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堅大帝篇:反,反,反!】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秦與東晉,在西元四世紀末,分屬中國南北方對峙。
378年,前秦掀起了一波全面攻勢。

戰爭持續兩年,前秦的兵馬一波接著一波。
正當東晉展開反擊,前秦在安排各地防務時,出了大問題。

苻堅有個堂兄,名叫苻洛。是數年前負責征討代國,並鎮守前秦北方。
隨著南方戰爭失利,苻堅就下令要苻洛帶兵前來支援襄陽,再溯漢水而上,轉駐蜀漢。

蜀漢是對江南戰爭,最重要的大型基地:由於地形區隔,管理上也相對麻煩。

我們拉高角度看,苻堅這個調度,對堂兄顯示出重大的信任跟依賴。
可人在局中的苻洛怎麼想?

苻洛有自己的追求--已經被苻堅打槍了。
如今又要接受調度,捨棄自己經營數年的領地?

苻洛跟自己的手下商量:「我和皇上是至親,他不願意任命我為宰相、大將軍,經常都把我發配邊疆,一定對我有什麼忌恨。」
「這次要我們前往西邊蠻荒,又不允許我們回長安,只怕其中有鬼,想要叫駐守在漢水的將領暗算於我等……為今之計,該是匡扶社稷之時了!」

這短短兩句話,也是很有趣味的。
匡社稷是要導正國家,苻洛這時說出來的意思,就是所謂「皇帝倒行逆施,革命有理造反無罪」。

而苻堅要求的行軍路線,其實是為了讓苻洛能夠更迅速支援南征作戰。
但苻洛只知道要去成都當官啊,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呢?要暗殺我嗎?

如果苻堅是坐鎮長安指揮,那南征軍情早就傳得沸沸揚揚。
可皇帝御駕親征,戰情不後送……遠在北方的苻洛,甚至還覺得一切太平無事呢。

廣大的國土,不同的角度。
引發了前秦的第六位宗室叛亂。

苻洛自稱大將軍、大都督、秦王。
要匡扶社稷你不能自稱天子的。

接著派出使者,對周遭鮮卑、烏丸、高句麗、百濟及薛羅、休忍等諸國發出徵召令。
各國各部族表示:你神經病,不去。

這邊簡要的顯示出,前秦是一個下轄諸國的真王朝喔。
而且大家對於反苻堅,沒有興趣。

雖然前秦本國中有各種隱憂,但至少「儒家聖天子」對四夷的功夫,苻堅還是做得很到位的。

沒有盟軍,苻洛就有點抖了,轉頭問軍師:「我們是不是該中止?現在投降輸一半可以嗎?」
軍師表示:「不如我們將計就計,宣布接受苻堅分派,起兵南下,大家非但不會覺得奇怪,還會列道歡迎我們……我們大可兵不血刃的把各地王公官員擒獲,進而徵召更多兵馬,到時直接取下長安,天下百姓還沒發覺,前秦的天子,就換成您啦。」

妙計,有夠妙計,換成是我都信了,苻洛也是照辦。
然而,《晉書》卻說,關中地區(長安一帶)馬上就騷動了。

為什麼消息一下就走漏?這邊提供一個看法。
當年被苻洛打敗,差點死在戰場上的代王,這時候正在長安太學讀書呢。

幾封家書,苻洛在代地的舉動,他人不知,原代王肯定一清二楚。
而他們也不會傻到去跟苻堅告狀,趁火打劫才是王道啊。

一直不提代王的名字,不是因為他是不重要的蠻族。
相反的,就是因為他太重要,可是《晉書》跟他們的本國史記載出入太大,所以這邊就保留一點。

這個代國,其實就是「北魏」的前身。

總之,關中這麼一鬧騰,苻洛的行蹤就暴露了。
什麼邏輯?
所以說這些關中盜匪,肯定是知道苻洛動向的。

苻堅在襄陽得到消息,前線跟東晉正僵持啊,就先派使者去找苻洛:「天下一統就在眼前,你鬧個屁?趕快退兵回去,幽州以後都封給你就是了。」
苻洛回復:「幽州太小,容納不了我的天子霸氣,還是要咸陽才行。不如你先回來潼關迎接我,我還可以封你個上公。」

給臉不要臉,苻堅索性撤了前線,大軍回擊苻洛。
說到底,內憂不除,別說一統天下,客死荊州都有可能啊。

還不如趁手頭握有遠征軍,回頭平亂卡實在。

原本的三路南征軍,此時轉為三路北伐軍。
順帶一提,其中一將軍名石越,為了潛行北上,居然自海路搶灘。

這個神祕的大將,五行屬水滴。
先前攻打荊州襄陽,東晉軍本認為北軍無舟,不足為懼,石越也是騎著馬就躍入漢水,攻下襄陽外城。

石越的行為,究竟是單純的莽撞?
還是凸顯出北人已經擁有南人所不能明白的「水性」?

