母容易發現得到嗎?新年流流,很多朋友也在熱烈討論,怎樣應付長輩每年也會問,但每年拜年仍然繼續問的問題:畢業未呀?搵到工未呀?拍拖未呀?結婚未呀?生仔未呀?生第二個未呀?⋯利是果真不易袋。這些問題雖然長問長有,但如果可以一直沒有間斷,被問齊以上所有題目,證明這位長輩真是由細⋯
Thumbnail
去年聖誕節的時候,帶著孩子們在親戚家嘗試體驗做餅乾,親戚的孩子要考國中了,近青春期的孩子成了省話一哥。大寶跟他打招呼沒有回應,我打趣她說:妳不夠漂亮啦!轉頭問小哥哥:如果她是美女的話,你會回答嗎?得到的是一個聳肩。 青春期的孩子大概就是這樣,不需考量應對進退的禮儀,反正彼此有交流到就好。
Thumbnail
去年聖誕節的時候,帶著孩子們在親戚家嘗試體驗做餅乾,親戚的孩子要考國中了,近青春期的孩子成了省話一哥。大寶跟他打招呼沒有回應,我打趣她說:妳不夠漂亮啦!轉頭問小哥哥:如果她是美女的話,你會回答嗎?得到的是一個聳肩。 青春期的孩子大概就是這樣,不需考量應對進退的禮儀,反正彼此有交流到就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