不論如何,石越成功突襲苻洛的前線基地,擒殺其軍師,讓苻堅大軍得以順利平亂的功績,實是不下鄧艾度陰平古道。

苻堅寬赦了大部分的叛亂份子,流放苻洛,並讓弟弟苻融執掌車騎大將軍、領宗正、錄尚書事。
這三個職務,也有深意。

錄尚書事,是政務之首。
宗正,則是宗室裁判,所有姓苻的都要受他管轄。
車騎,就是負責平定內亂的大將軍。

苻堅正式的認識到,宗室內亂,是他不能迴避,不能解決的國家隱憂。
緊接著召開會議,宣布移民政策。

苻堅的意思是,把關中三輔的原前秦百姓,其實多半就是羌氐戎,遷移到關東地區。
所謂的關東主要指冀州、兗州,東漢最繁榮且現在屬於前秦的區域。

移民不是去開墾的,是去當地主新貴族的。
但這任務,絕對比開荒更艱鉅。

這是一直以來提到,北方的經濟體系與政軍關係。
脈絡頗長簡單複習,就是關東的地主仍然擁有與政權抗衡的經濟實力。

即使管理者是政權宗室,面對大量的政治獻金與經濟支持,還是會興起反叛之意。

所以苻堅以苻丕為關東總管,石越、韓胤、梁讜、苻暉等四名大將為輔,分別帶領自己族中年輕子弟,去進行地方接管。
想當然,這五大帥都是苻堅認為能夠絕對信任的對象。

要說明的是,苻丕是苻堅之子,但並不是前秦太子。
可舉凡南征掛帥,北鎮關東,都顯示出苻堅對苻丕別有用心。

然而,苻堅這招整頓關東地主的「大移民」,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稅收踏實了,國家也變得越來越有錢,苻堅就想著一個兩個小愛好舒服舒服也不打緊吧?

這也是常見的春秋筆法,特別應該注意。
我指的是「國家富裕」。

並不等於百姓安康。

這在中國各個時代各個王國王朝都會出現。
描寫國泰不含民安,就是在暗示這個國家要出大事了。

簡單說,國家降低稅收,掏腰包贊助百姓,這在中國叫做「德政」。
德政一定讓國家變窮,類似於薄利多銷的道理。

你展開薄利,到口碑推廣開來產生多銷之間,就是你要吸收的成本。
而事實是薄利不一定能演進到多銷。

市場是複雜的機制。
國家也不是天下。

沒看過拿著A國的德政福利,然後到B國置產消費的嗎?
沒看過的話,台灣借你看一下。

跟這樣的問題相比之下,苻堅那一點兩點小愛好真的算不了什麼。
而且臣子進諫他就改過了。

包裝上,苻堅到底是儒家聖君的。
就連西域諸國,海東諸倭,也再次來朝貢。

人生夫復何求?統一而已。

荊州戰火再起,苻堅更積極布局二次南征。
就在這時候,他的姪兒跟王猛的兒子,意圖謀反被捕了。

姪兒的父親,是當初跟苻堅一起篡位,原本該當皇帝卻被殺的阿法哥,謀反有理。
王猛的兒子反什麼?

他跟苻堅說:「我爸是大秦佐命功臣,我窮得被鬼抓,豈能不反?」

苻堅也是很沉痛的跟姪兒說:「阿法哥不是我殺的,是誰我也不能說啊。」
喔,因為據說是他媽幹的。

又跟王猛之子說:「當初丞相臨終前跟我說,給你田給你錢,不要給你當官……是我沒聽他的,過錯在我啊。」
於是就赦免了兩人。

哇靠,哇靠,哇靠。

小故事大啟示,阿法之子的故事,在說的就是前秦宗室互相殘殺,彼此之間根本沒有信任。
連宗室都不能相信,這就是儒家也解決不了的難題。

後面先是暗示苻堅不聽王猛遺言「莫打東晉」。
這很好懂。

然後還藏了一個:宗室有宗室叛亂的原因。
而支持宗室叛亂的人,就是因為沒有田,不賺錢。

苻堅卻沒能看穿(笑)。
更在預備南征之時,接受了西域車師國等請託,派遣「王師」駐軍。

大家反對啊反對,苻堅還是堅持派了呂光去當西域都護。
國之將亡,領兵出塞,呂光這個名字肯定是要光宗耀祖的。

不過那是我們未來人知道,當時的人大概都只怕呂光橫屍荒野,浪費國家資源而已。

時間來到西元382年,九月。
襄樊出了點破事。

不是關羽來打啦,關羽早就死透了。
而是一樁奇妙的羅生門事件。

東晉方記載:「苻堅將都貴焚燒沔北田穀,略襄陽百姓而去。
沔是指漢水,北歸前秦(就是三國時的樊城),南屬東晉(襄陽)。

這邊說,苻堅的將領放火燒自己的田,趁機掠奪了襄陽百姓。
好吧,疑兵之計大概。

但前秦這邊記錄:「晉將軍朱綽焚踐沔北屯田,掠六百餘戶而還。
東晉的將軍跑來放火燒田,趁機掠奪了我們的百姓。

到底誰打誰?誰挑起了爭端?

沒有正確答案。
我們只知道,苻堅拿著這份報告,在朝廷上宣布,這次一定要消滅東晉。
事成之後,就可以從泰山返回,順便封個禪,當真真正正的天子。

未來人都知道,苻堅失敗了。

這場被稱為「淝水之戰」,決定中國命運的重要戰役,到底怎麼開始?
怎麼打?
怎麼結束?

大家到淝水碰撞,然後苻堅就大敗逃了嗎?

這是苻堅大帝終章的序曲。
同時也是東晉最後一幕的展開。

淝水之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4會員
818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苻堅大帝篇:英雄王猛】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苻堅大帝篇:變法圖強】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苻堅大帝篇:北方一統】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苻堅大帝篇:儒毒】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苻堅大帝篇:江南巨鯤】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